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国际科技创新城作为广州市战略性发展平台之一,以广州大学城为核心,以广州国际生物岛和大学城南岸地区为“两翼”,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和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名副其实的人才“宝库”和创新动力源
广州国际科技创新城作为广州市战略性发展平台之一,正以广州大学城为核心,以广州国际生物岛和大学城南岸地区为“两翼”,在约7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构筑粤港澳大湾区“智”高点。
形成华南“最强大脑”
5月9日上午9时,筹建一年多时间的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正式在广州大学城南岸地区启动建设。
“今年,我将全职进入广州国际校区工作。”德国科学院院士、外专“千人计划”专家、德国汉诺威莱布尼茨大学教授约根·卡罗表示。
短短一年时间,筹建中的广州国际校区依托华南理工大学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近100人,包括两院院士和来自欧美国家的院士12人,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千人计划”专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IEEE Fellow等全球顶尖人才12人。
去年3月15日,教育部、广东省、广州市与华南理工大学四方在北京签署共建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协议。提出依托华南理工大学现有优势学科资源和理工特色,建设世界一流国际化校区。
边筹备、边筹建,边建设、边招生。广州国际校区建设上演“广东速度”。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校长王迎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广州国际校区的目标是携手全球排名前100或学科排名前50的世界一流大学,积极探索“一对一”“一对多”合作模式,每个学院与一所或多所国外一流大学开展合作共建,引入功能单元,汇聚全球高端创新要素开放办学。广州国际校区今年开始招收研究生,将于2021年全部建成。
距广州国际校区不远,是新进入广州大学城南岸片区的中国华侨第一高等学府——暨南大学和广州医科大学新校区。这三大高校区围绕思科(广州)智慧城共同连成一片,与珠江北岸小谷围岛上的10所大学遥相呼应。科教资源集聚,形成华南地区“最强大脑”。
这片大地上聚集了国内的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13大高校(校区),在校大学生20余万人,专任教师1万多名,其中博士生导师1300多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39人,长江学者34人……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 77个,是粤港澳大湾区和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名副其实的人才“宝库”和创新动力源。
构建创新生态圈
人才是最容易流动、最宝贵的要素资源。当年珠三角地区快速崛起正是得益于全国人才“孔雀东南飞”的集聚效应。开启新征程的番禺,把建设“人才强区”作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着力打造人才创新优质生态圈,激活人才动能、释放人才效能。
“广汽传祺从项目组成立的十几个人,到现在员工规模达1万人,正是在番禺区人才政策支持下,吸引汇聚了一大批优秀的汽车产业人才,实现了自主品牌事业的跨越发展。”广州汽车集团执行委员会副主任、广汽乘用车总经理郁俊说。
2016年底,番禺发布了“1+4”产业人才政策,特别是结合广州大学城初创企业较为集中的特点和发展需求,出台鼓励大学生创业的“青蓝计划”。番禺决定在5年时间里,每年财政投入不少于1亿元的人才专项资金直接用于扶持人才工作,加上产业、科技、创新等专项配套政策共同发力,每年用于人才创新创业资金近1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