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红家书|红色家书的育人内涵探析(作者:潘娟 陈凤至

2024-04-21 20:10 《南方论刊》杂志  主页 > 大国红 > 红家书宝库 >

打印 放大 缩小





红色家书的育人内涵探析


 
《南方论刊》杂志 2021年8期 
 
作者:潘娟 陈凤至
 
(赣南师范大学 江西赣州 341000)
 
红色家书是中国共产党人或追求进步的爱国人士写给父母、爱人、兄弟姐妹及子女言情、诀别、明志、谈事、说理的私人书信。从历史时期划分,目前留存下来的红色家书较多和常见的写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然而,红色家书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时期保留下来的则更少。与一般史料的宏大叙事手法不同,红色家书以写信人第一人称的角度记录了革命家们真挚细腻的人物情感,是写信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红色家书不仅是峥嵘岁月的历史见证者,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色精神血脉的生动描绘。红色家书不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而且蕴含了极其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角度看,红色家书具有颇为丰富的育人内涵。
 
一、对党忠诚、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
毕生致力于共产主义事业是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崇高理想。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一直坚守和秉承的原则。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坚定的理想信念,不但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而且是共产党人的正气之魂。它既是砥砺中国共产党人一往无前的精神支柱,也是激励我党奋斗不止的力量之源。在烽火硝烟的战争年代,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严刑拷打,革命先辈们无所畏惧、宁死不屈,靠的正是心中对马克思列宁主义信仰的坚守和对党忠诚的坚定信念。
 
“马日事变”后,在湖南从事地下工作的钟志申在给哥哥的遗书中提到:“当他入党之时已抱视死如归的意志。他认定,共产党一定会胜利,革命也一定会成功。他愿意把一切贡献给革命。”[1]被盛赞为“甘将热血沃中华”的女英烈赵一曼再次被捕,受尽反复折磨,她怒斥:“敌人可以毁灭整个村庄,把人变成肉泥,但永远也消灭不了共产党员的信仰”。[2]夏明翰在致信姐姐的家书中写到: “我一生都没有遗憾,我认定了共产主义这个真理,就敢上刀山闯火海,甘愿抛头颅、洒热血”。[3]正是夏明翰这种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和为革命献身一切、绝不屈服、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才有了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气吞山河的壮志豪言。
 
二、以身许国、舍身忘我的家国情怀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以国为根基,国是家的归宿。个人和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民族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家国情怀既与重视亲情、尽孝尽忠、心怀天下、天下为公、爱国主义、民族大义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同时,家国情怀又是对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超越。不同时期的家国情怀表现着不同的精神内涵。红色家书中,以身许国、舍身忘我、精忠报国是革命先辈们最鲜明的品质。面对民族生死存亡,他们以强烈的家国情怀,团结一致争先投入保家卫国的伟大斗争中,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英勇献身。
 
吉鸿昌在留给妻子的信中写到:“我今天的死是为时代而牺牲。”[2]中央苏区红军主力长征后,刘伯坚留守赣南不幸被捕后在狱中写给兄嫂的信中表明了他先“大家”后“小家”的家国情怀:“我生来就是为了中国,我死也是为了中国,一切都听它的”、“为了中国民族就为不了家和个人,希望兄嫂能够理解。”[2]1936年8月,赵一曼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她无所畏惧、淡定从容,她向看守人员要来纸笔,写下了给儿子的遗书:“在他长大成人之后,希望儿子不要忘记母亲是为国家牺牲的。”[2]左权在致信母亲的家书中提到:“为了民族和国家的利益,过去没有一个铜板,现在仍没有一个铜板,准备将来也不要一个铜板。”[3]老一辈革命家们自觉将个人“小我”融入到 民族“大我”的家国情怀实在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弘扬和传承。
 
三、勇于斗争、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苦难的中国人民进行了多年英勇顽强的反抗和斗争。这些斗争虽然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步伐,但是从根本上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1921年,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理论指导、由无产阶级组成的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为身受苦难的黎民百姓带来了新的曙光,指明了前进的道路和正确的方向。中国共产党历经血雨腥风、战胜各种磨难坎坷,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从幼稚走向成熟。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我们党始终保持的优良作风。红色家书中无数的革命先辈面对敌人不畏强暴、视死如归、顽强抵抗、拼死斗争,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孟子曰:“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视国家、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把它摆在第一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忧愁,为百姓谋福祉。这既是一种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也是中华儿女们一直传承的强烈责任感和担当精神。革命年代的担当精神,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忧患意识。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识,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4]担当精神就是始终把为民族谋复兴的使命在放心中,把为人民谋幸福的责任扛在肩上。勇于担当是共产党人从百年奋斗史中传承下来的优秀品质。党的历史实际就是一部担当史,红色家书里敢于斗争、勇于担当的例子不胜枚举。正是这种深沉且强烈的忧国忧民的历史使命感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担当,激励着不断奋进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进行伟大斗争、伟大革命,走向伟大胜利。
 
红色家书中的革命家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放在自己的心中,把时代赋予个人的责任担当扛在自己的肩上。任弼时在致信父亲的家书中提到:“现在社会的生死存亡也全部依靠我们这一辈的青年将来能够建造成大福家的世界,与天同庆,这也是我们这一辈青年人的希望和责任。”[3]曾任中共成都特支书记的刘愿庵不幸被捕后,在就义前给妻子的遗书中写到:“我已经尽了我一切的努力,把它全部贡献给了我们的阶级,把它全部贡献给了我们的党,我算是尽了我个人的责任。”[1]红色家书中,不仅在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英勇牺牲的抗战英雄们身上散发着勇于斗争、精忠报国、为国为民的责任与担当,而且在老一辈革命家对子女的关心关怀里承载着对后辈增长本领、肩负起建设祖国责任使命的殷切期盼。叶剑英致信女儿时提到:“你们必须完成你们这一代的责任。当你们身处学习时期,就应当全心全意为建设新中国而努力奋斗。”[3]
 
四、严于律己、修身立德的高尚品质
《论语·学而》中提出:“吾日三省吾身”。 《亢仓子·训道篇》中提出:“君子检身,常若有过”。古往今来,严于律己、以高标准严要求约束自我,成为无数仁人志士的价值追求和处世原则。严于律己是一种高度的自觉自律意识,意思是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始终保持清醒和自觉,时刻以严格的标准要求和约束自己,并且做到自律自省 。“严”是一种做人的态度,也是一种处事的方法。它既是扛在肩上的责任,更是发自内心的担当。严于律己是要努力做到律心、律言、律行相统一,这既是一种“从我做起”的自觉意识,又是严格的自我约束。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古人们非常重视修身养性,一直将修心立德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宋代司马光提出:“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人们一直推崇的“德”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以“仁义礼智信”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如今,“仁义礼智信”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涵之一。红色家书中,老一辈革命家既重视自身道德素养的提高,也十分重视家庭教育中子女、亲人的道德建设和规范。他们不仅对自身道德提出了严格要求,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还对子女、亲人严格要求,通过潜移默化的榜样示范作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影响着身边的人。红色家书中,许多的红色故事里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严于律己、修身立德的崇高风范。
 
陈毅在致信父母亲的家书中写到:“亲人来沪公家只能按例招待,儿子作为工作人员不能破格办事,希望亲人能知情体谅……一切均从人民出发。”[3]陈毅在家书中向父亲详细汇报了自己和家庭的近况,恳请父亲向来上海探亲的亲人说明自己不搞特殊接待的原则。老一辈革命家严于律己、坚持原则,这种对自我的约束也浸润式地影响着整个家庭的道德修养和家风塑造。革命家们面对亲友始终坚持原则、一直心怀人民的高尚品德,尤为值得每一位新时代大学生称赞和学习。陈赓致信子女的家书中提到:“最关心你们是否在每一个方面都很刻苦锻炼和严格要求自己。”[3]严于律己、修身立德的高尚品质不仅在革命家身上得到了极大的体现,而且寄托在要求子女、后辈能严格约束自我、刻苦学习、追求进步、修炼品德的殷殷希望上。刘少奇致信女儿的家书里写到:“永远听党的话,并严格地要求自己、管束自己。”[3]陈毅在致信子女的家书中,告诫他们要听妈妈的话,好好学习,完善自我,并希望他们成为有学问有品德的人。
 
五、艰苦奋斗、为民服务的实干作风
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一贯保持的优良作风。它不但是党带领人民群众克敌制胜、排除万难的传家之宝,而且是我党永葆生机活力的政治本色。一百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幼稚走向成熟,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实现从站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归根结底就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结果。艰苦奋斗,不仅是一种优良的作风,而且是一种坚韧的精神,更是一种根植于内心的责任与担当。在物资极度匮乏的革命年代,有许多实际困难需要克服,人民群众的生活苦不堪言。革命家们本着艰苦奋斗的精神、勤俭节约的朴实作风,深入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了解人民群众的想法,解决人民群众的困扰和烦忧。“为人民服务”最早由毛泽东同志提出,意思就是要坚持一切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干事创业的中心点。这既是我们党一贯以来的优良作风,也是我党的根本宗旨。老一辈革命家从不搞形式主义,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为人民解难题办实事。革命家们不仅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还表现在对子女、亲人的循循善诱和谆谆教导中浸润式地渗透“深入群众、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理念。这一点在红色家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艰苦奋斗就是要不怕困难、不怕吃苦、为革命事业而努力奋斗。张闻天在给弟弟的家书中恳请弟弟转告侄儿:“希望侄子不要怕苦也不要怕累,多多锻炼,并且鼓励他努力干,争取成为革命事业的红色接班人。”[3]邓颖超致信侄子,告诫他入党之后必须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并写到:“要注意保持与群众的密切联系,要时刻关心群众,虚心向群众学习,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为群众服务。”[3]为人民服务,就是要深入基层和群众,通过实地调查了解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想尽一切办法给群众办好事、办成事。朱德致信儿子的家书中,对儿子蹲点的正确经验做出了充分的肯定,并且希望儿子在工作中发扬好深入群众的实干精神:“现在你去蹲点就要向群众看齐,一起吃一起睡一同劳动,要深入群众中去,那么你就能真正地了解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完成社会主义。”[3]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