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文明力量缔造幸福宜居之城
2020年11月20日,这注定是载入昆明史册的光辉日子,是让726万昆明市民欢欣鼓舞的快乐时光。历经21年不懈努力,昆明终于将“全国文明城市”这沉甸甸的桂冠揽入怀中!
回首来时路,拾得满庭芳。城市蝶变背后凝聚的是艰苦卓绝的破茧努力,从乡村、社区到机关、企事业单位,从党员干部到普通市民,全民参与、全城共享,众志成城、志在折桂,终于迎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重华美蝶变,文明力量缔造了幸福宜居之城。
锲而不舍
以创建文明城市为龙头,为全市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夯实基础
“如果没有蓝天永驻、碧水长流、绿润昆明、花香满城的城市环境作支撑,擦亮‘世界春城花都’品牌岂不是一句空话?如果没有城市的文化气质、向上的精神风貌、较高的文明程度、较好的市民素质为底蕴,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品牌岂不是空中楼阁?如果还是河道污水横流、青山满目疮痍、道路支离破碎、城市破烂不堪、村镇垃圾围城,建设‘中国健康之城’岂不是自欺欺人?”2018年2月26日,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程连元在全市城市文明建设管理电视电话会议上连发三问。
全国文明城市是目前我国综合评价城市发展水平的最高荣誉,是最有价值的城市品牌。自1999年被列为全国首批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城市,昆明即致力于创建文明城市,但屡次失之交臂。经过多年努力,现在的昆明已到了距离全国文明城市最近的时候。2019年昆明硬实力——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从第17位跃升至第12位之际,提升软实力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攻坚战又同时打响。
昆明市将“创文”摆在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更加突出位置,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加快建设立足西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重要支撑,坚持以创建促进发展、以创建改善环境、以创建造福群众,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攻坚克难,深入扎实推进各项创建工作,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着力建设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
定目标、定任务、定要求、定步骤,补短板、强弱项、“六个不滑坡”、“六个持续提升”常态推进,2018年夯实基层基础、2019年着力巩固提升、2020年全力攻坚冲刺……逐梦前行再出发。
3年来,昆明市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1+9”创建工作指挥部,即1个由市委和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指挥长的创建工作总指挥部和市级四套班子领导混编作战的9个分指挥部,高位统筹指挥、压力层层传导;“省、市、区、街道”四级联动加“政、军、企、群”的四级联动机制更让创建无死角、宣传全覆盖。
3年来,昆明市委专题研究创文相关工作32次,四班子主要领导亲自研究安排、调度指挥、检查指导、批示会办创文工作80余次,并出台《昆明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为文明立法。
3年来,昆明市组建市、区两级合计300余人的专职创建工作队伍,市级安排创建专项资金4500万元,主城8区配套专项资金超过1个亿元,专门用于创建活动组织和日常运转管理;仅2019年昆明市本级就统筹安排21.72亿元加强城市维护管理和环境整治,安排5.56亿元支持城市绿化管养、厕所革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公园免费及降价、主要城市道路恢复提升和景观亮化。每年安排1亿元以奖代补资金推进主城区集贸市场改造提升,有力服务文明城市创建,城市品质不断提升。
3年来,在“每日曝光、每周巡访、每月督查、双月点评、季度测评、年度考核”等机制的督查检查下,一个个拦在文明道路上的“毒瘤”被摘除,而累计开展的3次全真模拟测评、8次季度测评、25次专项测评,定期发布创建任务落实情况的“红黑榜”,更让昆明知不足而奋进、望山远而前行。
崇德向善
涵养这座城市对精神文明更高层次的追求
“以前,走在斑马线上都要小心翼翼、左顾右盼,提防随时可能开过来的汽车和电动车。现在放心多了,看到有行人要过马路,机动车驾驶员会主动把车停下来,让行人先行。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举手表示谢意,并加快脚步过街,尽量减少占用道路的时间。” 对于文明的理解,在昆明生活了30多年的市民孙维十分赞同这样一句话:文明不是单靠政府就能实现的,而是市民整体素质的提升,你如何,你所在的城市就如何。
“先塑文明人、再建文明城”。昆明市持续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贯穿文明城市创建全过程,通过深化拓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开展“我为文明昆明代言”、“不文明行为随手拍”、“捡起小烟头 传播大文明”等各类主题实践活动100余场次。通过成立志愿服务发展促进会,构建“1+X+N+Z”志愿服务工作动员体系,昆明发动全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目前实名注册志愿者达到119万人,志愿服务组织总数4823个,志愿服务项目总数9.3万个,彰显“人人参与、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精神。
通过开展道德规范宣传教育活动、“德润春城”道德实践活动、尊规守礼文明劝导活动、诚信守纪法治建设活动、人文科学普及提升活动、特殊群体关爱帮扶活动等“六项活动”,昆明市积极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目前,昆明有11人获评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7人获评云南省道德模范,19人获评云南省道德模范提名奖,46人获评中国好人,82人获评云南好人,评选表彰昆明市道德模范及提名奖368名、昆明好人644人,一大批平凡人中的先进不断涌现,引领社会风尚不断进步。
在典型带动下,生活中的正能量越来越多,特别是在此次疫情防控中,昆明发动8.4万名应急志愿者当好疫情防控的“宣传员”、“讲解员”、“服务员”、“卫生员”,477名出租车司机志愿免费接送一线医护人员2万余次,257名一线防控人员入选“昆明好人”。三年来,昆明先后组织开展“文明城市齐心创 社会各界在行动”、“我的城市我的家文明城市靠大家”、“学雷锋广场集中日”、“春城志愿行·滇池明珠清滇池卫士”等各类大型志愿服务活动2500场次,先后打造百名“市民河长”、千支“爱湖志愿服务队”、万名“滇池卫士”的“百千万”滇池志愿服务品牌。
而《昆明市文明促进条例》(下称《条例》)正式施行,弥补了昆明在文明行为促进综合性立法方面的空白,消除了文明行为认知领域的盲点和误区。施行近两年,《条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昆明、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全过程。不仅如此,昆明还组建市民巡访团,组织43万市民参加“文明行为大讨论”,发动广大市民开展“大家学、大家议、大家评、大家改”活动,形成人人讲文明、处处改陋习、时时树新风的良好社会风尚。
突出为民情怀
城市品质内外兼修再提升
站在北站隧道的天桥上放眼望去,桥下车流奔腾,北京路两旁高楼林立,郁郁葱葱的大树枝繁叶茂,路中的隔离栏鲜花盛放,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春城第一大道美不胜收。春城绿、昆明蓝、四季花已经成为昆明最靓丽的名片。
去年以来,昆明市启动北京路、春城路、白塔路、白龙路、西昌路、大观路、滇缅大道、普吉路、学府路、东郊路、拓东路、金碧路等62条道路及高速公路出入口整治提升工程,按照“一路一景一特色”的设计目标打造“美丽大街”。目前,改造提升工程已基本完工。其中,彩云北路道路中央及两侧种植了百万株各色树状月季、爬藤月季、地被丰花月季等景观花卉;红塔西路每年的樱花季都会聚集大批游客,在全线补种冬樱花的基础上,红塔东路、红塔西路还加种了1900株树状月季,打造一年四季都有鲜花盛开的美景;五华区教场中路的蓝花楹大道,除了重新进行道路铺装,还在沿线打造4个蓝花楹主题公园;每年的樱花季,红塔西路是市民最喜爱的“最美城市道路”之一,除了全线补种冬樱花,这里还加种树状月季,打造一年四季都有鲜花盛开的美景。
“小公厕”连着“大民生”,关系着“大文明”。文庙直街一栋三层楼的公厕,一楼外墙上悬挂有“智能公厕引导系统”电子显示屏,上面有室内温度、湿度等信息。智能系统还时刻显示厕位变化情况,红色代表有人正在使用,绿色就是无人使用。公厕里不仅没有异味,还散发着熏香。在这里,供纸机、洗手液、除臭消毒设备、儿童坐便器、母婴护理台设施齐全,拿出手机扫码,还能免费获得手纸。随着“厕所革命”的开展,不少这样的智慧厕所在昆明出现,特别是在一些公园、广场或是景点景区,新建、改建的公厕成了一道道“风景线”。
“今年之前,每到雨季小区里总是隔三差五的淹水,只要一淹水,下水道、化粪池里的污水就往外冒,臭气熏天让人无法忍受。经过微整治,我们生活环境一下子变好了,下雨天不再淹水,满是家的味道。”在滇缅大道2603号的工行宿舍内,居民刘云凯边说边带着记者走进刚刚改造一新的小区:粉刷一新的墙面小广告无处可寻,干净整洁的楼道不再是垃圾丛生……
翻开最近几年昆明市城市环境提升篇章,一份精彩的答卷呈现眼前:通过开展62条城市道路整治、增绿添彩、景观亮化、老旧小区微改造工程建设,新增城市绿地743公顷,建设2000余栋(座)景观亮化设施,完成老旧小区改造463万平方米。通过深入实施滇池保护治理三年攻坚行动,滇池全湖水质从2014年的劣Ⅴ类好转为2019年的Ⅳ类,22条城市河道黑臭水体基本消除黑臭。先后以总评分第一名的成绩荣获联合国人居署国际花园城市金奖,获得世界春城全球第一,位居全球避暑名城和中国避暑名城榜首。
共享文明新成果
实现“近悦远来”的城市蝶变
“幸福感”是近年来民生领域的一个“热词”,而提升市民“幸福感”正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昆明的创文也变成了一部为群众谋福祉的“连续剧”。
“没装电梯之前,我每次回家上楼都气喘吁吁,汗流浃背。现在手指一按,轻松上楼,你看这电梯多漂亮。”昆明市五华区凤翥上居,家住4栋2单元6楼的李老伯满脸笑容地介绍小区的电梯。凤翥上居是一个典型的老小区,单元楼内70%的居民都为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每次购物回家时,他们只能提着大包小包的物品艰难爬楼梯。“电梯电费每月60元左右,我们9户居民平摊,今后再也不怕出行难了,我们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升不少。”李老伯高兴地说。
走进北市区春之城农贸市场,各类摊位、各色门店整洁有序,咸菜摊每个菜缸都盖上了玻璃罩,保洁员推着清洁机器来回巡扫,市场内还配备了自动出水洗手台、洗手液和干手器;农贸市场监管信息公开透明,随处可见由五华区市场监管局监制的各摊贩经营户信息公示和商品价目表,墙上设有农残检验公示栏,农贸市场消杀台账、控制病媒生物投放毒鼠饵料台账等记录供人随时查看翻阅。“以前那叫一个‘脏乱差’,再看看现在,买菜就像逛超市,鞋底都不会脏。”家住春之城小区的苏大妈为改造后舒适整洁的市场点了一个大大的赞。
“过去开户要跑去银行,领发票、刻公章都得不同的部门,有时还要跑多趟。现在真是改变了许多,离哪儿近就去哪里办,一个地方就能办成所有事。”在街道为民服务中心,市民徐先生感慨政务服务的便捷化。昆明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营商环境提升十大行动,整合38个部门的1306项政务服务事项,设置综合服务窗口1415个,17753项政务服务事项进驻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和网上平台实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实现政务服务从8小时向“全天候”服务的智慧跨越。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个实践过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是一个永恒课题,只有逗号,没有句号;是一个崇高追求,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昆明市主要领导表示,接下来,昆明将持续在创建为民惠民上下功夫,着力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以“绣花”功夫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在培养时代新人上下功夫,聚焦文明风尚教育和文明行为养成,筑牢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建设阵地,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持续在服务城市中心工作上下功夫,把全面提升昆明“世界春城花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健康之城”三大城市品牌融入文明城市创建全过程;持续在推动常态长效上下功夫,建立健全动态管理、责任追究、群众监督等常态化工作机制,实现由“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整体跃升。
初冬的昆明,白色的精灵们伴随着冬日暖阳翱翔于天空,在滇池大坝、在大观河畔、在翠湖公园,不少游客撒起“鸥粮”,上演一幕幕鸥欢人和场景。
11月10日上午,一条亮眼的消息出现在昆明人的朋友圈:中央文明办公布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入选城市名单,其中昆明市以省会城市第1名的成绩成功入选。春城昆明顿时沸腾了起来。“作为昆明市民我非常开心,昆明真的是不容易,最近几年环境好了很多,住起来也舒适了,希望昆明越来越好……”大街上、公园里、商店里、图书馆内,不少市民翻看着早已被刷屏的手机,脸上挂满自豪的笑容。让人感到欣喜自豪的不仅是昆明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昆明石林彝族自治县入选全国文明城市(县级市和县)名单,成为云南省第一个入选全国文明城市的少数民族自治县。而安宁市通过复查确认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并作为复查测评成绩排名靠前的33个全国文明城市(区)之一被通报表扬。
昆明将创建3年合力攻坚,聚集愈发强大的文明力量让昆明这座城市焕发出无限生机活力。11月20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京举行,程连元到会领取牌匾接受表彰,并在大会现场发出邀请:“欢迎到文明城市昆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