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项目运营期生态影响分析探讨
摘要: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环保、储量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运用逐渐增多,对于全球能源危机的减缓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我国拥有丰富的风力资源,为构建风电建设项目奠定了基础。然而,风电建设项目在施工期和运营期都将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举例分析了风电项目在运营过程中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并提出了减轻负面影响的生态恢复措施。
关键词:风电建设项目;生态环境;恢复措施
中图分类号:X1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18)05-0010-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8.05.004
Abstract: As a kind of cle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abundant renewable energy, wind energy is increasingly us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which can not be ignored for the mitigation of the global energy crisis.Our country has abundant wind resources, which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building wind power construction projects.However, wind power construction projects will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uring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dverse effects of wind power projects 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uring operat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to mitigate the negative effects.
Keywords: Wind power construction projec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estoration measures
开发新能源是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优化能源结构、实现节能减排意义重大。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环保、储量豐富的可再生能源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运用逐渐增多,对于全球能源危机的减缓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1]。我国拥有丰富的风力资源,且已经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支持风电发展的政策体系。然而,风电项目的建设在施工期和运营期都将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风电项目对生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对植被的影响、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对景观格局的影响等。
本文以“内蒙古霍林河循环经济示范工程80万千瓦就地消纳风电示范项目”为案例,重点分析风电项目在运营过程中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并提出了减轻负面影响的生态恢复措施。
1 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内蒙古霍林河循环经济示范工程80万千瓦就地消纳风电示范项目
建设地点:本项目分夏营地风电场和冬营地风电场两处场址建设,其中夏营地风电场址位于扎哈淖尔煤田以南、流经扎鲁特旗的霍林河以西至锡盟和赤峰交界的区域;冬营地风电场位于扎鲁特旗罕山林场南侧,距离格日朝鲁夏营地风电场址约30km。
建设规模:总装机容量为800MW,其中夏营地为500MW,冬营地为300MW。夏营地风电场安装2MW的风力发电机250台,并配有2100kVA的箱式变压器;冬营地风电场安装2MW的风力发电机150台,并配有2100kVA的箱式变压器。
生态评价范围:本文根据项目所在地各风机的平面布置情况、道路走向、敏感保护目标分布等情况,结合所在地的山脊沟谷走势、项目所在地道路和河网分布,来综合确定本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生态评价范围包括:夏营地、冬营地、罕山自然保护区周边外扩3km,具体见图1。
2 评价区生态现状
2.1 土地利用类型现状
根据遥感影像解译和实地调查,评价区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包括:林地、耕地、草地、城镇及农村建设用地、道路及交通运输用地、河流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用地等7种类型。
2.2 植被类型现状
评价区自然植被主要有:土庄绣线菊-虎榛子-欧李-山刺玫山地灌丛和黄柳-小叶锦鸡-差巴嘎蒿沙地灌丛,青杨-稠李-山楂-榆树林,蒙古栎-黑桦-白桦-山杨林,大针茅-羊草-冷蒿典型草原,贝加尔针茅-日阴菅-线叶菊-杂类草草甸草原,禾草-苔草沼泽,五蕊柳-蒿柳-沼柳湿生灌丛等,通过现场踏勘,本项目占地范围内无濒危灭绝野生植物。
无植被区主要为:耕地、建设用地、道路及交通运输用地、河流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用地等。
2.3 野生动物资源现状
本项目占地范围内活动的大型食肉类动物较少,兽类主要以食草类动物为主,共有兔形目、啮齿目、食肉目、偶蹄目等4目,包括兔科、松鼠科、仓鼠科、鼠科、鼬科等5科14种;鱼类共有1目3科5种;爬行类共有1目2科5种;项目范围内活动的鸟类较多,有雁形目、隼形目、鸡形目、鸽形目、雀形目、鸮形科、夜莺目等7目16科32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鸟类5种,分别是雀鹰、黑琴鸡、草原雕、红脚隼、凤头麦鸡。另外有蒙古特有鸟类蒙古百灵。本项目占地范围内无濒危灭绝野生动物。
评价区野生动物栖息地主要分布在罕山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以其特有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活动和栖息场所。
3 运营期生态影响分析
3.1 对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
从评价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现状来看,项目所在地大部分地段为草地和灌木地,沿线无大的城镇或居民集中区,土地利用形式单一,大部分地段植被覆盖度较高。本项目建成后永久占地内的草地将变成建设用地,土地利用格局发生变化。
3.2 对生物量影响
生物量[2]指一定地段面积内某个时期生存着的活有机体的重量,以t/hm2表示。本项目运行后,由于项目区域内现有植被生物量很小,多为耐旱、耐恶劣环境的杂草类和灌草类,且长势较差,没有农田、森林等生物量较大的植被。因此,本项目建成后对区域生物量不会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
3.3 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本项目占地范围内草原大型哺乳动物已不多见,小型动物多为鼠、兔类及一定数量的鸟类分布。本项目运营期对占地范围内土著野生动物影响不是很大。因项目处于罕山自然保护区的外围地带,罕山自然保护区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主,且鸟类的分布较为丰富,而鸟类的栖息地和繁殖地主要分布在罕山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少数分布在保护区的缓冲区,故本项目运营期对鸟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迁徙期间、觅食地利用和繁殖期间三个阶段[3]。
3.3.1 对鸟类迁徙的影响
本项目占地面积较大,占鸟类迁徙通道很大的面积,横亘在鸟类迁徙路线上,对鸟类迁徙形成障碍。风机叶片旋转的范围在离地面40~120m之间,是鸟类飞行通过风机的高风险区域,有些鸟类飞行高度刚好位于风机叶片旋转高度,有可能撞击风机叶片造成伤亡。本项目对鸟类影响最严重的后果是鸟类飞行中由于不能避让风机而被撞死或撞伤。
3.3.2 对鸟类觅食的影响
风电机在运转过程中会产生叶片扫风噪声和机械运转噪声,由于大多数鸟类对噪声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在该噪声环境条件下,大多数鸟类会选择回避,减少活动范围。资料表明,候鸟在迁徙中栖息和觅食时,飞行高度一般低于100m,而风机叶片旋转高度为40~120m,因此风机运转将直接对发电场鸟类的觅食产生影响[3]。鸟类在风电场范围内的飞行,存在鸟类碰撞叶片而伤亡的风险,所以风电场范围不再适宜作为鸟类的觅食场所。另外,风机的转动噪声将严重影响草原昆虫或湿地水中鱼类的活动规律和分布,从而降低了草原食虫或湿地食鱼鸟类的觅食地的质量。虽然鸟类可能对风电场习惯化,但是食物的匮乏也会导致它们放弃这些觅食场地。
3.3.3 对鸟类繁殖的影响
本项目有几百台风机组成,这些风机同时运转时发出强大的噪音,此外电场工作人员和旅游参观人员进行的活动对风电场和周围的鸟类也会造成一定的干扰,这些干扰使鸟类远离风电场活动,还会干扰繁殖鸟类的活动,使鸟类的营巢成功率下降。鸟类的繁殖是其生活史的重要阶段,育雏亲鸟频繁往返于巢穴和觅食地之间,而且飞行高度通常在鸟撞风机的高风险区,亲鸟一旦发生意外,将导致当年繁殖失败。
3.4 区域景观生态影响分析
风电项目对景观生态的影响主要考虑一定时段内生态系统类群的格局、特点、综合资源状况等自然规律,以及人为干扰下的演替趨势[4]。本项目风电场建成后,将改变现有的地上景观现状,但基本不会影响周围的景观。风电场建成后,几百台风机构成一个独特的人文景观,排列整齐的风力发电机组与蓝天、白云和草原一起,将成为当地一道美丽的风景,促进当地的旅游业的发展。这种景观具有群体性、可观赏性,虽与自然景观有明显差异,但可以反映人与自然结合的完美性,使人们不仅可以观赏到壮观的风机群,还可以激发人们保护自然环境的热情,促进当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4 生态影响减缓措施
4.1 植被恢复措施
风电项目运营期生态影响减缓措施主要是做好项目区的生态恢复和生态建设工作及主控区的绿化工作。恢复植被盖度不低于周边环境现状植被盖度。充分利用路旁、建筑物旁以及其他空闲场地,分别种植生长力强、维护量小的绿色植物,绿化美化环境,使其绿化系数达到15%。
(1)主控楼周围及站前区作为重点绿化区,种植观赏及美化效果较好的常绿小乔木树、草坪和低矮花木,沿道路两旁种植常绿低矮的灌木丛。
(2)户外非水泥路面、电缆沟道、设备基础区广植草皮,可培育天然草坪或人工植草,点缀若干低矮花木,以改善运行环境。
4.2 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措施
项目运营期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鸟类的影响。对鸟类的影响减缓措施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4.2.1 监测风电场对鸟类的影响
本项目建成运营后,进行不少于一年的鸟类通过量和死亡率监测;编制科学管理制度,一旦发现与夜间迁徙鸟或者白天集群活动的猛禽撞击率较高的风电机应移走或者拆除。
4.2.2 监测风电场内和周边地区虫、鼠状况
风电场主要分布着大面积的草原生态系统,为各种昆虫、鼠类提供了很好的生存环境。再加上项目建设造成来风电场觅食的鸟类减少,会造成昆虫、鼠类的大量繁殖。为了避免风电场内和周边虫、鼠的大量繁殖,需要采取一定的防治虫类、鼠类的措施,避免在风电场吸引更多啮齿目动物的到来,因为他们是猛禽类的食物,控制风电场内及周边地区昆虫的数量,因为他们是绝大多数鸟类的食物,通过控制食物来源也可以减少鸟类撞击风机的几率。
5 结论
(1)风电项目运营期对占地类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建成后永久占地内的草地将变成建设用地,土地利用格局发生变化;对植被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永久占地范围内破坏植被生物量的损失;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鸟类迁徙、觅食、繁殖期的影响;对生态景观的影响主要是风电场建成后,几百台风机构成一个独特的人文景观。(2)通过采取有效措施,项目运营期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均可得到有效恢复或减缓,对生态景观的改善也可接受。(3)风电项目运营期对生态的影响有直接影响也有间接影响,更有长期累积影响,有些影响通过生态修复措施可以减缓,有些影响却是不可逆的。要想深入研究分析风电项目运营期对生态的影响,需要有关部门投入人力、物力建立生态监测系统,对生态系统的演变、生物多样性的改变等进行长期观测、记录,为进一步研究分析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
参考文献
[1]戚涛.风力发电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J].科技展望,2016,(12):35.
[2]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6:290.
[3]王明泽,刘钊.风力发电场对鸟类的影响[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11,(11):3.
[4]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8.152.
收稿日期:2018-04-12
作者简介:王雪芹(1982-),女,环境工程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污染场地调查与评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