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睛:现代摄影
署书: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研究室主任、深圳原《现代摄影》杂志编辑部主任乔惠民
导读:国土名片网编研员李新宇
春展推荐|李季:树&刘建华:白纸
树
2021.01.16—2021.04.11
昆明当代美术馆
艺术家:李季
策展人:崔灿灿
树 的 聚 会
“与一棵美丽的树相遇是件不同寻常的事情,也许我们与树木初始的关系中,审美成分就远远大于科学。”
——法国植物学家 Francis Halle
在科学没形成,或是人类出现前,树就早早开始了自己的故事。树从来不是我们的资源,它有着更漫长的存在经验和潜力。只有认清这点,我们才能远离人类中心主义的视角去看待植物。李季为我们提供了别样的目光,一种万物有灵的迷人世界,树木拥有的智慧、情感和秘密。
夜—五桠果,相纸彩色打印,320x255cm,2020年
大约十一年前,在尼泊尔的特赖平原,李季拍下了第一组树的照片。从那时起,他的足迹遍布亚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从印度中部的德干高原,泰国的考艾雨林,到斯里兰卡的雅拉丛林,中国的西藏高原。最初的几年,奇幻的感受在森林中源源不断,大树和飞鸟,空间与比例的失衡,让旅行像是小人国和巨人的故事。李季的镜头无法收录树的全部高度,只能是一种角度的窥视,充满猎奇者的色彩。直到这几年,他的旅行变的缓慢,他需要围绕大树开始工作,依据每棵树的形状,一段段的拍下树的每一个部分。大树从客体变成了主体,故事的中心也随之改变。
我被李季的游历所吸引,琐碎的笔记,密林里的小径,雨后的蜥蜴,草原上泥泞的水塘,或是夜晚如性器一般的热带植物,毫无缝隙的交融在一起。尤其是那些大树,像极了巨大肖像,或是某种神秘的纪念碑,它们完全超出我对自然的理解,对存在秩序的把控。李季不仅捕捉了在雨林中稍纵即逝的情感,还给予这种情感更大的历史框架。
昼—蜂神树 相纸彩色打印 144x255cm 2019年
在李季的作品中,树木似乎拥有感官,记忆和沟通的能力,于是树在展厅里有了一场迷人的聚会。在第一场丛林的舞会中,树是生灵的智慧,它为我们提供了多样的路径,生命力以我们意想不到的方式持续。无论日月星辰,还是四季流转,这是树的自传,并借此让看不见的世界现形。在第二章节,树成了古老的记忆,就像每个故乡或是小说里,总有一棵大树的存在,它寄托了人与世代、村庄、文明有关的兴衰,让看得见的世界,在树的年轮中无形的记载。在展览的最后一部分,我们似乎去往了一个含混的世界,在这里,记忆中的树、科学中的树、审美中的树,组成一个无序而又诗意的结尾。这里天地还未分开,一切尚在混沌之中,森林中的花开花落,我们未见到,未听到,世界依然发生。
夜—聚果榕,相纸彩色打印,255x385cm,2020年
夜—四蕊朴,相纸彩色打印,150x228cm, 2020年
这些无限延伸的树,万物有灵的自然之力,形象磅礴,不可捉摸,远远超出我们的经验。它们绝非科学驯服的标本,也不是理性思维可以洞穿的对象,它们既庇护人类永续的存在,又足以威胁人类的存在根基,永久值得敬畏。而敬畏,又是文明和信仰产生的源泉。
像是某日清晨,在浓雾中,我们赤身裸体的在雨林中醒来,理应有的敬畏。
策展人:崔灿灿
关于艺术家
李季
1963年生于云南昆明,1987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现为云南艺术学院教授。自上个世纪90年代至2009年一直在进行当代艺术绘画与摄影的创作,作品曾参加欧美及世界众多国家举办的中国当代艺术展,同时也参加了美国迈阿密、西班牙马德里、法国巴黎、俄罗斯莫斯科等艺术博览会。并在德国埃森、中国北京、上海、香港、成都等城市举办个人画展。作品被希腊雅典Fraissiras现代艺术博物馆、英国The Red Mansion艺术基金会、英国David Roberts艺术基金会、香港中国会、深圳美术馆、南京四方美术馆、程昕东国际当代艺术空间等公共机构收藏。2010年至今李季每年多次前往尼泊尔、印度、斯里兰卡、泰国的国家公园和野生动物保护区,以及中国西藏的羌塘草原、唐古拉山、青海的可可西里、陕西秦岭、云南高黎贡山、西双版纳、白马雪山等自然保护区,用影像创作了大量的关于亚洲野生动物的图片。同时,关注和纪录了如今人类和野生动物之间日益严重的冲突与危机。自2006年以来出版了近十部个人专著,其中2017年,由北京联合出版社与雅昌艺术中心联合出版了艺术大书《荒野纪实-亚洲野生动物》。
白 纸
2021.01.16—2021.04.11
昆明当代美术馆
艺术家:刘建华
策展人:崔灿灿
“白纸”取自刘建华近几年最为代表的作品,也是此次展览的名字。亦如白纸本身的象征,它是书写和描绘的开始,它可以包含万事万物,承载思想,书写神圣,也可以一无所有,只是白色本身。于是,“白纸”赋予展览全新的叙事结构,成为展览的象征。
”白纸“挂在墙上,轻薄、简单,也因此接近纯洁和完美。微微翘起的一角轻声道出,时间的存在,它也揭示了刘建华创作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如何通过”物”的时间和空间,重新召唤我们的深层感知。在这个感知中,具体的形象和题材只是一个凭附,透过由泥胎烧制的物品,让我们重返世界的之初,重返所在,万事万物都有其所在,亦如白纸作为开始的存在,火焰成为永续的象征。
白纸,瓷 ,200 x 100 x 0.7 cm ,2008-2019年
几个空间成为展览的不同段落,像是散落的诗句。从吊在空中的箭开始,光阴如梭,凌厉而至,我们进入了一个纯洁的、恍惚的时空之旅。接连不断的空间中,有的像教堂,将我们引向造物者的神圣,几张白纸的卷曲,四面如琥珀的水滴;有的像是园林,空间错置,火苗海浪般的将我们包围,或者是时光流逝,黑色的铁板上,仍闪烁着正午金色的阳光;有的只是一个房间,寻常之物静默其中,与现实有着微微的差异。无论是泡沫、水滴,还是抽象的线,肃穆的方与圆,它们有关联,亦有缝隙和距离,时间在这些缝隙里可长可短,空间在穿行中时远时近。
陶瓷是实现这一感知的重要途径。刘建华重新激活了“陶瓷”在当下的含义,延展了陶瓷的领域、属性和功能。陶瓷在刘建华这里,不再是一个带有明确历史属性和地区符号的名词,而是一个不断开放的动词。陶瓷获得了它最为恰当的表达状态,既有材料的不可替代性,又促使观念得以精确的表达和升华。
泡沫墙(局部),瓷,可变尺寸,2018-2020年
在刘建华的作品中,有一个与我们现有的世界同样复杂的世界,一个由最简单的形式和物体召唤的世界。刘建华目光不再停留在地域性的经验,而是呈现更为普遍的人类共同经验,关注时间的存在,物与自然的哲学,生命中普遍存在的感知。在刘建华的作品中,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受,它们不是对象,而是一种我们所经历的,但又无法被描述的感受。例如某天正午水泥地上的阳光,远处桌子上一张空白的纸,傍晚窗外几滴落下的水。它们不属于任何一个时代,它们是这个世界的普遍所在,是记忆、空间、时间与人的情感的多重投射。
这种感受与观念,在埃利亚松的太阳,卡普尔的云门,河原温的日期画中,有着异曲同工的存在。刘建华通过不断的实践,延展了艺术的含义,一种由视觉的无限和逻辑的不可及带来的感知力量,它们远比文本与道理更动人,也更悠远。亦如万事万物的法则,可解的难以恒古,不可解却永留心底。
线条,瓷,可变尺寸,2015-2019年
我们把这个展览想象成一叠白纸,或是一本金色的笔记,每打开一页,感知就将观众引向不同的情形。这些情形有历史的,个人的,它涵盖了刘建华近30年的创作历程中的种种切片,在故园如乡愁般的陶瓷中出走、回归、提升,又因提升而忘却。有现实里廉价的泡沫,箭的凌厉,生活中在与不在,是与不是的感知。或是自然中的光线、水、风与火种,彼此交织,如梦境,如幻象。但它们又似乎哪里都不引向,只是透过艺术本身,重新发现并指出,我们不可把握的永恒,注定流逝的光阴。
在昆明的阳光下,在刘建华的作品中,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策展人:崔灿灿
关于艺术家
刘建华
1962年出生于江西吉安市,八十年代末他尝试在当代背景下进行实验性的工作。2008年提出“无意义、无内容”的理念进行创作,开始了一个全新方向的探索,并形成了当代艺术的个人语言体系。是中国当代艺术领域最具实验性、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刘建华作品受邀参加2020年芝加哥大学美术馆、日本市原湖畔美术馆、2019年OCAT深圳馆个展、洛杉矶郡立艺术博物馆、2018年意大利那不勒斯Made in Cloister基金会个展、新加坡国家美术馆极简主义主题展、第五十七届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艺术万岁”、日本第六届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三年展、意大利第十四届卡拉拉国际雕塑双年展、第十七届悉尼双年展、第二届莫斯科双年展、第一届新加坡双年展、第六届上海双年展、第50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等展览,以及由瑞士伯尔尼艺术博物馆、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荷兰格罗宁根艺术博物馆、奥地利维也纳路德维希当代美术馆、德国汉堡当代美术馆、东京森美术馆、伦敦泰特当代美术馆、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等机构举办的展览。刘建华作品被英国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伦敦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日本十和田市美术馆、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澳大利亚悉尼新南威尔士博物馆等机构收藏。艺术家目前工作和生活于中国上海。
关于策展人
崔灿灿
崔灿灿是一名活跃在各个领域的独立策划人,写作者。策展的主要展览和活动从2012年开始近百场,群展包括夜走黑桥、乡村洗剪吹、FUCKOFF II、不在图像中行动、六环比五环多一环、十夜、万丈高楼平地起、2015-2019过年特别项目系列、策展课、九层塔等。曾策划的个展包括艾未未、包晓伟、陈丹青、陈彧凡、陈彧君、冯琳、韩东、何云昌、黄一山、姜波、厉槟源、刘港顺、刘建华、李青、李季、李占洋、牧儿、马轲、毛焰、琴嘎、秦琦、隋建国、石节子美术馆、史金淞、沈少民、谭平、王庆松、谢南星、夏小万、夏星、萧昱、许仲敏、徐小国、宗宁、政纯办、张玥、赵赵等。近几年获得的奖项,包括CCAA中国当代艺术评论青年荣誉奖,《YISHU》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奖,ART POWER多届年度展览奖和策展人奖,《艺术新闻》亚洲艺术贡献奖林肯策展人提名、《当代艺术新闻》年度最佳艺术家个展、北京画廊周最佳展览奖,以及多家媒体2013—2020的年度策展人或是艺术贡献奖等。
关于美术馆
昆明当代美术馆(CGK)由昆明冠江集团投资兴办,自2018年开馆以来,相继举办过“地缘笔记”、"连接时间的空间——中法建筑对话展"、“谱系+ ——1978年以来的云南油画”等重要群展;以及一系列个展,包括曾晓峰、唐志冈、马克·吕布、张春旸、曾孝濂、马云、于坚、何多苓、水雁飞、杜天荣、杨丽萍等。昆明当代美术馆立足于云南的历史脉络和地域风情,连接东南亚的地缘关系,通过客观地梳理云南与中国、乃至世界的当代艺术的互动,呈现艺术在地域性和历史性中的思考和实践,成为一座强调文化多样性和城市自然的当代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