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口碑首席署书员、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研究室主任、深呼吸小城专家组组长乔惠民书:
寻找深呼吸 追求最幸福
(天下口碑点睛导读)
原标题】高水平保护绘就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2021年朔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综述
编辑时间:2022-03-01 来源:山西省生态环境厅
索 引 号:
|
000014349/2022-04211 |
主题分类:
|
工作动态/ 市县动态 |
来 源:
|
山西省生态环境厅 |
成文日期:
|
2022-03-01 |
标 题: |
高水平保护绘就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2021年朔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综述 |
发文字号:
|
|
发布日期:
|
2022-03-01 |
2021年,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之际,朔州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勇毅前行,突出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给老百姓交出了一份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答卷:朔州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全省第2,优良天数首次突破300天,达301天,PM2.5平均浓度控制到31μg/m³,二氧化硫下降率40%,下降率山西省第一,6项污染物指标创有监测数据以来最好成绩。全市4个地表水国考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达100%,无劣Ⅴ类断面。
回顾过去一年,朔州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天更蓝、地更净、水更清、空气更清新、城乡更美丽,环境之变带来产业之变,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绿色正在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潜力之城展现出绚丽新景象……
冬日的朔州,虽草木已凋零枯黄,但有着通透纯净、湛蓝无垠的天空和大朵洁白的流云。
漫步在位于朔州市区的七里河公园,眼前有清澈的河水,西边的黎民山清晰可见,满眼皆是清幽自然。波光粼粼的河畔,休闲观光的人们三三两两坐在长椅上,身上洒满暖暖的金色阳光;拱桥边和健身步道上,跑步健身的人们大口呼吸着凉爽清新的空气。
在朔州市,无论任何角落,都能抬头见绿、低头望水。“恢河公园空气清新,景色很美,是健身休闲的好地方。”家住水乡湾小区的殷女士每逢周末都会带着孩子在公园里逛一逛,享受美好的亲子时光。
“朔州蓝”已成为朔州最耀眼的生态底色,见证着朔州近年来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数据证明,2021年,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蓝天更多了,生态“颜值”更靓了,环境“气质”更好了。
这样的城市美景,得益于朔州深入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各项举措。
朔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2021年初制定的大气污染行动计划,明确目标任务,突出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着力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朔州市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2021年,朔州坚持煤尘、烟尘、汽尘、扬尘“四尘同治”,精准治理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实施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工业炉窑升级改造,扩大城市清洁取暖率,淘汰老旧车辆。
坚持系统施治,突出治本攻坚。全市持续推进清洁取暖改造,2021年完成清洁取暖改造12.8万户,散煤燃烧得到有效控制,二氧化硫同比下降率达40%,下降率山西省第一;淘汰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252台;全市9家水泥行业企业全部实施超低排放改造;64家陶瓷企业和29家耐火材料企业完成天然气替代,从根本上削减了污染物的排放;全面推进减排降碳,在全国碳市场启动第一个履约周期,全市应履约户数11家,履约率100%,全省排名第一。朔城区集中购置打捆机,市区周边秸秆打捆25万亩共计7.2万吨,秸秆还田15万亩,实现经济效益4300余万元,秸秆禁烧成效显著。
强力攻坚控扬尘。集中开展扬尘污染专项整治,建筑施工工地全部纳入监管,严格实行违法处罚、停工整顿。针对城市及周边扬尘污染问题,在强化道路清扫保洁、施工工地监管等常规措施的同时,对1000多万平米裸露地面采取喷洒抑尘剂、人工造雪抑尘等措施,取得良好效果。
全面推进大宗物料运输“公转铁”。神头二电厂“公转铁”改造已完成;大唐神头发电公司优化完善改造方案,目前正在评标;京玉电厂正修改完善可行性报告;朔南电厂皮带运输土建工程完成75%,设备安装完成15%,预计2022年7月建成投运。
朔州市生态环境局强化政治担当,组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专班,成立由朔州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局领导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的大气防治专班领导小组,把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作为全市生态环境系统的首要任务,明晰“降总量、管夜间、控扬尘、削高值”攻坚路径。
实行全天候管控,坚持常态化调度。自2021年10月8日起,朔州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坚持每周一调度,分管副局长每天调度,指导各地精准管控,雷打不动、压茬推进。强化24小时值班值守和问题交办机制,限时削高值,最大限度减少本地排放影响。
坚持科学施策,强化精准管控。聚焦解决山阴县、怀仁市等二氧化硫居高不下等突出问题,按照预报精准、算账精准、应对精准、措施精准的要求,实施科学管控。
持之以恒管夜间。常态化开展夜间检查,查处整治违法行为,夜间违法施工、工业企业和燃气锅炉超标排放、渣土车违规运输等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各相关部门也在持续联动开展汽尘整治,加快老旧车淘汰,淘汰老旧车3万辆,实施遥感监测,对“冒黑烟”车辆进行严格治理。
坚定不移减总量,全市将64家企业作为重点监管对象,依法采取“常规、加严、强化、预警”四级差异化管控措施,着力减少工业排放。
朔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充分发挥统一指挥协调调度作用,环境执法督政帮扶、集中力量一线执法、科学监测精准预判等齐抓共管,同向发力,凝聚治污攻坚合力。建设大气污染热点网格智能监管平台,进行重大环境影响实况预警35次,现场处置环境问题325起。完成37家企业用电监管系统安装以及火电、水泥、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等23家重点行业排污单位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控站房视频监视设备安装。充分利用移动热点、红外监测等方式进行非现场执法,通过无人机排查“散乱污”企业104家;围绕涉挥发性有机物企业、加油站及施工工地开展环境空气质量走航巡查,此外,加大督导帮扶力度,朔州市生态环境局成立了由5名局级领导任组长的驻县(市、区)督导帮扶组,向6个县(市、区)、朔州经济开发区派出由环境执法人员组成的督导帮扶组,与当地执法队伍混合编组、联合执法,督促各项攻坚措施落实落细。
“蓝天指数”,如今已成为朔州市吸引力、竞争力、宜居度的一部分。
着力呵护“母亲河”, 还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
冬日,神头泉畔水天一色,散发着勃勃生机,因泉水的灵动而愈加迷人,大群的赤麻鸭在神头泉域过冬,时而列队晒太阳,时而万鸟翱翔,时而凌波微步,悠闲惬意,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画卷。
随着朔州市生态建设和湿地保护力度的加大,湿地自然环境明显改善,绿化、美化不断提高,神头泉成为了许多候鸟集中栖息繁殖的重要场所,来神头泉栖息的候鸟种类和数量逐年增多。候鸟对朔州恋恋不舍,正是缘于朔州对生态环境的持续保护。赤麻鸭以往多是在长江以南越冬,近些年来逐渐将朔州的水域作为过冬的地点,这从一个方面说明了朔州的生态环境通过多年治理有了极大的改善。其实,对生态环境非常敏感的候鸟爱上朔州,是对朔州生态环境改善的最好见证。
一泓泓碧水、一道道清流,是生命之源,也是生态之源。
初冬季节里的桑干河两岸,虽有冬的寒意,但“原生态”的底色愈加清丽,自然质朴、原始野逸的湿地风光,尽收眼底的美丽让人挥之不去……
桑干河是朔州的母亲河,它无时无刻地流淌滋润着朔州大地,它像一匹柔软的碧玉带,镶嵌在母亲的心怀,它永远都是那么安详、恬静 ;它永远都是那么坦荡、无私,像一位满怀柔情的慈母,用自己的乳汁哺育着朔州人民。
曾几何时,随着桑干河两岸周边企业的兴起和生活污水的乱排,桑干河两岸垃圾堆积、蚊蝇肆虐、河水浑浊、臭气扑鼻,这条“母亲河”逐渐失去了往日的神采,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
还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水生态环境改善迫在眉睫。
朔州迅速打响桑干河治理攻坚战,坚持“好水差水”一起抓,实施桑干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工程,统筹推进水环境保护、水生态修复、水污染防治,不让一滴污水流入桑干河,一系列专项行动让碧水清流再现朔州大地。
实施桑干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继续实施桑干河山阴县、应县、怀仁市段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推进太平窑水库、东榆林水库库区综合治理,实施七里河2.5公里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二期工程,完成恢河上游朔城区段17.8公里河道治理工程,开工建设黄水河机场段防洪整治工程。同时,严格水域岸线管控,在河道干、支流两岸管理范围,逐步建设缓冲隔离林带和水源涵养林带,桑干河及入黄主要支流沿岸堤外5米、其余支流堤外30米范围内实施植树种草增绿,保护水域湿地空间。
扩大水环境容量。以桑干河为重点,研究制定生态流量保障实施方案,将生态用水纳入水资源日常运行调度规程,保障河流生态流量。精准化实施桑干河干流生态补水,2021年引黄生态补水共向桑干河补水量1.35亿立方米,出朔州境水量1.27亿立方米。
强化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督管理。强化污水处理厂保(提)温提效等措施落实,保障冬春低温天气污水处理厂出水稳定达标。加强汛期排水管控,通过管网清淤、积存污水清空、调蓄池建设运行、进水阀门精准管控等措施,最大程度减少汛期雨水携带生活污水直排入河。污水处理厂进水溢流口实施非汛期封堵或设立闸阀,严禁非紧急状态下进水溢流口直排生活污水。同时,推进雨污合流制排水管网改造,全市改造雨污分流管网198公里。
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按照国家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要求,深入入河排污口“查、测、溯、治”,现有入河排污口68个已完成规范化整治63个。探索建立权责清晰、监控到位、管理规范的入河排污口监管体系,逐步形成以入河排污口为核心,排污单位—入河排污口—水质断面“三位一体”的管控体系。
治理桑干河生态,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现实需要。“随着人们对水生态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让桑干河‘变清、变美、变活’作为一项重大的民生任务,我们将协同推进大治理,确保桑干河长治久安,实现桑干河水清、岸绿、景美,不断推动桑干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卢生权说。
综合治理后,昔日的“揪心河”水质状况已大为改观。2021年,朔州境桑干河出境断面水质达到Ⅲ类标准。
如果朔州不断打响的一场场水污染治理攻坚战,让一条条水系扮靓了一座座城镇,那么持续推进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则坚定地守护着桑干河水质。
在怀仁市吴家窑镇的一个农家小院,美人蕉、月季、蔷薇在农家小院竞相开放,装修风格颇为现代化的客厅干净敞亮,家具、电器一应俱全,卫生间贴上了光洁的瓷砖,安装了热水器、洗手台和马桶。
村民如厕方式和生活环境的改变,得益于怀仁市“智慧”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的实施。村民新居建设过程中,下水管网便已统一连接带有感应器的大型集污池,通过农村改厕及污水处理运营智慧化管理服务平台,就能及时、精准地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集中收集处理,实现污水达标排放。
如今,吴家窑镇的“智慧”治水模式已向全市推广,并将进一步扩大农村污水收集处理覆盖面。2021年完成右玉县威远镇、元堡子镇,应县下社镇3个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建设和怀仁市吴家窑镇提标改造试点项目。新增30个农村具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
同时,厘清河流断面上下游地方责任,弄脏了下游的水,上游要补偿。朔州建立全市主要河流跨界断面水质扣缴生态补偿金机制。扣缴生态补偿金全部用于水污染防治。好山水、好生态成了“有价之宝”。
2021年,全市主要排水沟入河口断面主要污染物浓度明显下降,为桑干河注入达标的“健康血液”,有效保护了桑干河水生态环境。
山是屏障,水是载体,承载着生命也背负着希望,只有把水体保护好、修复好、利用好,才能让生命的律动听到流淌的声音。
撑起环境“生态伞”,打造首都“后花园”。建设现代化的塞上绿都,努力打造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朔州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修复保护,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加强露天矿山综合整治,葱茏绿色在塞外大地日渐扩展,“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重现。
2021年朔州造林32.7万亩,国土绿化力度进一步加大,森林覆盖率进一步提高;总投资35.9亿元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积极推进,投资28亿元的金沙滩综合治理项目加快实施。近年来,朔州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右玉县更是先后获得“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联合国最佳宜居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荣誉称号,特别是又荣获第十届中华环境优秀奖。
湿润的云朵,从远方款款飘来,轻拂一垄垄草、一朵朵花,划出一道美丽的草原天际线。今年53岁的右玉县油坊镇杜林感受到,从来没有想到村外那片一度荒凉的土地,还能呈现如此美丽的画面。
城市因生态更美丽,生活因舒适更幸福。从“增绿量”到“增颜值”,从“护生态”到“谋致富”,生态优势逐步变为经济优势,生态收益正成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生态旅游全面兴起。在朔城区西山、山阴县新广武、平鲁区南山、应县龙首山、怀仁市金沙滩,右玉县小南山等地,一批集生态防护、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综合生态景区建成或正在建设完善中。就拿被网友美誉为“塞上绿洲” 右玉县的右卫镇来讲,生态观光游引来八方客,盘活了经济,乐享生态红利的群众日子愈来愈好……
在右玉县右卫镇,村民李富做梦也没想到,他的房子还能收上房租。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近年来,右卫古镇及周边美景等吸引了全国各地画家、摄影爱好者以及各大美术院校师生前来写生创作。“这几天,家里就住着来右玉写生的老师和学生,家里的三间房,每间每天连吃带住60元,算下来,三间房每天租金共180元。”说起一天的收入,李富笑了起来。
离右卫镇不远的杀虎口风景名胜区境内的马营河村,东西走向的马营河与南北走向的苍头河交汇于此,曲折回环的长城和一代雄关杀虎口,构成这里独有的自然生态和人文历史景观。
“油糕、莜面、羊肉,都是我们这里的特色,不少游客来了都想尝一尝。”去年刚建好房子的村民朱美丽,这几天忙个不停。
朱美丽曾是马营河村的贫困户,2017年脱贫。看到村里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她也动起了心思,就在去年,她重新翻修屋子,开起了农家乐。没想到,虽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光顾的游客还是络绎不绝,5个月忙下来,她赚了3万元。
矿山“疮疤”重披绿装。朔州因煤而生、因煤而兴,煤炭在给朔州带来财富的同时,也对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的破坏。为了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朔州对全市范围内的露天开采区全部复垦、采煤沉陷区全部治理、山体裸露区全部修复的治理措施。
2021年7月,“美丽山西全民行动——专家媒体行”走进了朔州,在朔州市平朔煤矿感受昔日露天矿山,今朝生态园林巨变。
说到朔州市平朔煤矿,曾经是山西人的骄傲——以三年准备、两年建成的“平朔速度”建成了我国首家最大的中美合作经营的露天煤矿。易开采、高质量的煤炭给当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随着生态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中煤平朔因地制宜,将矿山治理和生态旅游有机结合,建成了中煤平朔生态文化产业园区。
中煤平朔集团提出了开放、创新、绿色、阳光、共享的“五新平朔”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生态矿山,在矿区生态重建与恢复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走出了一条“资源开发和生态建设同行、企业发展与区域发展共赢”的矿区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子。
专家媒体感受昔日露天矿山今朝生态园林之变,平朔集团用于生态治理、土地复垦和绿化的资金累计投入达到20多亿元,复垦土地5.3万余亩,矿区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复垦区的植被覆盖率已达到90%以上,远高于原地貌不足10%的植被覆盖率。平朔生态示范区内现有各类植物213种,昆虫600余种,野生动物30余种,矿区生物多样性日益凸显,形成了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人工生态系统。在复垦土地上,还建成了1.6万平方米智能温室、300座日光温室、博物馆、人工湖等设施,集生态恢复、现代农业、生态工业旅游为一体的生态园区已初具规模。
启元农场是在朔州经济开发区矿山采空区上建立起来,走出了一条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新路径。朔州市生态环境局开发分局吴文俊说:“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有机融合一直是开发区遵循的发展理念,以生态文明引领转型发展,以产业发展驱动生态文明,推动了全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把在沉陷区上建起的麻家梁绿色循环经济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加大投资完善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转型发展。”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不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个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朔州,希望无限、活力无限、生机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