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实施《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5年避免我国约28.24万人过早死亡
时间:2023-11-19 17:21:13 来源:中国环境 作者:中环报记者乔建华
11月19日,《2023柳叶刀气候变化与人群健康倒计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会在京举办。本报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煤炭替代和超低排放标准的实施、交通排放标准的提升使我国过早死亡人数大幅减少。
《报告》显示,从2021年到2022年间,中国城市的平均PM2.5环境浓度下降了4.2%。70%以上城市的PM2.5年平均浓度低于35μg/m³(世界卫生组织PM2.5浓度一阶段推荐值)。然而,其浓度仍大大高于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5μg/m³的安全阈值。中国城市臭氧污染加剧,从2021到2022年间,臭氧浓度上升了8.5%。
据了解,《报告》基于GAINS模型(从污染物产生的驱动力,诸如能源消费、农业生产、工业活动等的经济活动等跟踪污染物,考虑具体地区和具体来源的排放物特征,通过各种各样的技术和非技术措施分析减排潜力并估算相应成本,模拟大气中排放物的聚散过程,并计算对人类健康、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指标)估算了与来自不同行业和燃料类型的环境PM2.5相关的过早死亡人数,发现由于《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2015年—2020年间避免了约28.24万人的过早死亡。
另外,煤炭替代和超低排放标准的实施使过早死亡人数大幅减少,在家庭、电力和工业部门分别避免了72600、36600和23600人过早死亡。《报告》显示,在我国华北地区,由于“煤改电”和“煤改气”行动,中国家庭部门避免了28900人的过早死亡,在各部门中贡献最大。
同时,交通排放标准的提升使全国过早死亡人数减少了4.21万人。然而,自2020年COVID-19(2019冠状病毒)爆发以来,客运交通的空气污染物排放强度持续反弹。截至2022年底,客运交通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和颗粒物(PM)的排放强度与2019年疫情爆发前相比,分别上升了150%、164%、178%和152%。2020年,上海、天津和北京的客运新能源汽车采用率超过5%。交通模式的转变(如“公转铁”或“公转水”)和电动汽车的使用对于实现环境和健康效益至关重要。
《报告》利用中国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更新了2020年与PM2.5相关的过早死亡的经济成本。《报告》显示,与PM2.5相关的过早死亡的国民经济成本从2015年的78.7亿美元(占GDP的0.07%)下降到2020年的75.7亿美元(占GDP的0.05%),下降了3.79%,表明中国在治理空气污染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在所有行业中,第二产业(包括制造业、采矿业和建筑业)和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批发、零售、餐饮和其他服务业)承担了大部分经济成本,2020年,分别占总经济成本物50%和34%。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西北部地区由于PM2.5,污染而引起的健康相关经济损失相对较大。以GDP比例计算,2020年,受影响最严重的两个省份是甘肃省(经济损失占GDP的0.23%)和陕西省(经济损失占GDP的0.20%)。
编辑:徐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