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视域下空乘留学生短期培训的探索与实践
《国际公关》 2024年2期 作者:肖菲
摘要:推进 “一带一路”建设,互联互通是关键,交通运输是基础。响应国家 “一带一路”倡议,中飞院空乘学院发挥在空乘人才培养领域的领头雁作用,在 《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行动纲要》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国际化空乘人才培养的标准体系,提供可实践的短期培训课程,培养具有 “一带一路”建设理念的空乘人才,输出中国空乘人才培养与服务标准,不断提高中国民航服务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关键词:空乘留学生;职业培训;文化
“一带一路”是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在 2013 年提出的国家级顶层合作倡议,其目标是以和平发展为指导思想,积极发展与合作伙伴的经济合作关系,共同建设 “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一、发展愿景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国内各部门先后出台了相关政策,全面实现了倡议从理念到行动、从愿景到现实的转化。在2016年教育部印发的 《推进共建 “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文件中,就提出要着力建设 “一带一路”的教育共同体。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系统的子系统,其国际化发展必然受到我国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影响。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九个部门2020年9月印发的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 (2020—2023年)》明确表示要加强职业教育在国际产能合作方面的服务,以提高我国职业教育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因此,职业教育不仅是促成 “青年就业、创业培训、职业技能开发”等合作领域的关键,也能推动我国与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 “五通”,在 “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职业教育将中华文化传播到全球,让各国了解中华文化对促进世界和谐的价值,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形成中华文化在全球范围的吸引力。
职业教育要与 “一带一路”建设紧密结合,不仅要致力于支持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传扬中华文化,还要为构建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目前,我国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已经基本完善,办学规模在世界上遥遥领先,现代化程度也与日俱增。将我国的职业教育作为产品推广到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是那些教育体系还不完善、民众职业技能较薄弱的国家,推动他们建立现代化的职业教育体系,对提高其全民技能水平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以下简称 “中飞院”) 作为一所行业特色型高校,肩负为社会输送民航英才的重任,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更应积极发挥行业特色,深度融入共建 “一带一路”大格局。中国民用航空局 (以下简称 “民航局”)2018年出台的 《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行动纲要》提出:我们应积极参与全球民航治理,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建立起世界民航发展的命运共同体。我们要倡导国际民航关系的民主化,积极参与制定和修订相关国际公约,逐步提升在国际民航的标准和规则制定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我们要打造新型的国际民航合作机制,与各方共同努力开创航空繁荣之路,共同促进发展,为全球民航治理提供中国智慧。[1]
截至2023年10月,中国已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共建 “一带一路”的合作文件。随着 “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落实,沿线国家的民航运输量增长迅猛,一些国家急需相应的技术和人才支持。航空业极具特殊性,其行业特点为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需要大量经过专业化培养和训练的高素质人才做人力资源支撑。国内以国民教育体系为基础的空乘人才培养历经20年发展,已经形成了中职中专、高职高专、大学专科和大学本科相结合的多层次培养体系,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民航空乘人才培养的标准体系。中飞院作为我国培养民航各类高素质应用人才的主阵地,是国内率先开办空中乘务专业的高等院校之一,配备了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完善的教学设施设备,有责任也有能力为 “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提供中国智慧。
二、探索与实践
(一)前期调研
中飞院空中乘务学院作为办学最早、教育质量最好、培养规模较大的民航局直属专业院校,空乘专业办学经验丰富,办学方向明確。开展对外培训,能提高学校的国际竞争力,有助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从国家层面上来看,有利于输出中国空乘人才培养与服务标准,推广我国的航空产品,让更多的国家和地区认识到我国的航空交通运输实力,了解中国的航空法规、规章体系,从而增强我国在航空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进一步推动我国航空业的繁荣发展。[2]
为发挥中飞院空中乘务学院在空乘人才培养领域的先锋作用,巩固领先地位,学院积极开展研究,为制定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空乘人才的培养标准体系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提供短期职业培训课程的可行性。依托 “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加大对外开放,与沿线国家在航空教育领域开展高水平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具有 “一带一路”建设理念的空乘人才。学院于2022年向民航局申报了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空乘人才培养标准体系研究》的课题并获批,在该课题的支持下,通过组织推荐、基本条件筛选和视频面试等环节进行考核,最终选取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6名学员来校参加培训。
(二)培训工作
培训为期七周,相关课程由空中乘务学院和外国语学院实施。巩固教学基础,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是进行对外培训的关键和基础,也是实施对外培训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为了保证对外培训的高水准实施,中飞院已经初步建立了相应的对外培训体系,包括培训课题的建设、实训场地的建设、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师资队伍的建设等。在全院的统一建设规划中,一是加强硬件建设,通过提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确保课程的配套和技术的领先水平。学校投资5 000余万元建设了空乘实训中心,购置了先进的设备,包括 “A320客舱模拟器 (动态)”“A320水上模拟器”“A320翼上出口模拟器”“B737-800客舱模拟器 (动态)”“B737-800出口模拟器”“B737-800水上模拟器”等。二是学院在提高教学基础设施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校园网络得到了全面升级,为满足不同的授课需求,还完善了语音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VR教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三是为了保证对外培训的质量,学院集结了英语水平较高、综合素质出众的教师,组成了强大的师资队伍,以确保此次培训的效果。
对外培训的显著特点是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内容广泛,要求学员在有限的時间内尽可能获得更多的新知识和技能。[3]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在此次对外培训中,老师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较为先进的教学手段,以满足培训的需求。《现代礼仪》和 《形体训练》等课程多采用直观式教学,任课老师根据培训大纲设计多媒体课件并翻译成英语,通过这些课件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边演示、边讲解、边练习,直到学员完全掌握所学内容。始终坚持尊重学员的原则,尊重他们的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为外籍学员提供轻松、舒适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在 《客舱服务英语》等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研讨式教学方法,通过互动交流的方式,使学员能够迅速理解并掌握教学内容。课后,管理人员和任课教师还会积极与外籍学员沟通,就教学方法展开交流,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以实现双方之间的有效沟通。在 《客舱设施与服务》 《机上应急处置》 《应急撤离训练》的课堂上,充分利用学校先进的实训设施进行现场模拟教学,根据培训实施方案的要求和计划,老师积极推行场景式教学,把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展示给学员,耐心解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语言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沟通交流工具,因此培训班也将汉语教学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同时还开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课程,构建 “汉语+技能”培训体系,不仅让学员在专业知识技能上学有所成,还能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亲善使者,将中国文化传播到他们的国家,让当地人民了解中国。
“外事无小事。”中飞院空乘学院对培训给予极大的关注,为学员安排专门的教室、提供高标准的食宿,并配备专门的班主任,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校园生活。开展各种活动,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如举行联欢会、体育比赛等,既能展示师生的风采,也能促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此外,为了增加学员对中国大好河山、风土人情的了解,还安排他们参观三星堆博物馆、熊猫基地等,让他们充分领略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增进对中国的了解。在整个培训期间,中飞院坚持从点滴做起,实施精细化的管理,为参训学员提供了高质量的培训服务,得到了他们的一致好评。
三、存在问题
目前来看,我国普通高校在来华留学生培养方面积累了成熟经验,但职业教育的留学生培养发展历程相对较短,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4]在顶层设计上,制度设计相对缺乏,对留学生的短期职业培训没有明确的、可供操作的文件依循,也没有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质量标准体系、质量评估认证体系和质量监管体系。[5]在学历学位互认方面,也尚未签订相关协议,因此教育循环和教育要素的互联互通受限。
职业教育的典型特征是以职业为导向、以技术为承载的教育实践性特征。“一带一路”倡议下,各国联系更为紧密,培养符合国际发展合作的复合型人才也成为各国普遍的人力资本需求。[6]但当下我们的教师、我们的教育还没有真正做到 “走出去”,我们对留学生的培养标准更多的是参照国内企业的要求,他们在归国后是否能快速适应岗位需求还难以确定,而 “中飞院空乘留学生”的品牌效应也难以彰显。
四、解决路径
对来华培训的留学生的培养应基于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并结合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色,构建有别于高等教育、普通教育的来华留学生职教培养理念。[7]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应结合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需要,依托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条例等制定相应的职教留学生培养政策和制度;另一方面,主管部门还要积极借鉴高等教育来华留学生培养制度和条例,对来华职教留学生招生、管理、教育等方面进行系统化规定,确保各院校在招生上 “有制可循”。
此外,高质量的办学理念和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水平是培养高素质留学生的关键。一方面,我们应重视自身的国际化发展需要,积极利用 “一带一路”倡议政策红利,通过与其他院校和 “走出去”的企业合作,提升教师的国际化思维和国际化意识,更新自身的人才培养理念和国际化理念;[8,9]另一方面,还应提升对于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研究能力,针对沿线国家的基本情况灵活制订相应的方案,结合本校国际化发展水平和国内人才培养模式,合理制订相关留学生培养规划,提升自身的留学生培养水平,形成本校特色。
五、结束语
在 “一带一路”建设的大环境下,探索符合自身办学特色的国际化教育之路,通过实施 “走出去”与 “请进来”的办学举措,开展 “中文教育+职业技能培养”,既突出语言能力培养,又强调职业技能运用,从而实现可持续性发展。而留学生通过在中国的系统化学习后,自然会担任起 “知华、友华、爱华”的中国文化输出 “摆渡人”角色,建起民心相通的桥梁,促进更深层次的人文交流,这对于在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国际社会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起到了重要作用。由此可见,打造高质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来华留学生职业培训不仅能提升学校的办学实力和知名度,还能有效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提升我国的软实力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王屹,逯长春.职业教育服务 “一带一路”建设政策与行动:十年回顾与前瞻[J].当代职业教育,2023(3):4-15.
[2] 同[1].
[3] 任瑞君,王正宽.提升职业院校对外培训工作效果的探索和实践[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11(6):187-188.
[4] 梁晨,王屹.走好 “一带一路”:来华职教留学生培养的理据、困境及路径[J].职教论坛,2023(9):21-29.
[5] 禹梅,尹世堂,董博.国际化职业培训体系构建研究:以澜湄职业教育合作为例[J].职业教育研究,2023(06):52-56.
[6] 樊明成.论我国职业教育服务 “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模式[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8,17(2):7-12.
[7] 赵丽.“澜湄合作”框架下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02(23):107-112.
[8] 刘英芝,李清.发力国际职业培训输出铁路职业标准:以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世界教育信息,2020(S1):4-6.
[9] 袁利平,师嘉欣.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教育之维:基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三份报告的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 35(5):2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