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大明秘域|新时代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文化发展论坛综述

2024-07-11 17:53 《中国名城》杂志  主页 > 趣旨 > 文化地理 > 人文国土 > 国家文化公园 >

打印 放大 缩小






新时代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文化发展论坛综述
 
 
《中国名城》杂志 2021年7期 
 
中国名城编辑部
 
引言
经过2年多的建设,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于2021年6月16日在扬州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建成开放,这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标志性项目。作为开放仪式之一,同时举行了大运河文化发展论坛。无论在博物馆建成开放仪式上各级领导的致辞,还是论坛上专家们精彩的主题发言,都紧扣在新时代如何加强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文化,切中肯綮,令人醍醐灌顶。
 
1 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全国政协副主席刘奇葆说,站在新的起点上,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融汇古今、继往开来,开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新局面;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谱写大运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新篇章;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构建大运河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格局;坚持融合共生、协调发展,绘就人河相亲、城河相融新画卷;坚持对外开放、国际传播,打造世界运河文化交流合作新高地,合力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高质量建设发展。
 
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饶权说,中国大运河于2014年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运河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运河全长近3 200 km,具有2 500多年历史,是世界上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大运河纵贯富饶的华北平原与江南水乡,连接五大水系,沿线的历史遗存十分丰富,催生了一座座文化名城,沟通融汇京津、燕赵、齐鲁、中原、淮扬、吴越等地域文化,是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历史见证和重要支撑。大运河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悠久文明, 2019年2月中央印发的《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提出了要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生态带、旅游带。2020年11月13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赴地方视察就亲临扬州,充分肯定江苏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并作出重要指示。
 
饶权认为,按照中宣部关于国家文化公园的总体部署,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文物局等部门积极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加强制度设计和统筹规划,研究编制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出台了《大运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规划》等一系列专项规划,不断加强对馆、址、园、岸、段等重点建设项目的支持,汇聚形成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合力。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中国大运河,是大家共同的责任和义务。要千方百计守护好大运河文化遗产,加大研究、发掘、阐释力度,把大运河文化在中华文化基因形成中的作用更加清晰、更为全面地呈现出来。深入挖掘大运河承载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把大运河文化的内涵、外延讲清楚,推进大运河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结合时代特点加强文化遗产资源转化利用,为传承中华文化、延续历史文脉作出新贡献。要紧紧围绕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努力推动大运河沿线地区文化和旅游发展提质增效,让大运河文化惠泽人民、造福四方。深入挖掘利用大运河沿线文化和旅游资源,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旅游产业,提供更多优秀文化产品和优质旅游产品,助力大运河沿线经济社会发展,让沿线人民群众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中国大运河生动诠释了海纳百川、包容开放的大国胸怀,充分彰显了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大国风范,不仅是一份宝贵的历史遗产,也是中华文化的一张生动名片。要以运河为媒,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与世界运河城市深化交流合作、携手创造美好未来,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2 形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江苏样板”和“江苏经验”
中央宣传部副部长蒋建国说,大运河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目前,在中宣部、国家发改委、文旅部、国家文物局等19部委,和大运河沿线8省市的共同努力下,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江苏省负起中央赋予的重点建设区重要使命,以“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政治担当,建机制、绘蓝图、定政策、搭平台、抓项目、树品牌,高质量谋划实施,建成一批标志性工程,充分发挥了重点建设区的示范引领作用。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今后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高质量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建设文化强国、奋进新征程提供更加厚实的力量。第一,要站在国家的高度,来理解和把握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各个环节都要突出最高质量、最高水平、最高品位,精心建好管控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传统利用四大功能分区,工笔绘就核心展示园、集中展示带、特色展示点等运河文化空间,把历史纵深与现代文明串联起来,把精品意识与特色发展融合起来,努力把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打造成新时代展示中国形象的亮丽名片。第二,要以文化为引领,体现文化特色、突出文化属性,坚持尊重历史、尊重自然,合理保存文化生态,传承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讲清楚大运河承载的中华民族发展史,讲清楚大运河蕴含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不断增强人民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努力把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打造成传承中华文明的文化长廊。第三,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统筹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沿线的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提升的关系,把文化建设与民生保障改善、经济社会发展、乡村振兴实施统一起来,积极为沿线人民不断创造和积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努力把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打造成和谐宜居美丽的幸福家园。第四,要坚持国际视野,站在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高度,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擦亮世界文化遗产金字招牌,努力打造中外人文交流重要平台,向世界讲好大运河承载的“中国之治”深刻内涵,传播好大运河蕴藏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努力把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打造成讲好中国故事的交流平台。
 
江苏省省长吴政隆说,江苏是孕育中国大运河的摇篮,是大运河核心遗产区,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重点建设区。江苏省委、省政府把相关工作纳入工作全局、摆上突出位置,出台了全国首部促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地方性法规,组建了全国省级首家高端智库——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编纂出版了全国首部运河通志,创办了全国首个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设立了全国首支大运河文化旅游发展基金,发行了全国首只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高水平、高品质规划建设了一批标志性工程,古老运河在江苏大地正焕发勃勃生机、展现夺目风采。充分发挥江苏大运河资源优势、生态优势、人文优势,综合统筹各项工作,努力赋予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以世界眼光、中国气派、江苏特色,力争使之成为水韵江苏的“亮丽名片”。
 
饶权认为,江苏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率先开展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试点,已经开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江苏省一体化建设高品位、高水平的文化走廊、生态走廊、旅游走廊,出台规划文件、组建高端智库、设立专项基金,创新举办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高标准规划建设以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为代表的一批标志性工程,形成了在全国具有示范效应的“江苏样板”和“江苏经验”。
 
3 要纳入城市城市更新设计,重视挖掘细节,彰显特色
3.1 运河保护要纳入城市的更新设计中
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说,大运河的保护一共有16个方面。他认为,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建于扬州是十分好的,因为扬州不仅大运河文化资源独特,且牵头组织了大运河申遗,率先出台了大运河保护规划、法规,多次举办了有影响的国际活动,大运河保护工作成就突出。保护大运河遗产的目的是使大运河的文化遗产要素和现实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结合,让大运河重生,而大运河本来就是动态的、活态的文化遗产,两者的理念高度吻合。现在的关键是将大运河保护纳入城市的更新设计中,使运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从而真正惠及民众生活。
 
3.2 挖掘细节,发挥运河功能
北京大学历史地理与古地图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运河志》核心专家李孝聪认为,历史的魅力,往往不在于宏大的叙事,而是在于对细节的挖掘。应当在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基础上,推进大运河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工作。国外非常注意古运河本体、周围环境的保护与利用:(1)运河河身及相关闸、坝、桥的维护(加拿大利多运河);(2)运河的设施、运河的通航与周围环境的维护(荷兰阿姆斯特丹历史运河文化遗产区,英国运河及其岸边城市街道建筑的维护与利用);(3)维护运河沿岸设施建筑改造为旅游服务(德法交界的斯特拉斯堡);(4)日本小樽维护运河沿岸设施建筑,并改造其为旅游服务。长城与大运河是体现中华历史文明进程的最具标志性的两个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象征着王朝的强盛,千里运河记载了国家的繁荣。但长城历史功能不复存在,仅存历史伟绩;而大运河不仅历史辉煌,现存遗迹丰富,还仍然发挥着漕运作用,应当精心呵护大运河文化遗产。展示大运河历史的魅力在于细节的挖掘,先要将已经发现的大运河故道、遗迹如永通闸、大湾闸、南阳闸等恢复后展示。长期研究舆图的李孝聪发现,古代舆图对运河与沿线城址之间的关系有反映,他进一步研究以前扬州、仪征、高邮、宝应的舆图,发现运河是穿城而过的,但现在大运河已改成绕城而过,他觉得可以尝试将唐宋时期的大运河故道按原样恢复,并可借助外国画家笔下的中国运河,还原当年的场景。他建议对已发现的运河船闸等水利设施,可依托遗址点打造成带状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同时兼顾保护利用大运河水体周围环境,在不影响历史风貌的基础上改造为今所用。
 
3.3 博物馆要体现扬州的文化特色和时代风貌
中国工程院院士、扬州大运河博物馆设计者张锦秋认为,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濒临古运河,唐代的扬州曾是仅次于长安、洛阳的城市,在设计时要吸取唐代建筑多元、开放、包容的精神,展现大气质朴、飘逸舒展的唐风,这也是今天扬州文化的一些特色。她觉得,大运河博物馆应具有鲜明的标识性和象征性,它应该标志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也应该象征着中国大运河的历史悠久和文化灿烂。时代风貌体现在功能设施、技术手段的高标准、高定位,这既是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大型专业博物馆,也是一座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此外,大运河博物馆还与扬州的城市文化特色、历史名城风貌相协调,反映扬州的时代风貌,与扬州经济社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一个重要元素,这是高标准、高要求的重要支点。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