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牢记嘱托 湾区追梦 ——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2019-03-31 21:03 中国江门网  主页 > 趣旨 > 我的国土 > 国土大湾区 > 湾区视野 >

打印 放大 缩小

牢记嘱托 湾区追梦 ——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来源:中国江门网      时间:2019.03.30
[ 字体: 大:26 24 中:22 20 小:18 16 ]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出台,给我市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一员,我市如何牢牢抓住这一国家战略来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段相当长时期的重要工作。日前,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组织召开社论界学习贯彻《规划纲要》座谈会,邀请市社科联、市委党校、五邑大学、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市统计局等的数位专家学者热议《规划纲要》,从多个角度对《规划纲要》进行思考和解读。

傅雅蓉 石岩

把握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时代广东改革开放再出发的重大历史机遇,更是江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契机。

首先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领会党中央战略意图。贯彻落实《规划纲要》,首先要在思想认识上深刻领会中央战略意图。一是国际层面上,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良好外部环境;二是国家层面上,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三是区域层面上,探索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新路径。在这个战略布局中,作为重要节点城市,江门也迎来一次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市委书记林应武提出,要落实好李希书记在江门调研时的讲话精神,加快打造成为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作出江门贡献。这个命题,需要全市各级党员干部和群众共同思考,以达成举全市之力推动大湾区建设的共识,一起担负起《规划纲要》赋予江门的历史使命。

其次要对标世界一流,高标准推进中心工作。大湾区建设的目标,是到2022年,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到2035年,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全面建成。仅仅是基本形成阶段,就有“发展活力充沛、创新能力突出、产业结构优化、要素流动顺畅、生态环境优美”这样的高标准,更不用说全面建成阶段中的六方面要求。在《规划纲要》里,“世界级”和“国际一流”成为大湾区建设的关键词,其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内涵,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也为我们推进各项工作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定位坐标。现在,广东省推进大湾区建设的施工图和任务书已经初步确定。接下来,我市也要根据省的任务分工制定江门的施工图和任务书,开始全面推进各项具体工作。

最后要全市上下动员,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一是要凝心聚力,强化思想共识。要认真组织好《规划纲要》的学习宣传,加强社会动员,统一思想认识,坚定信仰信心信念,夯实建设大湾区的思想基础,营造全市上下万众一心支持大湾区建设的良好氛围,形成齐心协力参与大湾区建设的强大合力。二是要补齐短板,提升发展水平。要把深得群众拥护的城市品质提升工程延伸到经济发展、城市管理、文明创建等方方面面,定位于城市发展水平提升,引导各级党员干部、社会各界对标世界一流城市,从各自所在领域、岗位出发,坚持问题导向,找准存在差距,明确努力方向,因地制宜补齐短板,因势利导做强长板,在不断整改中提高工作水平。三是要转变作风,履职担当作为。新使命需要新担当,新担当呼唤新作风。任务明确以后,关键靠人来落实。千招万招,不抓落实就是虚招;千条万条,不抓落实就是白条。在工作落实中,党员领导干部要身先士卒,干部要率先垂范,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全市各界群众各尽其责各尽其职。做好做实了这些,江门的高质量发展方能实现。(张忠林)

作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江门贡献

《规划纲要》的出台,为江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江门如何牢牢抓住这一国家战略的实施来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的重要工作。可以着重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认真做好《规划纲要》内容和涉港澳法律法规政策研究,为我市推动与港澳的各类合作、拓展合作空间、对接合作政策做好准备、打好基础。谋定而后动,加强江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研究工作是前提,全面、科学、多角度地开展江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策略等研究分析,找准切入点,汇集各方面研究力量,为江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献计献策,提出真知灼见,开展诸如江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战略研究、规划研究、政策研究、策略研究和对策研究,为市委市政府提供更有可行性、前瞻性、科学性的决策参考。对研究成果,可以采用试点、向省委建议等方式,积极开展研究成果的转化。

二是要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利用江门的九大优势——地理位置优势、空间资源优势、传统制造业优势、能源基地优势、农业发展优势、侨乡优势、文旅资源优势、生态环境优势、营商环境优势,加强与港澳、广深合作,实现互利双赢。

三是要以“侨”为桥,打好“侨”牌,发展特色合作平台。《规划纲要》对江门如何发挥侨乡优势赋予了更多的职责和任务,包括“支持江门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支持江门与港澳合作建设大广海湾经济区”,“加快江门银湖湾滨海地区开发,形成国际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地以及面向港澳居民和世界华侨华人的引资引智创业创新平台”,“积极推进中国(江门)‘侨梦苑’华侨华人创新产业聚集区建设”。可见,我市应重点加强以“侨”为桥的特色创新合作,搭建与港澳互通的桥梁。

四是要互联互通。江门要真正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有所担当作为,关键要解决“要不要通”“和谁通”“怎么通”三个问题。当前应重点是要做好八个方面的互联互通——思想开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产业链畅通、资金融通、空间贯通、环境精通、文旅互通。

五是要高质量、高起点制定好我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行动方案。目标是行动的指南,配合中央、省的相关专项规划,加快制定我市行动方案和年度工作要点,形成长中短期相结合的贯彻实施体系,强化与省和港澳等地的沟通协调对接,出台一批含金量高、有影响力的政策举措,举全市之力做好各项工作,以“钉钉子”精神扎实推进我市大湾区建设各项工作向纵深发展。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进,只要我市抓住机遇,主动作为,改革创新,狠抓落实,就一定会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作出应有的贡献,使江门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当之无愧、不可或缺的一员。(蔡勇)

把握机遇 落实措施 促进发展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我们要把握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落实做细各项措施,推进《规划纲要》在我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要以学习宣传《规划纲要》为起点,使之深入人心。要广泛、深入地开展学习宣传,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让《规划纲要》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调动全市上下的积极性,提高人民群众参与大湾区建设的热情,举全市之力、凝心聚力推进大湾区建设。

二要以实施工业立市战略为突破口,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我市要实现加快发展,必须不折不扣地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提出的“任何时候都不能脱实向虚”的重要指示,坚持工业立市不动摇,心无旁骛发展实体经济。要大力支持和引导传统产业(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优化发展。要优化产业布局,发挥产业链齐全的优势,加强与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产业溢出地的对接与合作,进一步做大做强我市先进装备制造业。

三要以创新为动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既要面向未来、立足长远,也要做好计划与安排。要在切实抓好充实“1+6”园区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五大万亩园区”的规划布局,并全力推进建设和完善,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落地提供条件。根据我市的产业基础,着力在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零配件、大健康、先进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培育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和重大工程,逐步打造一批产业链条完善、辐射带动能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我市经济发展新动能。

四要以“侨”为纽带,加强与港澳的合作。《规划纲要》提出支持珠三角九市发挥各自优势,与港澳共建各类合作园区,拓展经济合作空间,实现互利共赢。“侨”是我市最大的优势,要把这一优势利用好、发挥好。以大广海湾经济区为载体,加快建设和完善中国(江门)“侨梦苑”华侨华人创新产业聚集区,以侨引资、以侨引智,积极主动与港澳合作,共建合作园区,拓展在金融、旅游、文化创意、电子商务、海洋经济、职业教育、生命健康等领域合作,形成国际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地以及面向港澳居民和世界华侨华人的引资引智创业创新平台。

五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促进全域旅游发展。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是《规划纲要》明确的五大战略定位之一。要在继续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上,持续推进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百村示范、千村创建、万村整治”工程,全力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创建美丽乡村,把我市全域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充分利用我市侨乡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推进乡村振兴与全域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梁炎浓)

大湾区背景下的江门机遇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让江门的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上,带来了重大历史机遇。江门应加强与其他城市协同发展,密切跟踪研究国家政策及大湾区发展动向,主动抢抓机遇、创造机遇。

一是江港澳合作机遇。如何与港澳地区进行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协同发展,是抓住机遇的重要前提。应发挥江门优势,与港澳的资金、技术、服务、管理、标准及国际市场优势对接,加强创新、旅游、文化、教育、共建发展平台等方面的合作,形成发展合力,创造新的发展动能。

二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硬联通)机遇。江门应加强与大湾区其他城市之间的互联互通,加快建设珠西交通物流枢纽城市,弥补自身基础设施的不足,进一步优化区域环境,提升内部一体化水平。同时,抓住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基建机遇,争取未来经济发展主动权。

三是科技创新机遇。江门应抓住机遇加强创新型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建设一批高水平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加强与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城市高水平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并转化创新成果。

四是产业升级机遇。其一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是产业升级大势所趋;其二要大力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新支柱产业;其三要加快推动产业升级,重点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其四要发挥江门农业大市的基础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五是平台建设机遇。加快江门银湖湾滨海地区开发,形成国际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地以及面向港澳居民和世界华侨华人的引资引智创业创新平台;积极推进中国(江门)“侨梦苑”华侨华人创新产业聚集区等港澳青年创业就业基地建设。

六是共建人文湾区机遇。江门在岭南文化方面具有深厚底蕴,拥有陈献章这个“岭南大儒”金字招牌,是岭南学派的发源地。可以加强与广州文化建设协同,整合文化资源,建设岭南儒城。同时,江门应充分发挥华侨文化资源优势,利用与港澳特殊的地缘、亲缘关系,建设文化交流平台。加强华侨文化资源的保护、整合、开发,进一步完善华侨文化基础设施,优化提升文化旅游环境,建设一批综合性文化旅游项目,加快创建成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市;加强与港澳的青少年研学旅游合作,打造一批港澳青少年内地游学基地,建设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加强与港澳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合作,使文化交流与文化产业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卫中旗)

高筑台 广纳才 长安排

随着《规划纲要》的出台,江门有幸成为大湾区建设中的一员,应乘势力争上游,以“一湾”(大湾区)为纲,统筹“二带”(沿海产业带和珠西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三区”(三功能区),努力实现建设“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示范城市的目标。

一是高筑台。当今,经济发展出现了集中的大趋势,资源向部分产业集中,生产和创新向大企业集中,企业向平台集中,平台向黄金区域集中。所以,高水平打造平台,成为当前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江门在大湾区发展前期要想抢抓资源,必须从平台建设抓起,打造高端产业平台、创新平台、融资平台和文化平台等,改变由各县镇两级主导、分散建设、限于工业、低质发展的状况,集中资源将五指攥成拳头,建设高水平共建共享平台,以“平台+机制创新+功能聚合+产业集聚”的模式,对接大湾区高端产业和产业协作,打造产业高地,集中优质发展,这将是我市推进大湾区建设破题之举。

二是广纳才。人才是兴业之本,决定江门在大湾区中发展的质量和持续性。江门既要创新人才,又要大批应用型人才;既要政府招才,更要企业招才、产业用才。要以人才引领产业发展,以人才岛为龙头,配套建设创新园区、创业园区、金融园区、总部园区,建立“基础研究+技术创新+风投金融+产业运用+市场推广”的创新驱动链,为人才提供梧桐树和凤凰台。实施创新产业化培育升级政策,推动创新机构法人化、创新成果市场化、发展专利产业化,大力引进研发企业,承接香港、澳门、广州和深圳的创新辐射,整合创新资源,推动创新产业集聚发展、创新资源产业共享,把人才高地变成创新高地,以人才的产业和事业聚集人才,共促江门经济发展。

三要长安排。大湾区发展有更高的要求,江门不能搞碎片式、摊饼式的低质发展,要沉得住气,在更大格局、更好基础、更高水平上有序、高质量地发展,各项工作要有长安排、细打算,久久为功。根据大湾区交通格局变化和发展趋势,江门可顺势推动城市南拓、产业西扩。对于大广海湾经济区,建议银湖湾区建成城市湾区,同时也建成创新湾区和文化湾区,与港澳在科技、教育、文化、金融、生命健康等方面开展合作;广海湾区建成产业湾区,沿海沿线集中发展以先进装备制造业为重点的工业和海洋经济;镇海湾区建设生态湾区,与生态发展区融为一体,与港澳在旅游、康养产业等方面展开合作。三区并进要坚持协调发展和绿色发展,推动“三化”:产城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和生态生活化。(赵前斌)

推进建设要念好“三农经”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江门可以融入国家的重要区域发展版图是幸运的。江门是“农业大市”,下面围绕“农”字谈谈体会。

江门市气候适宜,农业面积大,农业人口多,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基础条件强,竞争优势明显。应以“绿色发展”为原则,念好“三农经”,主动推进农业绿色生产,发展标准化、品牌化农业,推广绿色种养,优化农产品产地环境,从源头上确保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广农村绿色生活方式,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建设具有岭南特色的宜居乡村。

江门有丰富的农业资源,但多年来农业大而不强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性扭转。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农业资源的分散经营,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新一轮的农业农村工作中,江门要巧借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东风,着力解决农业市场要素的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问题:一是要在构建农业套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上有所突破,进一步整合全市涉农资源、资产、资金(以下统称“三资”),围绕“三资”流动性提升、效率提高、质量变革的目标,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可探索组建市、区一级的农业投资集团公司,提升农业项目投资、建设、管理的效率。二是积极探索建设农业科技产业园区,在农业科技、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加强与港澳及珠三角城市的创业、创新合作,探索建设5G智慧农业。三是加强与港澳地区在农业标准化建设中的合作交流,努力把江门建设成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输出地。四是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探索建立农业电商产业园,开发农产品跨境电商业务。五是强化农业社会服务业发展,加强农业病虫害统防统治,市场信息推送,农业会展经济,农产品地理标志申报等中介服务项目和团队的建设。六是探索建设水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区,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水产养殖生产全过程,推行生态健康养殖制度,发挥水产养殖业在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中的生态服务功能,大力发展优质、特色、绿色、生态的水产品,培育一批有江门特色的优势水产品组织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

在城乡人居环境改造方面,港澳在社区活化与保育方面具有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规划纲要》提出要“全面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水平,建设具有岭南特色的宜居城乡”“提高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水平,因地制宜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城中村、合并小型村,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江门可探索与港澳共建点状分布的村、居活化改造示范区,引进港澳专业项目团队,支持港澳青年在村居活化与建筑保育方面创业创新实验,推动城市修补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改善城乡面貌。在活化、改造较成熟的区域,可进一步探索发展港澳居民在江门的特色生活区,有针对性地拓展社区综合服务功能,为港澳居民提供及时、高效、便捷的社会服务。(黎彩眉)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