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洪建设区域性副中心城市研究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 2021年2期 作者:潘化荣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四川省委、遂宁市委有关“区域协同发展”决策部署,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围绕射洪“建设辐射带动北部地区发展的区域性副中心城市”目标作以下研究。
现状分析
从地理区位看。受成都、重庆两个特大城市多年持续并将继续增强的虹吸效应影响,成渝中部地区已形成“塌陷地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要成为中国区域增长的“第四极”,就必须推动“中部崛起”,打造支撑双城经济圈发展的“脊梁”。射洪市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脊梁”上的重要支点,位于成渝发展主轴、南遂广城镇密集区轴区交汇空间,被绵阳、南充两大区域中心城市和德阳、遂宁两大重要节点城市环绕,凭借独特的地理区位、良好的产业基础以及较强的承接转移能力,最有条件和可能成为涪江经济带城市集群的副中心,并辐射遂宁市大英县、蓬溪县,南充市西充县,绵阳市盐亭县、三台县,德阳市中江县等邻近县。
从发展机遇看。首先,“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有利于培育射洪发展的新动力。射洪作为内陆地区,不靠海、不沿边,如果不抓住这些重大国家战略,不深度参与国内外产业分工和市场竞争,在更大范围聚集资源,就很难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这些重大战略实施有利于提高射洪对外通畅水平,促进先进产业和生产要素集聚。其次,川渝两地就推动成渝地区发展,达成了多项共识。2020年1月3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专题研究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问题;7月10日,中共四川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决定》;7月27日,遂宁市委召开七届十次全会,对射洪提出了“辐射带动北部地区发展”的使命要求,这些都为射洪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契机。
从现实挑战看。一是交通互联互通有制约,一方面射洪至今未通铁路,另一方面与大英、蓬溪、盐亭、中江等县的低成本快捷交通能力尚未形成。二是经济增长后劲不足,同三台、盐亭、西充相比,射洪GDP总量占优,但规上工业企业户数近五年长期保持在110户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2013年的21.8%下滑至2019年的12.1%。三是产业合作相融不够,周边较大城市的产业都有明显的优势和特点,比如,绵阳的电子信息产业、德阳的重工业、南充的汽车汽配产业等,射洪没有发挥好“近水楼台”优势,产业合作相融不够、特色优势产业竞争力不突出。
路径建议
推进交通联结。深入贯彻省委“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按照“融入成渝、畅联周边、拓宽通道”的思路,加快建立布局完善、互联互通、安全可靠的对外通道网络体系。公路方面,加快推进遂德高速、S101升级改造、射盐路升级省道等项目,主动协调盐亭经遂宁至乐至高速项目前期工作,积极谋划成都至达州高速公路项目,全力构建“1环8射”对外连接大通道,积极融入成渝“大网络”。铁路方面,积极配合做好绵遂内城际铁路筹备工作,全力谋划蓬溪至四川射洪经开区货运专线,规划争取东西向铁路,着力融入遂宁“6向15线”铁路综合运输网络。水运方面,积极配合做好涪江通航工作,有序推进电航船闸化改造。航空方面,对接全省通用机场布局规划,积极谋划推进射洪Ⅱ类以上通用机场项目。同时,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开拓与成渝两极、国内外市场的经济交往,引导周边城市物资经射洪流通、周转和集散,当好“二传手”,将射洪建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脊梁”上开放合作的新支点。
推进产业联结。深入对接全省“5+1”现代工业体系,按照“两个80%”的原则(全市80%的新增土地指标要用于布局主导产业、全市80%的发展资源要用于支持主导产业),坚定不移发展“锂电新材料、机械电子、食品饮料”三大优势主导产业,促进射洪产品就近配套,集群发展,建设成渝配套生产基地。锂电新材料产业方面,要依托现有基础优势,加快推进盛屯、路桥、弗洛蒂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巩固成渝地区锂电产业集聚区的龙头地位;同时,积极拓展锂电上下游关联产业,完善全产业链,聚力打造“中国锂业之都”核心区,提升在成渝新能源汽车产业中的话语权。机械电子产业方面,要用好四川射洪经开区、西合园等平台,推进机械电子产业“一条龙”布局发展,着力提升成渝两地中低端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业转移承接力度。食品饮料产业方面,深度参与“川酒振兴”计划,支持沱牌舍得做大做强白酒主业。依托遂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酿酒专用粮基地,支持壮大五斗米、恒泰元等龙头企业,跨县域建设适度规模的特色果蔬、生態养殖产业基地,让区域农产品在射洪提升附加值,打造成渝地区绿色食品供应集群。
推进服务联结。按照“人产城融合”的思路,立足服务成渝地区亿级人口休闲旅游大市场,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可阅读可感知可欣赏可参与可消费”的现代美丽宜居城市,不断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学习借鉴外地老城改造提升经验,下足绣花功夫,推进老城区道路、灯光、绿化、停车、信息、购物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强化老城区规范管理、智慧管理、人性管理,建成一批特色街区、网红门店,发展夜间经济业态,进一步增强老城区宜居舒适度、宜游时尚度和宜品感染度,形成休闲旅游集散中心。高标准规划建设河东新城,强化创业就业、科技研发、人才集聚、教育培训、商贸流通等功能,全力打造行政中心、经济中心、商住中心和枢纽中心。深度挖掘诗酒文化、诗廉文化、孝德文化、科考文化、龙舟文化等文旅资源,加快重大文旅项目建设,细分季节时段、客源群体,系统包装个性化、多层次、多规格的旅游产品,把射洪景区、射洪节庆、射洪美食、射洪康养、射洪故事做成旅游品牌,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旅游环线,加大推介力度,打造成渝地区重要的特色旅游目的地。
推进机制联结。深入贯彻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按照“突出区域功能定位,创新协同发展机制”的思路,注重顶层设计、战略互动,着力构建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注重加强顶层设计,探索构建同三台、盐亭、中江、西充等周边县(市)的合作联席会议制度和工作协调机制,深化政策对接、产业对接和市场对接,统筹解决跨区域资源利用、项目建设、市场整合等重大问题,推动市场共享、促进要素流动、破除行政壁垒,实现各区域优势最大化和利益最大化。强化人才落地保障,加大地区间人才交流合作,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实行更加完善的人才政策,通过帮助解决落户、落实子女入学、保障人才住房、提高医疗待遇、搭建交流平台等途径,引进并留住人才,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深化民生领域合作,进一步打通政策壁垒,在成渝发展主轴、南遂广城镇密集区轴区交汇空间中,率先实现文化、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基本民生无缝对接,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健全城乡一体发展带动机制,依托“金华-复兴-盐亭”“大榆-东岳-天仙-盐亭”“大榆-青岗-仁和-曹碑-西充”“瞿河-沱牌-明星-大英”“瞿河-太乙-涪西-大英”“广兴-金华-香山-三台”等跨区域城镇发展轴线,在辐射带动周边县的同时,促进资源、人才、物流、信息等沿轴流动集聚,推动城乡统筹,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全域融入、全域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