燕京八绝博物馆 多角度融合的新文化地标
《时尚北京》杂志 2020年7期
作者:张晓蒙
历史文物与时代文化的融合
燕京八绝博物馆位于石景山区千年古刹承恩寺内。承恩寺修葺于明代正德五年至正德八年,曾是明代正德皇帝的行宫,至今大约有五百一十年的历史。承恩寺坐北朝南,古树参天,格局完整。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钟鼓樓、东西配殿和倒座房。2006年这里成为全国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传早在唐武德年间这里就已经有寺庙存在了,当时并非为承恩寺,到明代正德年间重修以后才赐名“承恩”,取其意是:承天恩泽。明代至今,承恩寺有三不之谜的说法:不受香火,不做道场,不开庙门。之所以有三不之谜是因为当时主持修缮承恩寺的是正德皇帝司礼监掌印太监叫温祥,他的另一个身份是锦衣卫的督导使,所以承恩古刹又是锦衣卫的一个秘密机构,因此就有了种种传说。正德皇帝也曾专门为承恩寺下了一道诏书,大致内容就是告诫当地的驻军、百姓一切闲杂人等不得干涉承恩寺的大小事物。可见承恩寺的地位非常高。它又被称为北京市最神秘的寺庙。之所以神秘,是因为它数百年来一直未曾对外开放。
2010年在北京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燕京八绝“八大门派”传承人首度携手成立了北京燕京八绝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同年在承恩寺建立了燕京八绝艺术馆。最初选址,燕京八绝可谓是受到了各个区县的高度重视,之所以最后选择了承恩寺,燕京八绝博物馆馆长柏群介绍:“明史曾有记载:‘承恩寺是盘龙纳气之地。初到这里就能感受到这儿的气场很强,让人有一种通灵之感,环境幽静,并且这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燕京八绝是宫廷文化,承恩寺在明代又是皇帝的行宫,所以燕京八绝所展示的作品和这样一个展示平台是相吻合的。”
因其神秘的历史,承恩寺几百年没有开放,在这个新时代,在政策的指引下燕京八绝的传承人逐步地打开了承恩寺的山门。柏群说:“政府一直呼吁让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好地体现文化惠民的价值。在燕京八绝没有入驻之前,承恩寺只是一座历史建筑,这里面所有的大殿、法堂、配殿都空着,这样的一个状态不论是对于历史文物还是市民群众来讲都是一种遗憾。”因此,燕京八绝与承恩寺的强强联手让历史文物在时代文化中凸显了更深层次的价值。
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合
2015年燕京八绝八大技艺的一代和二代传承人共同成立了北京燕京八绝协会,当时有六十几位大师和传承人,至今已经有一百位之多。从2015年开始燕京八绝就更快速地在向前发展。柏群说:“我们在2016年举办了40场的主题活动,2017年是70场,2018年是127场,2019年是141场,这里面很多活动都是在承恩寺举办的,虽然现在这里还没有完全对社会开放,实际上已经体现出了它的文化价值。通过燕京八绝的入驻,把这里打造成了一个既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端的展示窗口,又是宫廷皇家文化惠民的交流平台,将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融合。”
在柏群的带领下,从2017年,燕京八绝艺术馆就已经逐步地开始向燕京八绝博物馆升级,所有都按照博物馆的软硬件条件去打造。时至今日,燕京八绝艺术馆已经升级为燕京八绝博物馆,预计将于2020年下半年对社会开放。对于展品,馆长柏群介绍说:“这里将展出近千件工艺精品,其中包括了燕京八绝八大类的绝技,都是非常有代表性的。既有过去的老物件儿、文物真迹,又有当代的大师作品,同时还有很多国礼精品。市民在这里能徜徉在古今之间,既能看到过去的燕京八绝的艺术精品,又能看到当代传承人的技艺展现,应该说是争奇斗艳各有所长。这里是接触国家级非遗的一个立体空间,实际上也体现了我们作为传承人对非遗项目的活态传承和活态保护的一种践行。”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创新发展的融合
如何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中得到创新发展也是一个传承人需要考虑的问题。对于这方面的思考,柏群有着自己的见解,而他的独到见解也将成为博物馆的一大亮点。他说:“在承恩寺的第四进院,这里面有八个小院,目前打算做成八大技艺的大师工作室,也就是我们博物馆今年对外开放以后,市民到这里来不仅能够欣赏皇家宫廷作品还能够体验它的技艺。目前雕漆大师已经入驻,很快金漆镶嵌大师也会入驻。我们把大师工作室叫做‘当代造办处,燕京八绝博物馆就是当代造办处的核心,将来围绕承恩寺当代造办处我们会继续向外延拓展,同时结合模式口一点八公里的历史街区,结合这条驼铃古道,结合北京市级的历史文化保护区,我们会推动更多北京以及外省市的工美大师、非遗传承人在这落地,形成一个非遗文化的集群。”
承恩寺在业界中又被称为“小故宫”,原因是因为这里是皇家工艺和皇家建筑的融合。事实上,这种融合在全世界并不常见,故宫是这样的融合,但燕京八绝融合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是“活态”的融合,这体现了当代传承人的作为。柏群说:“我们通过努力推出时代作品,服务文化惠民,服务国事活动,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将宫廷技艺跟历史的建筑融合体现了非遗的活态传承。”
从2010年到2020年,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和一点一滴的完善,承恩寺和非遗文化因燕京八绝结缘又回归社会。如果没有燕京八绝,承恩寺可能很难面向社会大众,正是因为这样的完美融合让承恩寺的山门得以向社会敞开,让它的价值最大化。
给予文化地标一个新定义
燕京八绝博物馆是在政府的政策推动下传承人们主动、积极的作为才得以实现。柏群认为:“既然政府给予了大力的支持,我们作为传承人就应该去努力、认真地做这个事情。”燕京八绝是公司、燕京八绝协会、燕京八绝博物馆三位一体的一个整体平台去推动行业发展,这样的模式也带动和促进了北京整体工艺美术行业的发展。关于未来,柏群说:“我们希望将燕京八绝博物馆打造成世界一流的宫廷文化主题博物馆,建筑上没问题,藏品上同样也没有问题。当然还是需要去逐步完善,将来会不断地提升藏品的品质。之所以对此有信心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燕京八绝博物馆不仅体现了历史的风韵同时还有时代的风貌。”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支持和鼓励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但究竟如何做到活态传承,大家都在寻求答案,燕京八绝博物馆探索了一个模式。柏群说:“现在燕京八绝的创新发展体系已经形成。如果非遗技艺和现代文创相融合,就会形成一个大的产业,而燕京八绝博物馆必将形成新的文化热点,从而成为北京全国文化中心的又一有力支撑。”
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拥有三个文化带: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它们争相斗艳,各有所长。“三山五园”是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重要代表。作为代表,需要被赋予新时代的标签,它需要现代人的思想注入。燕京八绝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它的活态传承,它是当代传承人打造的。柏群认为,在打造北京全国文化中心的时候,一定要关注历史文化的活态传承,哪些是现代人所做的,所做之事的体量如何,力度如何,特色如何,文化内涵、文化底蕴如何,这些都是需要认真思考的。
在石景山区的“十四五”规划调研和西山永定河文化带调研的时候,柏群提出了一个“新文化地标”的概念。他说:“在此之前,我查了很多关于文化地标的资料,但并没有找到一个十分满意的答案,最后我们提出一个探讨的概念,它包括以下四点:1.独一无二的文化品牌;2.豐富厚重的文化内涵;3.清晰完善的传承谱系;4.持续发展的创新动力。独一无二的文化品牌是前提,丰富厚重的文化内涵是核心,清晰完善的传承谱系是特色,持续发展的创新动力是关键。我认为燕京八绝博物馆就是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上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未来它必将成为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乃至北京全国文化中心的一个新文化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