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地理城市擘画标志人物】英国埃比尼泽.霍华德

2021-04-12 00:29 知乎 天下口碑数据库  主页 > 趣旨 > 文化地理 > 人文国土 > 美在家乡宝 > 文化地理 >

打印 放大 缩小



【天下口碑数据库插注:2019年9月19日,英国“田园城市和城市规划协会”明确提出田园城定义100周年,埃比尼泽.霍华德获列入“世界文化地理城市擘画标志人物”名录。


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产生和影响
                              
田园城市理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社会改革家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1850~1928)在其1898年出版的《明日---一条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一书中提出的著名的城市建设和社会改革理论。霍华德还积极地将自己的思想付诸实践,亲自主持建设了莱奇沃思和韦林两座田园城市。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对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城市规划,特别是二战后西方国家的新城建设和城市理论产生过很大的影响,被城市规划学家和史学家视为城市规划史上最有影响的理论之一。今天的有关城市规划的教科书几乎无不介绍霍华德的著作与理论。


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1850~1928)  剑桥四小一一班乔杨拓制
(天下口碑数据库)

一、田园城市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在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E.霍华德关于城市规划的设想提出了田园城市的概念,霍华德在他的著作《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中认为应该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他称之为“田园城市”。田园城市实质上是城和乡的结合体。1919年,英国“田园城市和城市规划协会”经与霍华德商议后,明确提出田园城市的含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掌管。
霍华德设想的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城市四周为农业用地所围绕;城市居民经常就近得到新鲜农产品的供应;农产品有最近的市场,但市场不只限于当地。田园城市的居民生活于此,工作于此。所有的土地归全体居民集体所有,使用土地必须缴付租金。城市的收入全部来自租金;在土地上进行建设、聚居而获得的增值仍归集体所有。城市的规模必须加以限制,使每户居民都能极为方便地接近乡村自然空间。
霍华德对他的理想城市作了具体的规划,并绘成简图。他建议田园城市占地为6000英亩(1英亩=0.405公顷)。城市居中,占地1000英亩;四周的农业用地占5000英亩,除耕地、牧场、果园、森林外,还包括农业学院、疗养院等。农业用地是保留的绿带,永远不得改作他用。在这6000英亩土地上,居住32000人,其中30000人住在城市,2000人散居在乡间。城市人口超过了规定数量,则应建设另一个新的城市。田园城市的平面为圆形,半径约1240码(1码=0.9144米)。中央是一个面积约 145英亩的公园,有6条主干道路从中心向外辐射,把城市分成6 个区。城市的最外圈地区建设各类工厂、仓库、市场,一面对着最外层的环形道路,另一面是环状的铁路支线,交通运输十分方便。霍华德提出,为减少城市的烟尘污染,必须以电为动力源,城市垃圾应用于农业。
霍华德还设想,若干个田园城市围绕中心城市,构成城市组群,他称之为“无贫民窟无烟尘的城市群”。中心城市的规模略大些,建议人口为58000人,面积也相应增大。城市之间用铁路联系。
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的设想后,又为实现他的设想作了细致的考虑。对资金来源、土地规划、城市收支、经营管理等问题都提出具体的建议。他认为工业和商业不能由公营垄断,要给私营企业以发展的条件。
霍华德于1899年组织田园城市协会,宣传他的主张。1903年组织“田园城市有限公司”,筹措资金,在距伦敦56公里的地方购置土地,建立了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奇沃思(Letchworth)。1920年又在距伦敦西北约36公里的韦林(Welwyn)开始建设第二座田园城市。田园城市的建立引起社会的重视,欧洲各地纷纷效法;但多数只是袭取“田园城市”的名称,实质上是城郊的居住区。
霍华德针对现代社会出现的城市问题,提出带有先驱性的规划思想;城市规模、布局结构、人口密度、绿带等城市规划问题,提出一系列独创性的见解,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城市规划思想体系。田园城市理论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对后来出现的一些城市规划理论,如“有机疏散”论、卫星城镇的理论颇有影响。40年代以后,在一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方案和城市规划法规中也反映了霍华德的思想。
霍华德关于解决城市问题的方案主要内容包括:
① 疏散过分拥挤的城市人口,使居民返回乡村。他认为此举是一把万能钥匙,可以解决城市的各种社会问题。
  ② 建设新型城市,即建设一种把城市生活的优点同乡村的美好环境和谐地结合起来的田园城市。这种城市的增长要遵循有助于城市的发展、美化和方便。当城市人口增长达到一定规模时,就要建设另一座田园城市。若干个田园城市,环绕一个中心城市(人口为5~8万人)布置,形成城市组群──社会城市。遍布全国的将是无数个城市组群。城市组群中每一座城镇在行政管理上是独立的,而各城镇的居民实际上属于社会城市的一个社区。他认为,这是一种能使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改革目标充分发挥各自作用的城市形式。
③改革土地制度,使地价的增值归开发者集体所有。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念的对于西方战后城市规划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念作为一种社会改良主张,其核心是土地改革,西方战后城市规划体系就是建立在土地改革的基础上;第二,田园城市的“城镇-乡村磁力”以区域平衡发展作为必要条件,战后新城运动是现代城市规划走向区域的开端;第三,战后的新建建设为引发新的规划原则和设计概念的实验场所,其影响远远超出了瓣城范畴。
二、.田园城市理论的广泛影响
《明日的田园城市》一经出版,立即引起了其他国家的关注,并很快被翻译成法语、德语俄语、日语等文字。1904年,第一届国际田园城市大会在伦敦召开,标志着田园城市理论已经国际化。田园城市理论产生了国际性的广泛影响。
(1)美国 1923年,美国成立“美国区域规划协会”,这是美国历史上主张田园城市思想的最重要的机构之一。它是一个非官方的组织,成员包括施坦因、芒福德等。1924年,“萨尼田园城”在纽约市破土兴建。1925年,国际城镇“城市和规划会议”在曼哈顿召开。霍华德参加了这次会议,并与美国同行们交换了意见。美国田园城市运动的最大特点是在霍华德理论基础上的创新。20世纪20年代开始出现的“美国田园城市和区域规划运动”,尽管没有取得大的实践进展,但在理念上把田园城市的基本原则与更广泛意义上的区域规划结合了起来,这导致了以下两个新概念的出现: 一是由克劳伦斯.佩里从1929年起开始倡导的“邻里单元” 概念,它主张将居民区面积控制在以学校、商店等公用设施为中心、以步行可达距离为半径的范围之内,通过这种方式,加强城乡社会的亲合力。第二个是瑞本模式,由施坦因和亨利.莱特在1927-1929年间提出。它起源于新泽西州瑞本市区的一次田园城市试验,实行人车交通分离模式。后来罗斯福新政时期建设的马里兰绿带、俄亥俄州的格林希和威斯康星州的格林代尔两个移民区都以此为借鉴。这两个概念,至今仍是全世界范围内最为经典的住宅区规划原则,与“新城市主义”的理念也是一脉相承的。
(2)法国 从19世纪末以来,法国与欧洲其他国家一样,也面临着城市住房问题的压力,城市一直存在着向外围高密度发展的趋势。到一战前夕,田园城市的观念在法国已有了很大的影响,在巴黎的周围一度也出现了类似的田园城市。1903年,两个激进的社会改革家吉德和瑞斯特发起成立了“法兰西田园城市协会”。从一开始,这个协会的目标就不局限于单纯的田园城市建设,而是更广泛的社会改革。到30年代,社会民主改革者加入到田园城市运动中来, 因此法国的田园城市运动与社会民主改革,特别是左翼社会民主改革,有很大关系。左翼社会民主改革者们更多地关注建设具有田园风格的居民区,这也使得法国的田园城市运动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霍华德的主张。而另一方面,在卫星城市的概念上,法国与英国的田园城市运动具有共同点。在巴黎的四周,从1919~1921年,建成了一批高密度的住宅群,以作为卫星城市,缓解巴黎的住房压力,甚至在其最早的卫星城市苏斯内斯,还能看到具有很强的英格兰风格的建筑。总的说来,田园城市理论对法国的影响是有限的。虽然遭到了一定的误解,但我们可以认田园城市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国,特别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国的社会改革运动,二者交织在一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现代法国社会的变迁。
(3)日本 田园城市理论很早就被介绍到日本。在日本,田园城市被翻译成“庭园都市”,其中“都市”的翻译基本准确,但问题在于“庭园”上,它让人想起绿色、安静的原野。日本的田园城市运动从一开始就违背了田园城市理论的至少三个原则:小规模、独立和内部合作;加上日本本身存在着自明治以来的复杂的土地问题,以及急于早日实现现代化的民族心理,使日本在城市规划上,特别是进入30年代以后,出现了大都市化的倾向。但是二战以后,在城市如何发展的问题上,比如在社区合作上、在区域自理上,日本却深得田园城市理论的宗旨,并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经验。这或许与美国政府的军管统治不无关系。
(4)澳大利亚 1913年,霍华德展望田园城市运动将来“最好、最辉煌的篇章”时,指出,那将发生在“太平洋上的大洲”,或许在霍华德看来,澳大利亚作为英联邦的属国,是缓解伦敦社会压力的最好处所。1890~1914年,澳大利亚处于经济低谷和城市失业危机之中,在改革浪潮中,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被介绍进来。后来甚至在1917年10月,还在东南部港口城市阿德莱德召开了澳大利亚第一次有关田园城市问题的会议,其主题是“促进城市规划、田园城市、住宅的科学和原则的普遍教育和大众理解”,有287名官方代表参加。这次大会后,田园城市理论中的一些概念,如城市非中心化、合作社会、新城等,开始在澳大利亚专业城市学家群体中出现并逐渐推广.
田园城市,从概念提出,到两座田园城市的建设,再发展成一种深远、广泛的运动,构成了一个丰富的历史过程。一方面,它并不是一个短暂的、昙花一现的过程,可以说,自从“田园城市”的概念产生以来,就一直存在,只不过在不同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或强或弱的特征,甚至在今天,无论是在学术上还是实践中,都能看出它的影响;另一方面,“田园城市”的概念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田园城市运动自身的发展、深入,内涵也不断调整。

------------------------------------------------------

如何评价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理论?

 
霍华德在他的著作《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提出的田园城市理论是否只在理论上具备指导意义?
知乎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010561
关注者
104
被浏览
29,322
 

6 个回答

 

 

"Town and Country must be married, and out of this joyous union will spring a new hope, a new life, a new civilization. (城乡必须结合,这种愉快的结合将迸发出新的希望、新的生活、新的文明。)"
——Ebenezer Howard “Tomorrow: A Peaceful Path to Real Reform”
(埃比尼泽·霍华德《明日:一条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

 

首先讨论一下田园城市出现的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刚刚走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车道,但显然人类还没对城市快速扩张这一情况做好充分的准备,因而城市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如人口过度集聚、交通堵塞、贫富对立及污染等。这些城市景象和问题引起了大量的关注和争论——城市发展何去何从?

△ 雾锁伦敦,19世纪末20世纪初伦敦面临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图片来自网络[2]

霍华德是一个英国国会的速记员,工作使他能够接触到许多致力于社会改革的思潮。结合当时的城市问题和社会环境,霍华德对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思考,描绘心中的理想蓝图,形成综合处理各类城市问题、寻求城乡融合的田园城市模型,以期望市民,特别是工人阶级提供健康的城市生活。1898年10月,《明日:一条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问世,田园城市的基础框架形成。

△ 埃比尼泽·霍华德(1950-1928),英国城市学家、社会活动家,“田园城市”运动的创始人、现代城市规划的奠基人之一;图片来自网络[3]

再简单说一下田园城市是什么?

霍华德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问题,即:人会走向城市、乡村还是城-乡结合体?并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集城市与乡村优点于一身的城-乡结合体,即花园城市

△霍华德提出城市、乡村、城-乡“三磁铁”并列举各自优点,画面中心是“人民”并提问“他们会走向哪里”?

基于城市与农村的特性,霍华德创造了田园城市空间模型:模型占地6000英亩(2400公顷),城市居中并被5000英亩农业用地包围,形成一个自给自足、可容纳32000人的系统。城市呈同心圆布局,中央为中心公园及公共设施,6条主干道从中心对外辐射并把城市分成6个片区,各类工厂、仓库和市场在城市最外围建设,有环形道路及环形铁路支线作为支撑。

△田园城市模型:位于中心的城市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绿地,大片农场围绕其周围,为城市提供必需的农产品;交通以环线和放射性道路干线为主,外围辅以环状铁路。

当人数超过了32000人,就需要在附近开发建设新的田园城市。田园城市之间可形成一个新的城市群系统:以58,000人口,12000英亩的大田园城市为主城、多个田园城市为卫星城,各田园城市之间用公路和铁路连结。

△田园城市群模型——“没有贫民窟和烟尘的城市群”,6个单体田园城市围绕着中心城市,组成一个多中心,整体化运作的城市系统

田园城市并不是单纯从城市结构和布局来解决城市问题,与此同时,霍华德还为田园城市设计了一套土地改革和分配制度、运作机制和管理模式等。

△左为田园城市的土地改革及租金模式:以买入低价地为基础,并通过土地租金承担地价利息及市政建设,最终形成土地为集体所有的模式;右为田园城市的管理系统,集合不同利益群体的管理体系。

如何评价田园城市这一理论?

  1. 田园城市理论可视作现代城市规划的开端,并极大影响现代城市规划体系和理论

田园城市理论对于现代城市规划体系的影响主要有三点:

(1)城市规划的立足点从统治者的意志转向了公众的利益,规划的目的是实现社会公平。某种意义上这种转变催生了现代城市规划;

(2)城市规划不仅仅只是空间上的蓝图,更是社会治理层面的设计;

(3)田园城市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直到现在依然是城市规划通用价值之一。

与此同时,田园城市理论或多或少影响着后世的城市规划理论和概念,如“有机疏散”理论、邻里单元、新城运动及组团式城市群等。

2. 田园城市理论被广泛应用在世界的城市的角落,影响了很多城市规划的实践

在英国本土,除了最早实践的Letchworth和Welwyn两个花园城市之外,田园城市理论还广泛应用在解决城市过度拥挤的问题上:英国二战后推行的 “新城镇法案(New Towns Act)” 和“大伦敦规划(Greater London Plan)”都是以田园城市理论为基础。

世界范围内的许多城市规划与建设也深受田园城市理论的影响,其中最成功和典型的例子就是新加坡——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其城市规划就融入了大量田园城市的理念,通过严格的土地规划和建筑管控为绿化和自然预留空间,从而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新加坡被誉为花园城市,这得益于新加坡国父李光耀的提倡和建议——“建设干净和绿色的环境”。经过多年的精心设计和实践,密度极高的新加坡拥有接近50%的绿化面积。图片来源于gettyimages

3. 田园城市理论本身存在历史局限性,在城市规划实践过程中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田园城市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田园城市所设定的城市规模过小,无法发挥城市本身的经济集聚优势并且与当代城市发展理念不符;与此同时,田园城市更适合新城建设而非旧城改造。因而在很多实践中,田园城市实践仅仅应用在郊区的新城建设,特别是住宅区设计上,和霍华德最初的蓝图愿景相差甚远。

同时,在田园城市实践中也存在一系列问题:比如,在耶路撒冷的实践中,田园城市加剧了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城市空间种族分离问题。而Letchworth和Welwyn两个花园城市也被诟病过度注重绿化而忽略生活质量。

△耶路撒冷主要住宅分布:阿拉伯小区通常分散在旧城的北部和南部,而犹太小区则位于西部,图片来源于网络[4]

小结

田园城市的追随者之一奥斯本(Frederic J. Osborn)在《明日的田园城市》1946年版序言中写到:“在读这本书时要注意,我们正在研究的是一张近50年的蓝图。令人惊讶的不是它的边缘已经退色,而是它的中心依然清晰、醒目。

田园城市的意义早就超越了城市规划本身,它倡导的是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但遗憾的是,后人的实践很大程度上也仅仅停留其物质层面规划上。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