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海洋城市巡礼|深圳建设全球海洋智库的路径探析(作者:丁骋伟 陈美婷 胡振宇

2023-10-18 23:09 海洋开发与管理杂志  主页 > 走全球 > 五洲四海 > 海洋城市巡礼 >

打印 放大 缩小






深圳建设全球海洋智库的路径探析

 
海洋开发与管理杂志 2021年11期 

 

丁骋伟 陈美婷 胡振宇

摘要:海洋智库作为专业领域的智库机构,对服务政府海洋决策,推动沿海国家和海洋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深圳积极开展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谋划布局全球海洋智库。文章通过梳理相关政策背景,明确了深圳建设全球海洋智库的战略意义;在充分研究国内外涉海智库的发展基础上,总结了八大发展经验;立足研判深圳建设全球海洋智库的建设基础及面临挑战,提出了深圳建设全球海洋智库在发展定位、重点任务与研究领域、组建模式与治理结构及其在经费构成、人员管理、交流合作、宣传推广和运营保障等方面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海洋智库;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组建模式;运营机制

中图分类号:P7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9857(2021)11-0083-08

Analysis of Routing for Shenzhen to Build a Global Marine Think Tank DING Chengwei, CHEN Meiting, HU Zhenyu (China Development Institute, Shenzhen 518029,China)

Abstract:As a professional institution,marine think tank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erving the government's ocean decision-making and promoting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coastal countries and ocean cities. In recent yearss, Shenzhen has actively built a global ocean cen-ter city and planned to set a Global Marine Think Tank. This paper clarified the strategic signifi-cance of building a Global Marine Think Tank in Shenzhen by combing the relevant policy back-ground; Summarized the eight development expeeriences of marine think tank on the basis of fully studying the development of well-known think tanks;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key tasks and research direction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composition of funds,personnel management,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publicity and pro-motion, and operation guarantee, which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nstruction foundation and challenges of building a global marine think tank in Shenzhen.

Keywords:Marine think tank,Shenzhen,Global ocean center city, Organization mode, Operation mecha-nism

1深圳建設全球海洋智库的背景与战略意义

1.1建设背景

近年来,国际社会关于海洋领域的竞争愈发激烈,我国海洋治理既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又承担着实施“海洋强国”等国家战略的艰巨使命,海洋治理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使得决策者日益重视海洋智库的决策咨询功能。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智库是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重要支撑,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充分发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等重要功能。2017年,国家海洋局依据《意见》印发《关于加强海洋智库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提出“海洋智库是以海洋领域重大问题和公共政策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服务海洋工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为宗旨的研究咨询机构及人才队伍。迫切需要健全海洋工作决策支撑体系,切实加强海洋智库建设”。由此,海洋智库建设成为国家智库建设的重要组成,也成为推动我国海洋公共政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重要手段[1]。

2018年,为积极响应《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的推进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深圳市委市政府联合印发《关于勇当海洋强国尖兵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决定》,明确提出“打造全球海洋智库”,标志着深圳海洋事业发展进入了加速期,同时对智库等外脑研究机构为深圳海洋事业发展提供战略决策支持也产生了迫切需求。2019年11月,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期间,深圳市政府再次明确将建设全球海洋智库列入深圳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十二个一”工程。自此,深圳建设全球海洋智库已成为国家及地方重点工作事项,是顺应国际和国内、国家和地方海洋事业发展的重大举措。

1.2战略意义

1.2.1增强我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能力

当前,全球海洋治理已成为海洋问题日益突出、迫切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应对的客观要求,深圳建设全球海洋智库可以为我国深度参与海洋治理,开展热点与前瞻性问题研讨提供战略平台,同时增强我国在国际海洋秩序构建、国际海洋法律与规则制定、海洋资源权益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具体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此外,全球海洋智库还可以充分发挥民间“第二轨道”外交作用,宣传我国海洋政策与海洋文化,维护国家海洋主权和海洋权益,提升我国在国际海洋舞台上的活跃度和显示度,成为提升我国海洋外交软实力,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战略举措。

1.2.2提升我国海洋领域国际合作水平

海洋事务具有强烈的国际性特征,推进国际海洋合作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应有之义。深圳建设全球海洋智库可依托濒临南海的地缘优势,在海洋科技、产业、经济、人文、环保及海洋非传统安全等领域提升公共产品供给水平,推动与周边国家、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各国在海洋领域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交流。全球海洋智库还可以积极发挥沟通协调的作用,与国外智库建立交流机制,以开展合作研究,联合发布成果,举办国际论坛等多种形式推动拓宽我国与世界海洋强国的国际合作渠道,促进搭建蓝色伙伴关系网络。

1.2.3服务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

海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深圳将“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海洋中心城市”作为全市重大战略任务。建设全球海洋智库,搭建高层次思想理论和实践交流平台,集聚国内外海洋高端精英人才,紧跟海洋事务发展前沿问题研究,是健全海洋工作决策支撑体系,破解海洋工作面临的一系列全局性、战略性、复杂性难题,服务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蓝色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有助提升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国际影响力。

2全球涉海智库发展概况与发展经验

2.1发展概况

按照机构性质划分,从事海洋领域研究咨询的智库机构大体分为3类,即专门从事海洋领域研究的专业性智库、部分研究领域涉及海洋事务的综合性智库及海洋科学研究机构。从全球智库发展现状来看,海洋领域的专业性智库较少,欧美等发达国家涉及海洋研究的智库大多是综合性智库,海洋政策研究与咨询只是其研究领域的一个细小分支,不占据主要地位。如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兰德公司、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布鲁金斯学会、国际战略研究所等国际著名智库,均是综合性智库,研究领域主要涉及国防军事、政治外交,与海洋领域相关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海洋国防、海洋能源等领域。相较于专业性智库,海洋科学研究机构的发展更为成熟,如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英国国家海洋研究中心、法国海洋开发研究院等基于其专业领域研究在某种程度上也发挥了咨政建言的作用。此外,由于海洋研究咨询多涉及地缘政治及保密数据,大多数海洋科学研究机构多为国家机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海洋工程技术、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海洋和海岸带可持续开发(表1)。

在我国,从事海洋领域研究咨询的智库机构也大体囊括了综合性智库、专业性智库和海洋科学研究机构3类。在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我国海洋专业性智库在近年纷纷成立,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国海洋咨政体系。但应当看到的是,我国国家级海洋专业性智库仅有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等少数几家[2],以官方机构为主,社会及民间机构寥寥可数。北京大学海洋研究院等多为依托学科优势成长起来的教学平台,产、学、研用及服务决策的支撑能力相对较弱。此外,现有海洋智库往往局限于服务行业及部门发展,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及话语权的高端智库。总体来看,我国现有的海洋智库建设尚不完善,不能满足国家海洋经济日益增长的智力与决策需求[3],与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要求相差较远(表2)。

2.2发展经验

2.2.1专业前瞻的国际化视野

全球涉海智库在发展战略上均趋向国际化,即在立足国内问题研究的基础上,涉猎全球重大或共性问题。表现在:针对重大国际事件开展研究,及时向全球发布观点;网罗国内外人才资源、学术资源,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建立国际研究与咨询朋友圈;主动设定国际议题,引导国际舆论[4]。如全球化智库作为国内领先的社会智库型全球化研究机构,在国内外有10余个分支机构或海外代表处,建立了国际化的工作团队、专家团队,并持续以国际化的研究视野,在全球治理相关领域开展前瞻研究。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以全球化视野建立国际重点海洋机构研究态势监测平台,搜集国际海洋战略情报,并通过实施蓝色智库重点项目开展海洋科学全球创新格局和创新资源分布研究[5],其研究业务和战略视野充分表现出国际化特征。

2.2.2现代化的组织治理结构

涉海智库大多以现代管理模式进行运作,扁平化和小型化成为主要发展方向。从组织规模来看,中小型智库(百人以内)占据主体部分,大型智库不多。通常建立类似于董事会(理事会)决策、经理层(总裁)执行的内部治理结构。如兰德公司等,其最高权威归属董事会,主要职责是执行重大決策,决定智库发展方向和策略。设立学术顾问委员会,参与审议研究项目,为研究工作提供咨询[6]。董事会下一般设立行政管理部门和研究部门,行政管理部门主要负责智库日常后勤支持,研究部门通常根据不同的研究领域设置若干个特色研究所或研究中心。研究部门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经理由各研究部门负责人担任。

2.2.3高效的人员配置与管理

涉海智库的专职研究队伍不以量取胜,而是更重视人员的配置与管理,建设高水平的智库研究队伍,并保持一定流动性。英美智库通常设置“旋转门”机制,并鼓励不同智库机构业务人员定期轮替,通过人员流动促进各自业务多元化发展。研究人员来源渠道丰富,如布鲁金斯学会业务人员和非业务人员比例约为1∶1,其中非研究人员中半数以上辅助研究,还有一部分负责国际交流工作,只有极少数人做纯粹的行政工作[7]。此外,最大限度地借助外部资源力量是智库扩大影响力、提升自身能力的普遍做法,如日本海洋政策学会通常积极联合党政军学各界人才实施开放式研究,保证自身研究的前瞻性和科学性。2.2.4多元的资金来源渠道政府资助是海洋科学研究机构及官方和半官方智库的主要经费来源,如法国海洋开发研究院的经费主要来自法国政府、国际组织、各类基金会和委托研究。英国国家海洋中心资金来源中政府资助比例超过80%[6]。社会捐赠和资助一般是国外智库的主要资金来源,如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和布鲁金斯学会的资金来源几乎全部依靠社会捐赠[6]。以签订课题研究合同的形式、接受委托咨询课题研究任务是国际智库获得经费的传统渠道。如兰德公司90%资金来源于与美国政府和军方签订项目的合同收入。

2.2.5特色鲜明的品牌产品

涉海智库在品牌打造方面拥有一套成熟的做法,它们通过出版系列研究报告、创办核心期刊,打造专属论坛品牌为政府决策、企业发展提供服务。如:英国查塔姆研究所出版的《InternationalAfairs》是国际关系研究方面的顶级期刊,成为英国政府部门制定能源、环境、卫生医疗和国别地区问题决策的重要参考来源;中国南海研究院出版的《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力报告》《南沙争端的起源与发展(日文版)》《南海地区(年度)形势评估报告》等多部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力的涉南海问题中外文专著,形成了“数字南海”“南海文献专业数据库”等一批知名学术品牌;全球化智库开办的“中国人才50人论坛”“中国与全球化论坛”“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在世界舞台上发出了中国声音。

2.2.6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通过设立办事处和海外分支机构或采取并购等方式建立战略联盟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是全球涉海智库的通常做法,国际化的布点构建了智库全球网络,也为其在对象国开展活动提供了平台,建立定期互访制度、开展项目合作研究等方式则成为国际知名智库搭建国际合作网络的主要手段。如:全球化智库积极与世界银行、国际劳工组织、布鲁金斯学会、亚洲协会、欧盟商会建立起项目合作机制;中国南海研究院在华盛顿设立了分支机构,并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全球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家知名智库建立了合作关系和学术联系。

2.2.7积极的成果传播与推销

涉海智库一般除了极少数涉及国家机密的研究报告外,大部分研究成果都可以获取。例如,日本海洋政策学会每年定期召开主题演讲、研究公告、小组讨论,并面向公众发布“日本海洋政策研究会期刊”和相关研究成果等。国际智库采取各种方式和渠道影响舆论和政策,例如,英国查塔姆研究所以邀请国内外政要和不同领域的专家到其研究所作报告为特色,经常举办重要人物演讲会,主要邀请来英国访问的外国总理、部长等就国际问题发表演说[9]。同时注重通过媒体进行研究成果的传播,专门设立外联部门,建立“媒体每日报送”制度,将政策见解第一时间发给媒体。

2.2.8先进的信息与媒体技术支撑

通过运用计算机与智能技术建设独立的成果共享系统,以保障研究成果为团队最大化利用。如:布鲁金斯学会建立的技术创新中心,通过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使得他们在跨学科研究方面遥遥领先;国观智库建有“全球智库涉华涉海研究”“全球极地动态研究”数据库;兰德公司面对海量的信息和数据,建立了人机结合的分析方法以及大量数据库供研究使用。

3深圳建设全球海洋智库的基础与挑战

3.1建设基础

3.1.1海洋城市发展优势不断凸显

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具有与生俱来的国际化基因,开放度高,包容性强,是世界一线城市。同时,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濒临南海,毗邻港澳,位于“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是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高度集聚地,能把握最新前沿信息,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此外,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海洋事业发展,为深圳市建设全球海洋智库提供了政策支撑。

3.1.2海洋专业研究力量集聚增长

近年来,深圳涌现了一批从事海洋领域研究的智库、科研机构、高校、咨询公司等涉海机构,集聚了如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海上丝路研究中心、厦门大学深圳研究院、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深圳大学海洋研究中心等各类智库机构,海洋大学、国家深海科考中心和国际海洋开发银行加快建设,为深圳建设全球海洋智库提供了专业基础。

3.1.3海洋咨政影响力持续扩大

以服务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为契机,深圳在海洋领域的资政体系不断完善,海洋智库成长环境愈加成熟,本土智库机构的产品影响力也在国内不断提升。如,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作为国家首批高端智库建设单位,近年来在全球海洋治理、国际海洋合作、太平洋岛国合作和“一带一路”倡议与“南海周边命运共同体”构建研究等方面形成了诸多成果,为国家海洋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深圳市委市政府每年通过政府采购招标程序向社会购买服务,委托开展深圳海洋经济、产业、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相关课题,为建设全球海洋智库提供了良好的咨政氛围。

3.1.4海洋国际交流合作愈加活跃

近年来,深圳积极参与承办中国—太平洋岛国海洋经济研讨会、世界海洋大会等国际性海洋会议,在海洋外交舞台发出中国聲音;推动与欧盟深度合作,举办首届中欧蓝色产业合作论坛,建设“中欧蓝色产业合作园”,加快促进中欧涉海企业、科研机构、金融机构、行业协会之间形成互利互信的蓝色伙伴关系;举办中国国际海洋经济博览会等,为建设全球海洋智库提供了良好的国际氛围。

3.2面临挑战

3.2.1全国海洋创新资源集聚中心仍在北方

我国海洋科研和技术性人才主要集中在环渤海和长三角地区,据统计,青岛聚集了全国三成的海洋专业机构、半数涉海科研人员和七成的涉海高级专家,海洋创新载体和创新人才集聚效应明显。相较而言,深圳市海洋高层次人才密度低、专业历史积淀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复合型人才相对匮乏,海洋高端领军人才不多。深圳的国家级海洋科研机构、高水平海洋研究机构和专业性海洋高校相对缺乏,存量资源相对不足,现有的海洋人才资源尚无法为深圳建设全球海洋智库提供有力支撑。

3.2.2国际海洋话语权和影响力严重缺位

国际性涉海会议、会展及拥有国际性海洋组织和专业服务机构是一个城市参与全球海洋治理体系的重要支撑。如:纽约举办的联合国海洋法会议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约国大会和首届联合国海洋大会;伦敦则拥有国际海事组织、国际海运联合会、国际航运公会、波罗的海交易所、劳氏船级社等一批国际组织和专业服务机构;奥斯陆拥有的国际船级社协会,是目前世界第一大船级社挪威船级社;哥本哈根则拥有国际海洋考察理事会、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等机构组织。目前,深圳在举办国际性涉海会议会展和专业性涉海机构数量等方面较国际著名海洋城市仍有不小差距,且现有品牌影响力不足,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尚未形成有效支撑[10]。

3.2.3海洋城市吸引力与竞争力有待提升

海洋城市的吸引力与竞争力对智库机构参与咨政建言、吸纳社会资本和行业人才等各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与国际著名海洋城市相比,深圳在提升海洋经济实力,塑造海洋城市品牌,凝聚海洋发展氛围等方面仍任重道远。如:除在集装箱港口、航运物流方面具备一定实力外,深圳在国际航运保险、船舶经纪、航运服务中介机构、船舶融资、海事保险等航运高端服务业方面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远远落后于伦敦、香港等航運服务业发达的国际城市;海洋科技创新支撑水平基础相对薄弱,缺乏在国际上具备影响力的涉海科研机构,未充分发挥深圳作为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优势;城市软硬件配套和滨海特色也有待进一步加强。

4深圳建设全球海洋智库发展路径

4.1发展定位

坚持开门建智库原则,立足深圳、面向全国、走向世界,以“小机构、大网络”的市场化运作机制与“网络型、国际化、独立性”的机构特色,聚焦全球海洋治理、可持续蓝色经济、海洋城市发展等研究领域,发挥咨政建言、理论创新、公共外交、社会服务和舆论引导功能,成为向决策者提供最新信息,向公众提供有深度的分析和观点的国际一流海洋专业智库,争取成为海洋研究领域的“兰德公司”。

4.2重点任务与研究领域

4.2.1重点任务

(1)开展前瞻研究。聚焦国际海洋形势新变

化,围绕重点领域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前瞻性研究,提前谋划解决方案,形成思想产品。

(2)服务政府决策。定期向中央及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提交海洋事业发展政策、建议报告,为国家及地方海洋事业发展提供高水平的咨询服务;积极参与多种形式的政策研究、决策评估与政策解读活动。

(3)促进公共外交。积极扮演促进民间外交、推动政府间外交的角色,不断提升我国在国际海洋舞台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成为我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学术外交机构。

(4)开展国际合作。与国际著名海洋科研机构、大学、智库、企业、国际海洋组织等机构建立伙伴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合作研究、国际会议研讨、学者互访、海洋人才培训等活动,提升国际化交流水平。

4.2.2研究领域

4.2.2.1重点领域

全球海洋智库建设前期可以依托建设基础,选取全球海洋治理、海洋经济和海洋城市发展三大重点领域开展研究咨询,强化核心业务能力,形成行业品牌。

(1)全球海洋治理研究。跟踪国际海洋热点问题,重点围绕海洋秩序、海事法律、海上安全、海洋生态环境、海洋气候变化等领域开展研究,提出中国解决方案,为我国构建务实协调的多层次蓝色伙伴关系提供战略支撑。

(2)海洋经济研究。聚焦蓝色经济可持续发展,重点对关键创新技术突破、海洋产业政策创新、海洋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研究,寻求促进可持续蓝色经济的解决方案。

(3)海洋城市发展研究。从全球海洋城市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聚焦海洋城市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开展关键性和针对性的问题研究,分析全球各类海洋城市发展路径和经验模式,为全球海洋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和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战略支撑。

4.2.2.2其他领域

待全球海洋智库研究咨询成果形成核心影响力与品牌效应后,可以依托业务基础,适时拓展研究咨询领域,并围绕国际海洋秩序发展新趋势、全球海洋产业发展前沿、人类海洋命运共同体构建等全球海洋事业发展面临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开展前瞻性、储备性政策研究,提出专业化、建设性的政策建议,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新方略。

4.3组建模式与治理结构

4.3.1组建模式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管理”的原则,由深圳市政府牵头组织,涉海龙头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媒体机构、银行等投融资机构等共同发起成立。在市政府政策支持下,通过市场实现资源配置,以“民办官助”型社会智库的运作模式,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洋专业智库。

4.3.2治理结构

实施企业化运营管理,构建现代化内部治理结构,即设立理事会和学术委员会,智库理事长、学术委员会等关键领导职务需由国内外具有强大影响力、号召力和人脉资源的专家学者或退休政府官员担任。按照智库重点研究领域,设置若干研究部门,根据研究人员特色专长划分到相关研究部门,同时可根据项目研究需要,从各研究部门抽调研究人员组成临时研究小组,专攻重大项目。根据智库的日常工作需要,设置行政部门,主要包括对外交流合作部、市场宣传推广部、大数据信息中心及办公室等(图1)。

4.4运营机制

4.4.1经费来源机制

4.4.1.1筹建阶段:政府投入+企业投入+社会捐赠

建设初期既要充分利用政府资源,又要不断挖掘市场资源,拓宽建设的投融资渠道,逐渐形成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捐赠为支撑的格局。

(1)设立全球海洋智库重大前沿课题研究专项经费。全球海洋智库建设起步阶段影响力尚弱,自身造血能力不强,需要深圳市政府给予适当财政资助,以专项课题研究形式定向委托其为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出谋划策,以扶持智库逐步走上正常运转道路。

(2)组建全球海洋智库发展基金。作为吸纳社会资本扶持智库发展的重要举措,全球海洋智库可积极吸引社会资本组建发展基金会,统筹管理资金筹集、运营、使用等日常管理工作。

4.4.1.2运营阶段:项目经费+会员费+市场化运作收益+社会捐赠

多渠道增加经费来源,提升自身造血能力,运营经费逐步过渡到以项目经费、会员费、市场化运作收益和社会捐赠为主要来源。

(1)委托研究项目经费。以签订课题研究合同的形式,为各级政府及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高质量的政策研究和咨询服务,使购买服务成为支持智库建设重要的经费来源之一。

(2)市场化运作收益。主要包括智库出版物收入、会议活动费、智库基金投资收益等市场化运作收益。

(3)社会捐赠。发挥全球海洋智库基金汇聚社会资源支持海洋政策研究的平台作用,积极争取社会资本投入全球海洋智库建设,使社会捐赠成为智库运营经费的重要来源渠道之一。

4.4.2人员管理机制

4.4.2.1引进高端人才

采用全球化人才吸纳与交流合作机制,以咨询专家库专家人员为主要力量,配置少量精干的专职人员和学科背景丰富的兼职专家,借力特邀研究人员、访问学者、外国精英等外部人力资源高标准建立人才梯队。

(1)建立柔性引才机制。柔性引进一批国内外顶级学者或学术带头人,打造高水平专职研究队伍,可通过设立专项资金以资助重大课题研究方式,吸引研究人员加入。

(2)建立人才“旋转门”机制。吸引国内外政治精英、退休官员等人才担任智库重要领导职务,利用其强大的人脉资源和影响力扩大智库影响力。

(3)建立具有竞争力的薪资机制。因事设岗、按岗设人,建立灵活、规范、高效的全员岗位聘用制,按照略高于市场薪酬水平的标准吸引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

4.4.2.2培育人才队伍

(1)开展海洋事务与政策相关的教育训练。针对性地开设教学课程,请担任过国际海洋组织职务的人士来智库授课,培养更多能够在国际舞台上独立阐述自身观点的专家和学者,构建智库与智库成员个人职业生涯协同发展的长效机制。

(2)建立青年专家培养计划。发起全球海洋青年专家培养计划,通过全球海洋智库基金对全球青年人才投资,吸引国内外优秀毕业生前往智库实习,不断拓展智库的资源与人脉。

4.4.3交流合作机制

4.4.3.1建立全球化的传播、推销和影响机制,扩大国际影响力

通过大型国际会议促成国际海洋领域专家与政府决策者有效沟通,构建畅通高效的行业信息传播网络,开展全球化推销。借助新兴网络媒介,开展全球化传播,推广其智库思想与核心观点。保证智库研究领域的特色化、国际化和前瞻性,依托研究领域打造智库特色期刊与高端论坛等。

4.4.3.2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获取国际话语权

积极与挪威、休斯敦、伦敦、新加坡等全球海洋城市合作建立智库分支机构,网罗世界关键地区研究人员,着力构建面向全球的研究网络。积极与国外著名大学、智库及海洋科研机构建立学术交流关系,开展学者互访、合作研究等学术科研活动,共同打造海洋发展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训品牌等。

4.4.4宣传推广机制

4.4.4.1创新媒体传播

(1)创设营销平台。利用公众号、微博、会议论坛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实时化对自身研究成果和重大活动进行传播,将品牌化运作融入智库运行全流程。设立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信息交流网站,宣传深圳海洋事业发展的研究活动和研究成果。招募专业媒体人士组建智库媒体运营团队,负责智库思想产品的宣传推广。

(2)编辑出版研究成果。编辑出版发行深圳全 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的发展动态、理论研究、政策 研究、管理研究、学术活动以及研究成果及其他相关研究成果。

4.4.4.2 搭建产、学、研市场推广平台

积极与新型研发机构合作,联合建立产学研与市场推广中心,以海洋新兴产业发展为主题,做好 需求对接服务、政策宣讲服务和成果转化服务。

4.4.5 运营保障机制

(1)开发建立独有的数据、方法资源。建立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数据库,利用大数据技术和关联企业、分支机构等社会资源,及时掌握本研究领域的 前沿动态,延伸智库收集整理外部信息的能力。

(2)促进与相关部门信息资源有效对接。鉴于海洋研究领域的独特性、复杂性和涉密性,应支持 全球海洋智库与相关涉海政府主管部门及相关事业单位建立海洋领域信息资源共享协议。全球海 洋智库可根据研究需要,申请向政府主管部门及相关事业单位免费获取相关涉海机密数据。

参考文献

[1]王琪,吴金鑫.海洋智库参与决策咨询的困境及破解之道[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1-5.

[2]王盛.试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海洋智库建设[J].海洋开发与管 理,2014,31(12):5-9.

[3]吕煜昕.构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新型海洋智库体系[N].中国 社会科学报,2019-10-24(002).

[4]任福兵.智库国际化建设的路径选择[J].现代情报,2017(1): 13-19.

[5]尹希刚,梁琛婧,邢国攀.海洋战略情报新思考:以青岛海洋 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为例[J].海洋开发与管理,2020, 37(10):31-36.

[6]穆占劳.美国思想库与美中关系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 校,2004:59-62.

[7]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赴美考察团.美国全球知名智库考察报告[J].全球化,2016(11):104-110.

[8]袁莉莉,杨国梁.英国智库概况及对我国智库建设的启示[J].智库理论与实践,2016(2):34-41.

[9]張志强,苏娜.国际智库发展趋势特点与我国新型智库建设[J].智库理论与实践,2016(1):9-23.

[10]陈美婷.关于深圳建设全球海洋智库的六条建议[EB/OL]. [2020-10-18].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9611639.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