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天下无霾好地方
走遍全球第一人桂强芳
《世界旅游之最》丛书主编牛崇荣
“天下口碑”首席署书员乔惠民
——虎年三人行
(天下口碑点睛导读)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在2021年2月8日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县长 左应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和“十三五”工作回顾
2020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县政协的有力监督支持下,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和干旱等灾害的叠加影响,面对经济社会发展、脱贫攻坚、景迈山申遗等繁重任务,县人民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引,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团结依靠全县各族人民,精心谋划部署,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做好“六稳”[1]工作,全面落实“六保”[2]任务,全县呈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边境稳定、人民幸福的良好局面。
——高质量写好脱贫答卷。强化“军令状”和“交总帐”意识,投入18.46亿元,紧扣“两不愁三保障”各项任务,实现剩余贫困人口脱贫退出2732户6753人,顺利通过贫困县退出第三方专项评估检查及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国务院扶贫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考评,代表全省通过国家脱贫攻坚普查事后质量抽查,脱贫成色更足更亮,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实现整族脱贫,全面消除绝对贫困,真正实现了全国“直过民族”区域最大、人口最多县“一步千年”的历史性跨越,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澜沧奇迹。上允镇劳公拢集中安置区被国家发改委授予美丽搬迁安置区典型。澜沧县被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为首批“全国脱贫攻坚交流基地”,竹塘乡科技扶贫项目、酒井乡老达保文化扶贫项目被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为首批“全国脱贫攻坚交流考察点”。澜沧古茶荣获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县委书记杨中兴同志、县扶贫办被云南省拟推荐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
——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准确判断形势,制定防控措施,投入1.64亿元,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并重,派出2名医务工作者驰援武汉,治愈早期3例输入性病例,取得确诊病例治愈清零、确诊患者零死亡、输入疫情零扩散和零输出、医护人员零感染“五个零”成绩。增加物防技防设施,党政军警民联防联控,抓实“五个管住”[3],接边地区设置100个卡点,1700余人24小时值守。全县划分1.94万个网格,县城区1300余名公职人员充实到四级网格,开展地毯式排查清查。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全面开展实战演练,储备好物资、应急队伍,不断完善处突预案,实现境外疫情“零输入”。县卫健局、糯福乡彭贵荣、县公安局朱国龙分别荣获云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勐朗镇大水井社区张永军荣获民政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团县委组织“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的做法受到团中央表彰,4名疫情防控志愿者被中华全国学联评选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经济运行逆势上扬。面对疫情和旱情叠加双重困难,制定稳经济运行措施、奖补政策,全力推动复工复产,累计争取到上级项目资金14.92亿元,集中开工总投资27.11亿元的项目,全县生产生活秩序在短时间内全面恢复。2020年全县生产总值120.07亿元,可比增长2.6%。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96.64亿元,增长50%,其中县内固定资产投资较去年翻一番。完成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651元、11779元,分别增长5%、8.7%,增速分别排名全市第一位和全省第一位。
——基础设施全面改善。思澜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实现高速公路“零突破”,瑞孟高速过境段启动前期工作。改造农村公路760.5公里;澜沧江244界碑至临沧港四级航道建设及景迈机场改扩建项目有序推进,新增3条航线,实现旅客吞吐量46.02万人次。投入2120.59万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176件。肯半中型水库、芒大河水库等项目加快推进,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6.67平方公里。提前布局支撑5G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新建铁塔基站点105个,其中5G基站45个,改造和扩建铁塔基站96个。电网结构更加优化,完成2020年中央农网项目40个。勐朗快乐拉祜特色小镇、景迈古树茶小镇、景迈山申遗“四中心”、“数字景迈”等重点项目稳步推进。
——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农业稳中有升,粮食播种面积117.25万亩,产量25.71万吨,实现粮食产量21连丰。注重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科技化、标准化发展,普洱茶品质区块链追溯平台10家茶企上链,10个类别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累计推广种植冬季马铃薯2.8万亩,持续保持“国家级产粮大县”称号。空港片区林下中药材乡村振兴示范园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培育壮大中草药、香料产业,推广种植花椒12.35万亩,林下有机三七1.16万亩,生物药材种植面积23.85万亩,实现综合产值2.61亿元。持续推动传统工业发展,实现非电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98亿元,同比增长38.43%,完成4户企业达规升规培育工作,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6.58亿元。世界排名第三、亚洲排名第一的安琪酵母落地澜沧。现代服务业引领效应显著增强,服务业在GDP中占比46%。景迈山柏联酒店、景迈安缦酒店、露云娜美云起半山酒店建设项目加快推进,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33.5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2.68亿元。县域公共品牌“俏云澜”在国家商标总局注册,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63亿元。完成电商交易额6.13亿元,增长17.65%。传统物流、现代物流业务量分别增长10%、1.16%。
——改革创新不断深化。“一部手机办事通”[4]迭代升级,上线事项1363项,澜沧县注册认证用户量排名全市第一。全面推进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实现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全覆盖。推行“双随机一公开”[5]监管方式,初步建立市场监管领域联合执法模式。减税降费9250万元,企业负担逐年减轻。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811”机制[6]对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减少的合理收入进行补偿。供销综合改革有序推进,社有企业不断壮大。撤销云南众志律师事务所等3个单位、县自来水厂等2个单位转制为国有独资公司,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
——生态环境提档升级。全力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实施城市扬尘、柴油货车、餐厨油烟等防治措施,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7.45%。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修复,完成《一河(湖)一策方案》修订,全面清理糯扎渡库区非法养殖网箱5305.37亩,非法捕捞渔具2844个。完成3批次、56个河段采砂权拍卖出让,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2.66万亩,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306.62万亩。严厉打击整治非法侵占林地种茶毁林等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违规行为,查处案件152件,恢复植被81.76公顷。营林造林4.0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0.12%,湿地保护率86.78%。
学习金言:深呼吸这个最基本的需求,倒成了现在老百姓最幸福的追求。
(天下口碑点睛导读)
——城乡颜值与品位俱增。“美丽县城”创建加快推进,澜沧街足球场、沙滩排球场等项目投入使用,南朗河入选市级美丽河湖。修复、新增绿化2.63万平方米,林木绿化率67.56%。完成违法用地整改5159宗,拆除“两违”建筑22.42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17个。县城区生活垃圾处理(焚烧发电)、北部区生活垃圾处理、第二污水处理厂等项目稳步推进。全力推动景迈山环境综合整治“百日攻坚”行动,拆除不协调建筑111栋,整治41栋。创建“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点9个。实施农房抗震加固改造5218户。扎实推进“厕所革命”,新建公厕和旅游厕所40座,新建改建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3.36万座。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新建2所普通高中,新建和改造乡、村幼儿园113所。一本上线43人,普洱职业教育分中心加快推进,引入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招生办学,幼儿园入园率和高中毛入学率首次达85%。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47.03万人,夯实基层医疗基础,县妇幼保健院全市首家创建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县中医院完成综合能力提升达标建设,艾滋病检测发现率、治疗覆盖率、治疗有效率首次达“三个90%”。抓实社会救助工作,推进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和规范化管理,累计发放各类民政资金3.07亿元。累计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16.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34%。《摆出一个春天》获云南省群众文化“彩云奖”金奖,《牡帕密帕》(选段)在云南民间故事展演中获一等奖。有序推进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国务院已正式批准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作为中国2022年正式申报项目,景迈山申遗取得根本性突破,电影《一点就到家》掀起了新一轮景迈山热潮。
——澜沧品牌更加广为人知。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被认定为云南省旅游强县。景迈古树茶小镇(惠民镇)被认定为云南省旅游名镇。老达保获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勐朗镇佛房社区获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李娜倮荣获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竹塘乡中心卫生院院长李洪昌获评“全国乡镇卫生院优秀院长”,县第一人民医院蒲玉英荣获“2020年度云南省优秀医疗卫生人员”称号,县社会福利院院长刘梅芬获评“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澜沧古茶荣获云南省“10大名茶”。
各位代表,2020年我们勠力同心、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十三五”顺利收官,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五年来,我们坚持稳中求进,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经济总量稳步增长,县域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15年至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由67.93亿元增长到120.07亿元(“十三五”规划目标为107.6亿元),现价年均增长12.1%,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4.87亿元增加到5.33亿元,年均增长1.82%。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16.27亿元,较“十二五”期间增长20.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3.75亿元增加到34.52亿元,年均增长10%。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17%、12.42%,分别排名全市第一位和第二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从36.96亿元增加到110.4亿元,年均增长24.5%。
五年来,我们聚焦重点难点,脱贫攻坚圆满收官。建立“4842”工作机制[7]、积分式扶贫激励机制,全力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向纵深发展,真正走出了一条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民族直过区”脱贫发展之路。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01.9亿元,大力实施“4+5”[8]产业造血扶贫战略,2.26万人易地扶贫搬迁,解决了5.06万户的住房安全,保障了40.9万人的饮水安全,11个贫困乡退出,156个贫困村出列,21.1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面脱贫。中国工程院开创“科技扶贫模式”,老达保民族文化助脱贫选题入选联合国“中国扶贫成就展”,涌现出“时代楷模”朱有勇、“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李娜倮等一批先进典型。
五年来,我们抢抓发展机遇,基础设施全面改善。景迈机场顺利实现通航,澜沧从此打通了空中廊道,补齐了现代主体交通的“空运短板”。航班数量从通航之初的每周4班增至每周189班,2017年、2018年、2019年平均客座率达75%以上,2020年受疫情影响,客座率59.25%,在省内、国内通用航空领域表现抢眼。农村公路网逐步完善,新改建农村公路3660.24公里,建制村全面实现通硬化路,村组道路硬化率达91%。完成南掌河水库、平水河水库、月亮湖水库等工程建设,新增库容903.2万立方米。完成山区“五小”水利[9]1340件,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53.69平方公里。实现行政村100%通动力电。新建、改扩建铁塔基站1180座,实现行政村光纤网络宽带全覆盖,自然村4G信号覆盖率达93%以上,5G实现商用,农村无线宽带全覆盖,“新基建”项目稳步推进。
五年来,我们坚持转型升级,产业发展更加融合。紧紧抓住云南省发展八大产业、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和“健康生活目的地”)的发展机遇,着力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全力打好产业转型升级组合拳,三次产业比重由2015年的24.1∶33.6∶42.3调整为2020年的25.4∶28.6∶46。高原特色农业提质增效。粮食播种面积始终保持在120万亩左右,《林下中药材三七生产技术规程》成为云南省地方标准,荣获“十大马铃薯主食化示范基地县”称号。茶产业取得有机茶园认证面积6.5万亩,拥有国家、省、市级龙头企业5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62户、农民专业合作社886个。工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工业园区“一园四区”总体布局初步形成,成功引进安琪酵母、运昌隆汽车城、冷链物流等项目签约落地。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旅游革命”不断推进,拉祜风情园、老达保景区、景迈山茶林文化景区成功创建为3A级景区。接待国内外游客数量由154.4万人次增加到233.56万人次,增长33.89%,旅游综合收入由11.9亿元增加到32.68亿元。景迈山入选为中国最具价值旅游景区,澜沧县被列为20个云南重点建设旅游扶贫示范县之一,荣获“中国乡村民宿发展示范县”、“中国健康养生休闲度假旅游最佳目的地”、“全国人文生态旅游基地”等称号。
五年来,我们坚持统筹协调,城乡面貌焕然一新。谋划储备“美丽县城”建设项目34个,完成投资16.25亿元,县城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增强,2020年城镇化率37%。澜沧街搬迁,积极打造夜间经济示范街区,丰富“深夜食堂”。城镇集中安置、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等项目完成建设。市政道路建设大幅改观,市政桥梁、停车场、光纤入户改造等项目有序推进,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7.1%,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0%。完成“澜沧县移动一张图APP”软件开发,县城、老达保、东回镇、惠民镇、景迈山“多规合一”,走在全市前列。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持续深化,完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310座,生活垃圾收集池2343座,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达100%。完成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提升4.6万座,农村居住条件全面改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美丽宜居可期可待。
五年来,我们坚持绿色发展,生态环境大幅改善。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突破。划定生态红线面积2044.07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面积23.41%,耕地保有量达248.28万亩。累计营林造林50.49万亩,森林覆盖率由60.26%增加至70.12%,农村电力、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不断推广,有效降低森林资源消耗。空气质量总体保持优良,土壤环境质量总体清洁。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扎实开展“河长清河行动”,完成南朗河重金属污染控制工程,境内主要地表水南朗河、黑河水质状况稳定保持在III类水体,无劣Ⅴ类水体。开展湿地核查及认定工作,新增自然湿地361.95公顷。严格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乡(镇)17个、市级生态文明村129个。
五年来,我们坚持改革开放,发展活力大幅跃升。全面完成政府机构改革,部门调整和职能划分逐渐向科学合理化转变。“放管服”[10]改革全面推进,全面清理和公开行政审批事项目录以及权力清单,政府部门行政审批事项缩减635项,行政审批事项审批时限压缩40%。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明显,注册资本登记制度、“多证合一、一照一码”落地落实。全面实施“营改增”[11]工作,财源培植得到强化,财政支撑能力进一步提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完成2799个单位清产核资,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科技创新不断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县建设稳步推进。招商引资成效明显,累计注册外经贸企业71户,与阿里巴巴集团、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等国际知名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民营经济加速发展,民营经济增加值达53.62亿元,占全县GDP比值从37.73%增长到44.66%,澜沧古茶公司进入IPO[12]待审名单。
五年来,我们坚持包容共享,人民幸福感大幅提高。始终坚持把民生改善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卫生等民生领域补短板建设加快推进,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4%以上,民生福祉不断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深化,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通过国家评估验收,学校“薄改”项目如期完成,城乡和校际办学条件差距逐步缩小。“一村一幼”项目全力推进,全县共有幼儿园123所,学前三年儿童毛入园率85.21%,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7.1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5.01%。开发公益性岗位、转移农村劳动力、发放创业贷款,城乡适龄劳动力充分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有序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县、乡、村医疗卫生硬件设施及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县149个村卫生室全部达标,实现与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省、市三级合作医院之间的远程会诊、远程教育。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应保尽保。妇幼健康服务、防艾、计划生育等工作水平逐步提高。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建成20个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基地。抓实社会救助工作,累计发放各类民政资金13.39亿元,完成首批城区保障性住房分配入住6600套。深入推进“平安澜沧”建设,第四轮禁毒人民战争圆满收官,“七五”普法顺利通过市级验收。全力推进扫黑除恶“六清行动”[13],打掉黑社会性质组织3个,涉恶集团(团伙)6个。
五年来,我们坚持履职尽责,政府效能全面提升。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开展“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落实县委各项决策部署,彻底肃清白恩培、秦光荣、仇和、沈培平、李小平等流毒影响。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强化审计、统计监督,加大督查工作力度。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县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意见建议,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我们统筹兼顾,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科协、文联、社科联、工商联、残联、侨联、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发挥作用,扎实推进气象、地震、水文、档案、供销、老龄、慈善、国防动员、退役军人、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高效监督、全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同心协力、团结拼搏的结果,是社会各方面鼎力相助、大力支持的结果,是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热心帮助的结果,是全县各级干部和各族群众开拓进取、苦干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奋斗在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工商联、人民团体、驻澜单位、驻澜军警部队,向所有关心、支持、帮助和参与澜沧建设的各级挂联单位、各级领导、社会各界,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欠发展、低水平的小康仍然是澜沧的基本县情,农业基础薄弱,工业处于初级阶段,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经济发展短板明显;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多,缩小城乡差距困难大;人均受教育年限低,人才总量不足,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弱;农村群众持续增收项目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任务艰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还有待进一步探索;部分干部作风不实,党员带头作用发挥不充分;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等。对于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切实加以改进。
二、“十四五”主要目标任务
根据县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和县委关于制定“十四五”规划的建议,县人民政府制定了《澜沧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草案)》,提请大会审查。
《纲要(草案)》坚持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统领,全面贯彻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市委四届十次全会和县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坚持立足新发展阶段,充分发挥沿边优势,找准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努力提升融入“大循环、双循环”的嵌入度、贡献度和价值链地位。
《纲要(草案)》紧盯国家发展战略和省、市发展方向,综合考虑澜沧县发展优势和条件,锚定二〇三五年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明确“十四五”期间“7个新”定性目标和“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生态宜居、安全保障”5大类24个定量指标。
(一)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全县经济总量实现较大幅度增加,到2025年,力争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亿元,人均GDP达到全市平均水平,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明显缩小。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研发经费投入增长强度(R&D)年均提高0.2个百分点,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基础更加稳固,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进一步提高,产业发展载体支撑作用显著增强,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0%以上,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
(二)“五网”建设取得新突破。交通快速发展,航线网络进一步扩张,重要县域高速公路、沿边高速建设成效明显,实现100%自然村通硬化路。现代化水网体系初步健全,“工程性”缺水问题得到缓解。能源供应格局进一步优化,以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为重点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新基建”对数字经济产业、传统产业数字化的叠加效应、乘数效应不断释放,使用5G网络人口占比逐年攀升。
(三)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完成省、市下达的水和大气环境保护约束性指标任务,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城乡人居环境显著改善,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级天数达标率达97.2%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持II类水质标准、达标率100%。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全面开展。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森林覆盖率保持在70%左右,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增速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保持同步,创建为省级生态文明县。
(四)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同步增长。全县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重大疾病、重点传染病及突发疫情防控水平进一步提高,基本实现全民健康公平和病有所医,人均预期寿命争取达75.1岁。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基本权益。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
(五)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改革开放水平明显提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澜孟西”协调发展领头雁作用充分发挥,对周边县辐射力、带动力、影响力显著提升。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0%左右。
(六)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牢固,各族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法治素养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茶祖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文化产业取得新发展,民族优秀文化更加繁荣发展,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社会更加文明进步。
(七)社会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政府作用更好发挥,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保障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边境安全稳定屏障更加牢固,边疆治理能力显著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显著提高。
完成好“十四五”各项目标任务,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工作要求,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把握发展机遇,发挥澜沧特色优势、补齐短板弱项,全力推动澜沧突破性发展。
三、2021年重点工作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之年。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
2021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粮食产量达到26万吨左右,万元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完成上级下达目标。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年我们将突出做好以下10个方面的工作。
(一)聚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开展“一平台、三机制”[14]专项行动,严格落实“四个不摘”[15]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继续加大投入,在“两不愁三保障”、基础提升、人居环境提升、激发内生动力、精准帮扶和政策衔接等6个方面持续发力,确保脱贫成果得到有效巩固。持续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推进乡村振兴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互融共进。及时调整脱贫攻坚县级项目库,与乡村振兴同规划、同安排、同部署,把脱贫攻坚巩固提升重点任务特别是产业发展、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等工作纳入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做到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压茬推进、无缝对接。积极争取惠民镇景迈山乡村振兴示范园、乡村振兴重点扶持县、田园综合体和“百千万”工程等项目。完成竹塘乡蒿枝坝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继续深入实施“4+5”产业发展战略,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0万亩左右,确保粮食安全。将产业发展重心转向优势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加快推进空港片区林下中药材乡村振兴示范园建设,完成9000亩种植基地、220亩云岭牛养殖示范基地、60亩加工物流基地和60亩科技培训与文化宣教中心。以景迈山和邦崴山两大古茶山为依托全面打造区域性澜沧古茶品牌,实施1.3万亩有机茶园建设,1万亩低产咖啡园提质增效,建设50个规范化茶叶加工厂,实现干毛茶产量2.88万吨,茶产业综合产值35.3亿元。继续推广林下有机三七、冬季马铃薯、冬早蔬菜等特色产业,推广种植林下三七1万亩,冬季马铃薯1.5万亩,冬早蔬菜5万亩。促进肉牛产业发展,出栏增长5%以上。加快推进黑猪选育与应用项目,组建澜沧黑猪选育核心基础群,选育优质澜沧黑猪。山区和半山区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推广示范1000亩,辐射带动全县稻田养鱼面积达到4万亩。引进、扶持优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继续巩固发展香料产业。整合全县森林资源,因地制宜打造以“林板、林化、林下经济”为主的现代林产业体系,实现产业扶贫向产业兴旺推进。工业提质增效。帮助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确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大力支持澜沧古茶公司上市,全力推进重大工业项目建设,以“园中园”的模式开展共建,推动澜沧片区继续发展,力争冷链项目一期交易中心、澜沧拉祜人家定点屠宰加工、澜沧民胜肉联厂等项目完工投产。安琪酵母生产线开工,完成芒东二矿、竜浪煤矿、城子煤矿3户煤矿升级改造,培育5户达规企业。服务业加快发展。促进社会消费和外贸进出口大幅增长,全面推动全域旅游发展,依托“一条江、一座山、一片叶”,推进澜沧江沿岸休闲旅游示范区建设,打造糯扎渡旅游度假区。申报4星以上旅游民宿10家,建设自驾旅游营地1个,完成2个半山酒店建设,澜沧街创建为省级旅游度假区。争取景迈山茶林文化景区和大水库公园(拉祜风情园)创建为4A级旅游景区,糯扎渡镇雅口村大歇场及糯福乡南段村龙竹棚创建为3A级旅游景区。鼓励物流、仓储、电信业务等行业发展。巩固完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推动优质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群众收入,提高生活水平。扩大内需,合理增加公共消费,提高教育、医疗、养老、育儿等公共服务支出效率,激励限上企业举办各类促销活动,刺激消费。培育10户商贸企业升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打造1个夜间经济地标和1条主题街区。扩大有效投资。加大项目储备和前期投入,谋划一批关系发展全局、影响重大的骨干项目,以有效投资创造新需求,为“六稳”、“六保”加码。确保水利投资增长20%,新基建投资增长100%,工业投资增长11%,房地产投资增长43%,旅游投资增长500%,市政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80%。
(二)科学精准施策,守好国门严防疫情输入
树牢打持久战思想,压实属地责任各项措施,调集各方资源、凝聚各方力量,全面发动群众参与,党政军警民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抓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加大边境一线巡逻查辑力度,根据疫情发展形势,动态调整守边一线人员。完成96.19公里物防设施建设,443个视频监控点位建设,争取启动实施澜沧县立体化边境防控体系技防二期建设项目,堵住疫情输入渠道。持续加强公共场所及各级医疗机构管理,落实扫码亮码通行措施。精准网格化管理,继续细化实化网格,动态管理网格人员进出,加大中、高风险入澜人员排查,及时落实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隔离留观等防控措施。持续强化重点领域防控,加大对冷链食品、冷链从业人员及环境卫生的联合检查及核酸检测,防止新冠病毒从物传人。稳妥有序开展全民疫苗接种。强力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引导群众养成一米线、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良好生活习惯。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加快“双提升”[16]工程建设,完成县边境传染病医院建设项目、县中医院救治能力提升建设项目,着力提高疫情应急处置能力,紧盯疫情防控形势,未雨绸缪,统筹储备各类物资,重点做好区域性全员核酸检测物资储备,切实做好应对准备,确保不出现规模性疫情输入和反弹。
(三)整体优化升级,全面提速基础设施建设
持续加大项目前期投入,实施一批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项目,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优化升级传统基础设施。配合完成思澜高速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孟连至勐海(澜沧段)、澜沧至孟连高速公路以及国道219雪林岗莫标山至木戛段二级路建设,建设完成澜沧江244界碑至临沧港四级航道工程,全力争取“双江至澜沧”、“澜沧至景谷”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大力推进澜沧景迈机场改扩建项目,积极推进黑河码头建设项目的前期及建设工作,积极推进综合立体旅游交通体系建设。加快推进肯半中型水库、富格河中型水库及8座小(一)型水库的项目前期工作及空港片区林下中药材乡村振兴示范园水利配套设施建设,加速推进PPP项目[17]三道箐小(一)型水库、罗八小(二)型水库建设。完成南丙河水库、弯河水库、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等工程的扫尾和竣工验收工作。实施好占补平衡项目,完成1.2万亩高标准农田,2516亩增减挂钩拆旧复垦。加快整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抢抓国家大力发展“新基建”机遇,积极布局新基建领域,新建5G基站180个。全面完成澜沧县智能泊车管理系统建设,盘活、用好、管理好县城区公共车位资源,规范车辆停放秩序。完成智慧资源综合监管平台建设,提高自然资源监管能力,规范税收管理,实现全县自然资源税应收尽收。完成“数字景迈”建设,实现景迈山古茶林遗产保护、展示、宣传和数字化管理。完成新能源汽车充电桩14个,电网建设或改造57项,67.68公里。
(四)保护利用并重,全力推进景迈山申遗成功
紧紧围绕“2022年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目标,按照申遗标准,在申遗专家的指导下,持续发力,扎实推进景迈山环境综合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同时,按照申遗迎检工作任务清单,紧盯完成时限,倒排工期,扎实做好文物保护修缮、遗产要素和生态环境保护、遗产监测预警、遗产阐释展示、遗产档案系统建设、政策法规体系完善、宣传教育、安全监管等各项迎检工作准备,将景迈山申遗各项工作抓早抓小抓实抓细抓好,全力配合做好国际申遗专家现场评估工作。把景迈山申遗工作与茶旅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美丽乡村、乡村治理、大滇西旅游环线、半山酒店建设及“三张牌”打造等工作有机结合。加快推进景迈古树茶小镇、景迈山古茶林4A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景迈安缦酒店等重点项目建设,全力助推申遗工作。
(五)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建设美丽幸福澜沧
加快推进全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形成“多规合一”蓝图,发挥规划引领、保障和管控作用,逐步解决城市空间发展问题。继续推进美丽河湖、美丽公路、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建设。全力开展“美丽县城”创建工作。启动人民防空指挥所建设,加快推进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完成第二污水厂建设,改造老旧小区3个。争取启动8号市政道路建设,完成瓦窑社、普洱职业教育分中心市政道路建设,大力推进县城区3座垃圾中转站的升级改造和垃圾分类亭的建设。扎实做好城区市政绿化、道路、亮化、公厕等基础设施市场化运作项目监管,及时维护市政道路、公厕、栈道等市政设施,绿化面积较上年新增6%。有序开展老旧路灯设施及管线改造,强化日常维护管理,确保城市亮灯率。全面规范管理县城“地摊经济”开放经营区,强化人员监管、规范经营行为,保障环境卫生干净整洁。新建A级以上旅游厕所7座,继续推进农贸市场提升改造,确保2021年底达到国家卫生县城标准,在创建周期内创建成为国家卫生县城。全力推进勐朗快乐拉祜特色小镇、酒井老达保音乐温泉康养小镇建设。举全县之力狠抓“两违”专项整治工作,完成存量“两违”建筑拆除及复绿。争取启动亚高原体育训练中心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巩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容村貌,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既让城市繁荣、又让乡村红火。深入开展美丽乡村万村示范行动,建设一批美丽乡村、美丽河湖(库)。持续推进“美丽线路”建设工作,全面提升勐朗镇、东回镇、惠民镇、酒井乡、竹塘乡等“三镇两乡”交通主干道和重点区域形象。优化升级农村人居环境,完成东河、竹塘、安康乡政府所在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多方筹措资金,继续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新建改建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1.5万座。
(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服务型阳光政府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服务理念,继续深化农业综合行政执法、财税金融、医疗卫生等领域改革。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启动县政务服务大厅及智能化建设,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必进”,“一窗”分类受理,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恢复全县所有村(社区)级“为民服务站”,大力推广“一部手机办事通”应用,完善优化营商环境“红黑榜”制度,全面建成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体系,实现全年政务服务“好评率”99%以上。推行“政采云”电子卖场供货商征集常态化,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信息公开,提高政府采购活动透明度。进一步梳理完善各级政府权责清单,简化企业投资审批,压减行政许可事项,深入推进审批服务标准化,以为企业和群众办好“一件事”为标准,进一步提升审批服务效能。继续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拓展减税降费成效。高度重视项目前期工作,切实提高招商精准度和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做好项目落地跟踪服务,力争全年引进省外到位资金增长12%。保护投资者知识产权,强化知识产权执法和行政管理,坚持对侵权假冒零容忍。以执法检查为重点,严肃查处劳动违法行为。
(七)提升环境质量,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完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确保空气质量稳定达标。全力推进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达标综合治理,持续开展河湖专项整治行动,扎实做好农村改水和清洁水源工作,加快形成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美丽河湖样板。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涉重金属行业污染防控。实现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30%以上,农田灌溉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49以上,河流湖泊周边地区化肥农药使用量比2015年减少10%以上,推动重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集约节约利用资源,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强化资源循环利用。不断提高环境监管力度,深入推进环境监管“网格化”建设,切实加强环境执法监管和能力。稳步开发森林草原资源,抓好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建设,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和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森林火灾受害率低于0.9‰,森林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6‰以下。按期完成中央、省、市各类环境保护督察、巡视、巡察问题整改任务。
(八)增进民生福祉,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着力补齐民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推动民生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继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推进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的融合。实施完成普洱职业教育分中心,争取启动离边境最近的一所大学,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澜沧江国际学院。全面完成澜沧上海新纪元实验中学、第二民族中学项目建设,投入使用办学。加快普及学前教育,创建市级示范幼儿园1所、县级示范幼儿园2所。巩固义务教育有保障成果,抓好常态化控缀保学,丰富校园文化,吸引学生主动入学,消除因学习困难或厌学而辍学的现象。发挥“名师工作室”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选拔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借助“国培项目”、“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社会公益等平台,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师业务培训,培育教学拔尖人才,提升教师学科专业素养。全力做好稳岗就业工作。继续实施贷免扶补、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创业,落实各项稳岗惠企政策,力争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800人。进一步强化农村劳动力培训,年内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9.3万人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6.4万人。培育壮大劳务经纪人队伍,创建劳务合作社及扶贫生产车间,完成澜沧古茶扶贫车间、香料扶贫车间一期等建设项目,帮助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质量和群众收入水平。全面提升卫生健康水平。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成县第二人民医院二期补短板项目、县医疗废物收集暂存转运能力提升等项目建设,争取创建10个省级甲等卫生院,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防治艾滋病工作机制,扩大监测检测、抗病毒治疗覆盖面,持续巩固“三个90%”防治成果。继续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持续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着力提升医保监管常态化、法制化,完善异地就医结算服务,积极推进“互联网+医保”服务,大力推广医保电子凭证,优化医保公共管理服务,提升医保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社会救助水平,加快推进社会福利事业建设,努力改善特殊困难群体的生活质量。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倡导树文明新风、加快殡葬改革,双管齐下,推进公益性公墓建设,采取特许经营项目方式,引入社会投资方,建设海目古地经营性公墓。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事业。继续实施“国门文化”工程,进一步推动公共数字文化工作融合创新发展。深入挖掘少数民族文化内涵,力争成功申报省级非遗项目3项,市级传承人10人。推进文艺精品创作,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完成大水库公园(拉祜风情园)、老达保景区、糯福教堂、县区游客集散中心、景迈山国保等项目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健全完善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认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深化安全领域专项整治,加强综合安全监管,全力减少安全事故。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继续实施质量强县战略。
(九)奋力强边固防,保持边境和谐稳定
增强国家意识、国门意识,全面落实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机制,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和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持续抓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锻造守边护边强边铁军。严厉打击偷越国(边)境行为及跨境违法犯罪活动,做到全覆盖、无死角、零容忍。加快智慧边境建设,构筑立体化边境智慧防控体系,在8个抵边行政村建设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坚定不移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深入推进依法治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加强社会面管控,建设“法治澜沧”、“平安澜沧”,积极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18],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扫黑除恶常态化,打好禁毒人民战争。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全力争创云南省第十一届双拥模范城,争创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扎实推进美丽边境村寨建设,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做到民族团结,宗教和顺。
(十)加强自身建设,着力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政府的职责就是抓落实,要落实落实再落实,实干实干再实干,要坚持为民情怀,持续转变工作作风,认真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强化政治建设。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面加强政府系统党的政治建设,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从讲政治的高度抓政府工作,善于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经济社会问题,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政府工作方方面面和全过程。强化法治建设。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规范行政执法,加大普法力度,建设法治政府。坚持县委的领导,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持续深化政务公开,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强化能力建设。紧跟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自觉增强补课充电的紧迫感,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政治能力、战略眼光和专业水平,在攻坚克难中提高本领,在奋战奋进中担当作为。强化作风建设。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整治“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强化廉政建设。严守廉洁从政各项规定,严防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持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涵养政治生态,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
各位代表!“十三五”成就已载入史册,“十四五”蓝图已经绘就,奋进正当时。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接续奋斗、继往开来,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和2035年远景目标而不懈奋斗!
名 词 注 释
1.“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2.“六保”:一是保居民就业、二是保基本民生、三是保市场主体、四是保粮食能源安全、五是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六是保基层运转。
3.“五个管住”:管住人、管住村、管住通道、管住证件、管住边境。
4.“一部手机办事通”:云南省委、省政府与建设银行合作开发建设的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政务服务的移动端应用,办事人通过身份验证登录后,即可一站式办理公安、住建、司法、税务、医保、人社、民政等多个部门的多项业务。
5.“双随机、一公开”: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6.“811”补偿机制: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补偿不高于80%,医院加强管理消化不高于10%,各级财政补偿不低于10%。
7.“4842”工作机制:指脱贫攻坚工作县、乡、村、组四级组织机构;八类主体责任;监督检查四支队伍;严格奖惩并重的“双向”考评问责。
8.“4+5”产业发展战略:即提质增效茶叶、畜牧、蔗糖、冬早蔬菜4个传统产业确保脱贫,培育做优林业经济、热带水果、香料、乡村休闲旅游和农村劳务5个特色优势产业稳定脱贫。
9.“五小”水利工程:小水池、小水窖、小渠道、小坝塘、小泵站。
10.“放管服”: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
11.“营改增”:指以前缴纳营业税的应税项目改成缴纳增值税。
12.IPO:第一次公开募股,指一家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将公司股份向社会公众出售。
13.“六清行动”:线索清仓、逃犯清零、案件清结、伞网清除、黑财清底、行业清源。
14.“一平台、三机制”:“一平台”即“找政府”APP救助平台;“三机制”即产业帮扶机制、村级集体经济帮扶机制、扶志扶智机制。
15.“四个不摘”: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
16.“双提升”: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和疾控机构核心能力提升工程。
17.PPP项目: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是将部分政府责任以特许经营权方式转移给社会主体,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政府财政负担减轻,社会主体投资风险减小。
18.“枫桥经验”:是20世纪60年代浙江省诸暨市干部群众创造的“发动和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经验,经过多年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成为新时期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典范。
乔惠民书:三人行必有我师 (天下口碑插播导读)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