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气候物候宜居宜游目的地发展研究课题继续进展(2004-2019)

2019-12-15 11:01 国土经济学会研究中心供稿  主页 > 关注 > 气候经济 >

打印 放大 缩小



北大附校幼儿园坐标娃点赞中国避暑之都金坐标贵阳,塑造避暑之都城市品牌16年。   (天下口碑“金坐标”数拓库)

----------------------------------------------------------------------------------------------------------------------------------------------------------------------------------------------------------------------------



国土气候物候宜居宜游目的地发展研究课题继续进展(2004-2019)
-------------------------------------------------------------------------------------------------------------------------------------
2014年,由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直属中国国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现更改机构名称为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研究中心)、中国国土气候旅游经济发展课题组主持完成的2004-2014《中国国土气候旅游经济发展报告》在京召开阶段性研究结题会。会后,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研究中心持续深入研究该课题,课题名称变更为“国土气候物候宜居宜游目的地发展研究课题”,与中商产业研究院(具有国颁涉外调查许可证)合作建立“美丽国土气候物候旅游经济数据库”,汇聚了十六年来自身研究、与其他机构合作研究中外“避暑名城”、避暑名山、名署小镇、避暑休闲百佳县、四季春游好地方、世界春城、避寒旅游城市、红叶观赏地等系列研究成果数据,并对其中突出样本价值的目的地进行国土空间地理坐标精确点位,列入国土坐标数据库。

 

既往研究背景:
国土气候旅游经济发展备受专家关注
中国旅游媒体联盟  www.chinatma.org    http://ctma.net.cn/newsShow.asp?bigclassid=56&smallclassid=156&ssid=2306    

——2004-2014《中国国土气候旅游经济发展报告》在京结题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近日,由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直属中国国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现更改机构名称为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研究中心)、中国国土气候旅游经济发展课题组主持完成的2004-2014《中国国土气候旅游经济发展报告》在京召开阶段性研究结题会,显示了国土气候旅游经济发展备受专家和社会各界关注。
  深入探讨国土经济学与气候经济学、旅游经济学的学科交叉复合关系
  据中国国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国土气候旅游经济研究课题组负责人王合成研究员介绍,作为国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气候资源是一个新的科学概念,约形成于本世纪70年代。《世界气象组织第二个长期计划草案(1988-1997)》第一句就提出:“气候既是有益于人类的一项重要自然资源,又可能导致自然灾害。”所谓“国土气候旅游经济学”,是国土经济学的细分学科,是国土经济学与气候经济学、旅游经济学的交叉复合,并与相关联的国土资源学、国土空间理论、地理学、旅游学、气候学、气象学、天文学、物候学、生态环境学、城乡建设与人居学、健康养生学、气候减灾避灾学等多学科交叉复合的一个学术研究新领域。未来不仅将发展成为一门研究如何利用特色与稀缺气候资源生产有价值的气候旅游产品,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主体之间进行合理配置的新学科,还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进入生态文明时代的产物。
王合成诠释该报告时说,基于“大国土”理念,该课题主要是从国土气候旅游资源、国土气候旅游空间、国土气候旅游经济的角度导入该课题研究的。气候(包括气象、天文、物候)资源及其不同禀赋区位,是国土资源和国土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近年来以适宜避暑游、避寒游、避霾游、踏春游、金秋游、海浴游、冰雪游、滑雪游、经纬游、观日出、观云海、观候鸟、赏百花、赏月华、赏红叶、摘时果等等为主要取向的气候旅游资源及其功能空间,则是国土气候资源、国土气候空间的细分部分,有的甚至属于稀缺的气候资源财富和珍贵的功能空间区位。与观光旅游经济和传统旅游经济不同的是,“国土气候旅游经济”的灵魂在于国土经济、气候经济与旅游经济的深度交叉与有机融合,重在应用国土经济学原理,进一步从国土资源、国土空间、国土经济学的角度,研究中国本土气候旅游资源优化利用、空间优化格局、产业优化开发问题,特别是避暑、避寒、避霾旅游等重要功能与国土空间的规划、规制、利用、保护、整治、改造以及市场发展中的经济因素、经济现象和经济规律问题,以促进国土气候旅游科学发展,防止盲目无序开发,促进传统的旅游空间格局、旅游经济发展更多注入绿色、低碳、环保、生态、休闲、度假、康疗、养生、养老、教育、会展等时代元素,最终目标是为人类提供应对气候变化、追求高品质健康生活和促进地球可持续发展的气候旅游产品研发和系统服务。
  课题组副组长、研究员方永灼发言称,以2004年有关民间环保与学术机构发布首届中国避暑旅游城市排行榜,昆明排名第一,以及贵阳市2005年在该榜排名首位,首次被誉为“避暑之都”,同年中国气象学会命名六盘水市为“中国凉都”为标志,揭开了中国气候旅游市场竞争与专题研究的序幕。后续十年间,连续十届中国避暑旅游城市排行榜以及中国避暑名山榜、中国避暑小镇榜、全球避暑名城榜、中国冬季避寒旅游城市榜研究评价成果的发布,持续传播力很强,不断激发了以避暑旅游为先锋产品的国土气候旅游市场发育与勃兴。《中国国土气候旅游经济发展报告》用一定篇幅记录了中国气候旅游经济创始与发展过程,过程中形成的大量创新案例、调研数据、实验模式,特别是有关研究机构联合研发形成的避暑旅游地“八条标准”、“贵阳指数”——避暑旅游城市评价指标体系、“阿西里西”指数——山地避暑旅游评价指标体系,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合作研发的“恒春指数”——低碳避暑避寒宜居宜游评价体系等,以及“2007’首届中国避暑旅游经济论坛”发布的“气候是财富”——贵阳优越气候旅游资源推介、“气候与城市——让气候更好地服务于人类”、“气候出新篇——中国‘避暑之都’城市品牌深度开发研究课题评价报告”、“气候看指数——避暑旅游气候研究的意义与‘贵阳指数’的具体内涵”、“气候创模式——城市避暑旅游经济发展与‘贵阳指数’之价值意义”、“气候出品牌—贵阳避暑旅游经济发展策略十条建议”、“气候有商圈——云贵高原应联手打造世界上最优秀的避暑旅游圈”等系列研究成果,对中国国土气候旅游经济发展课题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给予课题很大的实战、实验与数据支撑。
  把优化国土气候旅游空间开发格局置于课题研究前沿
  中国国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乔惠民指出,简略地说,国土气候旅游经济学,是基于对国土气候旅游资源、国土气候旅游空间研究的基础上而在国土经济学学科建设中正在形成的一个分支学科。《中国国土气候旅游经济发展报告》的一个有益探讨,就是总结了十年国土气候旅游市场竞争发展实践经验,在厘清“国土气候旅游经济学”基本概念上作了应有的努力。该课题站在国土气候旅游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国土气候旅游空间优化发展格局、国土气候旅游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角度,重视深入研究国内外气候旅游基本特征、气候旅游经济现象、经济作用,气候旅游产业、市场、消费发展及其运动变化规律,特别是注意到依据全国国土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各地国土功能区规划,探讨了气候旅游的空间功能科学布局、定位与优化问题,探讨了气候旅游与生产、商品、市场、价格、交换、消费、投资、管理、运营诸环节的关系,探讨了气候旅游需求与环境保障、资源保护及供给的关系,气候旅游产业与空间规划布局、土地与资源集约化利用等关系问题。这些很新鲜的问题交织在一起,还将进一步催生该领域研究的若干新视阈。
  乔惠民表示,在国土范围,所谓“气候旅游”,主要是人们在酷热、严寒、潮湿和雾霾等不舒适的气候环境条件下,为趋利避害追求健康生活而引发的差异化的旅居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与候鸟式迁徙现象类似,因此也被不少人称作“候鸟式旅游”。当然,不能将气候旅游一概统称为“候鸟式旅游”,因为在气候资源舒适宜人的地域空间,“留鸟式”的原住民,与“候鸟式”的旅居者,都是同时享益的。比如全境大部分地区四季如春、全年旅游气候舒适度最高的云南省,是最为吸引外来“候鸟”人流的黄金气候旅游空间,然而本地人亦大多数安处乡土,一般都不愿长期远离家乡,被称之为“家乡宝”。因此,我们必须站在国土主体功能区科学规划的立场上,将重点放在进一步深入研究优化国土气候旅游空间开发格局的研究方面,为国家发展气候旅游经济战略提供更多决策参考建议。而国土范围具有优越旅游气候资源禀赋的区域、地域、城市自身,亦须珍惜资源,扬长避短,从长远和全局的角度重视优化国土气候旅游空间开发格局,从全局和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创新国土空间优化发展规划,按照主体功能区的定位优化国土气候旅游空间开发格局,科学理性地把握国土气候旅游空间优化开发的节奏、秩序与时序,努力提升国土空间气候旅游经济优化发展的信息化与科技支撑水平,并建立完善优化国土气候旅游空间开发格局的监测和执法机制。
该课题副组长、中国城市旅游杂志总编辑何海涛认为,十年前首届中国避暑旅游城市评价排名的发布,以及连续十届评价排名的发布,虽然是一项纯民间的研究评价成果,但其不仅发挥了为中外旅游者夏季出行提供有益的导向参考的作用,而且不断激发了中国避暑气候旅游市场的发育和快速发展,催生了地方政府、旅游界和气候学、地理学、资源环境学、经济学等学术界对气候旅游经济问题的关注,促进了对中国以“绿色、生态、低碳”为底蕴的气候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并对全球气候旅游发展也带来一定的裨益。从今天会上可以感到一种有益的学术氛围,最为可喜的是,气候旅游经济学渐趋成为一门特殊领域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的新学科。
寻找国土气候旅游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落地”抓手
  中国国土文化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研究员甄城发言认为,“溥天之下,莫非国土”。当前国土气候旅游经济的主要任务,是要在探求有关气候旅游资源禀赋、区位优势、特色价值的同时,又必须认真探求其经济规律、经济机制、经济手段与产业化发展,当前还必须结合十三五规划期即将到来的实际,考虑重要气候旅游经济带、城市群、重点城市与资源节点的空间区位、空间定位战略规划及资源的合理、高效、集约、可持续利用等问题。希望课题组在本次结题报告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开拓,补充完善课题架构体系,使之成为理论与实践上支撑气候旅游资源、空间、产业发展的新动力,为国家国土气候旅游发展的顶层规划和设计提供智慧服务。
  中国国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余敏发言认为,中国国土经济学会与云南临沧打造的“中国恒春之都”城市品牌,以及共建的以低碳避暑避寒避霾旅居模式的全国低碳国土实验区,是该课题报告中涉及的一个气候旅游经济发展的典型案例,实际上是国土气候旅游空间优化开发格局及低碳发展的一项有益实验。国土气候旅游经济的研究工作,应该与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低碳国土实验区、国土空间优化发展实验区共建工程结合起来,与“美丽中国国土气候旅游名片”主题研究评价活动结合起来,与中国科协指导下业已开展的“全国绿色国土行”活动结合起来,就比较容易找到课题成果转移服务的抓手。她说,将国土气候旅游资源与环境严格保护、空间优化配置和更加合理的产业化开发利用结合起来,将优化气候旅游功能空间规划与城市、地域品牌提升、价值评估等结合起来,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丰富国土气候旅游和经济发展交互影响的理论系统、政策系统,努力促进气候旅游各类产品品牌化,产业特色化,消费差异化等市场竞争的目标,以气候旅游经济推动中国国土经济、气候经济、旅游经济的整体发展、和谐发展和持续发展,应进一步列入我们的关注视野。
保护和优化开发国土珍贵的气候旅游遗产
  中国国土书画研究院副院长王殿奎认为,中国国土气候旅游文化源远流长。我国古代早已提出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候等,以便掌握农时和旅居。我国历史文献中有极为丰富的有关当时气候的文字记载,且史料的丰富是世界各国都不能企及的。我国传统文化中,国人早已重视气候、物候对生活、起居、出行、休闲、康疗以及人文的影响,气候、气象、天文、物候景观,历来是文人墨客竞相表现的艺术题材。譬如《墨子·公孟》说:“今我问曰:何故为室?曰:冬避寒焉,夏避暑焉。”《黄帝内经·素问·移精变气论》认为:“往古人居禽兽之闲,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汉书·元后传》:“初,成都侯商尝病,欲避暑,从上借明光宫 。” 杜甫《奉寄李十五秘书文嶷》诗之一:“避暑云安县,秋风早下来。”徐霞客《游嵩山日记》则说:“又北上三里……侧一井,甚莹,曰御井,宋真宗避暑所浚也”、以及康熙《避暑山庄三十六景题诗》,都是我国古代气候旅居文化的重要例证。古人关于气候、气象、天文、物候旅居问题总结的宝贵知识,翻开史书可谓卷轶浩瀚,至今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中国国土气候旅游经济发展报告》应该对我国古今气候旅游文脉及遗产作出一定的研究和总结,以利古为今用。
  甄城认为,中国春城昆明品牌百年不变,清皇室承德避暑山庄盛名不减,近代我国早已形成的北戴河、鸡公山、莫干山、庐山四大避暑胜地至今人们耳熟能详,以及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发现临沧“太阳转身,两洋分水”(指北回归线与印太两大洋地理分水线)十字交叉口,是当地“恒春”气候乃至云南低纬度高海拔区域四季如春优越旅居气候的策源标志地等,这些都是中国大国土极其珍贵的旅游气候自然遗产,我们在研制国土气候旅游空间规划与资源保护规划时,必须留出空间,优化格局,像保护国家遗产与世界遗产那样保护和优化开发好重点气候旅游遗产资源。
  我国气候旅游经济的研究需要“百花齐放”的学术氛围
  该次研讨会主持单位表示,对亚太环境保护协会(APPEA)、中国城市旅游杂志、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香港中国城市研究院(CUI)、中国气候旅游研究院(CCTI)、中华口碑中心(CPPC)和世界文化地理研究院(ICGA)等民间研究机构,多年来将其中外气候旅游经济调研数据、口碑调查数据,包括国内外研究气候旅游经济问题相关的500余篇(部)调研报告、课题报告、专题资料、资源禀赋评价、论文、论著及其重要专家名单等,全部提供中国国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积极支持和参与学术交流合作,表示诚挚感谢,并愿意在此研究领域共同深化合作。
  课题组副组长杨秋生博士回顾表示,2004-2014年期间,可谓十年磨一剑, “国际春城”昆明、“避暑之都”贵阳、“夏日圣地”哈尔滨、“生活摇篮”丽江、“昆仑夏都”西宁、“海天送爽“青岛、“山海仙邦”烟台、“世界农都”北大荒新城镇群、“凉都秘境”六盘水等50个避暑名城形象,“万尊显通”五台山、“报国无尘”峨眉山、“炎凉已忘”鸡公山、“晨春夜秋”天目山暨莫干山等百座避暑名山形象,昆明福保村、喀纳斯湖禾木村、漠河北极村、荣成西霞口村等百个避暑小镇形象,以及西双版纳、三亚、临沧、珠海、北海等冬季避寒旅游城市形象的研究评价与广泛传播,充分说明城市、区域、地域气候旅游品牌,是激发气候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对此,2004-2014《中国国土气候旅游经济发展报告》撷其重点案例做了介绍和分析。
  她说,如今气候旅游蔚为市场热潮,也吸引了旅游、人居、气候、气象、国土、环境、生态、经济、交通、物流包括新农业、新型城镇化等多学科、多领域有关专家展开交叉互动研究,开始显现该研究领域百花齐放之可喜局面。比如中国旅游研究院与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发布的《2013年中国城市避暑旅游发展报告》,从旅游学与气象学的角度,研究提出避暑是夏季出游的重要动机,避暑旅游为一些城市或景区创造了一种以气候资源开发带动旅游发展的全新模式,并深入研究了避暑旅游市场容量,提出启动全国暑期旅游发展规划,其中不少建议富有见地。她认为,学术之窗宜敞不宜蔽,“百花齐放”才有利于学科学术的健康发展,相信国土气候旅游经济的学术之花,一定会在“百花齐放”的局面中愈开愈鲜艳。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