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研究室主任、国土名片网总编辑乔惠民书:南泥湾号
(国土名片网小编芬儿点睛导读南泥湾精神)
锁定
抗日战争时期,以八路军第359旅为代表的抗日军民在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中创造的革命精神。
目录 |
---|
折叠基本介绍
1941年,由于日伪军的残酷“扫荡”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包围封锁,加上陕北、华北地区连年遭受水、旱、虫等自然灾害,抗日根据地财经状况和部队供应陷入严重困难的境地。为摆脱困境、战胜敌人的封锁,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毛泽东号召陕甘宁边区军民积极开展大生产运动。八路军第359旅奉命开赴南泥湾垦荒,在“一把镢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的口号下,艰苦奋战,实行战斗、生产、学习三结合,战胜了重重困难,把一个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的好江南”,成为全军大生产运动的一面光辉旗帜,被誉为执行中共中央屯田政策的模范,同时也创造了宝贵的南泥湾精神,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的热情赞扬。南泥湾精神极大地激发了抗日军民的生产热情,对改善物质生活,减轻人民负担,密切官兵关系和军政军民关系,增强劳动观念和组织纪律性起到了积极作用,为中国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南泥湾精神的基本内涵是: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面对没有房子住、没有粮食吃、没有工具用的种种困难,第359旅官兵积极响应毛泽东“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披星戴月,披荆斩棘,开荒种地,养猪烧炭,兴办商业和工厂,开展劳动竞赛,不仅逐步做到了粮食、经费全部自给,还向边区政府上交余粮,显示了自力更生的强大威力。②同心同德、团结奋斗。大生产运动中,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以身作则,带头参加劳动,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一起开荒种地、纺纱织布。第359旅全体官兵一律编入生产小组,旅长兼政治委员王震率先垂范,吃苦在前,被评为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中“有创造精神”的劳动英雄。全旅官兵发扬上下一致、同心协力的优良传统,积极生产,努力劳动,战胜困难,创造了世界上少有的奇迹。
南泥湾精神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困境中奋起、在艰苦中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新世纪新阶段,大力弘扬南泥湾精神,对人民解放军立足现有装备苦练精兵,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实现军队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