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后园博”时代园博园的转型发展——以桂林园博园为例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1期
作者:高翔 陈炜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浅析“后园博”时代园博园的转型发展——以桂林园博园为例
高翔陈炜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园博园的会后利用和转型发展一直是相关部门面对的棘手问题,也是近年来学术界比较关注的问题。文章以桂林园博园为例,通过总结其会后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其转型发展的对策,以期能够对园博园的会后利用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园博园;转型;创新;桂林
引言
现代园林博览会起源于西方国家,在我国仅有十余年的发展历史。园博会主要以园林艺术展览为主,近年来在我国蓬勃发展,各大城市争相举办,不仅带动了园林园艺事业的长足发展,更为举办城市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随着园博会的红火发展,园博园的后续利用也成为摆在设计、经营、管理者面前一道无法回避的难题。作为广西第二届园博会的产物,桂林园博园也同样遭遇“会时火爆,会后冷清”的尴尬局面。鉴于此,有必要拓宽思路,以桂林园博园为例,寻求园博园新的发展出路,为“后园博”时代园博园的创新利用提供参考。
一、桂林园博园简介
第二届广西(桂林)园博会园博园位于桂林市南部的雁山区雁山镇和大埠乡区域内,紧邻桂林——阳朔公路这条旅游黄金通道,交通便利,可达性好。土地使用面积约1300亩,其中包括14个城市展园、1万多平米的“花海”、5万多平方米的水面、5座仿古建筑等诸多亮点。
园博园的设计紧密围绕“山水园林,秀甲天下”这一主题。通过不同的园林造景手法,融城市文化、山水文化、园林艺术和民俗风情于一体,整个园区景观轴线明确,景观层次丰富。园区分为入口景观区、中心水景区、主场馆区、国际展区、农业科技展区、广西城市展区、园林艺术展示区、湿地景观区等八个区域。
二、桂林园博园的运营困境
(一)旅游形象趋同
自1999年昆明举办我国首届世界园艺博览会以来,各种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博览会便在我国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世界博览会(世博会)、世界园艺博览会(世园会)、中国绿化博览会(绿博会)、中国花卉博览会(花博会)等不同形式的博览会在近些年的展览规模及内容上和园博会逐渐趋同。各种园艺类型的博览会在中国各个城市遍地开花,被人们统称为园博会。园博园一直以来都是展示树木、花卉、水景、地方城市建筑的综合人造园林,其旅游形象千篇一律,有逐渐趋同的发展趋势。桂林园博园在园林设计和定位上并未摆脱传统模式,给人一种重复的形象感知;此外,客源地部分城市建有园博园,很多游客也曾游览过其他城市的园博类园林,在这种大背景下,桂林园博园单从名称上很容易唤起游客联想,产生类比,导致游客兴趣下降,从而放弃选择园博园类旅游产品;另一方面,桂林园博园不能够满足游客游山玩水的首要目的,在桂林丰富的以山水为主题的旅游资源中很难脱颖而出。旅游形象的趋同和重复是桂林园博园“会后冷清”的关键因素。
(二)场地使用率低
和其他园博园一样,桂林园博园在会后人流量明显减少,为了节省开支,桂林园博园在会后选择将部分片区和场馆关闭,园区运转捉襟见肘。桂林园博园总面积达1300亩,水域面积逾5万平方米,园内亭台楼阁、展馆众多,但在火爆的园博会过后,园内建筑几乎全部闲置,场地利用率低。目前园内仅有大雁阁对游客开放,其余楼宇和展馆均已关闭;园博园高尔夫球场和西门购物区也暂停对游客开放。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园博园在会后不能通过其重复的旅游形象和旅游资源吸引、维持足够数量的游客,同时园区又不能通过招商引资或活动策划来获取足够的经费。因此,为了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园区不得已将闲置的场馆或片区关闭。这种行为违背了建设的初衷,虽然节约了成本,但却淡化了游客体验,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三)游览方式单一
景区规划之初往往会为景区设置不同的游览方式来丰富景区内容,注重游客旅游体验,提升游客游览满意度。作为一个园艺展览类型的园林,桂林园博园主要是通过植物、水域、建筑等人造景观来吸引游客。整个园区的游览方式仅限于“走马观花”式步行游览,会后园内观光车游走频率大幅减少且乘车费用较高,静态的景观展示和步行游览比较单调,游客更容易困乏,失去兴趣。目前,桂林园博园严重缺乏参与性、体验性强的游览活动。园内的地区文化展示也仅仅停留在绘画、雕塑、建筑等静态表达上,能够与游客互动、参与性强的文化表达方式极少。
(四)产品层次单薄
旅游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每一个景区都有其核心旅游产品,为了能够满足更多市场人群的不同需求,景区往往会以核心旅游产品为中心,丰富形式旅游产品和外延旅游产品,丰富的旅游产品层次既是市场需求,也是景区稳步发展的有力保障。在旅游产品的构成上,桂林园博园以园林艺术为核心旅游产品,但在旅游产品的形式部分和延伸部分几乎处于空白。园博园内少有商店,也缺乏其他形式的旅游体验。产品层次不够丰富,对应的目标市场自然也会变得很狭窄;此外,旅游形象的重复更是让这部分目标市场人群难有游览欲望。
(五)营运缺乏创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景区如同企业,也有其生命周期,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突破瓶颈,持续健康发展。园博会后,桂林园博园各个展馆陆续关闭,景区死守一般盈利模式,依靠门票收入勉强维持运营;另一方面,随着游客的逐年减少,园博园的发展进入瓶颈期,而景区也是仅仅依靠关闭部分基础设施,降低维护成本园林博览会结束后,园博园很少举办相关的形象推广或营销活动,不同季节的“花海桑田”虽能够吸引一定数量的游客,但桂林同类旅游产品众多,竞争压力巨大,单靠园博园现有资源很难摆脱困境。
(六)门票费用过高
门票一直都是游客进入景区的“壁垒”,门票关乎景区盈利问题,但同时也会直接影响游客的选择。桂林园博园全票120元/人,本地居民或者学生凭证件20元/人,景区门票比肩5A级景区。门票定价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桂林园博园的园艺水平,但在其旅游形象重复、营运缺乏创新、旅游人数逐年减少的背景下,过高的门票费用会成为园博园“低形象”后的一道“高门槛”,进一步影响了游客数量,阻碍园博园的发展。
三、桂林园博园创新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上述桂林园博园发展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园博园主要应该从其形象的扩展、功能定位的转变、内容及活动的创新以及区域合作共同发展等方面努力,从内到外,把桂林园博园打造成一个内涵丰富,能够变化创新的综合性景区。
(一)丰富“园”字内涵,博览内容和形式多样化
一直以来,园博园的发展都是死守其本质——园林和花卉的艺术博览园。一味地尊崇这种理念的后果就是让园艺类型的博览园永远停留在“走马观花”的赏景游览方式上,最终导致类似景区的旅游形象趋同,无差异、无亮点,因此难以长时间吸引游客。
对此,应该解放思想,打破“园博园”第一个“园”字的传统定义。可以拓展“园”字内涵将园区打造成为以园林艺术为背景,其他形式展览为主的综合展览园。从这一点来讲,仅仅在博览内容上就会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桂林每年都会举办各种内容的展览活动,其地点多在桂林国际会展中心。桂林园博园有足够面积的广场、一级道路、水域以及停车场,在承接展览方面很具优势。因此,可以考虑把一些展览活动搬到园博园。比如“园博园动态车展”可以彻底破除传统的静态车展模式,开动态车展先河,必然会比传统车展更具趣味性。此外园博园还可以举办各种画展、摄影展;因其紧邻桂林市农科所,也可以与农科所合作举办“现代新型农产品博览会”。
(二)提升园区品味,二次开发寻求功能转变
一般来说,园博园都具有很强的重塑性。园博园在建设之初一般都会设计大量的临时性的展馆类建筑,或者预留大片的土地以备会后发展之用。桂林园博园展馆众多,预留土地广阔,重塑性极强。
桂林园博园地处桂阳公路之畔,怎样从过往的游客中分得一杯羹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可以借鉴愚自乐园和世外桃源的成功转型的经验,让桂林园博园成为一个高端的旅游集散地或者小的旅游中转站。桂林园博园拥有绝美的园林风景却缺少让人停留的配套设施和旅游产品。可以把闲置的展馆重建成为小型精致的各种主题酒店,大雁阁也可以改造成为咖啡楼,开放高尔夫球场,原本空闲的大片土地也可以临时招商租赁,以休闲度假、旅游集散地的标准重塑园博园。
(三)注重游客体验,因地制宜创新活动策划
改变桂林园博园传统形象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为其“量身定制”一系列有特色、体验性强的活动,树立不一样的园博园品牌。
“量身定制”一定要充分发挥园博园现有的资源优势。从园林艺术上来讲,桂林园博园拥有大片的植被和水域面积。据此,桂林园博园可以建设水上和草上娱乐项目,利用大片的“花海桑田”开展“万民播种,我是花海一份子”、“名贵花卉领养”、“种菜偷菜”等活动。利用园内丰富的植物物种开展“树叶书签征集大赛”、“树叶艺术品征集”等活动。当然,也可以利用水面举行“校园龙舟大赛”、“万民捕鱼狂欢节”、休闲垂钓、水幕电影、“园林嘉年华”娱乐活动、漂浮旅馆等趣味性强、体验性强的活动。从整个园区的功能延伸上来说,可以以健康为主题,开展“千人趣味长跑大赛”;在艺术方面,可以举办摄影大赛、剪纸、书法大赛等;也可以从当地或者整个广西不同的特色文化上着手,举办“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传统节庆展演等活动。这些活动一定要不同于传统的活动,注重游客参与,在创新中赋予桂林园博园全新而丰富的旅游形象。
(四)发扬区域优势,合作共赢实现联动发展
桂林园博园地处桂林市的南大门雁山区,雁山区作为大学城,有“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广西艺术学校”等高校,此外还有小学和中学,学生人数逾5万人。雁山旅游资源丰富,有雁山园、草坪回族乡、会仙湿地、桂林园博园、桂林旅苑(旅专)、地中海俱乐部(愚自乐园)、玉圭园、蛇王李庄园等。桂林园博园身处其中,有明显的资源特色,但要实现长足发展,必须发扬区域优势,与周边景区或者单位合作,实现联动发展。
身处大学城,桂林园博园应该充分利用学生资源优势。可以成为“研学旅游实践基地”,也可以开展环保教育活动。同时,可以与相关旅游院校合作,开办“旅游创意产业园”,让各种创意产品为园博园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园博园可以把闲置的展馆或空地建设成为“学生庄园”,成为学生烧烤聚会、唱K休闲的首选去处。从与其他旅游景区或者单位的合作上来说,桂林园博园可以与其紧挨的桂林市农科所合作,进行特色农产品种植,或者采用现代栽培技术,生产纯绿色产品,建成“无公害超市”。在与其他旅游景区竞争的过程中,也要有合作意识,通过整合新的旅游路线或发行旅游套票的方式,把雁山区的旅游资源打包出售。只有与周边景区抱团合作才能站稳脚跟,与其他县区知名景区景点竞争。
[责任编辑熈镌]
[作者简介]高翔,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陈炜,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博士后。
[收稿日期]2016-01-05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16)01-008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