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全力提升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软实力

2019-03-29 01:56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主页 > 趣旨 > 我的国土 > 国土大湾区 > 湾区视野 >

打印 放大 缩小
全力提升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软实力
2018年11月02日 09:1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王晓字号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学术交流;港澳合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粤港澳合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大报告多次提及粤港澳合作,强调“要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制定完善便利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发展的政策措施”。

  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世界级大湾区建设的核心不仅体现在城市群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强大的国际影响力,还体现在城市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引导和支撑上。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历史渊源深厚,既有不同的特质,又有一脉相承的历史、同声同气的语言、民风相近的习俗,形成了丰富复杂的文化内核和紧密联合的人文价值链。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不仅具有重大的政治、经济意义,更是加强粤港澳三地文化交流、合作、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充分发挥粤港澳人缘相亲、地缘相近、文缘相通的优势,塑造特色鲜明的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软实力,提升国际话语权。

  全力推进文化交流融合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融合,要加快建设粤港澳文化交流平台。在当今经济贸易往来中,要汲取和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特别是世界级大湾区的商业文明和蓝色海洋文明等先进文化元素,找到共同的商业伦理,进一步促进商业贸易发展;更要提炼三地既有的传统文化精髓,通过举办“文化寻根”等活动,把港澳同胞引进来;还要通过举办研讨会、讲座、论坛、展览等活动,把岭南文化传播出去,提高港澳同胞对内地生活方式、价值理念、思维方式、发展观念的认知度和认同感,塑造富有特色的珠三角城市文明。

  要切实加强文化交流,建立常态化交流合作机制,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一带一路”人文交流的重要联系纽带。要通过推动与世界著名湾区城市深度合作,探索成立湾区城市联盟,加强智库、社会团体、青年之间的友好交流,拓展侨团商会联系合作的渠道,打造“世界级智力中心”;要通过加快发展中医药文化贸易平台,积极打造一批跨区域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特色文化小镇,推动形成文化交流与经贸合作良性互动格局,打造“文化贸易中心”。

  着力打造交流与合作全新平台

  1988年以来,粤港澳三地社科界积极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澳门社会科学学会每年联合举办粤澳关系研讨会,至今已坚持了30年。2013年,在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牵头下,该研讨会增加了香港合作方,更名为粤港澳学术研讨会。此举增强了该研讨会的传播力,扩大了其影响力。三地社科专家学者在30年的交流合作中,出版了7本论文集,收集了512篇论文,共452.7万字。其中的很多观点建议被政府有关部门采纳,为深化三地合作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粤港澳三地在思想交流、深度融合发展方面仍存在瓶颈,需要更多的智慧来实现突破,必须在加强思想交流和智库合作方面大力推动创新。具体而言,第一,引入创新模式,丰富粤港澳学术交流形式,植入分享经济思维,搭建青年、群众与专家学者互动交流的桥梁,完善粤港澳学术交流平台模式。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活动,吸引三地青年主动参与,形成灵活紧密的学术互动。第二,推动粤港澳重要智库结对交流合作,为三地交流开辟有效的渠道。组建粤港澳发展策略研究专责小组,加强粤港澳三地各领域的学界和业界交流,充分挖掘三地科技社团的资源,吸纳各界代表和专家参与,形成政府、业界和研究机构互动机制,研究粤港澳合作发展策略,强化咨询论证功能,向粤港澳高层提供政策建议。第三,积极探索科研合作成果落地产业化路径,组织实施并发布一批粤港澳合作研究成果,创新成果转化方式,通过决策参考、政策制定、促进研讨交流、推动成果宣传、拓宽其他渠道五种方式,进行成果转化,推动研究成果与资本市场对接。

  推动岭南传统文化创新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中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是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全人类的问题也具有重要价值。与粤港澳大湾区同根同源的岭南文化,具有多元、务实、开放、兼容、创新等特点,采中原之精粹,纳四海之新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具活力和特色的地域文化之一,对岭南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国际舞台上,极富魅力、内涵深厚的岭南文化影响深远,李小龙、叶问等岭南文化名人,让“功夫”成为广受世界认可的中国元素;在世界各地的唐人街,唱粤剧、舞狮、品粤菜、行花街等岭南文化活动,更成为当地一道有特色的风景。人们对神秘的东方文化、独具特色的岭南文化越来越感兴趣。每年都有大批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友人聚集于粤港澳,观光旅游,拜师学艺,交流文化,组织合作。这些因岭南文化而形成的种种联系,对粤港澳大湾区来说,都是宝贵的无形资源和精神财富。

  在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新形势下,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要植根时代沃土,推动岭南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而把岭南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并展示出来,把岭南文化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的文化精髓提炼并展示出来,使之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绝佳载体。同时,要把岭南建筑、岭南画派、粤绣、粤菜、六祖禅宗文化等特色文化发扬光大,把迎春花市、行通济等文化活动办成跨区域甚至有国际影响力的活动,以此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提升国际话语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加强粤港澳

  社会组织合作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需要加强三地社会组织交流合作,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香港、澳门的社会组织高度发达。近年来,广东社会组织也快速发展,截至2017年底共有6.3万家。

  首先,要按照市场为主、政府引导的原则,挖掘港澳社会组织管理与发展的先进经验,激发广东社会组织崛起的后发优势,推动粤港澳三方社会组织的合作发展,构建良性互动、健康向上的粤港澳大社会。其次,要推动行业协会、商会发挥熟悉粤港澳企业和市场的优势,推动三地企业间的交流。科技类社会组织要为三地加强技术交流合作发挥积极作用。基金会等慈善组织要推动三地公益事业发展,在扶贫、济困、助医、助学等领域作出贡献。社会服务机构、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应在推动社会建设和交流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再次,要鼓励广东继续深入借鉴港澳民间社会服务组织的经验,发展更多能够承接部分政府、事业单位职能的社会组织。最后,要鼓励广东本土社会组织走向港澳,深化粤港澳社会组织合作发展。

 

  (作者系广东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