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现代摄影|跨界融合:影像艺术的多元化探索(作者:敖国兴

2024-10-28 19:44 <中国摄影家>杂志  主页 > 印象 > 现代摄影 >

打印 放大 缩小








跨界融合:影像艺术的多元化探索



 
<中国摄影家>杂志 2024年6期   作者:敖国兴 

 

2024年4月25日,Photofairs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以下简称“Photofairs上海”)回归上海展览中心。作为亚太地区领先的影像艺术收藏平台,本次艺博会汇聚了来自全球20余座城市的46家展商,呈现150余位艺术家的影像艺术佳作。在展商之中,包括了国际与本土画廊以及活跃于当代摄影领域的艺术文化机构。

一、多元化的展览模式:市场驱动与学术研究的交汇

一般来说,我们在评价整场艺术博览会时,通常会评价其对于学术贡献的重视程度。从Photofairs上海的举办宗旨来看,还是主要以市场驱动为核心,同时也致力于推动学术性研究与市场需求的更好融合,从而促进艺术与商业的互动发展。同时,市场的发展也需要更深入的学术研究和专业意见,二者共同促进、共同发展来建构一个更加健全的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模式鼓励了更多的学术机构参与到艺术市场中来,通过发布研究报告为艺术市场的参与者提供深入的洞察和评估工具。以今年受邀参加的上海多伦美术馆为例:作为参加艺博会的非营利艺术机构,多伦美术馆依托2023年全年的档案资源,在“广角”板块使用数据统计图的方式向观者展示了长三角地区当代影像艺术一年来的发展轨迹。这种结合艺术展品与学术研究的方式,在国内艺博会中是相对少见的,也可以说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商业与学术之间的平衡。

今年艺博会所设置的“对话”系列讲座,让艺术从业者们能够在新型平台之下,讨论、发表关于当代影像艺术发展的关键议题与理念。主办方也以此致力于深化对本地以及国际影像生态问题的研究与讨论,向藏家推介亚太地区的艺术家作品。以4月26日举办的“影像背后的收藏要义”讲座为例,该活动为构建藏家、艺术家、策展人三者之间系统的影像收藏网络提供了经典案例,深入讨论了影像作品的收藏价值、影像背后的关键收藏理念等,并对中国影像收藏市场的未来发展进行前瞻性思考。这一系列讲座旨在拓展展会的商业链接,既能够确立一定的学术标准,又能够培养中国本土的藏家群体。

影像上海自2014年创立以来已走过十年发展历程,逐渐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平台。上海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城市,自然具备了其他城市所不具有的发展成为影像艺术收藏中心的先天优势。如今Photofairs上海的新型展览模式就是要引入中国影像艺术市场的新藏家群体,不再依赖以往的固定藏家群体。不再让每一次博览会成为这群固定藏家与画廊、艺术家交易的“内循环”。

二、摄影技术的多元化:当代艺术市场中新兴技术的挑战与机遇

在过去两年中,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数字影像、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兴技术在影像艺术领域的应用日益普及。这些技术为艺术家们开辟了更多的创作手段和表达方式,但艺术市场还正在适应这一新兴的艺术形式。当下在摄影创作中,AI已经为当代视觉艺术创作带来了革命性的工具,艺术家可以通过算法、大模型学习等手段进行独立创作,但对此的争议却一直在持续。

本次艺博会中,部分画廊带来了艺术家与AI共创的作品。如首次参加Photofairs上海的Green On Red Gallery,该画廊所展出的艺术家艾伦·巴特勒(Ellen Butler)的CORN PLANT 01在创作过程中加入了AI的使用。这幅作品探索了游戏以及虚拟现实中的各类植物生命,虚拟的植物生命形象被AI识别提取出来,并被氰版印刷工艺在现实世界之中重现。在同系列的其他作品之中,还在图像表面记录了JPEG图片格式残留的像素块。作品通过使用传统工艺探索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界限。

使用新兴摄影技术所创作的作品的确吸引了一批技术驱动型藏家的目光,在艺术市场中开辟了新的收藏门类,但广泛的艺术市场却对此反响平平。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导致了艺术收藏市场的不确定性,市场前景似乎并不是非常乐观,许多藏家对现如今的新兴门类作品信心正在减弱。然而矛盾点也在此:艺术市场刺激的关键矛盾也正体现在新兴创作技术的发展上。以AI为代表的艺术创作中新兴技术的创新应用,是艺术市场供给侧的重大创新,这种创新有潜力在未来几年内相当程度上改变艺术品的生产模式和艺术的本质定义。在今年的艺博会画廊主采访当中,不少画廊主认为藏家还是热衷于收藏传统艺术大师的经典作品,对新兴技术驱动型作品还是保持着绝对的理性。只有市场和藏家更为全面地适应新兴技术艺术的形式,一种动态的、互补的“合作”模式才更有利于艺术市场的多样性和艺术的全面发展。

三、多元化的摄影主题:全球视角下社会议题的文化表达

纵观今年的Photofairs上海,不同画廊艺术家之间创作的主题大多数都聚焦在身份认同、环境保护、女性主义等方面。由于国内市场的国际化,国内藏家所热衷的主题与国际藏家基本上是相同的,这些主题、议题也大多数由西方国家所主导提倡,主题的同质化趋势也对当前的文化全球化过程产生了显著影响。摄影通过其独特的视觉语言和技术特性在商业化收藏平台上发挥重要作用,促进了全球性议题的文化交流,但主题的选择也面临着维持艺术性与应对市场需求之间的平衡挑战。主题在当代摄影艺术全球化进程中的复杂性、多样性是各位艺术创作者们的灵感来源,展示了地域特有文化在全球视角下的重塑与对话。主题多元化促进的不仅仅是艺术形式上的革新,也是对现有社会文化结构的批判与重新诠释。正是在这些主题的“催化”之下,当代摄影艺术才得以在全球舞台上呈现出如此丰富和深刻的表现。

女性文化的建构是今年Photofairs上海的突出主题。荷兰的MICK Galerie在今年的Photofairs上海带来了三位女性艺术家的群展,该画廊创始的宗旨即努力缩小艺术界男女艺术家之间的不平衡,旨在支持艺术行业中的女性。每位参展的女性艺术家都通过其独特的视角呈现了人类发展的轨迹,目的是唤起人们的集体意识,而非仅限于审美欣赏。由此,有的参展艺术家选择了传统黑白摄影来充当媒介。像是南达·哈根纳斯(Nanda Hagenaars),她的作品可以被描述为富有诗意、直觉和情感。时间及其永恒性的概念,促使南达选择了传统黑白摄影作为表达方式。同样是女性主义的作品,艺术家黎雨诗的个人项目“画、梦,与爱”,不仅传达了深层次的社会学内涵,还呈现了视觉上的温柔和包容性。

“身份”作为本年度展览的核心主题,通过身份认同、感知和构建等多个维度得以深入探讨。艺术家们通过自己的作品探索了个体在复杂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定位及其演变,从而揭示了身份的多维性和深刻性。由上海塞万提斯图书馆呈现的艺术家皮拉尔·阿尔巴拉辛(Pilar Albarracín)的个展“条框之外”,清晰呈现了艺术家通过其创作对于西班牙身份的文化建构—以讥讽的方式探讨西班牙的民族性刻板印象。通过不同形式的艺术创作方法构建了一场围绕社会责任和精致形式美学的批判性对话。

四、多元化的摄影媒介:跨学科融合多维表达

摄影媒介的多元性在今年的Photofairs上海中涵盖了多种方面:技术的突破、概念的拓展、跨学科型应用—通过将摄影与其他学科领域相结合,为艺术作品赋予了更深的文化和哲学内涵。尽管以摄影装置为代表的多元化媒介艺术作品在展会中的数量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出于其可销售性考虑。装置艺术作品由于其尺寸、复杂性以及非永久贮存的特点不如其他传统媒介易销售。尽管在商业环境中可能有着现实情况的挑战,但多媒介、跨学科的摄影艺术作品的独特价值和深刻影响力仍然存在。

像香格纳画廊带来的赵仁辉个展“这需要时间”,他之前的艺术创作涵盖了广泛的媒介,包括平面摄影、视频、装置艺术以及动植物标本等实际物件的多元素展示。作品也经常结合文献与书籍,为观众提供了沉浸式体验,同时也运用多学科的合作方法和档案式的展览形式,有效地与其探索自然的主题相呼应。赵仁辉的持续创作主题紧密关联于自然或环境保护方面,吸引了环保主义者这一特定的藏家群体,他们不仅看重作品的艺术价值,更重视其所传递的环保理念和社会责任感。相较于个展形式强调的学术性与艺术性并重,在商业化的艺博会上,具有如此强调学术价值的跨媒介作品同样提升了其市场吸引力。

由上海本土画廊德玉堂画廊呈现的巴西艺术家维克·穆尼斯(Vik Muniz)的作品《夜之火,致敬戈雅》,使用出人意料的非传统创作媒介,重新诠释了艺术史和流行文化中的标志性场景,也是对摄影媒介多元化的充分证明。

五、摄影工艺的多元化:从传统显像到后摄影时代的形态拓展

由今年的Photofairs上海来看,摄影工艺的探索显现出两个明显的趋势。首先,摄影作品让观者的参与性明显增强。这并不是指互动装置类的参与性,而更深层地体现在作品的思想叙述与感知挑战上,艺术家通过创新的表现手法和材料使用来挑战观众的感知界限,促使观众在观赏过程中不仅是被动接受,也促使他们在观赏过程中主动思考和解读。来自巴黎的托马斯·德沃(Thomas Devaux)的作品可以作为最好的范例:其“二向色”(Dichroics)系列作品使用特殊材料工艺探索了光与颜色的相互作用,给予了平面艺术作品复杂的视觉效果。德沃将分色玻璃作为一种摄影表现材料,而该材料本来是由美国太空总署开发应用于卫星来反射激光的,他将这种特殊材料与金箔框架相结合,给予了摄影作品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力—作品犹如一面单向镜可以反射观者的形象,而这面镜子却像太阳一样耀眼。通过使用反射性极高的分色玻璃和辉煌的金箔,德沃不仅强调了作品的物理和视觉属性,也加深了作品的象征意义。

摄影工艺的另一个方面则体现在后摄影时代的实验性之中。在现如今的后摄影时代,艺术创作者们不再局限于传统摄影工艺的形式与实践,而是开始实验具有非摄影性的材料。这种材料的实验不仅仅挑战了摄影的定义,更多的是对摄影工艺边界的重塑。来自Green On Red Gallery的艺术家奥伊芙·沙纳汉(Aoife Shanahan),她让细菌以胶片的明胶银乳剂为食,细菌群的生长将银粒子变成各种抽象的图案,最终细菌死亡不再发生变化。结果产生的负片被扫描并成为它们存在的永久记录。

结语

未来Photofairs上海应当继续坚持以展示、交易当代摄影艺术作品为主的定位,让展会的宗旨更加明确,最大化地发挥其在艺术界的地位与作用。此外,展会应当吸引更多的国际地区的画廊参加展会,这样能够更好地响应市场的最新趋势和需求,从而在全球艺术市场中保持竞争力和相关性。

(敖国兴,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上海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上海美术学院摄影工作室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责任编辑/李红霞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