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网总编辑、原《铁道兵》报社记者乔惠民(乔梁)书:
八一之子
(国土名片网插播导读)
王震搭三轮车进中南海开会
没穿过皮鞋的将军
战争年代,环境艰苦,王震同志那粗布做成的旧军服上经常是补丁摞补丁。新疆和平解放后,他和广大干部战士一样节衣缩食,穿没有口袋的军衣,戴没有衬里的军帽,省下钱用于军垦生产。
20世纪50年代,任铁道兵司令员和农垦部部长时,他经常穿的是套旧军装。1957年,率中国农业代表团赴日本考察前做了一套毛料西服。回来后,又换上了旧军装。70年代初,从江西回来重新工作后,王震同志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夫人王季青用王震同志和自己两个人的布票,扯了18尺蓝灰的卡,给王震同志做了一套中山装。的卡结实、耐穿、随意,王震同志不仅经常在家里穿,在平日活动时也经常穿,直穿到去世前,前后20多年,旧得发白。
王震同志穿的毛衣都是王季青和保姆马小妹用普通毛线手工编织的。他的内衣穿破了,总是让补补再穿,经常是一件内衣有六七个补丁。20世纪70年代前,他没有穿过皮鞋,总是穿布鞋。解放后一直到去世的44年间,除了军装,满打满算,王震同志仅添置过七八套衣服。
副主席的陋室
20世纪50年代初,王震同志从新疆调到北京工作,住在什剎海附近的冰窖胡同五号。同住的还有几家。王震同志一家加上两名工作人员,住七间房子,紧紧巴巴。三个儿子挤在仅有五六平方米的一间小屋里。夏天太闷热,儿子们便搬到前院张国华正房后边的半露天的走廊里住。经常是半夜里风雨突起,蚊帐、被单被打湿。当时,王震同志任铁道兵司令员,铁道兵多次动员他搬家,他不答应,一住就是三年。后因驻地没有车库很不方便,经再三动员,王震同志答应搬到成方街五号,但交待说:“不修缮,不装修,是什么样,就什么样住进去。”一直住到1969年,没有装修过。
1971年,王震同志全家从江西回京后,先住在北太平庄,后住在东四十一条,都是旧房子,也不宽裕。1975年搬到六部口翠花湾九号。这个院本是前后两个院,前院十四间房,后院比前院多了三五间。王震同志说:“前院的房我不用,中间砌道墙隔开。前院还可住一家,后院的够我用了。”王震同志分配住房:三个儿子,每家一小间,孙子辈长大了,一个孙女跟奶奶睡,一个孙子跟王震同志睡。王震同志说:“小孩子火力壮,给我暖被窝,正好!”夏天,有的工作人员没有床铺午休,便睡沙发。
翠花湾九号在大杂院深处,进出一次,要绕拐近十次。王震同志当了国家副主席后,外宾经常到家里拜访。不少同志提出,王震同志的住房太简陋,进出又十分不便,最好换处住房。王震同志说:“这条件已经很不错了。比起延安的窑洞强多了吧!比南泥湾和北大荒开荒时的条件也好多了,就和普通老百姓比,也不知强出多少倍。我们这些人的开支已经不得了啦,又是司机、医生、警卫、秘书,给国家的负担已经够大的了,住房再也不能换了!”
门卫不让三轮车进中南海
20世纪60年代初,王震同志到中南海开会,半路车坏了,他便拦了一辆三轮车。中南海的门卫不让三轮进,王震说:“毛主席召集的会,已经迟到了。”待王震同志解释清楚了,门卫战士才让这位共和国部长搭乘的三轮车蹬进了中南海。
一次回家路上碰到了大卡车卸货挡路,司机想下车请卡车让道。王震同志连忙制止说,不要着急,等他们卸完货我们再走不迟。王震同志还常向家里人交待说:我的车是公家的,只许我上班、开会用,你们不能随便用。
王震同志是个孝子,但他老母亲病了,他却让工作人员陪老人家乘公共汽车去住院。孩子们都是骑自行车上下班,不搭他的便车。如果是必须用的私车,王震同志总让师傅登记清楚并按照规定交费。他的夫人王季青到晚年腿脚不便,还经常乘公共汽车或走路上街买东西和看老同事。
(《扬子晚报》7.25 李慎明)
(国土名片网小小编:乔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