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
“栗花沟”建成生态科技示范走廊
《中国农村科技》杂志 2010年1期
栗花沟依靠科技解决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矛盾,探索出一条既能致富又能保护生态环境的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已成为科技打造的乡镇新地标。
栗花沟位于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南起三渡河,北至渤海所,途经四渡河、六渡河、八道河岭线路,全长8.1公里,涉及3个行政村,5个自然村,450余户,1300多口人,是怀柔区重点建设的四条沟域之一,也是继夜渤海之后打造的乡村旅游品牌。
怀柔区栗花沟生态科技示范走廊已开展生态环境科技成果的集中应用示范,其具体目标就是建立一个关键技术集成与科技示范走廊(民俗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示范走廊);建设一个示范村(水资源、水环境保护、新能源采暖利用示范村);建成一个示范基地(科普与科技培训教育、循环农业示范基地)。依靠科技解决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矛盾,探索出一条既能致富又能保护生态环境的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提升了全镇的区域核心竞争力。据统计,2008年“十一”期间栗花沟接待游客2万余人,旅游综合收入160万元,同比增长42%,2008年渤海镇人均收入9995元,同比增长12%。通过栗花沟科技走廊建设,年接待游客由原来的1.2万人次,增至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由原来的150万元,增值500多万元。
规划先行
北京市怀柔区栗花沟将解决沟域发展和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的问题作为科技的切入点。坚持规划先行,发挥规划对沟域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作用。切实解决“技术缺位”,为沟域经济发展提供和推荐先进适用的技术,提出适合沟域发展、可用性强、成本低的技术方案。重点针对栗花沟农业资源环境条件、农村经济结构与生产力水平、沟域发展基础工作以及沟域生态产业发展进行项目规划。
技术支撑
针对当地沟域产业发展、水资源与水环境保护、民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农村能源利用、循环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等问题开展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注重对板栗、红鳟鱼等特色资源的利用,注重与生态环境建设的结合,注重与休闲旅游产业的结合。一是利用林农复合经营系统指导农业产业调整和升级。利用当地板栗优势资源,发展栗树蘑,在食用菌栽培的基础上将栗树蘑的野生菌进行驯化,利用数千吨栗树枝杈制作栗树蘑菌袋,在山上和密植板栗园内大面积种植,亩增收2016元以上。利用板栗、核桃、大枣果园地发展林下养鸡,亩收入1905元以上;开展林粮种植,在板栗、核桃等果园内间作高产花生、大豆等优质作物,亩增收500元以上。引进各类新型观赏草、水草等植物,一方面丰富沟域植物品种,增强观赏效果,另一方面为水体养殖的鱼类提供食物的同时,净化了河水水质,保障了水体环境与水产养殖业的良性发展;二是利用各种科技手段推动沟域综合生态治理。以“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河道治理思路,通过河道及河道周边环境整治、护防坝修建、河岸植被带建设、生态引水工程等措施,对怀沙河进行综合治理,改善流域水环境状况,使怀柔水库水质稳定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形成了2万亩湿地公园,打造了当地农民发展民俗旅游业的产业基础。
“新农人”种活“老栗树”
《新农业》杂志 2020年24期
“今年冷得早,坏果率低,我们的收成相当不错,有2 000 多吨……”在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渤海所村的一片板栗林间,李思鹏正向游客介绍今秋的收成。说起自家的板栗,李思鹏像个经验丰富的老栗农,什么气候适合生长、什么条件下病害少,他都如数家珍。
“95 后”李思鹏是北京老栗树聚源德种植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别看现在的他对板栗如此熟悉,4 年前,他还是中国音乐学院的一名大学生。彼时的他创立了一间音乐工作室,生意非常红火。可就在毕业时,他却放弃了这份事业,返乡加入由父亲创办的板栗种植专业合作社,成为一名“新农人”。
“‘夏天看栗花,秋天收板栗’这是我难以忘怀的童年记忆。”土生土长的怀柔人李思鹏,至今还保留着每天吃板栗的习惯。在他的老家渤海镇,几乎每家每户都种板栗,是当地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然而,由于市场形势的变化和当地销售渠道单一,近年来板栗卖不上好价钱。
“我喜欢板栗,觉得应该为家乡做点什么。”就这样,李思鹏在合作社里开启了“二次创业”。
返乡“钢琴手”如何“种活”板栗树?李思鹏从入门知识开始学习。请父亲指导、和栗农交流、参加各部门组织的培训,再加上自己多年“吃”出来的经验,他对板栗产业的全流程逐渐熟悉起来。
自己精进的同时,李思鹏也为合作社带来了新思路:打造“老栗树”品牌、确立标准化板栗种植流程、对板栗进行深加工。“提升质量、延长产业链,板栗的附加值就可以显著提升。”李思鹏介绍道。
板栗质量上去了,李思鹏又开始琢磨销售渠道。一方面,合作社与北京稻香村、21cake、顺鑫农业等商家建立联系,形成稳定的供货渠道;另一方面,他带领团队在淘宝、京东等平台上成立网店,紧紧抓住线上零售这条路。“我们最近还请了明星帮我们直播带货!”李思鹏把不少新的渠道引进合作社,进一步拓宽品牌影响力。
如今,合作社的产品在国内外都打开了销路,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近3 年,合作社收益累计增长700 多万元,带动栗农增收500 余万元。
渤海镇副镇长齐金良介绍,听说李思鹏的经验后,镇里越来越多合作社开始调整原有经营模式,将新技术、新思路引入自家板栗园中。
怀柔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文忠介绍,近年来,怀柔区以推广板栗种植技术、开发板栗文化、搭建产销对接平台等措施,实现怀柔板栗产业逐步升级,孕育了一批板栗为主导产业的优秀企业,“怀柔板栗”的品牌形象正在逐步重塑。“未来,我们还将继续通过改善板栗产区乡村人居环境,完善乡村旅游服务设施,推动休闲观光、乡村旅游、民宿体验发展,让一、二、三产业实现融合发展。”王文忠说。
秋收已过,李思鹏又忙着打造板栗博物馆。“我希望可以打造板栗为主题的大品牌,向更多人介绍板栗文化。同时也向更多人分享自己的创业经历,为乡村振兴做一点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