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深呼吸版图|县长岑永杰:芦山县政府工作报告(2014-1-15)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47天

2024-05-06 23:18 芦山县政府网  主页 > 关注 > 深呼吸数据库 > 深呼吸版图 >

打印 放大 缩小






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1月15日在芦山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芦山县人民政府县长  岑永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也是“4·20”芦山强烈地震十周年。历史交汇、记忆交织,让2023年极为特殊、极不平凡。回望重建征程,领袖殷殷嘱托依然振聋发聩、催人奋进。翘首光明前路,领袖再次关怀勉励,为我们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让我们倍感温暖、倍受鼓舞、倍增力量。
 
这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重建发展任务,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主动融入省市战略大局,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抓紧抓实“三个关键、三项突围、三条底线”[1],全力以赴拼经济、拼项目、拼重建、拼民生,统筹兼顾稳增长、防风险、保安全,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芦山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新成效。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亿元、增长6%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62亿元、增长20.34%,预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7%。
 
过去一年,我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重建新路内涵更加丰富。坚决扛起打造践行重建新路推动发展振兴样板的使命担当,牢记嘱托继续发力,感恩奋进更好发展,巩固提升重建成果、持续放大重建效应。“4·20”芦山强烈地震重建成效全方位展现。汉文化中轴线、姜城湖、体育公园等44个十周年提质项目建成投用。成功举办“五个一”感恩奋进系列活动[2],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全视角展现芦山十年发展振兴新形象、新面貌,系列宣传报道总阅读量超过700万次,重建成效得到中央、省、市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6·1”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高效率推进。建立“1+11+7”组织体系[3]和“周调度、旬研判、月盘点”推进机制,34个重建项目完工28个,累计完成投资11.09亿元,提前实现项目完工率、投资完成率“双80%”目标,超时序完成市下目标任务。首位推进城乡住房重建,木坪子、斑鸠井聚居点按时保质建成,全面完成657户住房维修加固和253户住房重建任务,如期实现受灾群众“搬新家、过新年”。27处地质灾害、13条山洪沟在主汛期前全部完成治理,姜城幼儿园等10个公共服务设施提前建成投用,防灾减灾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全面超越震前水平,顺利通过“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县”评估验收。
 
过去一年,我们保持定力加快发展,经济发展态势稳中向好。
 
全面落实国省市支持高质量发展、激发市场活力等政策措施,不遗余力拼经济、搞建设。抓项目促投资,发展动能进一步积蓄。坚持项目为王、项目为先,省市县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12.53亿元,投资完成率分别达119%、120%、1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稳定在全市第一方阵,成功入选全市投资运行季度红榜、“工作提升年”专项行动红榜,获得省政府项目前期工作激励资金300万元。持续跑省进京、跑项争资,争取到位中省市预算内投资和新增专项债券资金6.2亿元、增长21.6%,创历史新高。抓商贸促消费,市场活力进一步迸发。积极开展“雅至生活·惠聚姜城”系列消费活动,开拓多元消费新场景,发放各类消费券200万元,撬动市场消费2000余万元,电商交易额增长63.2%。出台支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十六条措施”,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居全市首位。成功举办“油菜花开·七里夺标”“国潮音乐节”等特色活动,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6%。抓服务育主体,市场信心进一步增强。开展市场主体“扩量提质”行动,创新建立园区政务服务帮办代办制度,推行全过程、全周期对企服务。落实税费支持政策为市场主体松绑减负1.6亿元,兑现各类发展资金4190万元。全年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048户,完成“个转企”[4]23家,新培育“四上”企业16家。
 
过去一年,我们锚定目标转型升级,绿色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坚持不懈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积极支持和壮大实体经济。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实施“培育入规”“增资扩产”两大攻坚行动,驼王、睿进等6家工业企业顺利入规,支持华智、雅诚等12家工业企业技改扩能、增资扩产,规上工业用电量增速连续多月保持全市第一,预计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圣善、瑞鞍产值双双突破十亿元,实现产值超十亿龙头企业“零突破”。文旅发展亮点纷呈。加快实施31个总投资130.2亿元的农文旅项目,熊猫绿道、狮子山观景平台、龙门溶洞、芦山文庙等一批标志性、引领性文旅项目相继亮相,建成全国首条全线自动驾驶的高架山地齿轨车,新龙门客栈、大自然等10个特色旅游民宿加快建设。“八月彩楼会”民俗活动纳入省重点乡村文化活动名录,芦山县博物馆列入省级文物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单位。成功入选首批省级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示范区创建名单,青龙场村获评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现代农业特色彰显。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完成全省首个“二调”非耕地土地整治试点项目,补充耕地1400亩;完成粮食播面7.77万亩、粮食产量2.89万吨。鱼跃龙门、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等56个现代农业重点项目加快推进,适度规模发展特色种植13万亩,建成规模养殖场45个。制定全省首个木姜叶柯(芦山甜茶)种植技术地方性标准,芦山青黛、芦山甜茶新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省星级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完成现场考评,四川省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复核评审通过验收,成功列入省级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名单。
 
过去一年,我们接续奋斗全面振兴,和美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感恩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怀勉励,一手抓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一手抓乡村全面振兴,努力让群众“日子越过越红火”。乡村振兴绘就新蓝图。优化调整“3+15”镇村片区规划体系[5],因地制宜制定乡村振兴“1+1+5+2”执行体系[6]。禾茂田园成功争取“省级田园综合体”试点,龙门镇获评“省级百强中心镇”,省级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县创建工作顺利通过现场考评。和美乡村展现新气象。大力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等重点项目,农村规模化供水率提升至81.3%,芦山县清思堰灌区成功入选“水利部节水型灌区”。常态化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率、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均达90%以上。飞仙村、古城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共同富裕取得新进展。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兑现农机、耕地地力等补贴1163万元。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投入7292万元实施71个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资金项目,脱贫户人均纯收入增长16.8%。深化村集体经济“市场化”改革,新培育“百万村(社区)”2个,村集体经济纯收入总量突破1000万元,村均纯收入连续三年位列全市第一。
 
过去一年,我们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动力活力不断增强。创新发展思维、发展理念,持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积蓄高质量发展强劲动能。开放渠道进一步拓宽。扎实推进投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8个重大项目,国药太极(重庆)·汉丰冬虫夏草产业基地建成投用。与邛崃市、蒲江县等五个地区签订成雅毗邻区域共建绿色发展经济带多边合作协议,跨区域协同合作不断加强。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优化招商引资重点产业激励政策,开展招商引资百日攻坚行动,举办招商引资推介会3场,赴江苏、河南、深圳等地开展产业靶向招商40余次。到位市外资金65.45亿元,新签约引进森隆生物等亿元项目8个。外商直接投资到位资金30万美元,实现“零突破”。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化。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省内通办”262项和“川渝通办”311项,实现清单内事项跨区域无差别办理。大力推行容缺受理、帮办代办、并联审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提速60%以上,施工许可环节精简80%以上,时限压缩90%以上。着力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协调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贷款28.39亿元,金融生态环境评价在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百亿以下县(区)中排名第一,获得省财政厅金融互动奖励资金500万元。创新活力进一步激发。大力宣传推广“天府科技云”,深化“产学研用”互动机制,成功申报省市科技项目3个。完成中药材、纺织科技成果转化5项,迅康药业“青黛水飞工艺创新与自动化生产设备”入选中国中药协会年度四大推介项目之一。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家,实现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9亿元。
 
过去一年,我们抢抓机遇补齐短板,追赶跨越基础更加坚实。聚焦“补短板、强弱项”,着力构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拓宽跨越发展增量空间。交通建设呈现突围之势。全力服务保障川藏铁路芦山段建设,完成年度投资任务的102%。全速推进S431芦山县龙门至双石段改建工程、X089芦太路等5个重大交通项目,完成年度投资任务的110.3%。新改建农村公路53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80公里,草坪沿江路村道入选全国首届公路助力乡村振兴创新实践“十佳案例”。基础设施取得突破进展。总投资107亿元的芦山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取得关键性、突破性进展,“三大专题”报告通过审查,拟纳入2024年新开工省重点项目。姜城500千伏开关站、芦山220千伏输变电站开工建设,110千伏三江变电站建成投运。新建投用通信基站14个,基本实现全域5G网络、有线千兆网络全覆盖。城市品质实现大幅提升。抓好以夯基础为重点的城市更新,完成老旧小区改造8个、棚户区改造159户,新改建提升燃气管网28公里、雨污管网123公里。抓实以强功能为关键的城市提质,大力开展城市“四化”工程[7],沫河秀水、七彩佛图山成为新晋城市打卡点,新建城市公园3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超20平方米,荣获省级生态园林县城称号。
 
过去一年,我们厚植本底转化优势,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加强。科学保护利用生态资源,积极探索“两山”理论的转化通道,深化绿色发展芦山实践。生态保护全面加强。全面落实田长制、林长制、河(湖)长制,持续用力抓好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碧水蓝天净土生态优势持续巩固。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制定臭氧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分类管控清单,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47天、优良天数达标率95.1%。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水环境质量保持在Ⅱ类以上。定期开展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土壤环境风险安全可控。生态修复持续推进。统筹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河道综合整治等生态修复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8平方公里。稳妥有序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范围内小水电清退和矿权退出工作,改善大熊猫栖息地生态环境人工林5000亩。生态价值加快转化。探索自然科普教育新模式,建成大熊猫国家公园芦山科普教育中心,开发生态体验线路5条,圆满举办大熊猫国家公园自然教育生态体验活动。大力推动林草产业基地建设,完成营造林1.4万亩,发展现代竹产业基地4.2万亩,创成省级现代竹产业基地。
 
过去一年,我们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群众幸福指数稳步提升。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办实事、解难题、增福祉。民生实事扎实推进。认真办好48件省市县民生实事、8件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项目,民生领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9%。连续四年开展老旧木质结构住宅用电安全隐患治理1759户。为农村适龄妇女提供“两癌”筛查服务2855人次。聚焦“一老一小”,建成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提升改造村级日间照料中心6个,青龙场村建成全市儿童友好试点村。就业创业成效明显。认真落实稳定扩大就业政策措施,推动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115万元,城镇新增就业1610人。着力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成功举办全省第二届纺织工人劳动技能大赛。建成农民工综合服务站21个,创成“四川省和谐劳动关系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五星社区农民工综合服务站入选四川省首批优秀示范站点。社会保障提质扩面。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医保、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7.2%和94.4%。大力开展“社保服务进万家”活动,为困难群体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42.3万元。持续扩大救助覆盖面,发放低保金1287.8万元、特困救助金577万元。工会、共青团、供销社、妇联、残联、工商联、红十字会、老干部局、关工委以及其他社会团体工作不断加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新建公办幼儿园2所,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通过省级评估验收;姜城小学、第二初级中学等项目加快推进,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考本科上线人数再创历史新高。全面提升卫生健康服务水平,与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签署医疗联合体合作协议,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评,创成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健康促进工作典型经验作为全省唯一县级代表在全国会议上作交流发言。切实加强退役军人事务工作,获评四川省双拥先进县。
 
过去一年,我们坚守底线防范风险,全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科学统筹发展和安全,一以贯之保安全、防风险、护稳定。安全生产形势平稳。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推进“迎大运·保安全”集中整治、安雅·百日安全攻坚等专项行动。聚焦道路交通、城镇燃气、危险化学品、自建房、建筑施工、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常态化开展安全隐患排查,累计排查整改问题隐患1501个,全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通过“四川省安全发展示范城市”考评验收。减灾能力持续提升。抓好山洪沟和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健全跨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实现隐患排查、监测预警全覆盖。全面落实“三人一屋”临灾处置指挥机制[8],统筹做好防汛减灾、防震减灾、森林防灭火等自然灾害防范应对和救灾救助工作,成功应对8轮强降雨、8轮极端天气影响,实现汛期灾害“零伤亡”、森林火情“零发生”。社会大局安定有序。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刑事、治安案件发案率持续下降。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不断强化基层治理。县公安局获评“全省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芦阳派出所、芦阳司法所分别创成省级“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枫桥式司法所”。国家安全、民族宗教工作有序推进,国防动员、民兵队伍建设扎实有效。重大风险有效防范。按照“坚决遏制增量、稳妥化解存量”要求,有序化解政府债务,牢牢守住严禁新增政府隐性债务红线。扎实做好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和企业账款工作,依法维护农民工和企业合法权益。
 
过去一年,我们对标对表严实相济,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
 
坚持在加强自身建设中锤炼党风政风、提升能力水平,坚决当好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政治建设持续加强。旗帜鲜明讲政治,用实际行动拥护“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化运用“四下基层”[9],县政府领导班子带头开展调研走访50余次,推动矛盾问题现场研究解决,形成了一系列高质量调研成果,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法治建设见行见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打造全市首个“习近平法治思想乡村大讲堂”,纵深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云上法治森林”入选全省第一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金花法治公园入选“四川省法治宣传教育基地”。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建议94件、政协委员提案119件,办结率、满意率均为100%。作风建设走深走实。深入开展全市政府系统工作质效提升年行动,扛牢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廉洁风险防控。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万名群众评作风”全市排名上升2位。加强新时代干部队伍能力建设,靶向提升干部队伍专业素养、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健全政府工作闭环督查机制,获得省政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专项督查激励。
 
各位代表,同志们!今年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饱含艰辛、来之不易。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县委统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全力支持、科学监督的结果,是全县干部群众团结拼搏、接续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向驻芦部队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队伍,向所有关心支持、热情参与芦山建设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十年关山飞度、十年惊鸿一跃。“4·20”芦山强烈地震恢复重建十年间,我们沿着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的重建新路奋勇前行,芦山综合实力迈上新的台阶,跨越发展构筑了新的基础。重建新路的成功实践、追赶跨越的巨大成就、特殊赶考的优异成绩已经载入史册。千帆过尽、再立潮头,面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芦山的全新征程,面对让群众“日子越过越红火”的伟大使命,需要我们暂别胜利之喜、赓续重建精神,继往开来、砥砺奋进,强化不进则退的忧患意识,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不负领袖嘱托、不负群众期盼。
 
惊涛骇浪从容渡、风雨无阻向前行。盘点收获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的困难和问题: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但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历史包袱化解还需加力,持续增长基础尚不牢固;产业规模逐步壮大,但整体结构仍需优化,产业链条韧性还需提升;生态保护初见成效,但生态效益尚待转化,绿色低碳发展还需久久为功。同时,对标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新要求,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工作还需优化完善。政府系统部分干部在创新意识、担当精神、攻坚劲头和专业能力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2024年工作要点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芦山融入区域发展新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攻坚之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需要我们进一步认清大势、把握机遇、增强信心。一是从发展形势来看,我们面临长期向好的宏观经济形势,既有“稳”的基础,更有“进”的空间。当前,国家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大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省委提出的预期目标高于前三年的平均增速,体现了全省经济增长的良好态势和预期。市委充分研判各方面因素,鲜明提出“生态立市、农业稳市、工业强市、文旅兴市”工作要求,为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近年来,我县在加快发展中化解了一系列历史包袱、解决了一大批民生难题,经济社会发展经历了大风大浪但没有出现大起大落,充分体现了县域经济的坚强韧性,有利于我们继往开来、乘势而上,争取更高水平的稳中求进、以进促稳。二是从发展机遇来看,我们拥有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叠加,既有“立”的支撑,也有“破”的动能。新时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川藏铁路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加快实施;市委五届四次全会赋予了芦山建设金丝楠根雕艺术之都、打造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融入“天芦宝荥生态经济圈”等新的发展定位和历史使命;引大济岷、芦山抽水蓄能、电网基础设施以及“三高速、四省道”[10]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多重重大战略叠加、多个重大项目交汇,必将带来芦山战略位势之变、区域格局之变、发展能级之变。我们必须主动应变识变求变,把重大战略机遇和项目机遇承接住、运用好、释放开,大力推动经济增长方式和动力结构加快转化,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破浪前行、抢占先机。三是从发展基础来看,我们具备增势赋能的关键支撑,既要“量”的增长,更求“质”的提升。芦山先后经历“5·12”汶川特大地震、“4·20”芦山强烈地震、“6·1”芦山地震,三次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为芦山带来极大的关怀、支持和投入,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县域发展格局实现了历史性变革,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效,为现代化芦山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难能可贵的是,面对多轮次震情、汛情、疫情大战大考,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超常努力、超常付出、超常作为,一仗接着一仗打、一关接着一关闯、一年接着一年拼,锤炼了一支能征善战、破难攻坚的干部队伍,凝聚起一股感恩奋进、自强不息的强大正能量,这是接续“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所在、信心所在、底气所在。
 
近段时间以来,在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的关键时刻,省委召开十二届四次全会,对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作出重要部署。市委全面准确把握省委全会精神实质,第一时间召开市委五届四次全会,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提出“一区一地引领、两轴三圈联动、县域重点突破、全域协同共兴”区域发展新格局。县委观大势、谋全局,及时召开县委十五届六次全会,紧扣市委部署和芦山实际,提出加快构建“一县一城示范统揽、两极三园联轴融圈、全域多点协同发展”县域发展新格局,明确了引领芦山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我们要把“一县一城示范统揽”作为方向指引,切实扛牢政治担当。始终牢记领袖嘱托,矢志感恩奋进,从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人民致富三个方面用力,加快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着力破解业态不足、人气不旺、品牌不响三个关键问题,擦亮中国金丝楠根雕艺术之都的城市名片。要把“两极三园联轴融圈”作为关键抓手,厚积强劲发展动能。把两极作为重塑芦山发展格局的切入点,提升芦山战略位势的突破口,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增长极。北部山区以大川为支点,建设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有机农产品供给地、“两山”理论实践地,构建东融成渝“北大门”。南部坝区以飞仙关为窗口,打造进藏旅游新亮点、川藏物流新枢纽、川藏中药材集散地,构建西联康藏“大节点”。把做强工业园区、做特农业园区、做活根雕园区作为融入生态经济圈的重要抓手,推动以产兴城、以文塑城,增强县城综合承载力。要把“全域多点协同发展”作为目标要求,推动全域协同共兴。各片区、各乡镇既要坚持错位发展、各展所长,又要坚持协同互促、聚力成势,进一步完善协作机制,加快形成一核引领、三区联动、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
 
系统考量当前宏观形势和政策导向,综合考虑我县战略定位和发展方位,按照县委部署要求,我们提出,2024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雅安发展、灾区振兴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会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五个必须”的规律性认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以“四个发力”为主攻方向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县委工作安排,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加快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持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奋力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芦山建设迈上新台阶。
 
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完成市下城镇就业、粮食生产、环境保护等目标任务。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全力以赴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牢记领袖嘱托、扛起震中担当,奋力打造践行重建新路推动发展振兴的芦山样板
 
始终铭记习近平总书记似海深情、如山厚爱,把领袖深切关怀转化为奋进力量,高质量完成“6·1”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任务。
 
全面完成重建收官。加快重建项目建设进度,进一步量化任务、细化措施、强化督查,坚持工期倒排、责任倒逼、跟踪问效,确保重建总规项目在2024年6月底前全面竣工,10月底前全面完成审计结算。加大监督检查和风险防控,坚决守牢质量、安全、廉洁、稳定、生态五条底线。
 
着力放大重建效应。大力传承和弘扬重建精神,唱响感党恩、爱芦山主旋律。健全灾后恢复重建公共基础设施管理维护机制,探索采取国有企业带动盘活一批、引进社会资本投资运营一批、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利用一批等方式,切实管好、用好、维护好重建资产,充分发挥好重建成果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积极加强对上汇报争取,开展选派芦山挂职干部回访走访,持续释放重建红利。
 
致力打造示范样板。巩固提升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县创建成果,接续推进全领域应急避难场所、全天候智慧预警监测、全方位应急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防灾减灾避险重建样板。坚持功能恢复与水平提升相结合,统筹推进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增强对外通道和县乡公路通行能力、保畅功能,打造基础设施恢复提升样板。大力实施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融合发展“三大工程”,全力做好生物栖息地修复、生态廊道建设等重点工作,打造生态修复样板。深度总结、深化拓展灾后恢复重建组织领导机制、资金保障机制、基层治理机制等经验,打造重建机制创新优化样板。
 
二、锚定发展定位、廓清发展思路,在全市“两轴三圈联动”发展格局中实现重点突破
 
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方向,推动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加快构建具有芦山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坚定绿色高效的工业转型方向。持续壮大“2+1”现代制造业体系,推动纺织产业集约化转型,实施纺织产业“技改提能、数字赋能、扩产增能”三项行动,推动圣善二期、华智二期尽快建成投产,支持卓雅、博洋等7家企业进行技改、扩建和升级。推动锂电产业集群化发展,充分发挥链主企业带动作用,支持瑞鞍降本增效,加快推进福瑞建成投产,积极引进上下游项目延链补链,构建链条完整、配套完善的产业集群,提高产业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推动食品药品加工产业品牌化升级,坚持走精深加工路线,加大食品药品加工龙头企业引进培育力度,加快补齐食品药品生产、研发、物流、贸易等各环节短板。力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
 
构建全域全季的文旅发展格局。锚定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目标,抢抓2024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在雅举办机遇,以飞仙、大川两大“农文旅增长极”为重点,加快实施“以会促建”项目,开发精品旅游路线,着力呈现文旅新亮点。用好用活“大熊猫”“金丝楠”特色名片,年内再谋划建设旅游民宿10家,加快构建茶马古道、蜀根汉魂、星空云海、熊猫森林四大主题民宿集群,多形态布局研学游学、康养休憩等场景内容,推动形成“旅游+”多元发展模式,着力培育文旅新业态。按照“四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思路,推动“油菜花开·七里夺标”、金丝楠根雕艺术节、“八月彩楼会”等文旅活动提质增效,着力打造文旅新品牌。
 
打造放心贴心的一流营商环境。精准聚焦市场主体需求,推动落实各项惠企纾困政策。实施营商环境提升行动,着力强化要素保障,加快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土地综合整治等项目,落实标准地出让和弹性供地,深化“拿地即开工”改革,全力保障企业建设和扩产用地。系统梳理现行电价气价政策,探索实施电力输配“增压降本”,积极争取更多优惠指标空间,千方百计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完善“领导包保”“专人联系”“园区代办”等企业全生命周期动态服务机制,落实“一企一策”精准配对服务,靶向对接企业需求、解决企业问题。大力实施市场主体总量提升、质量提升、融通发展“三大工程”,力争全年新增市场主体1000家以上,新培育规上工业企业5家以上、规上限上服务业企业(个体)10家以上。
 
三、扩大有效投资、推动消费增长,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认真落实扩大内需战略,着力扩大有效投资、深度挖掘消费潜力,巩固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积极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坚持聚精会神抓项目,加强项目效益评价,提升项目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着力提升包装项目成熟度,常态化储备项目300个以上、总投资2000亿元以上。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力争省重项目年度完成投资12亿元以上、市重项目年度完成投资44亿元以上,确保项目推进和投资运行持续保持全市第一方阵。深入开展跑项争资大会战,争取中省预算内投资、增发国债和债券资金5亿元以上。推动项目专班实体化运行,强化项目跟踪调度,定期开展项目“拉练”,确保项目高效有序推进。严把项目建设安全关、环保关、质量关,建设精品工程,提升项目质效。
 
充分激活有潜能的消费。积极落实省市“消费促进年”系列部署,全力推动消费提质扩容,确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统筹文旅活动与消费激励政策相衔接,坚持一手抓外拓产品市场,积极组织企业参加重要会展活动;一手抓内扩消费空间,持续办好“龙跃楠都·乐汇姜城”等系列消费活动,提升带动刺激效应。规范“姜城夜市”点位管理,推动金丝楠水街创建省级高品质示范步行街,着力培育更红火的消费聚集区,将更多人气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加快推动姜城湖畔、汉嘉·锦绣天成等房地产项目建设,优化实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政策措施,提振房地产市场消费。
 
持续深化高水平的开放。持续打好招商引资大会战,坚持“领导带队、全员招商”,大力开展以商招商、驻点招商、节会招商、委托招商,不断拓宽寻商渠道,积极组织参加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西博会等重大平台活动,提升招商引资项目履约率、开工率、投产率,力争引进到位市外资金70亿元以上、亿元以上项目10个以上。聚焦“东融成渝、西向拓展”,加快投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化与大邑、邛崃等毗邻地区战略合作,全面推动功能互补、交通畅联、产业协作;围绕川藏经济协作试验区建设,大力发展川藏铁路商贸物流配套产业和农旅融合产业,加快建设川藏中药材产业协作基地,构建雅安连接康藏的新平台。
 
四、坚持一核引领、强化三区联动,在城乡深度融合中实现全域多点协同发展
 
树立城乡一盘棋理念,进一步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优规划拓空间,提升县域规划水平。加快完成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进一步完善“3+15”镇村片区规划体系,构建梯次分明、总专联动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持续优化城乡住房保障、产业发展、公共设施、生态环境等用地结构,让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有计划推进棚户区改造土地规划开发利用,积极推进闲置低效土地清理腾退,拓展县域产城一体化发展空间。严格依法执行城乡规划,健全完善行政审批、过程监管、社会监督、责任追究全链条追溯机制,坚决查处违法建设行为。
 
抓建设强管理,提升县城综合品质。持续推进城市更新提质,全面开展县城“体检”,加快推进市政基础设施提升、城镇燃气管道改扩建等项目建设,统筹推进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实施一批城市精修细补民生工程,因地制宜建设“口袋公园”“青年之家”,加快“青年发展型县域”建设,加强“适老适幼”改造,全面提升城市宜居水平。切实强化城市管理,深化环卫和园林管理改革,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机制,下大力气开展城区内涝治理、背街小巷环境卫生、公共设施常态管护、房屋违规建设乱象整治等专项治理行动,切实规范城市管理秩序。大力发展城市经济,推进七彩佛图山、姜城湖、沫河秀水等城市公共资源市场化经营,培育民宿餐饮、研学体验、技能培训、文旅活动新业态,大力发展街区经济、公园经济、夜间经济。
 
破瓶颈促融合,提升城乡联动水平。建立区域协同、竞相发展机制,推动各乡镇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错位发展。支持中心镇做大做强,加快建设一批专业功能乡镇和特色小镇,积极申报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开展“强镇带村”试点,推动形成分工合理、功能互补的城镇化整体布局。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强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利用,大力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确保“三农”领域投入资金只增不减。着力促进治理融合,用好“川善治”数字化乡村治理平台,全力打造省级基层群众自治试点。
 
五、学习千万工程、推进乡村振兴,努力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新征程上干在前作示范
 
主动担当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重大使命,深入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宝贵经验,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加快发展现代乡村产业。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接续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低质低效园地腾退等重点项目,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2.8万吨以上。聚焦“品种改良、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借助省农科院、川农大等科研院所,开展茶叶、中药材、冷水鱼等良种选育,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以万亩粮经复合园提质扩面等重大项目为抓手,推动“五大特色农业园区”提标升级,积极创建省四星级万亩粮经复合现代农业园区、市五星级千亩冷水鱼现代农业园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能力建设,持续做好“土特产”文章,鼓励“一镇一品”“一村一品”特色发展,力争全县“名特优新”农产品总量达8个、“二品一标”[11]总量达70个。
 
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巩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大力实施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示范村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等重点项目,不断提升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率,确保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行政村覆盖率保持在100%。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开发利用,聚焦“微改造、精提升”,实施传统文化乡镇、传统村落及传统建筑维修、保护和利用工程,力争创成全省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县。推动龙门镇、青龙场村争创国家乡村振兴示范乡镇、示范村。
 
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强化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统筹抓好技能培训、小额信贷、雨露计划等综合保障措施,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鼓励“村村抱团”“多村合一”整体打造,支持村集体发展特色种养殖、农产品加工、农旅融合等项目,推动集体经济规模再突破,力争村均纯收入超40万元。优化利益分配机制,建立健全农民土地租金和分红收益增长机制,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效衔接。推动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积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争创国省级经营主体3个以上。
 
六、抢抓发展机遇、积极联轴融圈,着力夯实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
 
紧扣国省重大战略,全面提升基础设施硬支撑,加速融入全市“两轴三圈联动”[12]新发展格局。
 
聚力能源建设大突破。全力推进芦山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力争年内核准并启动建设。持续实施电网建设扩容,启动姜城500千伏变电站220千伏配套工程建设,加速推进芦山县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及其配套电网建设,全面提高电网运行安全性、电力供应可靠性,彻底改写芦山“无220千伏线路”的历史。
 
加快交通建设大突围。高标准完成川藏铁路年度建设任务。加快推进成雅高速扩容芦山支线、大邑至宝兴高速、邛芦荥高速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积极做好S532芦山县大川场镇至横山岗段改建工程、G351大中修工程前期工作,力争纳入省“十四五”规划中调盘子。完成灵鹫山幸福美丽乡村路、X089芦太路项目建设,推进宝大路、X092油玉路等项目高效有序建设。大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着力实施老旧公路改造和过窄农村公路拓宽。统筹提升交通建设支持乡村振兴、农文旅融合、应急保通等功能,全力争创全省“乡村振兴交通先行县”。
 
抢抓水利建设大机遇。全力服务引大济岷工程,力争芦山段尽早开工建设。加快推动玉溪河灌区(芦山片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力争年内完成建设任务。建好智慧水务一体信息化平台,全面提升农村供水安全保障水平。积极谋划推动拐子沱水库、龙门甘溪沟山洪沟综合治理、青衣江芦山思延场镇段防洪治理等11个水旱灾害防御项目,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体系,筑牢坚实水利基础。
 
七、发挥生态优势、厚植绿色本底,奋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再上台阶
 
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坚持靶向发力,加强污染防治。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持续推进工业源、移动源、扬尘源专项整治等“六大行动”,确保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全面落实河(湖)长制,纵深开展清河、护岸、净水、保水、禁渔“五项行动”,抓好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推动河湖生态面貌持续提升。坚决打好净土保卫战,强化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监管。
 
坚持系统治理,强化保护修复。严格管控生态红线,确保534.32平方公里的红线面积不减少、生态功能有提升、用地性质不改变、资源使用不超限。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深入推行林长制,完善自然保护地保护管理制度,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修复。着力推进矿山污染、河道、地质灾害综合治理,积极推进花岗岩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全力守护绿水青山。
 
坚持发挥优势,转化生态效益。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产业绿色化发展,全面完成市下减排任务。持续探索“两山”转化通道,积极发展林下经济、林业经济,持续建优竹产业基地,促进林业三产融合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大熊猫文化研学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碳汇+国家储备林”新业态,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大力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方式,让绿色出行、绿色生活深入人心、成为常态。
 
八、坚持以人为本、办好民生实事,努力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突出抓好就业创业。锚定促就业、保民生目标,加大助企纾困稳岗力度,加强公益性岗位挖潜。持续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抓实就业帮扶和职业技能培训,通过专项活动、创业贷款等多种途径,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困难家庭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工作。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500人次以上,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000万元以上,新增城镇就业1500人以上。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扎实办好场镇地质灾害综合治理、童伴计划等20件民生实事,全力办好人大代表票决民生项目,努力做到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化。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大镇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完成县博物馆升级改造。持续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动龙门镇中心卫生院建设县域医疗次中心。深入开展全民爱国卫生运动,提升基层公共卫生保障能力。全面提升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健全控辍保学常态机制,全力推进姜城小学建设,建成2所省级示范幼儿园,力争创成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持续关注“一老一小”,抓好居家和社区养老康复、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等普惠服务体系建设。全力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广泛参与社会事务,更好联系和服务群众。
 
切实守牢民生底线。深化医保关键领域改革,按照省市统一安排,平稳推进医保省级统筹。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稳定参保人数。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全面提升社会救助水平,加强城乡低保特困对象帮扶,完善养老护理体系,做好残疾人康复服务。巩固提升双拥先进县创建成果,切实强化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加强食品药品监管,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加强物价综合调控监管,保障“菜篮子”“米袋子”安全。严厉打击恶意欠薪等违法行为,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九、强化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风险,以务实举措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
 
坚持把安全发展贯穿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担当,坚决守牢各条底线红线。
 
强化安全管理,提升应急能力。深入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持续开展安雅·百日安全攻坚行动,防范遏制安全事故发生。统筹加强地灾防治、森林防灭火、道路交通、城镇燃气、危险化学品等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整治,做到安全隐患风险早查、早治、早防。加强气象、水文、地震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前置救援力量和应急物资,开展多种情景下应急演练,建设科学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系统完备的应急避险体系、立体多元的物资储备体系,全面提升应急能力。
 
强化平安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全力推动平安芦山建设,扎实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深耕计划”为载体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深化全省禁毒示范县、“六无”平安村(社区)[13]等创建工作。抓实平安建设群众满意度测评、平安建设专项督查。统筹推进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乡镇(街道)“多中心合一”建设。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高标准建设“一站式”行政复议服务平台。
 
强化研判处置,防范重大风险。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以实体化运行风控办为牵引,主动预判预警预防重大风险。更好统筹抓发展与保安全、稳增长与降风险,一体化推进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清理拖欠民工工资和企业账款工作,从严管控政府性债务总规模,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持续优化国有资本投资布局,盘活存量资产资源,深入实施县属国企改革,完善县属国企重大投资全过程监管体系,提升国资运营效率、国企核心竞争力。
 
十、突出政治引领、强化实干担当,奋力建设新时代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坚定不移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政府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认真贯彻“四个抓落实”[14]重要要求,以实际行动担当尽责、为民造福。
 
筑牢对党忠诚的政治根基。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抓好主题教育成果转化运用。全面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提高意识形态工作本领,做“两个确立”的坚定拥护者、“两个维护”的忠实践行者。自觉从政治高度把握方向、辨别是非、掌控局面和防范风险,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坚决确保党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和市委、县委工作安排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保持为民担当的奋斗姿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让日子越过越红火”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群众意愿制定政策,紧扣群众需求谋划举措,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中为人民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深入践行“四下基层”制度,倾听群众呼声、回应群众期盼,尽心竭力解决好老百姓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增强厉行法治的行动自觉。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健全合法性审查机制,履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行使权力、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确保县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自觉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媒体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强化审计监督和政务公开,认真办好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
 
强化攻坚破难的实干担当。始终把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生命线”,发扬说了就办、定了就干、干就干好的敢担苦干善为的工作作风,做到“勇创一流、唯旗是夺”。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全面提升干部工作能力,用心用力便民惠民、全心全意扶企暖企,积极破解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各类难题。创新督查方式,以清单化、闭环化、时限化管理模式抓牢工作落实“最后一公里”。
 
永葆清正廉洁的鲜明底色。深入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加强重点领域、重要部门、关键环节的廉政风险防控。树牢“过紧日子”思想,厉行勤俭节约,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建设节约型机关。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具体规定,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整治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初心如磐、使命在肩。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信心、接续奋斗,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坚决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为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芦山建设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名词解释
 
 
 
1.“三个关键、三项突围、三条底线”:抓实工业压舱石、农文旅融合、城乡双提质三个关键,争取交通建设、要素保障、干部思想三项大突围,守牢民生、安全、环保三条底线。
 
2.“五个一”感恩奋进系列活动:一场缅怀纪念活动、一封感恩汇报信、一份汇报材料、一场座谈会议、一次媒体集中采风。
 
3.“1+11+7”组织体系:成立县委书记、县长为主任的重建委,设立政策研究及资金管理、项目编制实施等11个工作专班,重建办下设综合协调、文稿信息、督导检查等7个工作组。
 
4.“个转企”: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
 
5.“3+15”镇村片区规划体系:芦阳街道、大川镇、龙门镇3个乡镇级片区规划,草坪村、铜头村、凤禾村等15个村级片区国土空间规划。
 
6.乡村振兴“1+1+5+2”执行体系:一个高水平推进乡村振兴的决定、一个乡村振兴三年行动、五大振兴行动方案和两大支撑政策。
 
7.城市“四化”工程:城市彩化、亮化、绿化、美化“四化”工程。
 
8.“三人一屋”临灾处置指挥机制:转移避险“指挥官”、安全管理“责任人”、避险过程“监督员”,规范建设安置过渡“安全屋”。
 
9.“四下基层”: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
 
10.“三高速、四省道”:成雅高速扩容芦山支线、大邑至宝兴高速、邛芦荥高速,S431(龙门镇至双石镇)、宝大路、S106(龙门镇至芦山段)、S532(大川镇至大邑县西岭镇)。
 
11.“二品一标”: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12.“两轴三圈联动”:“两轴”即以川藏铁路和成雅高速、雅康高速、国道318等交通干线构建横向经济发展轴,以成雅高速、雅西高速、国道108等交通干线构建纵向经济发展轴。“三圈”即“雨名经核心经济圈”“天芦宝荥生态经济圈”“石汉特色产业经济圈”。
 
13.“六无”平安村(社区):无黑恶、无毒害、无邪教、无命案、无重大安全事故、无群体性事件。
 
14.“四个抓落实”: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