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惠民悟韩绍玉老师遗训:学到老 天下口碑插播
《老老恒言》中的文化养生(之一)——活到老 学到老/清代皇帝为何比明代皇帝长寿
《老老恒言》中的文化养生(之一)——活到老 学到老
文/耿引循
《老老恒言》云:“学不因老而废。”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活到老学到老,明确把学习作为养老的重要内容。
历史上孔子五十而学《易》,“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述而》)。在那个年代,人均寿命尚不足30岁,而孔子却活到73岁,达到了一般人寿命的2倍。孙思邈在古稀之年仍然孜孜不倦钻研医学,写成《千金要方》,百岁时编纂完成医学巨著《千金翼方》,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医学财富,活到101岁而终。古今中外,年高好学而卓有成就者不胜枚举。
以上所言,并不是提倡老年人都要学有成就,而是主张老年人“常用脑,可防老”。孔子提出过一个极具深意的养生学命题,即“智者寿”。“智者寿”道出了勤奋学习与健康长寿的关系。老年人学习的目的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经常动脑,可以使视野更加开阔,精神更加充实,心情更加愉悦,从而有利于延缓衰老。
勤用脑是延缓全身衰老的重要环节。据文献记载,脑部发育与寿命成正比,哺乳动物中人的脑最发达,寿命也最长。
怎样才能延缓脑衰老呢?关键在于用脑,用进废退。《周易》讲:“生生为之易”,脑子越用越灵。美国学者做的高龄鼠实验,对照组的老鼠关在一个可以高枕无忧的环境里,因为不用脑,其脑神经毫无长进。
讲到学习,首先想到的是读书,这是怡情养性的好方法。读书不仅可以使人渊博,更可以修身养性,让人变得更豁达。古人对读书很有研究。《幽梦影》讲:“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读不同的书,十分讲究。书,时刻皆可读,冬季寒冷,凝神聚思,适于读经书;夏日悠长,读史最佳;秋高气爽,读诸子文章,更易领会其精髓;春天万物生发,气机和畅,读散文诗章,情之所至,相得益彰。
读书,绝不单单是让老年人关在家里读死书。善于读书者,没有什么不是学习知识的好书,山水是书,诗酒是书,花月也是书。善于读书者,何时何地都有书,这才是会学习的人。就如同善于游览山水的人,无不是让人留恋的山水,书史是山水,诗酒是山水,花月也是山水。善于游览山水者,即使足不出户,亦有无穷壮丽秀美的山水可在胸中游览。山水可当书籍来阅读,书籍亦可作山水来游历,这就是一种境界,正如《幽梦影》作者张潮总结:“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
让每一位老年朋友都生活在充实的内心世界里,脑不衰老,身体的衰老亦必然延缓。
清代皇帝为何比明代皇帝长寿
文/北晨
明清皇帝都以故宫为家,在这里生活与办公,有趣的是,清朝皇帝寿命更长,平均达53岁,而明朝皇帝只有42岁。康、乾在中国历史上都是数得着的长寿皇帝,由此看来,清代皇帝应属长寿,究其原因,不外有四。
清朝皇帝生活非常规律
明代皇帝经常不早朝,而清代皇帝则兢兢业业,有时凌晨4点便起床,因朝会经常安排在五六点,坚持早起早睡,契合“养生之道,常欲小劳”。
清朝皇帝注意饮食清淡
明代御膳以鲁菜、清真菜为尊,康熙却感觉油腻,他特别推崇淮扬菜,主张淡而有味。据记载,清朝皇帝每日只吃两顿正餐。
清朝皇帝喜爱体育锻炼
清代以弓马得江山,非常重视骑射,特别是盛期的几位皇帝,经常打猎、骑马,不仅如此,还通过摔跤、武术来锻炼身体。
清朝皇帝生活有节制
虽然三妻四妾,但清代家法甚严,故像同治这样荒唐的皇帝比较少,明代有好几个皇帝因生活不检点死于意外事故,清代就少得多。与历代相比,清代皇子课业最重,不少皇帝满腹经纶,有较高的修养,故能延年益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