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祠 乔惠民署书栏头点睛导读
国土名片网钤印 王子盧
以“黄氏家庙”为例的传统家庙文化研究介绍
锦绣杂志·下旬刊2020年12期
作者:陈晓莹
摘要:本论文以燕山黄氏家庙为研究对象,叙述现今丰州古镇传统家庙文化的传承。将丰州镇传统的家庙文化与其历史背景相结合,希望更多人了解丰州古镇的文化影响力,让更多人知道千百年前这里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泉州府的政治文化中心。这里走过的文人骚客无数,留下了珍贵的家庙文化和海丝文明,值得被更多的人关注。
关键词:家庙文化;丰州古镇;元宵祭祖
1 丰州古镇的简介
闽南地区自元宋起便成为新的经济中心。而丰州古镇作为闽南文化的发源地,历经千年,却鲜为人知。作为古代中国的闽南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并没有随着历史的变迁而掩去踪影,其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仍保存相对完好。其中,尤以九日山“祈风文化”出名。殊不知,在离九日山二里外的古镇上,尚存着一批富有闽南当地特色文化底蕴的古宗族建筑群。
同时,闽南地区姓氏多来自古丰州地区。这是由于丰州镇在当时是古代闽南地区的政治中心,许多南迁来闽的望族多选定丰州作为落脚点,以姓氏绵延其家族兴旺发达。现今燕山黄氏、武荣傅氏、柯氏仍然子息不断,屹立至今。而燕山黄氏的创始人,正是来自北方的答喇真,时任“达鲁花赤”,在丰州开拓他的历史。
2 丰州镇宗族文化
从唐朝开始,就有大量的中原人南迁,涌入闽南地区。丰州成为他们最好的选择。彼时丰州古镇境内的两大家族——集中在丰州村和旭山村的黄氏,以及密布在桃源村的傅氏,在当地迅速构建起丰州的宗族体系。祠堂为丰州宗族文化的纽带,族谱记载着他们代代后嗣在历史上的建设,族约搭建起宗族的法制体系,祭祖活动成为必不可少的联系各方关系的主要活动。
3 燕山黄氏家庙
在丰州镇的主要城区,坐落着黄氏家庙的建筑群。彼时元军挥军南下,攻打宋朝,答喇真(1246-1326)随军而至闽地,以泉州路库大使的身份来到丰州镇,彼时又任达鲁花赤(元代官职名称,译为“镇守者”)。至此,答喇真长居丰州,举家置业,且他逝世之后也葬在了丰州,后来成为一个著名的景点——西郊狮子山“燕山始祖墓”。其家人子嗣并未离开丰州,而是守在离墓不远处的丰州黄氏家族,绵延不息,至今已构建成庞大的家族群体。
后因政治变迁,明帝驱逐元兵,重新成为中原大陆的掌舵人。也因此在明初时对元人及其后嗣区别对待,限制科举。直到明清时候才渐又起色,日趋兴旺。并改“黄氏”为姓,以“燕山”志其源。
根据宗祠《黄氏始祖祠堂碑记》所述,燕山黄氏家庙于明朝时期正统丁巳年(1437)建成,后历代多次进行了扩建和修葺。以清朝弘历年间(1488-1505)和正德十四年(1519)两次的扩建尤为出名。至今已经历数次整改,却仍然保留了其原建筑大致的格局,明代建筑风格体现的淋漓尽致。
围绕在始祖庙周围的,是一代一代黄氏家族的分支,五房三世祠堂,八房祠堂赐珠堂,十房七世祠堂,将中间的始祖庙团团包围,宛若群星绕明月,傍着月光各自璀璨。隶属明代建筑特色的燕山宗祠建筑群通常以“三进五开”为主格局。以正厅为主体,现今两个偏门已关闭,由门厅而入,中厅次之,硬山式屋顶为标志性建筑特色,严谨恢弘。正大门以灰绿色为基调,黑漆底的门匾上刻金黄大字——黄氏家庙,肃然醒目。两旁青灰石柱镌刻一副对联,上联“祖孙父子兄弟连登科第”,下联“诗书易礼春秋备选经魁”,喻示着黄氏子孙官运亨通,辈有人才。
未进门厅映入眼帘的便是由灰绿色的花岗岩建造的10根石柱,柱上刻有精致的浮雕。左右两侧“四龙戏珠”跃然石窗。近看屋顶处,巧妙漆画传统的走兽飞禽图、奇花异草和各种戏剧画本人物。连接顶部的斗拱也毫不逊色,刻画着祥龙彩凤。
进入大门之后,是传统的天井构造,层层递进,中厅之后也有天井过渡。环绕着门厅两侧的展示的是燕山黄氏子孙历代杰出人才。
视线正中悬挂一副巨大匾额,上书“总宪兵使”。匾额之下端放着答喇真的佛龛,上悬答喇真像。正厅建有102根红油大木柱,是罕见的具有明朝鲜明特色的建筑体,号称“百柱祠宇”。整根大木柱以当地特色青灰花岗石筑基,柱身以黑漆为底,柱中另有楹联以红漆为底,红黑交加,庄严肃穆。堪称现今保存最完整的具有明代木建筑特色的宗祠。
左侧石碑上刻有《黄氏始祖祠堂碑记》,有其八世孙黄清河所著。
题以小篆所书,内容皆用楷体。
因燕山黄乃元人南迁,其家庙家族中也体现出蒙古族特色,与传统汉族建筑颇有不同。庙中石雕上雕刻着许多马牛,显示其蒙族属性,与草原上的马牛相呼应。除此之外,还刻有一些与蒙古人信仰相关的日月星辰图样。
4传统家庙祭祖活动
燕山黄以宗祠为中心,人口多聚居环绕主庙。每岁逢上元节,是它们最耀眼的时刻。传统的家廟祭祖活动原先为忠勇公忌日,而后因历史变迁,改为元宵时节,上元十五。由于每个宗祠所要祭祀的先祖不同,进而发展成“祭礼圈”,规模有大有小。以血缘为依托,有层次递进,形成了大规模的祭祖活动,进一步巩固了燕山黄氏的宗族体系。
元宵灯会原本由唐传入,在闽发展,现今仍存有丰富的传统活动,例如信杯龛前灯、钻灯脚、踩街等等。
宗祠内外悬挂各式不同的花灯,延续到周围的古街。花灯各具特色,传统的闽南花灯印着灯光熠熠生辉。远在各地的后嗣集聚于此,在等下缅怀先辈。此情此景,令人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