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国家文化公园|高起点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作者:邓杨

2024-08-13 21:58 《红旗文稿》杂志  主页 > 趣旨 > 文化地理 > 人文国土 > 国家文化公园 >

打印 放大 缩小







高起点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红旗文稿》杂志 2024年12期    作者:邓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长江流域绿色发展和长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强调“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这为长江保护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高起点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要将之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有效保护利用长江自然生态和文化资源,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为擦亮中华文明重要标识、实现长江沿岸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一、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是新时代重大文化工程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是继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之后,第五个由中央统一部署建设的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好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新时代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的战略决策,是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的重大工程,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
 
长江在中华文明历史进程中发挥着文化通道的作用。长江是一条文化的通道,是跨越历史时空流动的线性文化遗产。古老的长江润泽了广袤的土地和沿岸的百姓,承载了几千年的族群记忆,积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长江文化是一个时间和空间交织的多维度历史文化复合体,既包含上游巴蜀文化、中游荆楚文化、下游吴越文化,也包含沿线的藏文化、青海文化、滇文化、黔文化、赣文化等。从隋唐以来,长江经由大运河进入北方的交通大通道开始形成,对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稳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历史上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众多的诗文名篇和文化胜迹,川流不息、流淌着诗歌与美丽传说的长江,成为中华民族共同文化记忆与精神象征。从长江上游的白帝城,到下游的扬州等文化名城名胜,长江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文化廊道。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是新时代推动文化传承发展的重大工程。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发展的积极探索。长江流域既是中华民族世代栖居的自然空间,也是由历史文化遗产和现代生活场景组成的文化空间,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历史记忆和生活方式。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能够激活长江的历史文化资源,挖掘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进一步丰富国家文化公园体系。2021年12月,《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安排》印发,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正式启动。2023年9月,《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实施方案》正式印发,提出要坚持保护优先、强化传承,文化引领、彰显特色,总体设计、统筹规划,积极稳妥、改革创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5项原则,重点建设管控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传统利用4类重点功能区,并要求沿线省份贯彻落实到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管理、利用各方面。
 
二、深刻认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意义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南京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指出:“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长江在中华文明中的重要地位,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凝聚了思想共识。
 
有利于历史传承和文化保护。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切实维护长江文化资源特有的历史环境风貌,最大限度保持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续性。在政策规划层面,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重要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风貌区,坚持系统性保护的理念,从保护利用的基本原则、规划和建设、经费来源渠道、具体措施、相关责任等方面作出规定,努力将长江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制度化轨道。在具体操作层面,对重点文化资源既有保护利用的总体规划,也有控制性详细规划,还将根据不同的保护对象制定各具特色的个性化保护办法和措施,既强调整体性保护目标,又细化控制性指标,保证整体风貌得到最大程度保护,延续长江文化资源的整体历史文化环境。
 
有利于沿岸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长江经济带发展侧重于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旨在推动文化遗产保护、生态环境修复、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两者互为支撑、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相互协调,互为补充、融合发展。只有把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长江经济带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长江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与产业调整、特色旅游、生态农业、安居工程、城乡绿化项目相结合,将长江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规划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相配套,促进长江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生态环境的互动发展,才能真正有效保护利用长江文化资源,促进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协调统一。
 
有利于促进文化认同和文明互鉴。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和中华文化的历史基因库,其所孕育的长江文化是中华文明未曾断流的重要表征。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是大型文化遗产保护新模式和优秀文化展示新方式的集中载体。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对于做强中华文明重要标识,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有利于增强文化认同和价值共识,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凝聚精神力量。同时,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长江作为人员交往、物资流动、信息流动的纽带,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交流融合。保护传承长江文化,切实讲好中国故事和长江故事,有助于提升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
 
三、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要把握好五个关系
 
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既有借鉴其他几个国家文化公园先期建设经验的后发优势,又有自身融合“地理—生态—文化”属性的高度复杂性。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责任重大、任务繁重,要求沿线省份和相关部门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在实际工作中正确把握好五个关系,真正将其建设成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两个结合”、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战略工程。
 
把握好“古与今”的关系。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必须把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列为首要任务,科学划定和建设管控保护区,真实完整保护传承长江沿线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实施好保护传承工程,系统梳理国家文化公园范围内的文物古迹、古老建筑、历史街区、传统村落、文化景观、非遗民俗等历史文化资源,建立长江文物和文化资源总体清单和重点管控保护清单,对濒危文物实施封闭管理,完善集中连片保护措施,加大管控力度,严防不恰当开发和过度商业化。近代以来,长江流域率先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文化,民族工商业蓬勃发展。从武昌起义的硝烟到南昌起义的烽火,从苏南模式的探索到浦东的开发开放,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到建设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长江流域为中国现代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不仅要保护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要总结提炼好近现代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将长江历史文化、山水文化和工业文化、城乡发展相融合,发挥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起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把握好“水与人”的关系。水是生命之源。不论是古代先民逐水而居,还是现代建设以水定城,只有与水形成和谐的命运共同体,人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流程长、流域面积广的自然河流,生态环境的优劣关系着长江的生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好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是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也是守护好中华文明摇篮的必然要求。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原则,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要构建综合治理新体系,统筹考虑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水文化和岸线等,推进长江上中下游、江河湖库、左右岸、干支流协同治理,实施好十年禁渔令,建立稀有濒危动植物资源生态保护区,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同时,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秉承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基本性、公益性、均等性、便利性等要求,在保护好沿江沿岸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创新公园模式,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以旅游驱动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加大文化惠民力度,使公园建设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深度融合、开放共享。要推进长江沿岸步道、自行车道、旅游航道和风景道建设,努力把左右岸大道建成融交通、文化、体验、休憩于一体的复合廊道,真正实现还江于民、还岸于民。要高水平建设滨江生活生态空间,实施一批公共服务惠民工程,为群众提供观景休闲、运动娱乐等“亲水场所”,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打造实景演出,让长江文化融入群众生活。
 
把握好“形与魂”的关系。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既有物质层面的标准,更有精神层面的追求,既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公共文化空间,又要打造新时代加强国家认同、弘扬历史文化、提升民族凝聚力的重要载体。在“有形”的公园建设这一方面,抓好四类主体功能区建设,统筹实施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数字再现五大重点基础工程。在“无形”的价值内涵层面上,要认识到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是对中华文化作出系统性梳理后的创造性建构,强调在整合各种文化元素的基础上,突出体现整体性、共同性、持续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站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高度,从文化传承发展的角度,深刻认识把握公园的功能定位,系统阐发长江文化的精神内涵,坚定文化自信,努力建设传承华夏文明、凝聚时代力量的共有精神家园。要坚持整体科学规划、深度挖掘加工、鲜活形象传播,通过展现文物遗存的文化,弘扬历史凝练的文化,将悠久厚重的国家历史、改革创新的民族精神、兼容并蓄的文明样态具象化、形象化,真正打造中华文明新标识。
 
把握好“点与线”的关系。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要立足大型线性文化遗产保护模式的特点,既突出重点亮点,也要呈现整体性的国家文化公园形象。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涉及沿线13个省区市,其中江苏段、江西段、湖北段、湖南段、重庆段、四川段和青海段是7个重点建设保护区,而重点建设的主题展示区也包括核心展示园、集中展示带和特色展示点3种形态。要坚持有统有分、有主有次,加强重点区段、重点功能区、核心展示园建设,高水平统筹文化资源一体化开发,突出高等级文化遗产保护和绿色生态廊道建设,汇集形成文化载体密集地带,实现整体保护利用和系统开发提升,打造地域特点突出、辐射带动有力的特色品牌。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绝不能形成孤立、封闭的点状空间,而要充分发挥其串珠成线、连线成片的纽带作用。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分级管理、分段负责的工作格局,加强顶层设计、注重协同配合,充分考虑长江沿线地域广泛性、文化多样性、资源差异性,实行差别化政策措施,充分调动各地积极性。整合具有突出意义、重要影响、重大主题的文物和文化资源,实施公园化管理运营,实现保护传承利用、文化教育、公共服务、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科学研究功能,实现共建共享共赢。
 
把握好“内与外”的关系。长江作为融合空间地理、历史记忆、民族情感和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于一身的国家标识,既要对内做好宣传教育,也要发挥其对外传播功能。围绕长江历史故事、文化遗产、生态保护、时代变迁、精神价值等主题,加强长江历史文化研究阐释,建设长江文化主流宣传阵地,鼓励长江文化相关题材的文艺创作,让公众了解、关心、支持、参与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加强宣传引导,积极发挥沿线城乡居民、志愿者、社会组织、专家学者等作用,传承民俗文化,打造形式丰富的文创活动,激发人民群众爱祖国、爱长江、爱家乡的深厚情感。长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应当承担起打造中华文明新标识、展现国家立体形象的重要使命。围绕长江作为中华民族母亲河、大陆海洋地理环境连接线、经济发展对外开放枢纽通道等定位,深入挖掘长江文化蕴含的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凝聚提炼长江文化的思想精髓和精神标识,展示长江文化兼容并蓄、融合汇通的特质。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便于传播的内容形式和载体渠道,讲好中国故事、长江故事,形成生动鲜明的文化主题。深入解读中国国家文化公园理念,开展长江文旅品牌塑造和对外推动活动,打造跨文化的视觉形象识别系统,使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成为增强和展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重要平台。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
 
责任编辑:肖景华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