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农垦文化总部基地】南泥湾开发区、景区概况

2020-06-05 22:35 天下口碑数据库 南泥湾官网  主页 > 关注 > 南泥湾号 >

打印 放大 缩小
南泥湾开发区、景区概况


乔惠民书:美丽中国农垦文化总部基地      天下口碑数据库



●南泥湾开发区
      位于延安市区东南45公里的汾川河上游,辖南泥湾镇、麻洞川乡、临镇镇三个乡镇,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规划控制面积1347平方公里,总人口4.17万人。森林覆盖率87%,平均海拔1230米,全年无霜期130天左右,年降雨量为500—600毫米,平均气温较延安市区低2—3℃。

南泥湾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是中国农(军)垦事业的发祥地,这里春季春花烂漫,百花怒放,夏季山清水秀,连绵起伏的群山郁郁葱葱,风景如画,秋季满山红叶,层林尽染,冬季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现存有八路军炮兵学校旧址、中共中央干部休养所(红楼)旧址、大生产展览馆、毛主席视察南泥湾旧居、马坊烈士纪念碑、九龙泉烈士纪念碑、九龙泉饮水亭、三五九旅旅部旧址、点将台旧址、北京知青林、中国农垦纪念林等众多红色旅游景点。

南泥湾开发区按照“统一规划、基础先行、民生为本、旅游兴镇、生态为要”的发展战略,围绕“红色南泥湾、陕北好江南”的总体定位,以军垦、农垦文化和自然生态资源为依托,以红色教育、文化旅游、生态农业和特色小镇为主导,规划建设以南泥湾镇为核心,带动周边区域开发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南泥湾大景区核心区、带动区和辐射区,将南泥湾开发区建设成为集红色旅游、教育培训、生态休闲、农耕体验、智慧养老为一体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旅游集聚区。 

      ●南泥湾景区
      位于延安市区东南 45 公里的汾川河上游,西至稻香门,南至桃宝峪,总面积 1 平方公里。南泥湾是延安精神的发祥地,是中国农垦事业发源地,革命旧址众多,生态环境优美,文化旅游资源禀赋好。景区内现有毛泽东旧居、烈士纪念碑和南泥湾大生产展览馆等知名红色旅游资源。

景区已建成以革命纪念地为主,集参观、旅游、经济综合开发为一体多功能经济、文化重点景区。其旖旎的田园风光,迷离多彩的森林景观,纯朴深厚的文化习俗,激励人心的革命遗址,互相映衬,观之令人心旷神怡,激情满怀。南泥湾位于西安——黄帝陵——延安——南泥湾——黄河壶口瀑布——西安大旅游环线上,是延安旅游名胜景点之一,也是现代都市人度假休闲,陶冶情操的绝好去处。南泥湾革命旧址于 2006 年被国务院核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归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泥湾的主要景点有:毛泽东视察南泥湾旧址、三五九旅旅部旧址、七一八团烈士纪念碑、七一九团烈士纪念碑、中央管理局干部休养所旧址、南泥湾垦区政府旧址、八路军炮兵学校旧十、九龙泉和南泥湾大生产展览室、其中“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展览馆”通过实物、图片详细介绍了当年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经过。

景区内合理设置标识系统,现有中、英导游 7 人,全部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主要景点之间道路两旁设置有固定休憩观景设施,设施布局合理、数量充足。景区内有生活日用品超市、旅游纪念品超市各一家,农家乐 30 余家,可满足游客餐饮、住宿、购物等需求。
 

●南泥湾镇
       位于延安市区东南45公里汾河上游,海拔1230米,南泥湾是延安的南大门,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中国农垦事业的发祥地。受丘峁阻隔,河水由北向南扩张,形成一道冲积层很厚的弓形湾,故名南泥湾。

很久以前南泥湾藏风得水,人寿年丰。清中期由于清统治者挑起回汉民族纠纷,互相残杀,加之历届旧政府失于治理,便江河日下,使之成了野草丛生、荆棘遍野、人烟稀少、野兽出没的荒凉之地。一九四一年三五九旅进驻屯荒后,南泥湾又重新复苏、崛起,南泥湾也因此名扬四海,光照天下。

2011年南泥湾被确定为市级重点镇后,按照“党建统领、生态立镇、旅游带动、产业富民”的总体思路,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自然生态环境得到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得到明显加强,旅游业也逐步兴起。

如今的南泥湾已发展成一个拥有503.5平方公里土地、人口1.3万,辖12个行政村的大镇,南泥湾得天独厚的人文历史资源和自然生态环境,必将使南泥湾成为一个以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集参观、学习、生态、旅游、经济综合开发为一体的生态型“红色旅游”名镇。

乔惠民书:南泥湾精神坐标     天下口碑数据库

南泥湾革命旧址位于延安城东南45公里处。南泥湾是中国共产党军垦事业的发祥地,是南泥湾精神的诞生地。

南泥湾位于西安-黄帝陵-延安-南泥湾-黄河壶口瀑布-西安旅游环线上,是延安旅游名胜景点之一,也是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泥湾的主要景点有:毛泽东视察南泥湾旧居、三五九旅旅部旧址、七一八团烈士纪念碑、七一九团烈士纪念碑、中央管理局干部休养所旧址、南泥湾垦区政府旧址、八路军炮兵学校旧址、九龙泉、南泥湾大生产展览室等。

历史背景——
  
当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时,蒋介石国民党军队向共产党、八路军抗日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扫荡,并调集几十万军队包围陕甘宁边区,实行严密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并叫嚣要“饿死八路军,困死八路军”。当时的边区地广人稀,土地贫瘠,要靠群众担负起几万干部、战士和学生的吃穿用,实在是一件难事。毛泽东当时说“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

在严峻的历史关头,党中央、毛泽东及时地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总方针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动员广大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1940年,朱德总司令亲赴南泥湾踏勘调查;1941年春,八路军在王震的率领下,奉命开进南泥湾开荒种地,战胜重重困难,硬是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将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弯成了“平川稻谷香,肥鸭遍池塘。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1943年2月,毛泽东亲自为该旅4位领导干部题词,并嘉奖了三五九旅全体将士。
 
   贺敬之作词,马可谱曲的《挑花蓝》唱道:“陕北的好江南,鲜花开满山;学习那南泥湾,处处是江南,又战斗来又生产,三五九旅是模范”,歌曲脍炙人口,更使得南泥湾家喻户晓。


 

折叠地质地貌

南泥湾流域面积365平方公里,系丘陵沟壑区,土壤为黄绵土、水稻土,林草覆盖率83%,为汾川河发源地。
 

折叠气候特征

南泥湾地区年平均气温8.1摄氏度,年降雨量530~600mm,无霜期120~140天。夏无酷暑,舒适宜人,入选2020中国十佳避暑名县(详见旅新网http://ln.cntour2.com/viewnews/2020/05/12/X7biWxubNgUlQt8ML5MS0.shtml



乔惠民书:王震诗      天下口碑数据库

南泥湾革命旧址

南泥湾是三五九旅一九四一年至一九四五年间的驻地。一九四一年春,陕甘宁边区及抗日根据地受到经济封锁,中共中央命令八路军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实行屯垦,生产自救。在王震旅长的亲自带领下,八路军一二零师三五九旅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从一九四一年至一九四五年,历经短短五年时间就把荆棘遍野、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处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

自一九五五年后,这里的建筑物陆续得到修复和保护,现在可供参观的有南泥湾大生产展览馆、毛泽东视察南泥湾旧居、三五九旅旅部旧址、七一八、九团烈士纪念碑、中共中央干部休养所旧址、炮兵学校旧址等。


八路军三五九旅驻址
 

 

三五九旅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第一二0师主力旅之一,陈伯钧任旅长、王震任副旅长、下辖七一七团、七一八团、七一九团,共五千余人。

一九四一年,王震旅长率三五九旅进驻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实行屯垦,生产自救,他们搭草棚,修建营房;挖窑洞,安营扎寨;开荒种粮发展农业;新建工厂发展经济,有效缓解了军用供需的重大矛盾,打破了国民党顽固派封锁和扼杀中国共产党革命力量的企图,成为全军大生产运动的一面光辉旗帜,同时也创造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南泥湾精神。一九四五年九月三五九旅全部撤离南泥湾,随后参加解放战争,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乔惠民书:花篮花儿乡

阳湾湿地公园
 

 

阳湾湿地公园位于南泥湾南阳府村,规划北临延壶路,南至新规划南泥湾景区南环线,包含生态湖、木栈道及若干凉亭景观等,占地232750㎡,其中绿地148935㎡,水域83765㎡。


乔惠民书:军垦文化首席品牌      天下口碑数据库

中国农垦事业发祥地

 

 

 

南泥湾农场是中国农垦事业的发祥地,也是南泥湾精神和中国农垦精神的发源地。

 

南泥湾农场始建于1941年3月,场部设在南泥湾镇经济、文化的中心阳湾。全场土地总面积2.3万亩,其中耕地11000亩。抗日战争时期,南泥湾农场先后开展了工副业生产、运输和商业活动,保障了延安军民的粮食、被褥、经费、肉菜的供给,同时又为党中央机关的正常运转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最重要的是源自此地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南泥湾精神,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传家宝。

新中国的农垦事业,在中央几代领导集体的亲切关怀下,在几代农垦战线的优秀儿女的不懈努力下,在祖国的边疆和内地荒原上,建成了一座座大型的国有企业。这些企业以先进的生产力和成产方式,示范并带动了我国的农村经济,为农村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乔惠民书颂南泥湾:水灵灵好江南,泥土香好地方,深呼吸好风光   天下口碑数据库

八路军炮兵学校旧址

 

八路军炮兵学校旧址位于南泥湾镇西北约3公里桃宝峪村,其前身为“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司令部直属炮兵团”于1943年改为“中国国民革命第八路军总司令部炮兵学校”。为了培养炮兵干部,发展我军的炮兵配合步兵夺取大城市,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1944年12月,中央军委决定在八路军炮兵学校的基础上,正式成立炮兵学校,并命名为“延安炮兵学校”。这是中共创办的最早的炮兵专业学校,郭化若、朱瑞先后任校长,邱创成任政委。

延安炮校与1944年9月开始准备,1945年元旦开学。校部下设政治处、参谋处、教育处,学校约一千人,编为3个大队10个中队,一个迫击炮教练队和一个工兵科,主要培养炮兵连、排干部,训练方针是“以技术为主,战本为辅”,并提出“有什么学什么,战争需要什么学什么”的口号。延安炮校培养了一大批干部,为我炮兵部队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945年8月,根据新的形势发展需要,炮校师生经过短期突击整训,于9月中旬离开桃宝峪,开赴东北,1986年正式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学校。

北京知青林
北京知青林位于桃宝峪村后沟山坡梯田上,在桃宝峪村的沟口立有“北京知青林”字样的标志,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28000余名北京知青响应党中央和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广大知青经历了艰苦的身心磨练,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把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年华无悔地奉献给了这块神圣的土地。2003年在北京、西安、延安三地的“北京知青联谊会”的共同倡议下,决定在位于延安市南泥湾镇桃宝峪村修建北京知青林,知青林由老知青亲手在这里栽植纪念树,北京知青林成了老知青们回到这里的第二个家。


乔惠民书:中国红垦都  陕北好江南       天下口碑数据库

党徽广场

 

 

党徽广场位于南泥湾桃宝峪村口,广场红线面积17789㎡,其中雕塑和夯土墙占地441.3㎡,硬质铺装占地约5052㎡,绿化12295.7㎡。党徽雕塑正立面为紫铜板,侧立面为不锈钢板,高13.8m,其中13代表党中央在延安经历的13各春秋,8代表8年抗战;宽19m长21m代表中国共产党建党于1921年。主体造型以党徽为核心意象,通过圆雕的表现形式,对南泥湾景区的文化资源进行高度整合与创新,突出南泥湾景区的红色主题、文化主题。要求设计卓尔不凡、推陈出新,具备现代雕塑的多功能展示性,和持久审美凝聚力。



西大门景观区

西大门景观项目位于南泥湾镇高坊村,项目地北邻303省道,占地约160亩,分为三个片区:草原片区、山坡片区及山林片区。主要包括草原栈道、梯田芝樱花海、台地栈道观景亭、雕塑小品等各种景观效果,达到陕北江南与烂漫花海的完美融合,全景式展现南泥湾画卷。

中共中央干部休养所旧址
 

中共中央干部休养所,由于红砖所砌,所以又称“红楼”,位于南泥湾镇桃宝峪村,红楼是原中共中央管理局干休所,一九四二年由八路军总部炮兵团和三五九旅自己设计,就地取材建成的二层楼房,由客房、俱乐部、跳舞厅几部分组成,主楼北边原来还有两排平房,早已拆除。该楼1943年3月筹建,于同年九月建成,是三五九旅总部炮兵团的指战员们遵照毛主席的自力更生,自己动手的指示,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建成的。

关于红楼的用途及性质,早在1943年1月11日,朱总司令在致书南泥湾管理处主任李世俊同志时,就明确提到,市场的兴起及休养所的成立将便于延安工作人员在此修养和游览。这样,南泥湾不仅是屯田的模范区,而且可以成为游览修养的佳境,因此红楼建成后,便有许多中央负责同志于每年夏秋分批来这里修养游览。朱德、林伯渠、谢觉哉、徐特立、吴玉章、续范亭、李鼎铭等曾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此休养赋诗,现红楼旧址保留完整,与炮校旧址毗邻。

大生产运动广场、纪念馆、纪念碑

 

位于南泥湾镇区大生产展览馆的前面,2006年延安正式实施全国红色旅游“一号工程”延安革命纪念馆新馆建设和13处革命旧址维修保护、11处革命旧址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在南泥湾大生产展览馆的前面新建了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广场,广场正中央是象征南泥湾精神的雕塑,旁边巍然屹立着刻有“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八个字的大生产运动纪念碑。


马坊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抗日阵亡纪念碑位于南泥湾镇马坊村,1941年至1944年,八路军三五九旅七一八团曾驻守在这里。1944年七一八团全体指战员为了缅怀在抗日战斗中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在马坊半山坡的一棵古槐旁立了一座烈士纪念碑,1947年,胡宗南主力进犯延安,此碑遭到破坏,当地百姓几经周折,将此碑保护下来,此碑由碑帽、碑身、碑座三部分构成,碑的左右两侧为448名烈士芳名录,此碑历经七十年风雨侵蚀,已严重破损风化,2014年6月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一团金银川镇党委、阿拉尔市金银川镇人民政府出资修缮保护,新建了六角凉亭、石台阶、护栏,排水渠、碑记等设施。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一团金银川镇,前身是红二方面军六军团、抗日战争时期的三五九旅七一八团、解放战争时期的一野二军步兵五师十四团,经历过开辟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两万五千里长征、挺进华北抗日前线、南泥湾大生产、中原突围、南下北返、保卫延安,战功卓著,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汗马功劳。1949年部队挺进西北、解放新疆后进驻阿克苏,1950年开进戈壁荒漠沙井子后,一手拿枪一手拿镐,开渠造田、修路建房、发展农、工、商、副业,1953年毛泽东主席发布军队集体就地转业命令,改编为第一师一团,拉开了“屯垦戍边”的序幕。60年来,经过几代七一八团传人的建设,一团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大型国营农场。2013年1月23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阿拉尔市金银川镇,团镇合一,总面积共1338.739平方公里。在建团60周年之际,一团金银川镇修缮抗日阵亡纪念碑,祭奠三五九旅七一八团的抗日烈士英魂永垂不朽,弘扬三五九旅七一八团的精神代代传承,永放光芒。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