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睛:深呼吸幸福感
署书:乔惠民(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研究室主任、深呼吸小城专家组组长)
导读:国土名片小编芬儿、李新宇、李浩、张杨
导读】2021年,兴安盟空气优良天数比例和环境空气质量均排名全区前三位,能耗总量与强度实现“双绿”。森林覆盖率和草原植被盖度达到33.3%和73.9%,分别高于全区10个和20个百分点;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连续3年保持在97%以上,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32.4%;地表水断面优良率达到100%,315条河流全部都是Ⅲ类以上水质;土壤指标均达到优良。
【开局十四五看内蒙古】兴安盟:绿色本底释放生态红利 各族群众共织团结之花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党和国家为内蒙古确定的战略定位,内蒙古坚持不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快建设“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书写内蒙古发展新篇章。
回望2021年,走进2022年。“十四五”开局,内蒙古十二盟市已绘就“十四五”发展蓝图。央广网内蒙古频道特推出“开局十四五看内蒙古”系列报道,聚焦十二盟市经济社会发展动态,集中呈现各地立足实际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央广网兴安3月2日消息 粮食产量达到133亿斤,实现“十二连丰”,兴安盟大米的品牌价值达到180亿元。
成功创建成为全国第五批、全区首家盟市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再次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示范盟……
“十四五”开局之年,兴安大地喜报连连。绿色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兴安盟全域旅游、全季旅游的知名度进一步提升,蓝天、碧水、净土成为兴安盟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保护好大草原、大森林、大河湖、大湿地,建设优质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建成国内享有盛誉的旅游目的地。“十四五”规划在兴安盟已逐步呈现,兴安盟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汇聚起磅礴力量,绘就“绿富同兴”的崭新画卷。
守好“绿色家底”
兴安盟位于大兴安岭南麓向松嫩平原过渡带,河流、森林、草原等生态资源富集,在内蒙古的生态版图中占据“一席高地”。
近年来,兴安盟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立盟之本、发展之基,不断提升绿水青山的“颜值”,做大金山银山的“价值”。
兴安盟乌兰毛都草原(央广网发 兴安盟委宣传部供图)
2021年,兴安盟喜获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的殊荣,并进一步巩固了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盟的创建成果。
“金字招牌”背后,是兴安盟推动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有力探索。
冬日的神骏湾生态体验区,游客们尽情享受着冰雪项目带来的乐趣。这里曾是废弃的沙坑,两年多的时间里,乌兰浩特市利用洮儿河水资源,以低成本开发、少人工干预的方式进行生态修复和治理,建成了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神骏湾生态体验区。
水生态治理既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也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2022年1月,兴安盟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始终把保护生态环境在压倒性位置,特别是要把保护草原和森林作为生态保护的首要任务。
截至目前,兴安盟6个旗县市中有两个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两个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兴安盟先后摘得内蒙古第一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盟桂冠、第一个地市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殊荣。
乌兰浩特市洮儿河畔(央广网发 兴安盟委宣传部供图)
2021年,兴安盟空气优良天数比例和环境空气质量均排名全区前三位,能耗总量与强度实现“双绿”。森林覆盖率和草原植被盖度达到33.3%和73.9%,分别高于全区10个和20个百分点;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连续3年保持在97%以上,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32.4%;地表水断面优良率达到100%,315条河流全部都是Ⅲ类以上水质;土壤指标均达到优良。
兴安盟,一个发展基础薄弱、生态地位重要的地区,不能简单地同其他地区攀产业、比结构、赛速度,更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近年来,兴安盟注意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知行合一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2022年内蒙古两会期间,兴安盟委副书记、盟长苏和接受央广网专访时表示,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持之以恒构筑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加强环境污染综合防控,不断改善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兴安盟正在积极开展林草碳汇交易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申报,全力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实践创新示范区。
当前,兴安盟正筹划推进“大兴安岭中段嫩江-哈拉哈河源头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将进一步为实施东北振兴战略,释放更多生态红利。
一业兴带动百业旺
在刚刚闭幕的北京冬奥会上,中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队的齐广璞、徐梦桃为中国代表团赢得两枚金牌。
自2003年起,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国家集训队每年都会到兴安盟阿尔山市进行早期雪上专项技术训练。阿尔山可谓是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国家集训队的“第二故乡”。
阿尔山每年7个月的有效降雪和优质的冰雪环境,为开展冰雪运动和冰雪旅游提供了优质资源。
近年来,阿尔山市充分发挥其火山、天池、森林、温泉、冰雪等生态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将生态环境这棵“常青树”变成了“摇钱树”。
阿尔山雪村冬韵(央广网发 兴安盟委宣传部供图)
2022年内蒙古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支持兴安盟阿尔山创建国家级休闲旅游度假区。
兴安盟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草原、森林、花海、山水、田园、冰雪、温泉、文化等旅游资源代表性强、组合度高。
近年来,兴安盟依托优质的自然生态资源,以四季旅游为重点,整合景观资源,突出原生态旅游特色,推动全域旅游蓬勃发展,“美景”变成了“钱景”。
阿尔山杜鹃花海(央广网发 兴安盟委宣传部供图)
2021年的国庆假期,从北部的阿尔山到南部的科右中旗,兴安盟各具特色的景区迎来大批游客,区域旅游全线持续升温,热度不减。
据兴安盟文化旅游体育局发布的数据,国庆假日期间,兴安盟共接待游客73万人次,同比增长54.2%,全盟旅游收入突破4亿元。
兴安盟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因地制宜、突出打好“特色牌”,支持阿尔山市重点打造国家级休闲旅游度假区,乌兰浩特市重点打造中国红色旅游目的地,扎赉特旗重点打造国内知名山水生态旅游度假区,科右中旗重点打造中国枫情马镇休闲旅游度假区,科右前旗重点打造中国新兴草原旅游目的地,突泉县重点打造国内一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以点串线、以线带面,使兴安盟成为一个大景区、大休闲地、大度假区,让兴安盟的旅游全域火起来、四季热起来。
2022年,兴安盟将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力争启动乌兰浩特至阿尔山开行动车建设改造工程,集中建设一批旅游路、驿、营、点、宿、站、厕,打造国道302线乌兰浩特至阿尔山和省道203线阿尔山至乌兰浩特精品旅游路线,推出更多旅游爆点产品。
深耕厚植 推动生态产业化
2021年6月18日,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兴安盟分中心、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兴安盟试验基地两个国字号的一分中心、一基地在兴安盟正式挂牌成立,作为兴安盟袁隆平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延伸和补充,继承袁隆平院士团队在水稻育种、栽培等方面国际领先技术,加快兴安盟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1年9月24日,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优质水稻测产暨“亩增产100公斤”现场观摩会召开,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本次测产专家组组长马均现场宣布,在综合分析水分含量及杂质含量等因素后,得出测算结果:3块稻田平均亩产分别为714.8、685和751公斤,3块田的平均亩产为715.3公斤,与2018年的平均亩产不足600公斤相比,成功实现了3年亩增产100公斤的计划。袁隆平院士生前的愿望在兴安盟实现了。
被袁隆平院士带火的“兴安盟大米”,如今已享誉全国各地,在2021“中国好大米”区域公用品牌榜单网络票选活动中,位居全国第二位。
百万亩绿色兴安盟水稻基地(央广网发 兴安盟委宣传部供图)
近年来,兴安盟充分挖掘“兴安盟大米”品牌价值,将环境优势、产业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有效整合全盟的水稻资源,通过全程的统一标准,提升水稻质量,快速提升知名度、竞争力和附加值。兴安盟大米品牌价值达到180亿元,成为兴安盟农业的新名片。
昔日盐碱地,今日米粮仓。在“兴安盟大米”品牌的带动下,兴安盟水稻种植面积134.92万亩,产量75万吨,有机绿色稻米基地稳定在100万亩,占内蒙古种植水稻的60%以上,是内蒙古当之无愧的优质稻米之乡。
“种养看山东,加工学河南,市场盯全国。”兴安盟坚持科技兴农兴牧、品牌兴农兴牧,大力发展设施农牧业、特色农牧业、高效农牧业,着力增强农畜产品深加工能力,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优质绿色农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
由科右前旗、伊利集团、中博农公司三方共同建设的中利牧业2.5万头奶牛养殖示范牧场,是目前全区单体最大的标准化奶牛养殖项目。立足为养而种、种养结合、生态循环,中利牧业形成了从饲草种植、草料加工、鲜奶配送到生物肥有机转化的绿色农牧业循环产业链。
中利牧业2.5万头奶牛养殖示范牧场(央广网发 白海顺 摄)
这一项目的顺利实施,不仅为兴安盟标准化奶牛养殖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也助推了兴安盟奶业发展步伐。
截至目前,兴安盟优质奶牛饲养量达到12万头,同比增长92%。
从“黄金奶源带”到“黄金产业带”,兴安盟奶业振兴的良好开局已跃然于眼前。
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加快构建绿色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深入实施延链补链强链行动和质量提升行动,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兴安盟依据生态定制出旅游、大米、玉米、肉牛、奶牛等优势产业,对每一个产业深耕细作。
站在新的起点,兴安盟蓄积生态产业发展动能,正逐步推动全盟高质量发展。
多民族共织团结之花
2022年初,新年捷报传来!兴安盟继2016年成功创建全国首批、全区首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之后,时隔5年,再次荣获该荣誉称号。
作为拥有汉族、蒙古族、满族等41个民族的盟市,兴安盟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达49.4%,其中科右中旗蒙古族人口占比达到86.8%,是全区蒙古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少数民族聚居旗。
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社区的多民族化和多民族社区的普遍化已经成为了兴安盟社会发展的鲜明特点。
科尔沁右翼中旗罕乌拉社区是一个有着汉族、蒙古族、朝鲜族、达斡尔族、满族、回族六个民族人口的社区。罕乌拉社区形成从领导小组组长纵深到社区居民的便民服务网络,推进民族工作常态化和规范化,形成社区各族群众广泛参与社区管理的大好局面,各族群众之间团结互助、和谐相处、亲如一家。
科尔沁右翼中旗罕乌拉社区举办的邻里节活动(央广网发 于伟鹏 摄)
兴安盟先后创成9个国家级、37个自治区级和221个盟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18个模范集体、21名模范个人受到国务院表彰,14个嘎查村被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巴彦敖包嘎查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涌现出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草原绣娘”白晶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王淑琴、云峰、朴成奎等民族团结先进模范人物。
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鲜艳夺目的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绽放在兴安盟大地上。
绿色和生态是兴安盟的底色和核心竞争力,民族团结是兴安盟同心向上的生产力。在绿水青山中寻得金山银山,兴安盟交出了一份优秀答卷。
策划:朱日岭
监制:田凤元
记者:王秋蕾
视频:魏全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