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国各大美术馆馆长坐而论道,2021成都双年展掀起“智能共振”
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杨帆
近日,作为疫情以来规模最大、学术性最高的艺术双年展,2021成都双年展以“超融体”为主题,自开展以来便吸引了大批市民前来参观。从2021年12月开始,成都市美术馆围绕本届成都双年展推出不同内容的学术峰会和公教活动,使双年展成为了一个全民参与的大型艺术事件。
12月21日上午,“艺术创新与城市创新——2021成都双年展学术交流会”在成都市美术馆A区(成都市天府美术馆)报告厅召开,以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2021成都双年展总策展人范迪安领衔全国各大美术馆馆长,他们围绕着艺术如何城市赋能美好未来展开了一场“头脑风暴”。
2021成都双年展通过不同维度的议题设置,寻找中国当下社会与国际热门话题的联结。主题展共分为“多态共生”、“家园共栖”、“智能共振”、“时潮共燃”、“生态共度”、“意匠共鸣”、“民族共情”与“美育共线”8个版块,从艺术思潮、建筑营造、生态意识、时尚趋势等不同侧面展现“融”的视觉表现;同时,力求从全球与在地、城市与精神、观念与技术、青春与创造、生态与美学、传统与前卫、民族与文明等具体议题切入,呈现一个跨领域、多层次的中国乃至世界的当代艺术发展图景。
“艺术创新与城市创新——2021成都双年展学术交流会”是对成都双年展学术主旨与文化意义的理论阐述,向艺术界介绍了双年展的策展理念,尤其是各展览版块所体现的策展叙事特征;同时也向媒体和公众阐释本次双年展与成都城市发展的关系。
艺术史家、艺术评论家、成都双年展学术委员会主任吕澎在欢迎辞中表示,基于关心成都市新建美术馆未来的营运和发展,2021年成都双年展在12月19日举办了“未然共思:美术馆馆长峰会”,听取了嘉宾们近年来关于中国蓬勃发展的美术馆领域的学术建设、藏品积累、美育传播、标准化管理和可持续性营运的经验,以及专家们对于未来的预判。
成都双年展总策展人范迪安在题为《融以贯通——2021成都双年展的策划理念》的总策展人主旨发言中表示,双年展策划绕不开三大维度的问题:第一是双年展与所举办城市的关系;第二是双年展与本土艺术的关系;第三则是双年展与全球艺术的关系。对于城市更新来讲,加强历史⽂化保护、注重⽂明传承、⽂化延续,留住城市的传统营建机理和⽂化风貌特⾊这份乡愁,是城市更新要秉持的理念,另⼀⽅⾯,让艺术介⼊城市,融⼊城市,⽤美的形式语⾔装点城市景观,构筑城市新貌,是城市的⽂化氛围、⽂化⽓息与时俱进,也是城市更新的重要⽅⾯。
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邱志杰在题为《科技艺术的发展趋势与文化特征》的发言中介绍了科技艺术的发展以及在本次双年展中的体现。他表示,科技艺术优先使用最新的科技手段来创作艺术,同时它也帮助人们理解科技发展所塑造的崭新的人类生活,以及崭新的人类生活情感,并设法用人文和艺术的手段,消化科技发展给人们带来的影响。
湖北美术馆馆长冀少峰在题为《与城市共生的公共艺术》的发言中说到,认为要将艺术放回到自然与生态系统中,重思人、艺术、自然、城市四者之间的关系。冀少峰认为与城市共生的公共艺术倡导一种全球生态观,唤醒的是一种全民生态意识,重思一种人与自然、艺术与生态的关系。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在题为《美术馆建设与城市形象塑造》的发言强调,美术馆是构建城市文化形象的重要场所,也是支撑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机构。现在的美术馆已经从最初展览陈列的简单概念,形成了完整的专业化的美术馆体系。数量众多的专业美术馆的学术建设带动了多类型文化及产业的发展,形成了城市文化艺术生态的整体推进。
四川美院美术馆馆长何桂彦在以《传统活化与城市记忆》为题的发言中,强调了从全球视野角度出发讨论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问题的重要性。传统文化的创造和创新已经成为了今天无法回避的主题,传统文化的当代转换既源于本土的动机,也有国际相通的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