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阵雨:燕山南麓怀柔:板栗的故乡

2023-02-12 16:03 北京纪事杂志  主页 > 关注 > 美丽国土好地方 > 品牌城市 > 我的怀柔 >

打印 放大 缩小

       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坐标  大国栗乡(栏头署书:乔惠民)
        ——国土名片网小编芬儿、乔杨点睛导读




原标题:板栗的故乡

阵雨
北京纪事 2016年12期 
关键词:栗树怀柔区绒球

 

阵雨

大美田园与怀柔区农委、怀柔区园林绿化局、怀柔渤海镇政府联合启动的“怀柔板栗游·大美体验客”推介活动的主题,那便是弘扬板栗文化,提升怀柔板栗品牌,推动板栗产业化发展。我深知,这个主题的题眼,便是“寻栗”,而我的角色,便是在“寻栗”过程中,能够为活动留下一些有价值的记忆。因此,坐在大巴车上,充斥我大脑的元素,便是板栗文化了。

游人拿着大包小包栗子回家

 

 

行驶在满山满坡栗树林立的山道之上,板栗的历史依然萦绕于脑海,然而舌尖上,却滋生着一丝丝、一股股难以名状的甘甜。虽值炎热的八月,三四月粉白粉白的长条形花穗早已不见踪影,但落穗后满枝结成的绒绒球,色彩依然嫩黄。想到中秋来临时,那些绒球就会越发坚硬,直至爆裂出一枚枚诱人的果实来,一粒光鲜、两粒光鲜、更多的是三粒的光鲜在秋风中摇摆,我想那时栗农的眼睛里,一定充满更多的喜悦。但我想的更多的还是丰收后的北京城里,那些糖炒栗子的摊位一定又会热闹起来。那时也许我就立于某一个摊位前,望着色泽光亮、籽粒饱满、散发着浓郁甜香味道的怀柔板栗,又会默默念起一首传诵于京津冀一带赞美糖炒栗子的佳句来:“堆盘栗子炒深黄,客到长谈索酒尝。寒火三更灯半,门前高喊‘灌香糖。”

想着想着,大巴车越“五渡水”、跨“六渡水”……眨眼之间,便来到了怀柔渤海镇的“明清板栗园”。

进得明清板栗园,一棵又一棵栗树在数十亩的土地上密密匝匝,此番景象仿若一片绿色的森林,一眼望不到边际。唯有一团又一团绒绒球,高挂在枝丫上,有的已经渐熟成刺儿,有的还保持着青春的葱绿与嫩黄。我轻抚着一团又一团绒绒球,是那样柔软,柔软得让人怜悯心疼,我心想,就这样多好,虽永远不会成熟,但却是那样的清纯和充满魅力。

在明清板栗园,对老栗树的理解,其实并没有我想的这么简单。因为在渤海镇人的眼里,这几棵明清栗树,风风雨雨五六百年,它们已经是怀柔板栗文化的名片,它们已经是板栗故乡在怀柔的见证。

据专家考察,怀柔目前拥有明清栽种的栗树数万株,超过500年树龄的明代栗树仍有数十株,百年以上的栗树,更是随处可见。

由此我想,世界板栗在中国,中国板栗在燕山,这应该是不争的事实。《诗经》载:“栗在东门之外,不在园圃之间,则行道树也。”《左传》也有“行栗,表道树也”的记述。然而今天的怀柔人可以自豪地说:“中国板栗在燕山,燕山板栗看怀柔。”这是先人留给他们的独有的财富。

板栗故乡在怀柔。然而怀柔人并没有抱着老祖宗留下的财富坐吃山空,而是以发展的眼光,在广袤的土地上广种薄收,为板栗成为观光产业和板栗文化的传播作着贡献。

据了解,为了打造怀柔的旅游观光农业,怀柔区政府特别启动了渤海镇板栗文化景观工程,建成了栗树面积50亩,含古栗树四五株的“明清板栗园”,为游人了解和传播板栗文化,发展怀柔板栗观光特色农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他们还在实体板栗农业上加大科技投入,精心培育优新品种,其“怀黄”“怀九”两个品种,不仅产量高,而且受到了消费者的普遍欢迎。全区板栗种植面积,如今达到近30万亩,年产量突破1000万公斤大关。到目前,已经有1.6万多户、4.8万人从事板栗生产。板栗产业,已成为怀柔富农棋局的关键棋子和叫得响的知名品牌。

在明清板栗园,面对三人难以环抱、直径达1.7米的古栗王,我感受颇多。虽然古栗王饱经风霜,但依然根深叶茂。更令人充满敬意的是,恰逢收获季节,依然硕果累累。我深深感到栗树王的伟大所在。

板栗,一个个珍珠紫玉的形象,在我的大脑中滚滚落落。古栗树,怀柔人心中的圣树,也吸引着我以及明清板栗园所有人的目光。今后这里,纷至沓来的人,一定越来越多。

离开明清板栗园,汽车开始行进在前往响水湖的路上,侧目望着漫山遍野的栗树林,仍然有着无限的感慨和不舍。于是心中便油然而生出一首诗来:“心驰怀柔八月中,千树万树栗香浓。珍珠紫玉满目炫,当是秋风舞娉婷。”

金秋十月,我一定再来!

(编辑·韩旭)

hanxu716@126.com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