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天下无霾好地方
走遍全球第一人桂强芳
《世界旅游之最》丛书主编牛崇荣
“天下口碑”首席署书员乔惠民
——虎年三人行
(天下口碑点睛导读)
政府工作报告
空气质量连续五年全省排名第一
——2021年11月19日在合作市第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合作市人民政府代市长 措白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建议。
过去五年及2021年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面对持续下行的经济压力、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我们在州委、州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知重负重、攻坚克难,全面完成了“十三五”发展任务,全市综合实力稳步提升,生态环境日益改善,产业布局持续优化,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民族宗教团结和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注重稳增长、促发展,综合实力稳中向好。五年来,我们抢抓政策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奋力赶超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实现较快增长。预计到年底,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0.12亿元,年均增长5.3%,是2016年末的1.6倍;完成工业增加值7.42亿元,年均增长3.2%,是2016年末的1.2倍;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6.73亿元,年均增长6.3%,是2016年末的1.4倍;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3亿元,年均增长4%,是2016年末的1.2倍;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35亿元,年均增长4.2%,是2016年末的0.5倍;城镇居民和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9856元和10506元,年均增长8%和7.5%,是2016年末的1.2倍和1.5倍。全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彰显了一份引领全州经济发展的羚城担当。
——注重补短板、促增收,脱贫成果全面巩固。五年来,我们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抢抓国家重点支持“三区三州”和省上倾力支持“两州一县”的重大机遇,累计投入专项扶贫、衔接资金和整合涉农资金6.65亿元,整合天津市及滨海新区、中国海油、平凉市等帮扶资金3.04亿元,优先支持产业培育、就业扶贫、贫困村提升等领域,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兜底保障等措施全面落实,深入开展“3+1”冲刺清零及“5+1”专项提升等行动,强化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农牧村基础设施条件极大改善,农牧民收入稳步提高,2017年在全省率先脱贫摘帽,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谱写了一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羚城篇章。
——注重提品质、促融合,乡村振兴强力推进。五年来,我们坚持“三农”优先发展,累计投资6.85亿元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113个,投资4.8亿元新建改造“四好农村路”30条268公里,投资1.6亿元实施乡镇集中供热、垃圾填埋、垃圾中转和污水处理工程,投资1908万元巩固提升农牧村饮水安全工程219处,投资7430万元实施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项目147个。大力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投资6044万元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116家,投入扶持资金2258万元推进“三变”改革。积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聚焦“三大革命”“六大行动”,投资7360万元创建清洁村庄33个、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24个、新建公厕108座、改造提升户厕5404座,农牧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奏响了一曲农业农村全面进步的羚城乐章。
——注重守红线、促环保,生态环境持续优化。五年来,我们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扎实开展“五无甘南”创建,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累计投入1.3亿元推进煤改气、煤改电、除尘改造等项目,空气质量连续五年全省排名第一。全面落实河(湖)长制,集中排查整治河道“四乱”,投资1.65亿元实施大夏河源头、格河、博拉河流域综合治理及洮河防洪治理、应急水源供水等项目,有效改善了水环境质量。积极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建成答浪沟无主矿区土壤污染风险管控项目。全力做好各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投资1.9亿元实施封山育林、植树造林、退牧还草等生态工程,投资1.7亿元实施矿山生态恢复治理13处,落实草原奖补资金1.67亿元,森林覆盖率和草原植被覆盖率分别达到5.82%和97%,绘就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羚城画卷。
学习金言:深呼吸这个最基本的需求,倒成了现在老百姓最幸福的追求。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研究室主任、美丽中国深呼吸小城专家组组长乔惠民书
(天下口碑点睛导读)
——注重调结构、促转型,产业层次稳步攀升。五年来,我们坚持因地制宜育产业、扩规模,投资2821万元建成养殖小区22个、养殖暖棚2905座、鲜奶收购站2个,培育犏牛繁育、“美仁牦牛”提纯复壮、藏羊、饲产业等基地14个;粮食、饲草播种面积每年分别稳定在7.4万亩和4万亩以上,种植藏中药材1万亩、羊肚菌220亩。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投资2.3亿元完成当周草原、美仁大草原、勒秀洮河风景区建设,投资9882万元打造俄合拉旅游标杆村和9个专业村,成功举办“一会一节”“民企甘南行”和香巴拉旅游艺术节等节庆活动,旅游人数和收入分别增长15%和19%。持续壮大园区经济,出台一系列加快园区发展优惠政策,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入驻企业36家,完成投资12.7亿元,累计实现产值32亿元;成立甘南牦牛乳研究院,成功申报专利及转化应用科技成果40项,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2个、全国十佳种植基地1个,园区晋升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省级开发园区,铺就了一条特色鲜明转型升级的羚城道路。
——注重挖潜力、促投资,项目建设不断夯实。五年来,我们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要务,实施各类项目257个,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7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21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9.8亿元。甘南文旅会展中心、客运枢纽中心、城区道路提升改造等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投用;合冶、卡卡、麻参等一批交通项目建成通车,初步形成了连通全州、辐射周边的交通路网体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参加兰洽会、津洽会等省内外招商节会,采取走出去、引进来,以商招商、委托招商等方式广泛开展招商引资,与中国电建、上海东方龙、北京山海文旅、杭州借宿等9家知名企业签订框架协议,签约招商引资项目63个,总投资78.65亿元,累计完成投资43.38亿元,迈出了一段项目支撑带动发展的羚城步伐。
——注重夯基础、促提升,城市面貌加速蝶变。五年来,我们倾力打造更加宜居的中心城市,严格执行规划管控,累计投资18.8亿元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实施城区集中供热锅炉改造、污水处理厂提标和生活垃圾填埋场二期等工程,市政设施更加完善,四纵十横的城区路网结构全面建成,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3.7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68.78%。全面加强城市管理,常态化开展商铺“三擦一清两统一”活动,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改造提升临街建筑风貌,突出抓好绿化亮化和日常保洁,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入围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扮靓了一张干净优美宜居宜业的羚城名片。
——注重惠民生、促保障,幸福指数明显增强。五年来,我们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省州市为民办实事项目83个,累计投入2.95亿元新建扩建学校8所、幼儿园14所,市初级中学揭牌投用,初高中实现分离办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创新启动集团化办学模式,控辍保学扎实推进,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认真落实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持续深化医疗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投入4324万元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投资1582万元提升改造三级医疗基础设施,引进卫生专业技术人员71名,成功创建省级卫生乡镇和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新建核酸检测实验室,投入1241万元全力保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有效提升。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严格落实低保提标政策,进一步加大救助力度,织密民生保障网。认真落实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安置未就业人员3947人,培训劳动力8200人,输转劳动力3万余人、劳务创收达6.7亿元。补贴541万元完成三级储备粮轮换任务,投资2000万元建成1万吨粮食储备库及附属设施,最大程度保障粮食安全。全面启动“七个一”文化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建成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推进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拥军优属工作稳步推进。投资13.47亿元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50个、惠及6849户,居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增添了一种持续增进人民福祉的羚城温度。
——注重求创新、促改革,发展动能加快转换。五年来,我们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积极承接、取消和调整审批事项,有序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制定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及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双40条”,大力推行“五减一容缺”“不见面审批”“不来即享”,656项审批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市场主体办事便利度显著提升。落实政策性减免7.4亿元,减税降费1.68亿元,为企业纾难解困成效明显。组建市富羚公司,提升产业项目投融资能力。完成三级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办结政务服务事项3.9万件。政府和乡镇街道机构、国有林场等改革全面完成,城市综合执法、司法体制、农牧村集体产权制度等改革顺利推进,降本增效、投融资体制、国有企业等改革持续深化,经济社会发展更具活力动力,打开了一扇改革创新对外开放的羚城之窗。
——注重强治理、促稳定,社会大局更加和谐。五年来,我们致力于增强社会治理总体效能,建立健全“网格化+十户联防”“141”社会治理模式,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掉黑恶势力3个,社会治安管控水平全面提升。圆满完成“七五”普法,大力推行矛盾纠纷“1+26”调解机制,成功调处积蓄多年的卓尼维子村与当江村草山边界纠纷。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被评为甘肃省食品安全城市。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持续推进“双五好”评比和“五个一”工作法,开展“三化”“两热”整治,投资7800万元完善寺院基础设施,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开创了一套社会治理共建共享的羚城模式。
各位代表!回顾2021年的工作,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州各项决策部署,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扎实做好各项重点工作,“十四五”开局良好,全市经济基本面持续巩固,呈现上升向好的趋势,较好地完成了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精准施策补短板,乡村振兴有序推进。深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争取社会帮扶资金9484.35万元,整合衔接资金9845万元,提升农牧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启动乡村建设行动示范村创建。加快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设进程,投资9049万元新建村组道路21条106公里。投资2700万元完成12个农牧村人居环境连片整治,投资1500万元实施9个农牧村产业发展人畜分离暖棚建设项目。全力打造清洁村庄,持续推进乡村治理,高标准承接了全国村庄清洁行动现场会和全省乡村治理现场推进会。
——标本兼治抓环保,生态环境不断向好。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严格落实各项管控措施,投资1000万元改造三乡镇燃煤锅炉,实行建筑工地扬尘“红黑榜”,空气质量持续优化。积极推进水污染防治,投资8595万元实施农牧村水源地保护、那吾镇防洪、水环境综合治理等项目,强化入河排污口日常监管,加强集中式饮用水环境巡查,保障河道水生态和水源地环境安全。扎实开展“两整治一提升”和“拆违治乱”专项行动,整治砂石料场10个、违法建设行为155起,投资1608万元完成生态修复1023亩、恢复草原植被2万亩,持续推进矿山恢复治理和绿色矿山建设,深入开展生态环境问题整治,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
——提质增效助转型,特色产业日趋壮大。大力发展“牛羊饲粮药菌”特色产业,投资2164万元培育那吾镇羊肚菌、高原生态乳业等种养基地10个,建设高标准农田3000亩,超额完成草畜平衡超载牲畜核减任务,全年肉类产量7500吨、奶类产量6100吨,预计实现农牧业增加值3.6亿元,增长6%。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全年生产奶粉2920吨、干酪素乳粉3200吨、黄金3100千克。持续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投资1.2亿元建成加拉尕玛旅游标杆村和麻木索那、门娄开斗等专业村,投资1200万元实施米拉日巴佛阁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进当周草原5A级景区创建,开工建设当周林卡高端民宿,积极打造合冶公路美仁草原风情线,进一步完善景区基础设施。争取专项债券1.9亿元支持燎原、百草做大做强。成功申报“绿色食品”2家12个产品、“无公害农产品”4家4个产品,“一心三区”产业布局初步形成。
——紧抓项目强基础,发展后劲显著增强。始终树牢发展抓项目理念,投资14.27亿元实施重大项目61个,合和公路、北城区天然气集中供热、卡加曼田园综合体、录豆囊旅游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抓紧建设,引洮济合工程实现并网供水,市综合服务中心建成投用。争取政府债券10.76亿元,用于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和支持化解中小银行风险。用足用好优商惠商政策,新签约各类招商引资项目12个,总投资22.6亿元,云账户结算中心、环保手提袋生产等4个项目建成投用,碧桂园·瑞府、首曲家园、永丰名都、牧光互补新能源基地、格桑花大厦等6个项目开工建设,5G分布式数据存储中心、玉海锦绣苑即将开工,招商引资成效突飞猛进,“十四五”发展实现开门红。
——完善功能增内涵,城市品位稳步提升。投资近4亿元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东山全民健身中心、香巴拉文化广场提升改造、盘旋路地下通道、哲苑路、城南(北)应急避难场所等项目全面完工,5个“脏乱差”小区环境整治、天然气入户等一大批民生项目有序推进。开展住宅物业管理服务提升活动,推行多元化物业管理。严格落实“街路长制”和“门前三包六禁”管理模式,对城区155栋楼宇亮化设施进行维修改造。基本完成设布代和吾麦村、园区周边等片区征地工作,为推进产城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普惠共享促民生,百姓福祉持续增进。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解决民生问题346件。不断完善教育基础设施,投资1.53亿元续建教育项目8个、新建教育项目5个,挂牌运行教育集团9个,市第三幼儿园顺利开园招生,建成数字校园指挥平台和4所智慧校园,稳步推进“县管校聘”制度改革,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招录教师72名,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5名,与西北师范大学签订教育帮扶协议。完善大病专项救治政策,优化慢病签约服务,融资2.3亿元盘活市综合医疗服务中心,加快基层医疗机构发热诊室建设,全面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全力推进疫苗接种。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1100个,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1400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25万元,城镇新增就业520人。投资1005万元新建社会福利综合服务中心,投资600万元建设城市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2个,健全分层分类救助体系。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成效显著,双拥共建成绩突出。
——深化改革激活力,政策红利有效释放。“放管服”改革加力加效,梳理执行“一件事一次办”事项94项,全面落实“双40条”,不断加强政银企对接,协调银行为企业贷款6.26亿元,落实财政贴息资金224万元。持续开展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清理工作,促进服务效能提升,规范行政执法监管,进一步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深入推进省级创新型县市创建,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4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家、创业就业孵化示范基地1家。
——综合治理保平安,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持续深化平安合作建设,健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投资1252万元高标准打造市融媒体中心、政务服务中心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回头看”,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良好社会治安环境。稳步推进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进程,全力做好“八五”普法规划启动筹备工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网格化+十户联防”调解优势,持续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大力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加强应急队伍建设,防灾减灾救灾体系不断完善。
——改进作风提效能,自身建设全面加强。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健全完善政府法律顾问、“三重一大”、政府常务会议学法等制度,服务能力和执政水平不断提高。大力精简会议文件和督查检查,持续为基层减负,干部思维观念不断更新、履职能力持续提升。忠诚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坚持依法行政,及时向市委汇报工作,主动向市人大报告工作,与市政协开展协商,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监督,办理州市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131件,办结率88.5%。
同时,科技、统计、金融、供销、公共资源交易、人防、气象、地震、工青妇及国防动员等方面工作取得新进步。
各位代表!在过去的五年里,我们经历的挑战前所未有,遇到的困难超出预期,但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主动适应新常态、新要求,众志成城、砥砺前行,顶住了经济下行冲击力,守住了疫情防控最底线,稳住了社会发展基本面,三大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成效,各行各业保持了蓬勃向上的生机活力,经济社会迈入了高质量发展新征程。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州委、州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各界人士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各方各级帮扶单位鼎力相助的结果,更是全市各族人民聚力攻坚、苦干实干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政府,向各领域、各行业付出心血汗水和作出突出贡献的建设者、参与者,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位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方各级帮扶单位、驻合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医护人员和驻合单位,向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以及所有关心和支持合作市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五年,我们深刻体会到: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一以贯之。一定要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必须坚持立足市情,科学谋划。一定要把合作市置于全州发展大局,科学规划、精准定位,发扬优势、补齐短板,为经济发展挖潜力、增动力、添活力。必须坚持绿色发展,久久为功。一定要把生态优先作为社会发展的最大底色,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保护好生态、运用好生态,在绿色生态格局下谋划工作、推进工作,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必须坚持务实重干,开拓创新。一定要大力弘扬“说了就干、干就干好”的工作作风,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狠抓落实。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民生。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责任和担当回应群众期盼,持续办好民生实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这些经验启示弥足珍贵,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传承和发扬。
成绩固然可喜,问题客观存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五年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市域经济总量仍然不大,完成经济运行增速目标压力大;财政收入增长空间狭小,全力保三保、稳增收任务艰巨;工业产业结构单一,标准化水平较低,支撑经济增长的后劲不足;拉动投资的大项目好项目不多,招商项目引进难、落地慢,投资拉动乏力;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还存在短板,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市属企业自我积累不足、引领能力不强,营商环境还需持续优化;政府系统一些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还不足,与高质量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对此,我们将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紧迫意识,正视困难、坚定信心,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持之以恒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的目标和任务
今后五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按照市第六次党代会确定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州市委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紧扣“青藏之窗·雪域羚城”这一定位,坚持发展抓项目、振兴抓乡村、改革抓产业、城乡抓一体、保障抓党建“五抓要求”,坚守脱贫止贫、生态保护、维护稳定、民生保障“四条底线”,实施“一心三区”战略,瞄准“南扩、北提、东进、西升”城市建设方向,推进城市更新、乡村建设、“五无甘南”创建“三大行动”,打造现代农牧业和文化旅游业两大首位产业,主抓市域经济、生态保护、乡村振兴、民生改善、改革开放、市域治理、从严治党“七项工作”,抢占全州乃至涉藏地区生态文明、城市发展、乡村振兴、产业培育、社会治理“五个新高地”,努力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奋力谱写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合作的时代篇章。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6%,大口径财政收入年均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3以内,城镇居民和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和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今后五年,重点在以下八个方面聚焦发力:
(一)坚持抓城市建管之脉,奋力绘就全域美丽新画卷。坚持“南扩、北提、东进、西升”城市建设方向不动摇,扎实推进“两极突破、多点支撑”城市更新行动,进一步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持续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实施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提升项目,增强城市品位和服务功能,全力打造城市会客厅。围绕“南扩”高规格打造城南片区景城一体化文旅融合增长极,全力配合做好火车站建设,加快推进站前广场、甘南州综合交通枢纽、游客集散中心、仓储物流中心和地标性建筑群建设,完善火车站片区路网结构和附属设施;积极推进景城一体化,丰富完善当周草原大景区业态,打造当周景区、学院文化区块、火车站业态板块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综合体,构建“一街一园”休闲购物娱乐联合体,打造周边高端民宿群,健全文旅会展中心市场化运营机制,打造地方民族文化精品剧目,构建集旅游、商贸、物流为一体的城市副中心。依托“东进”高水准打造城东片区产城一体化产业聚集生长极,继续向东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新建东城区连接线,推进产城一体化,持续完善生态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探索发展“园中园”“园外园”模式,提升园区辐射带动和承载能力,依托牧光互补新能源基地建设,推进生态养殖、循环农牧业集成与创新发展;借助州博物馆、东山全民健身中心、市综合医疗服务中心功能优势,发挥人口集聚效应,发展环城东路经济业态,打造集休闲、健身、康养、文旅为一体的产城融合发展聚集区。“北提”以丰富城市服务功能和拓展业态为突破口,发挥央德、加拉尕玛旅游示范村带动引领作用,继续完善配套基础设施,谋划建设城北片区休闲场所和住宅小区,发展夜市经济,激发北城区发展活力。“西升”以录豆囊片区为中心,与城市建设布局有机融合,依托西山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便利的交通条件,持续放大羚城西苑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居民居住条件,建设一批高端住宅小区,打造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示范区。
(二)坚持走绿色崛起之路,奋力践行生态环保新理念。高倍聚焦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和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区建设,加快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全面实施合作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争取实施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保护和修复、农牧村污水处理、洮河合作段干流及支流河道综合治理等项目,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全力打造“五无甘南”新名片,做好气、水、土污染治理,持续推进洮河、大夏河流域生态恢复治理,争取实施农牧村供水保障、宰昂沟山洪治理等项目,实施森林草原生态保护、绿色矿山发展等项目,建设生活垃圾二次分拣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中心,严格落实草畜平衡制度,建立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积极向国家和省州争取对我市实施生态效益补偿。严格执行环保审批制度,依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规范砂石资源开发利用,筑牢绿色生态安全屏障。
(三)坚持施共同富裕之策,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深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聚焦规划、政策、产业、就业、基础设施等关键环节,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进一步深化对口帮扶工作,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着力提高农牧民增收能力,保障脱贫户、监测对象稳定增收。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做好农牧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计划新建“四好农村路”170公里,开展乡村公益设施村民共管共享,全面提升乡村风貌品质。继续打造一批特色美丽乡村,深入实施文化旅游“一十百千万”工程,打造旅游专业村20个,实现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全覆盖。创新乡村文化投入模式,保护和传承好优秀传统文化。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实施乡风文明培育行动,提高村民自治能力。
(四)坚持强项目建设之基,奋力开创经济发展新业态。全面加强项目建设,认真研究国家政策和投资导向,谋划储备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强化项目保障服务,提高储备项目落地率,深入推进新基建,围绕基础设施、生态保护、产业升级、社会管理和民生保障等方面,重点实施棚户区改造、乡镇田园综合体、现代农业产业园、校园标准化建设、智慧物流、污水处理厂三期等工程,增强发展动能和后劲。加快建设合和公路,争取城际绕城公路落地实施,打通南北快速通道,提升改造麻木索那至绍地公路,新建德吾录至麻木索那旅游环线等一批交通项目,全力构建便捷、安全、经济、高效的“一心三区”路网结构。
(五)坚持提转型升级之质,奋力厚植产业培育新优势。全力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计划,深入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体系建设五年行动,大力发展“牛羊饲粮药菌”特色产业,打造“羚东”“羚南”“羚北”三大产业区域。“羚东”区域立足于“高美佐盖·产业羚东”的发展定位,持续优化畜种畜群结构,建设美仁牦牛本品种提纯复壮、犏雌牛、藏羊繁育、饲草料等基地,提高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创新发展智慧生态畜牧业,建设“六化”生态牧场,推进现代畜牧业提质增效。“羚南”区域立足于“恬美勒秀·生态羚南”的发展定位,不断培育藏中药材、羊肚菌、优质青稞等特色种植业,打造种植产业标准化基地4个;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建设一批有特色的农(牧)家乐,形成藏家民俗文化旅游区,打造羚城“后花园”。“羚北”区域立足于“秀美卡加·田园羚北”的发展定位,高标准建设旅游标杆村、专业村和田园综合体,着力打造宜居宜游的田园风光。加快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持续完善当周和美仁草原景区等旅游基础设施,争取实施阿尼念卿登山探险、岗岔溶洞旅游开发等项目,大力发展智慧旅游、乡村旅游和节会经济,不断丰富旅游业态,强化旅游宣传推介,高质量承办好州庆、香巴拉旅游艺术节和民族运动会,持续扩大羚城旅游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生态产业园区框架结构,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园区服务和承载能力,提升企业科技创新和发展水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发展体系。推动中藏医药产业快速发展,以百草公司和卡加曼藏药等企业为依托,积极扶持特色中藏药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推进辰州、合力绿色环保示范矿山建设,推动黄金生产工艺绿色环保技术改造升级,提高矿产资源开发效益。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产业协调发展。
(六)坚持立民生福祉之本,奋力建设幸福美好新家园。紧盯“领先全州教育”发展目标,调整优化学校布局、改善办学条件,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改革,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巩固控辍保学成果,稳步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着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统筹推进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完善各级医疗机构硬件设施,建立健全卫生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和全民健康信息平台,鼓励多元化办医格局,配强医疗健康人才队伍,持续完善基本公共卫生、突发重大卫生应急处置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千方百计增加社会就业。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着力完善社会保障和未成年人保护服务体系,健全社会救助协调机制,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全面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不断完善粮食安全监管体系,建成1万吨粮食储备库,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开展“百年英烈”宣传纪念活动,全面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
(七)坚持用改革开放之招,奋力融入内外循环新格局。持续深化“放管服”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拓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关联事项“集成办理”,最大限度压缩办理时限。加强农牧业农牧村改革,持续巩固农牧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推动承包地“三权分离”、宅基地“三权分置”和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培育农牧村新型经营主体,释放农牧业农牧村发展活力。推进财税制度改革,加强投融资体制改革,强化税源智能化管控,优化支出结构,挖掘增收潜力,努力提高财政保障能力。深化社会领域改革,积极推进社会组织登记、户籍制度、养老保险制度等改革,完善文化市场监管体制。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八)坚持创综合治理之举,奋力构建和谐社会新局面。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加强社会治安防控,建立常态化扫黑除恶机制,始终保持对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严打高压态势,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深化法治政府建设,实施好“八五”普法,全面提高依法治市水平。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加快建设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公安物联网及大数据平台。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依法稳妥处理群体性事件。抓好安全生产和食药品监管,建立完善应急管理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巩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持续提升寺庙基础设施,广泛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2年主要目标和任务
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任期的第一年,做好明年工作,对今后的发展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工作思路,紧盯建设“青藏之窗·雪域羚城”目标,坚持以加快市域经济发展为中心,紧扣“一心三区”战略布局,继续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主线,深入推进城市更新、乡村建设、“五无甘南”创建“三大行动”,持之以恒抓好乡村振兴、生态环保、产业增效、项目建设、城市建管、民生保障、深化改革、社会治理等重点工作,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5%,工业增加值增长3.3%,大口径财政收入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城镇居民和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和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3以内。实现上述目标,要着力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好乡村振兴,着力提高农村发展水平。把推进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总抓手,集中资源、强化保障、精准施策,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拓展脱贫攻坚成效。遵循“四个不摘”总要求,持续强化政策、力量、机制衔接力度,接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精准落实并稳步提高教育、住房、医疗、低保等社会保障性政策,巩固提升农牧村饮水安全。深入推进乡村建设示范行动,着力提高乡村治理效能。加快扶贫车间转型发展,促进农牧村劳动力创业就业,不断夯实脱贫基础,确保脱贫不返贫、非贫不致贫。持续深化对口帮扶和社会帮扶,提高技能培训和劳务输转力度,增强农牧民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提升共建共享全面小康水平。
扶优培强富民产业。聚焦六大特色产业,完善“企业+基地+合作社+农牧户”社会化组织模式,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实施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提升改造养畜暖棚300座,推进智能生态牧场建设。按照“全域无化肥”“全域无公害”要求,持续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积极申报“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健全市乡村三级商业和物流配送网点,培育网络经济,延伸产业链条,拓宽发展领域,举办第二届“网红暨农产品直播带货大赛”。坚持把旅游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有力举措,计划投资8000万元高标准打造旅游标杆村2个、专业村4个,进一步夯实乡村旅游发展基础。
持续优化乡村环境。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启动5个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完成20个试点村庄规划,完善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机制,计划投资1.6亿元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20个,提升卫生户厕278座,加快农牧村电网和通讯网络升级改造,推动乡村建设行动向偏远村庄延伸。不断推进移风易俗,整治陈规陋习,深化农牧村精神文明建设。
(二)抓严生态保护,着力守牢绿色发展底线。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巩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创建成果,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提升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强化自然生态修复。紧紧围绕构建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综合治理、系统治理,全面落实“林长制”,继续推进公益林建设、退化林修复等生态保护工程,实施面山绿化、园区山地生态修复等工程,完成植树造林5100亩,加强绿化区管护,加快建设美仁国家草原自然公园。强化草原保护和恢复,大力实施退牧还草工程,改良退化草地3万亩、治理黑土滩和毒害草3.5万亩,严格落实草畜平衡制度,进一步提高天然草原覆盖率。落实好“田长制”,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严守耕地红线。
狠抓污染防治工作。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打造“全域无污染”环境。紧盯蓝天保卫战,强化环境空气质量预测分析,抓好大气污染防治,不断优化空气质量。加快德吾录河卡加曼段河流综合治理,实施水环境治理工程,提升城乡污水处理能力,严格落实河(湖)长制,继续开展河湖“清四乱”行动,加强水源地保护,确保水环境质量稳定达标。深入开展土壤污染防治行动,有效防控土壤环境风险。
加快环境恢复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严格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强化矿产资源开发监督管理,督促矿山企业依法履行好生态恢复、环境整治主体责任,促进矿山企业绿色发展。全力整治东山、西山和庙山等地质灾害隐患,实施吾湖洒无主矿点生态恢复治理、农牧村污水处理站、引洮济合水源地保护与建设等项目。全面落实各级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任务,强化环保审批,依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三)抓实转型升级,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突出两大首位产业,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发挥园区集聚效应,不断提升市域经济发展水平。
做优做精特色种养业。持续壮大现代农牧业,组建牦牛、藏羊核心繁育群5个,支持适度规模养殖和舍饲圈养,扩大高原绿色优质畜牧业生产规模,打造美仁牦牛和卡加藏羊品牌,以中国牦牛乳都为依托,加强优质奶源基地建设,促进生态畜牧业提质增效。积极发展特色种植业,种植高产青稞5万亩、高原油菜2万亩、藏中药材2000亩、羊肚菌300亩、优质饲草料4万亩。引导华羚、燎原、百草等龙头企业拓展产业基地,发挥产业聚集效应和规模优势,增强示范带动能力。
做深做细文旅产业。以文体广电和旅游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全域旅游规划为引领,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全力打造合冶公路旅游彩色长廊,进一步丰富旅游业态,培育特色旅游线路。全力开展文化旅游市场提质综合整治,切实保障游客合法权益,提升全域旅游服务能力。全方位开展旅游对外宣传推介,高质量办好第二十一届香巴拉旅游艺术节和第八届民族运动会,推动全市旅游持续升温,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
做强做大工业经济。加快园区2020—2035年规划修编,积极谋划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统筹运用好向南扩征的土地,盘活现有土地资源,探索多园组合发展模式。拓宽招商引资和企业融资渠道,争取政府专项债资金,支持龙头企业创新升级,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增强园区发展动能和辐射带动能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加快早子沟金矿采选工艺优化升级,推进以地南和下看木仓金矿探转采工作,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
(四)抓牢项目建设,着力夯实经济发展基础。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拉动经济的重要引擎,不断优化项目建设环境,全面加强项目建设,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狠抓项目谋划争取。围绕国家投资导向和专项债券支持范围,聚焦生态保护、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改善民生等重点领域,依托打造州庆献礼工程,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形成项目储备和滚动接续机制。做深做细项目可研论证、审核报批和信息对接,加快规划选址、用地、环评等前期工作,全力申报专项债券、涉藏专项等重点领域项目,力争获得多渠道项目资金支持,加强项目跟踪服务,推动项目按期落地。
加快项目建设进度。认真落实县级干部包抓责任制,加大项目协调推进力度,加快卡加曼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北城区天然气集中供热、园区南环路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尽快建成发挥效益。推动知合玛片区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农村污水治理、卡加曼沟道治理等项目按期开工。加快推进合和公路建设,争取西宁道至勒秀等3条新建改建公路开工建设,积极配合做好西成铁路、合卓高速、合作至赛尔隆高速、卓尼至碌曲二级公路等重大交通项目征地和协调服务,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规范项目建设管理。建立健全项目全程服务机制,严格执行“一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制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问题,保证项目有序推进。加强项目统计入库,确保应统尽统。严格执行项目“五制”,加强监督检查和工程质量管理,不断完善项目招投标、工程监理、工程审计和责任追究制度。牢固树立安全施工意识,把施工安全抓实抓好,坚决杜绝发生重大安全生产和工程质量问题。
(五)抓精建设管理,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加快中心城市建设,优化规划布局,增强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创新城市管理,不断提升城市聚集效应和辐射带动能力。
始终坚持规划引领。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好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高标准完成城市更新规划设计,不断完善交通、教育、卫生、燃气、消防、电力、通信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围绕“两极突破、多点支撑”城市建设思路,谋划基础建设、功能布局和景区开发等项目,实现城市、产业、景区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同步发展。强化规划审批,加强执法监督,严格规划实施,坚决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
不断提升城市品位。聚焦“南扩”构建城市副中心目标,积极创建当周草原5A级景区,争取开工建设火车站站前广场,启动知合玛村、达洒村搬迁工作,完成兰大试验田搬迁,建成当周林卡、彩尔隆沟口等高端民宿,推进甘南津街、羚城人民公园、当周神山观光索道建设,编排《再忆·英雄格萨尔》、《南木特藏戏》精品剧目,补齐文旅产业短板;紧扣“东进”推进产城一体化,加快吾麦、设布代片区二期征地进度,开通市区到园区公交线路,完成高原牦牛乳产品加工及冷链物流、高原中藏药材仓储物流中心等产业项目,督促入园企业加快建设进度,计划引进牛羊肉精深加工企业落户园区,进一步完善园区产业布局;围绕“北提”丰富城市服务功能,实施通钦街东延段、央德路市政化改造、滨河步行道提升等工程,加快建设幸福小镇,谋划打造城北休闲公园,提升加拉贡玛旅游专业村基础设施,完成城北片区棚户区改造收尾工作;结合“西升”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完成录豆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修建录豆囊高空玻璃栈道和卓尼路、博峪路西延段,加快首曲家园、政阳嘉苑建设进度。以丰富城市内涵、增加城市亮点为重点,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继续打通断头路,解决停车难问题,同步修建管网及附属设施,优化提升市政道路,升级打造滨河休闲景观带,高水准推进玛曲东路延伸段高架桥、舟曲路十字人行天桥和城区主干道提升等州庆项目,加快建设颐和地下停车场、排水防涝、棚户区改造等项目。根据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计划实施老旧小区污水收纳工程,创建节水城市。
科学精细管理城市。突出抓好城市绿化美化亮化、背街小巷整治、公厕设施和流浪动物管理等工作,加快智慧城市运营中心建设,加强小区物业规范管理,实现城市管理信息化、精细化、动态化。不断提升“全域无垃圾”治理成效,加快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落实好常态化整治措施,加快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持续开展公路沿线、背街小巷、三无小区、城乡结合部和建筑工地等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建设城区以生活和餐厨垃圾为主的无害化循环处理体系,狠抓垃圾分类,强力推进全域无塑料,认真落实城乡环境卫生监督检查评比机制,着重在治脏、治乱上聚焦发力,营造全民参与环境整治的浓厚氛围,持续打造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
(六)抓细民生改善,着力增进人民群众福祉。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的问题,让民生事业发展更有温度、人民幸福更有质感。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计划新建幼儿园2所、学校运动场地2个,改善城乡办学条件。全面推进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跨越发展,提升集团化办学成效,落实好义务教育“双减”政策,加大紧缺教师招录力度,完善现有研训体系,构建模块化教师培训网格,推行教师城乡一体化管理,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完善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全力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工作,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大医疗人才和全科医生培养力度,提高医务人员服务水平,加强传染病、慢性病等重大疾病综合防治。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着力强化常态化疫情防控,做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逐步建立全民免疫屏障。
健全完善社保体系。全面贯彻落实援企稳岗扩就业政策,加强劳动力市场监管,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鼓励引导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力争输转劳动力5000人,实现劳务收入1.3亿元。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事业有序发展。严格落实社会救助政策,不断加强救灾救济、临时救助、特困供养和扶残助残工作。提高社区养老服务水平,健全妇女儿童保护关爱体系。实施三乡镇干部职工周转房提升改造项目。严格落实退役军人优抚政策,持续创建全省双拥模范城市,建成市退役军人光荣院。加快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促进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七)抓准改革创新,着力激发内生动力活力。坚持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增强服务保障能力,持续释放改革红利。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健全“帮代办”监督机制。继续优化审批流程,减少不合理环节,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打造企业开办“羚城速度”。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进一步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互联网+监管”全覆盖,建设更加优质公平的市场环境。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支持市属企业提升信用等级和融资能力。
抓好财税金融改革。深化财税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大财税征管,规范非税收入,主动争取财政转移支付等财力性补助。完善政府债务管控长效机制,妥善化解债务存量,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创新国有资产运营方式,不断拓宽财源渠道,实现保值增值和效益最大化。做强政府性融资担保平台,协调解决企业融资难贷款难问题,助力企业发展壮大。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严格落实国家和省、州各项惠企政策,全面落实“双40条”,确保减税降费、政策性奖补等红利直达企业。进一步加强对小微市场主体的保护,规范发展早间经济、夜间经济、假日经济等多种经济业态,鼓励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民营企业信贷投放力度。不断完善县级干部联系服务企业机制,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八)抓优综合治理,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市乡村三级综治信息化体系,持续推进“雪亮工程”,构建城乡统筹、网上网下融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一体的社会治安新格局,建立常态化扫黑除恶机制,完善全民共建共享社会治理体系。扎实开展“法律八进”活动,提高全民法治意识。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大调解”工作体系,全力调处各类矛盾纠纷。
筑牢安全生产底线。推进重点行业领域攻坚治理,强化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完善事故隐患监控网络,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强化森林草原防灭火、特种设备监管、消防安全等工作,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扎实推进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全面督促落实食药品单位主体责任,强化食药品监管,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依法管理民族宗教。扎实开展“沿黄河—洮河民族团结进步提升带”创建行动,深化拓展“双五好”评比和“五个一”工作法,深入开展“党亲·国好·法大”教育实践、宗教场所“四进”“三学一做”学习教育等活动,巩固“三化”“两热”整治成果,夯实寺庙管理基础。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进一步巩固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政贵在行,事成于实。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我们唯有坚持党的领导、勇于担当负责、强化自身能力,才能在破解各类艰难险阻中创造政府应有的业绩。
坚定政治方向。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做好政府工作的根本保证,作为履职尽责必须遵循的政治原则,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准确把握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决做到市委有部署、政府有行动,认真当好中央和省州市委决策部署的忠实执行者。
坚决依法行政。强化法治政府建设,统筹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面守法,依宪依法履行好政府职责。严格落实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加强政府合同、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认真执行市人大决议决定,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监督,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坚持务实担当。牢固树立争先创优意识,健全干部考核评价机制,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坚持实绩导向,注重工作实效,抓好目标任务分解落实,确保工作落到实处、抓出成效。践行严细深实作风,精简会议文件,改进调查研究,使干部从无谓事务中解脱出来,真正把注意力集中到抓落实、促发展上来。
坚守廉洁底线。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意识形态责任,严格履行“一岗双责”,加强廉政警示教育,坚定不移纠“四风”、树新风,支持配合纪委监委强化对政府系统廉政监督。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控“三公”经费,压缩一般性支出。强化审计监督,加强工程建设、土地出让、医保救助等重点领域监管,坚决查处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进一步提高政府公信力。
各位代表!使命呼唤担当,奋斗铸就辉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州委、州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秉承初心、赓续使命,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奋力书写青藏之窗新篇章,用心描绘雪域羚城新蓝图。
注释:
“五无甘南”:全域无垃圾、全域无化肥、全域无塑料、全域无污染、全域无公害。
河道“四乱”:为进一步加强河道管理保护,维护河道健康生命,对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河道管理保护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清理整治行动。
“七个一”文化工程:创作一首代表合作市文化旅游形象的市歌、打造一束市花、创建一个文化旅游品牌Logo、编印一套文化系列丛书、编印一套散文诗集、打造一个剧目、拍摄一部形象宣传片。
“双40条”:《合作市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合作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141”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在农牧村以持续推进“十户联防”为中心,在市区以网格为基础打造出租车、商铺、环卫工人、楼户长四支队伍为核心,实现基层24小时无缝隙管理目标。
“三化”“两热”:沙化、阿化、清真概念泛化;朝觐热、建寺热。
“两整治一提升”:开展城区楼院环境整治、砂场规范整治和农牧村环境综合整治提升。
“一心三区”:加快羚城这一全州政治、经济、文化和商贸中心建设,着力打造“高美佐盖·产业羚东”“恬美勒秀·生态羚南”“秀美卡加·田园羚北”三大片区。
“门前三包六禁”:城区沿街各单位、商铺履行“包门前院落卫生清洁、包门前市容秩序、包门前绿化管护”和“禁止乱搭乱建、禁止乱占乱挖、禁止乱堆乱倒、禁止乱贴乱画、禁止乱停乱放、禁止乱拴乱挂”管理义务。
“一街一园”:甘南津街、羚城人民公园。
“六化”生态牧场:生物多样化、草畜平衡化、产品有机化、牲畜良种化、圈舍暖棚化、防疫规范化。
宗教场所“四进”活动:国旗、宪法和法律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宗教活动场所。
“三学一做”学习教育:学习十九大报告、学习中华文化、学习法律法规,做合格教职人员。
乔惠民书:三人行必有我师
(天下口碑插播导读)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