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网小编组推荐阅读
栏头锦言:深呼吸幸福感
署书:乔惠民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研究室主任主任、深呼吸小城专家组组长、国土名片网总编辑
实录 | 2023年昭通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专场新闻发布会
2023-04-13 17:44 来源:昭通新闻网 浏览量:22
市政府新闻办专职副主任 张正洪:
各位领导、各位记者朋友,同志们:
欢迎前来参加昭通市2023年度生态文明建设系列新闻发布会,今天是本系列的第一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专场发布会。
首先向大家介绍出席本场新闻发布会的各位发布人,他们是: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田敏先生;
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赵怀勇先生;
市水利局副局长、市河长办副主任李观德先生;
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朱双龙先生;
鲁甸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马勋恒先生;
巧家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陆开明先生。
应邀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云南日报、昭通日报、昭通广播电视台、昭通新闻网、昭通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微昭通、北纬29°、昭通市人民政府网的记者、编辑,欢迎你们!
此外,参加新闻发布会的还有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各成员单位相关负责同志,鲁甸县、巧家县新闻办及生态环境分局的相关负责同志,在此一并表示欢迎。
本场新闻发布会共有两项议程,一是主发布人作新闻发布;二是记者提问。
下面依次进行,有请市生态环境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田敏先生作新闻发布。
新闻发布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田敏发布新闻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 田敏: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深感荣幸能在这里参加全市的“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专题新闻发布会。
衷心感谢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昭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关注和支持帮助!在此,我谨代表昭通市生态环境局向大家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就昭通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2年工作开展情况向大家进行简要介绍。
一、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2022年,昭通市地级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率为100%,PM2.5年平均浓度为23ug/m3,重污染天数0天;14个地表水国控断面达到或好于III类水体比例100%、V类水体比例0%,22个省控断面达到或好于III类水体比例95.5%,劣V类水体比例0%;2021、2022年累计完成重点工程化学需氧量减排4911吨、氨氮减排714吨,2022年完成重点工程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分别减排562吨、498吨,综上,省级下达昭通市2022年度生态环境约束性指标任务已全部完成。
二、工作开展情况
昭通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实施“生态优先”战略,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印发了《昭通市生态保护修复排头兵规划(2021-2035年)》《昭通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做好“三大保卫战”顶层设计,出台了《昭通市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实施方案》《中共昭通市委昭通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污染防治攻坚战交出了满意答卷。
(一)保卫蓝天,让空气常新。一是扎实开展扬尘污染治理。云南省首部防治扬尘污染的地方性法规《昭通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自2022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落实建筑施工扬尘防治“六个百分之百”要求,累计对全市185个在建项目开展建筑施工扬尘防治检查453次,督促整改扬尘问题隐患573条,并处罚款23.2万元。二是推进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治理。对全市挥发性有机物开展专项排查,共排查企业309家,形成问题清单反馈企业对照整改落实。指导2家火力发电企业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实验,改造工作依序正常推进。三是持续汽车尾气污染治理。加强在用汽车监督执法检查,中心城市建成运行水平式机动车遥感监测系统和黑烟车抓拍系统,开展货运装载源头单位监管及超限超载车辆治理。四是改善重点领域、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指导157家企业制定“一厂一策”应对重污染天气。与市直相关部门、昭阳区人民政府共同开展春夏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进一步巩固提升昭通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五是筑牢大气污染防治基础能力。编制完成《昭通市低碳发展“十四五”规划》,争取省级资金355万元开展昭阳区城市大气污染精细化动态管控及协同减排项目。建设昭阳区挥发性有机物站房,监测设备已开始联网调试。
(二)珍视水源,让绿水长流。一是贯彻落实河长制工作。深入实施“一个U盘下达河长令”,各级河长巡河8.4万余次,发现问题3462个并责令整改。二是推进不达标水体治理。秃尾河凤凰闸、郭家河得卓湾2个断面实现达标,昭鲁河石牛口断面由劣 V 类改善至 V 类,扎西河两合岩断面由 V 类改善至 IV 类。三是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完成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推进饮用水水源地周边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风险评估,形成风险源名录,制定并完善“一源一案”风险防控方案。四是开展水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全面开展医疗机构污水处理设施排查整治,共排查75家医疗机构134个问题,制定整治方案推进问题整改。制发《长江经济带昭通市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完善工业园区“一园一档”,开展昭阳、鲁甸、水富3个省级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专项行动现场核查。五是持续完善“两污”设施。城市(县城)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8.19%,城市生活垃圾实现100%规范化处置;乡镇镇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50%,集中处理率达37.70%,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镇区覆盖率达88.46%,处理率达85.47%。
(三)呵护土地,让青山如画。一是持续打好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攻坚战。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积极开展农村地区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化肥减量示范建设0.4万亩、农药减量示范面积0.6万亩。二是有效管控土壤污染风险。加强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环境监管。完成54家矿区历史遗留固体废物排查,稳步推进历史遗留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工作。三是加强固体废物风险管控。动态更新全市危险废物环境重点监管单位清单,推进整改工作。启动《昭通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编制。印发《昭通市医疗废物应急处置预案的通知》,开展全市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活动中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现场检查及监督管理,抓实医疗废物规范化处置。四是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积极开展“十四五”重金属污染物减排工作,完成昭通市昆华化工有限公司关停项目,初步核算完成重点重金属减排量1575.32千克/年。五是开展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开展《昭通市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编制和城镇集中式地下水型饮用水源现状调查,形成地下水基本情况及问题清单,建立地下水“双源”情况台账。
三、创新亮点
(一)生态环境质量指标再破历史记录。
1.昭阳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截至目前达到100%,实现新的历史突破。
一是建立通报调度机制。市环境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向昭阳区政府通报空气质量状况,反馈存在问题,提出工作建议。二是开展春夏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市环境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市直相关部门配合,昭阳区政府具体统筹组织实施臭氧和细颗粒物协同治理攻坚,严防春夏季臭氧超标。三是开展冬春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根据历年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数据和气象数据分析,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昭通中心城市出现逆温、静风气象频率较高,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是PM2.5污染风险最高的时段,极易出现污染天气。盯紧建筑工地、市政工程、裸露地块、餐饮油烟、汽车修理、油品储运销等重点行业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四是建立联动机制。气象部门加强业务指导,与生态环境局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科学应对不利气象条件下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每周推送气象预报并会商,共同研究提出未来一周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建议,为防治决策提供科学参考,必要时采取错峰生产等应急减排措施。
2.水环境质量居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第17位,较去年提升12位,是云南省唯一入围前30位的州市。成功消除昭鲁河得胜桥(石牛口)劣V类断面,兑现了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的庄严承诺,提前完成省劣V类断面“清零”攻坚目标,改写了昭鲁河得胜桥(石牛口)长期水质为劣V类的历史。一是市、县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制定方案、明确目标、分析成因、保障措施。二是加大帮扶力度,邀请中国环科院驻点专家、省环科院调研工作组多次开展现场调查,分别形成《关于昭鲁大河得胜桥省控断面问题诊断与水质提升的建议》《昭鲁河得胜桥省控断面脱劣问题调研报告》。三是全面加强流域水质监测。监测点由1个增加到9个,每月开展水质监测,加强水质变化分析研判、监测数据分析对比,查找超标原因,为治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四是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和专项执法检查。组织执法及监测技术人员组成4个专项执法检查组,开展了入河排污口排查和执法检查,共排查排污口37个并督促整治完成。五是启动县城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建设;实施县城区雨污分离、老旧污水管网改造工程和“挤外水”等工作;陆续建成6个2.3万方左右应急处理池并投入使用;完成中水回用工程管网建设;建成投用生态补水工程;完成河道清淤约8公里,清除河道杂草淤泥约10万方,漂浮物50吨。确保赤水河(云南段)出境断面岔河渡口水质持续保持II类,向省政府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一是加强水质分析研判,制定《赤水河流域“岔河渡口”国控断面水质达标整治实施方案》。二是落实整治措施。加强威信县城污水收集处理,污水处理厂增加6个膜组,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实施雨污管网改造约40.5公里;加强镇村生活污水治理,全面排查沿河住户两污收集处理设施情况;加强畜禽粪污处置,强化日常监管执法,严格处罚畜禽粪污偷排、漏排等违法行为;加强入河排污口整治,赤水河干流生态环境部交办的88个需开展整治的排污口,已完成整治60个;三是开展赤水河(云南段)美丽河湖申报。根据国家、省通知要求,对照美丽河湖建设参考指标,积极报送赤水河美丽河湖建设案例材料,力争获得国家生态环境部命名。
(二)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成绩斐然。
2022年11月,我市绥江县继盐津县后斩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字号大奖,是今年全省唯一创成国家级生态文明创建示范区的县。
近年来,我市以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总体方向,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作为推进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重要抓手,协调督促市县两级编制印发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抓好“补短板”工作。绥江县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是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成效的缩影,更是我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推动长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成果表现。截至目前,我市盐津县、绥江县、水富市和彝良县创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生态创建走在全省地州前列。全市已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社区)126个,创建率为84%。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压力较大。大气环境方面,随着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增多、经济持续发展,大气环境质量持续巩固提升压力较大,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管理能力欠缺。水生态环境方面。城镇污水、农村生活污水、农业面源、畜禽养殖等污染问题仍是昭通短板弱项,部分断面水质改善任务艰巨。土壤环境方面,目前全市乡镇和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率不高、地下水污染问题点位多、一些区域历史遗留采矿废渣还未有效处置、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不高等问题,导致全市土壤安全存在风险。
(二)生态修复任务艰巨。昭通属典型的高原山地构造地形,地质构造稳定性差,且地处马边地震带与小江地震带上,绝大部分区域属地质灾害高易发区,有地质灾害隐患点4136处。境内金沙江下游和赤水河上中游2个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面积9555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41.51%;全市石漠化面积34.8万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5%;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历史上过度开采,加上管理不规范,废弃矿山多,给周边生态环境带来较大的环境风险隐患,生态修复任务重。
(三)流域治理任重道远。昭通境内有金沙江、乌江、长江上游干流三大水系,共有大小河流393条。按照水质“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原则和要求,在保护与发展矛盾长期并存的情况下,14个国控断面达标率持续保持100%和进一步改善局部地区水环境质量的任务艰巨,需投入大量资金开展流域综合协同治理。但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滞后,地方财政困难、对上级依赖度达80%以上,流域综合治理投入不足,难以满足保护治理需要。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系统推进流域治理,实现一汪清水常流。一是扛实赤水河流域源头责任。严格执行“一决定一条例一细则”,配合推动第二轮跨省横向生态补偿协议签订并落地见效。以2023年27项重点任务销号为重点,盯住突出问题彻底整改,辐射带动全流域保护治理。二是实现重点流域治理全覆盖。严格落实河(湖)长制、长江“十年禁渔”,统筹金沙江、乌江等“三大水系”保护治理,确保省控以上地表水断面水质100%达标。加紧推进昭鲁河、扎西河水质持续提升工作。三是让群众喝上安全放心水。加强渔洞水库等重要水源保护区“两污”治理及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III类。
(二)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实现蓝天白云常伴。一是严控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抓实水电硅循环经济项目监管,确保按排放标准建成投运,强化有色金属、建材、化工等重点领域污染物的排放许可与监管治理。二是持续强化扬尘污染防控。全面落实《昭通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强化建筑工地、裸露地块、物料堆场等专项治理,严格落实防尘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扬尘污染。三是加快绿色转型升级。引导能源消费向绿色转型,推进电代煤、气代煤行动,提倡绿色低碳出行,强化餐饮油烟管控,严格淘汰超排放车辆。
(三)抓实绿化美化,实现青山绿地常在。一是持续开展绿化美化。聚焦重点区域,打造一批绿美城市、绿美乡村、绿美社区、绿美乡镇、绿美交通、绿美河湖、绿美校园、绿美景区示范样点,以点带面推动全域绿化美化,大幅提升城乡“含绿量、含氧量”。二是巩固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全面加强生物多样性、天然林、重点饮用水水源地、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统筹地质灾害隐患综合治理,扎实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持续加大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廊道建设力度,支持发展绿色林草经济、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
(四)抓实面源污染防治,实现良田沃土常净。一是全域推进“四控行动”。以耕地轮作试点项目为抓手,确保实现化肥和农药总体使用量零增长、赤水河流域及渔洞水库保护区等重点区域负增长。二是抓好畜禽粪污整治。紧盯规模化养殖场,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畜禽养殖场,加快大型有机肥厂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中心建设,全面推进668个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提级改造。三是加强固体废弃物治理。强化日常监管,加大整治力度。
通报完毕!谢谢大家!
市政府新闻办专职副主任 张正洪:
谢谢田敏副局长!现在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各位记者朋友就各自关心关注的问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媒体机构。
昭通日报社记者提问:
主持人好,各位发布人好,我是昭通日报社的记者。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水利部门作为水资源管理、河湖问题排查整治的重要部门,请问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市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中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市水利局副局长、市河长办副主任 李观德: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也感谢在座的新闻界各位朋友长期以来对昭通水利工作的支持和关心。
2022年,市河长办、市水利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安排部署,以落实河长制为重要抓手,围绕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河湖问题排查整治、河湖管护基础技术保障、小水电站生态流量保障、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重点工作,全力做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水利各项工作,成效明显。
一是严格用水总量强度双控。制定全市“十四五”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印发横江、洒渔河、白水江3条河流生态流量保障实施方案和牛栏江、横江、洒渔河、白水江4条河流水量分配方案。
二是从严管控河湖水域岸线。践行“一线工作法”,开展了两轮“一个U盘下达河长令”行动,排查整治河湖水生态环境问题173个。常态化开展河湖“清四乱”、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排查,45个河湖“四乱”问题、16个碍洪问题全部整改销号。水利部交办的赤水河干流55个涉嫌违规利用项目整改销号完成。
三是加快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506.74平方公里,是省级下达年度治理目标任务108.74%。实施5县(区)国家重点水土保持工程项目,完成中央投资3011万元,完成率100%。
四是切实规范河道采砂管理。开展河道巡查300余次,巡查总里程6000余公里,清理非法采砂点6个,清理非法砂石量3650立方米。
五是持续做好小水电站清理整改。昭通是全省小水电站最多的州市,占全省的15%。一是从严监管216座水电站的生态流量,全年生态流量综合达标率97%,其中8—12月为100%;二是完成赤水河流域(云南段)17座小水电站拆除后系统性的生态修复治理。
六是夯实河湖管理保护基础。完成由市级领导担任河长的14条(座)河库“一河(库)一策”滚动修编。完成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151条河流管理范围划定复核工作。完成水普名录外64个河段管理范围划定。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聚焦市委、市政府明确的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意见,强化政治站位,提高思想认识,凝心聚力,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坚持源头治理、流域治理、科学治理、精准治理,深入打好长江流域(昭通段)保护修复攻坚战。
谢谢!
云南日报社记者提问:
主持人好,各位发布人好,我是云南日报社的记者。近年来,昭通交通建设取得了跨越式发展,请问我市在推动综合交通建设工作中,采取哪些措施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并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 朱双龙:
各位嘉宾、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好!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交通运输工作的关心支持!“十三五”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我们深入实施“交通先行”“交通强市”战略,综合交通累计完成投资2332亿元,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992公里,跃升至全省第4位;成贵高铁建成通车,渝昆高铁加快推进;机场航线通达北、上、广、深等主要城市,新机场迁建项目全面开工;水富港扩能一期建成投运,跃升为千万吨级枢纽港口。全市综合交通实现从“瓶颈制约”到“基本适应”。
在推动综合交通发展过程中,我们牢固树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实施“生态优先”战略,坚定不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一是深入开展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加大对老旧柴油营运车辆治理力度,切实把好车辆年度审验关,坚决淘汰不合格车辆,近来年累计淘汰了3264辆黄标车或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积极推进柴油货车远程排放监控车载终端安装,已安装完成1800辆。
二是深入开展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建立完善船舶污染物收集接收转运处置全过程电子联单闭环管理机制,全市港口码头及船舶均已上线“长江干线船舶水污染物联合监管与服务信息系统”,到港船舶注册率达到100%,船员在港口码头上使用船E行APP或者微信小程序即可实现一键扫码投放污染物,线上监管、线下配合持续做好船舶污染物收集工作。2022年共收集处理船舶垃圾33.2吨,船舶生活污水2549.7m³,残油废油9.7m³。联合三峡集团、宜宾渔政、沿江市县环保、农业等部门,聚焦港口码头污染物接收处置设施配备和使用情况、到港船舶污染物交岸记录、“船E行”使用情况等重点,常态化开展综合执法检查。2022年水运领域共开展环保检查3次。
三是切实抓好项目建设环境保护。在交通项目规划、建设、运营全寿命周期,我们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规划期始终坚持生态选线原则,项目选线时尽量避让生态环境敏感区及自然保护地,降低路网规划对生态环境影响;审批期督促指导项目业主严格按规定办理环评、水保、洪评、选址意见书等审批手续;建设期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督促建设单位严格按环评批复开展环境监测,严格落实防尘、抑尘、降噪、排污、固体废弃物收集等环保措施,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备齐应急物资、开展应急演练,做好应急准备;运营期严格竣(交)工验收程序,环保、水保等专项验收完成后项目方可正式投入运营;加强公路养护运营期间的环保、水保管理,全面执行好运营期间各项环水保制度。
下一步,我们将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深入实施“生态优先”战略,持续打好交通运输领域污染防治攻坚战,奋力续写美丽昭通建设绿色交通新篇章。
昭通广播电视台的记者提问:
主持人好,各位发布人好,我是昭通广播电视台的记者。目前,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是群众十分关心关注的问题,也关系到“三农”的发展问题,请问我市近年来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方面开展了怎样的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赵怀勇:
谢谢你的提问及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关心关注。
市农业农村局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为切实加强对全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指导,我们强化工作统筹,系统推进治理,制定了《昭通市“十四五”长江经济带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并分流域制定了金沙江、牛栏江、乌江流域(昭通段)“十四五”大幅削减农业面源污染负荷方案及金沙江、牛栏江、乌江流域(昭通段)“十四五”种植业结构调整方案、化肥减量方案、农药减量方案等系列方案印发各县市区组织实施,构建起了上下联动的治理体系,推动形成了农业面源污染全方位、立体化、合力共治的工作局面。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推进种植结构调整优化。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2022年全市减少蔬菜种植面积 2.67万亩,增加稻谷、豆类、油菜等生态保育型和环境友好型作物面积 20.87万亩;同时,还积极开展耕地休耕轮作,实施了耕地轮作36.36万亩。
二、实施化肥减量化。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种植绿肥、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措施,有效促进化肥减量化。以近三年为例,2020年全市化肥用量(折纯)13.65万吨;2021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3.32万吨,比2020年减少0.33万吨、减2.46%;2022年,全市化肥用量(折纯)12.7万吨,比2021年减少0.62万吨,减4.67%。实现全市化肥施用量连续三年负增长。
三、推进农药减量化。在全市水稻、玉米、马铃薯、小麦、油菜、果树、蔬菜等作物上大力开展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统防统治,推广应用高效植保机械,推广新型农药等技术措施,有效促进化学农药减量。以近三年为例,2020年全市农药使用商品量1151.43吨;2021年全市农药使用商品量1130.55吨,比2020年减少约20.88吨,减1.81%;2022年全市农药使用商品量1098.17吨,比2021年减少32.38吨,减2.86%。实现了全市化学农药使用量连续三年负增长。
四、推进农田废旧地膜回收。切实抓好烟区地膜使用回收,烤烟收获后按照合同面积由烟草公司定量回收,保证了地膜回收量;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开展农资市场打假行动,杜绝厚度小于0.01mm的超薄农膜进入农资市场,确保地膜易于回收;加强宣传引导,大力宣传农田废旧地膜污染危害,指导农户正确使用符合国标的地膜,鼓励农户使用可降解生物地膜,引导农民捡拾回收农田废旧地膜。近三年来,废旧地膜回收率保持在83%以上。
五、开展畜禽粪污治理。一是于2018年全面完成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工作,全面完成禁养区内养殖场的关闭或搬迁,加强了禁养区管理。二是以规模养殖为防治重点,以农用有机肥和农村能源为主要利用方向,以配套粪污处置设施装备为主要抓手,大力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三是开展指导服务。对规模以下养殖场(户),通过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发酵还田、种养结合利用、有机肥生产等综合利用模式,建成以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主要内容的种养循环产业链,构建种养循环发展机制。2022年,改造提升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173个、散养户粪污收集处理设施2152户,建立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台账633个,实施畜禽粪污还田利用147余万亩。近三年来,全市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保持在80%以上。
回答完毕,谢谢大家。
昭通人民政府网的编辑提问:
主持人好,各位发布人好,我是昭通人民政府网的编辑。近年来,巧家县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中取得了明显成效,请介绍一下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方面,你们采取了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谢谢。
巧家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陆开明: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巧家县始终把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拥护“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的重要检验,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安排,立足实际、着眼长远,统筹谋划、狠抓落实,全力以赴推动各项工作落实,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坚持以制度体系完善为抓手。不断健全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体系,成立了“生态优先”战略领导小组;坚持规划引领,打牢生态环境保护基础,编制了《巧家县生态环境保护空间管控总体规划》《大气污染防治规划》《水污染防治规划》等,制发了《巧家县深入推进“生态优先”战略实施细则(2022—2025)》《巧家县2023年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等文件。
二、坚持以“三大保卫战”为重点。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
一是全面改善空气质量。加强县城区裸露地块复绿和绿化整治工作,实施了5个移民安置区49万平方米的花海景观及周边裸土覆盖工程;加大雾炮降尘、道路洒水清扫的频次;严格落实重点工业企业、建筑工地“六个百分百”制度,加强露天烧烤、餐饮油烟、烟花爆竹燃放管控工作;县城区建立了8个扬尘污染监测点位,实行全天候、全方位监测,2022年,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了99.7%,同比上升13.6%。
二是系统推进流域治理。以河长制工作为引领,深入实施长江十年禁渔,安装金沙江禁捕视频监控点位35个,查处长江流域非法捕捞案件149起;退出小水电站17座,19个县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范化建设全面完成;开展入河排污口专项整治,注销入河排污口1个;完成7个乡镇污水处理站建设,8个移民安置区污水处理站正常运行,8个乡镇污水处理站建设有序推进。全县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重要湖(库)监测水质优良率保持在100%。
三是强化土壤污染防治。14座乡镇垃圾热解站全部投入使用,新建垃圾收集站60个、垃圾房297座,新增垃圾桶623个、垃圾清运车32辆,集镇垃圾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深入推进控肥增效、控药减害、控膜减量、控水降耗“四控行动”,全县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100%,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81%,农膜回收率达85%。全面落实“林长制”,深入实施绿化美化“十个专项行动”、天然林资源保护、退化草原生态修复等工作。截至目前,种树750余万株,建成苗圃基地580亩、口袋公园23个;完成26个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修复图斑72.11公顷;从2023年2月起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每月开展“月月植树活动”,目前已栽植乔灌树种90余万株。
三、坚持以绿色低碳发展为目标。坚持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大力发展以“风光水储”为主的绿色能源产业,建成风电场6个装机27.3万千瓦,建成中小水电站32座装机80.6万千瓦,建成集中式光伏电站3个、村级光伏电站140个、户用光伏7035户装机37.6万千瓦,总装机容量145.5万千瓦。
回答完毕。谢谢!
昭通广播电视台的记者提问:
主持人好,各位发布人好,我是昭通广播电视台的记者。渔洞水库径流区是昭通主城区饮用水源涵养地和重点水源保护区,做好渔洞水库保护工作,事关昭阳、鲁甸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和身心健康,请问鲁甸县采取了哪些措施做好渔洞水库径流区水环境的保护治理工作,并取得明显的成效?谢谢。
鲁甸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马勋恒: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渔洞水库径流区在鲁甸县境内主要河流是龙树河,长48.1公里、流域面积342平方公里,涉及龙树、新街、水磨3个乡镇。鲁甸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抓好渔洞水库径流区保护治理作为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争当生态保护修复排头兵的重要举措,作为落实市委、市政府“生态优先”战略、保护昭鲁人民“母亲湖”的现实担当,以“治污水、清垃圾、控面源、优生态、调结构、建机制”六大专项行动为抓手,制定详细实施方案,扎实推进保护治理工作。
一是治污水。2022年,完成户厕改造5603座,累计完成户厕改造19266座;改造公厕27座,累计改造134座;关闭、搬迁禁养区内规模养殖场10个;累计投入亚行项目资金2.15亿元,建设截污管网25.54千米、村庄内污水设施及管网411.75千米、提升泵站3座、分散污水处理设施15座。
二是清垃圾。2022年,径流区覆盖的19个村(社区)均已建立垃圾收费运营机制,共清理农村生活垃圾857吨、畜禽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284吨、残垣断壁236处。径流区已建垃圾热解厂4个,日处理量达30吨;投入亚行项目资金1151万元,新建固体废物转运站3个,日转运量达75吨。
三是控面源。2022年,在径流区推广测土配方施肥17.7万亩,实施休耕1万亩、粮豆轮作2.83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6.5万亩,完成化肥使用减量19.53吨、同比下降0.7%,农药使用减量165.6公斤、同比下降1%。投入亚行项目资金3859.82万元,实施高原特色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示范工程,建设高效节水、水肥一体化系统,推行畜禽粪污、秸秆资源化利用。同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确保每户有1条干净入户道路、1块硬化院坝、1个卫生厕所,党员干部每月双周周五集中开展“清河”行动,网格员常态化做好村庄、路段、河道保洁工作。
四是优生态。2022年,径流区完成退耕还林5718.4亩、城乡绿化美化行动新植树木186万株、种植万寿菊2.24万亩,实施生态河道修复治理58.01千米,已于2022年3月开工;2023—2025年,计划投入资金4379.87万元实施小流域治理及建设,投入8031.34万元实施封山育林2.1万亩、退耕还林修复7.2万亩、乡村绿化1.5万亩、人工种草1万亩,全方位改善渔洞水库径流区生态环境。
五是调结构。逐步调整减少径流区大水大肥农作物种植面积,累计调减5.6万亩,占农作物种植面积的26.1%。投入资金4794.15万元,启动建设3个亚行生态村示范点,依托大山包风景区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12个。
六是建机制。建立健全污水收费管理、垃圾收费管理、巡查管控、执法检查和责任落实5项机制,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压实保护治理责任,让保护治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通过深入实施渔洞水库径流区保护治理“六大专项行动”,龙树河水质持续稳定在Ⅱ类,径流区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下步工作中,鲁甸县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持续巩固渔洞水库径流区保护治理工作成效。一是加快推进亚行项目实施,做好项目要素和服务保障工作,按照相应时间节点完成建设任务,尽早发挥项目效益。二是抓好三年行动计划项目,紧扣市委、市政府关于渔洞水库水资源保护三年行动的目标要求,做好径流区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谋划准备工作,进一步强化流域系统治理成效。三是持续强化宣传发动,动员群众积极参与水资源保护工作,引导群众树立科学种养意识,逐步调整产业结构,建立农业废弃物收集、处理、再利用循环体系,营造良好的保护氛围。四是扛牢压实责任,进一步压紧压实各级河(湖)长和网格员责任,采取“日常考核+年终考核”结合的方式对各职能部门、3个乡镇及19个村(社区)进行实地检查考核,努力实现水清、岸绿、鱼游、景美的渔洞水库径流区保护治理目标。
谢谢!
昭通新闻网的记者提问:
主持人好,各位发布人好,我是昭通新闻网的记者。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请问我市是如何开展重点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治理工作的,请介绍一下具体的措施和做法?谢谢。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田敏:
谢谢您的提问。感谢记者朋友们一直以来对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的关心关注!
2023年,全市有市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1个(即:渔洞水库),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19个,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137个。近年来,全市深入实施水源地保护治理攻坚战,持续抓好以渔洞水库为重点的饮用水源地保护,强化水源地日常环境监管、环境监测及生态环境专项执法检查,完成17个“千吨万人”和120个乡(镇)级水源保护区划定,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实施水源地保护治理,开展饮用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及规范化建设,2022年及2023年1季度,全市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下步,将重点抓好八项工作:
一是依法划定、调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对全市未划定或划定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饮用水水源地,指导各县(市、区)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338-2018)划定保护区,于今年10月底前完成70%未划定保护区的乡镇级以下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编制。
二是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按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环境保护技术要求》(HJ773-2015),规范设置水源保护区标志、实施隔离防护工程、开展污染源整治、强化流动源管理,加强风险防控与应急能力建设。
三是健全饮用水水质全过程监测体系。加强对饮用水水源、水厂供水和用户龙头水的水质监测,对取水、制水、供水实施全过程管理,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水质监测数据共享机制。定期公布水源水、出厂水和用户龙头水水质状况。健全水质安全预警体系,加强安全研判,及时发布水质预警信息。
四是强化风险管控防范饮水安全突发事件。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及供水系统周边污染风险评估,筛查可能存在的污染风险因素,加强监测、趋势分析,及时预警。
五是全面整治水源保护区内环境问题。对照“划、立、治”全面排查乡镇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问题,形成问题清单,“一源一策”制定方案并进行整治。
六是开展不达标水源限期治理。分析不达标水源类型、区域分布、主要超标污染物及成因,分类制定水质达标方案并限期治理,采取更换水源或取水口、提升水厂水质净化工艺、生态修复、综合整治等多种措施进行治理。
七是持续做好水源地保护治理、规范化建设项目储备,积极争取国家、省专项资金对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的投入和支持。
八是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宣传,不断提高群众保护意识。
谢谢!
市政府新闻办专职副主任张正洪:
由于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就到这里,感谢各位记者的踊跃提问,感谢各位发布人的详细解答。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全市上下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最坚实的支撑,围绕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这一目标,着力解决了我们身边一系列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美丽昭通、生态昭通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充分体现了全市各级各部门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同时,也借此机会,向长期以来关心、帮助、支持昭通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闻界各位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为昭通生态文明建设提气鼓劲,共同推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昭通大地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