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兵书瑰宝|“批亢捣虚”兵学思想与现代作战(作者:刘国威 马卫防

2024-10-17 18:18 《军事历史》杂志  主页 > 印象 > 军事文化 > 兵书瑰宝 >

打印 放大 缩小






“批亢捣虚”兵学思想与现代作战

 
军事历史》杂志 2023年2期 

 

作者: 刘国威 马卫防

 

“批亢捣虚”一词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a《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卷,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其意是抓住敌人的要害乘虚而入。“批亢捣虚”作为重要的兵学思想和战术原则,千百年来经诸多兵学家探讨、发挥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但到了现代,相关研究成果并不丰硕,体系严整、见解独到之作更属凤毛麟角,难见“批亢捣虚”思想发展的脉络。本文拟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先秦兵书《孙子兵法》《司马法》《尉缭子》《六韬》《吴子》《孙膑兵法》和《管子》《陆宣公奏议》论兵内容中相应思想的梳理,探寻其军事思想实质,为现代作战运用提供可资镜鉴的内容。

一、古代兵法中的“批亢捣虚”思想

“批亢捣虚”的兵学思想,要义是抓住要害,乘虚而入,核心是必须准确找到敌之要害,即敌之“虚”。

“虚”与“实”相对,是中国古代兵学的重要术语,指兵力的薄弱与坚实。始见于《孙子兵法·势篇》“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古时“虚实”又作“实虚”,如《孙子兵法·虚实篇》在银雀山汉墓竹简本中篇名即作“实虚”;《管子·幼官》也有“定实虚胜”语。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六韬》谓:“见其虚则进,见其实则止。”b《六韬·龙韬·立将》。意思是说发现敌人虚弱就前进,看到敌人坚实就停止。同样成书于战国时期的齐国兵书《司马法》也指出:“凡战,击其微静,避其强静;击其倦劳,避其闲窕;击其大惧,避其小惧。自古之政也。”c《司马法·严位》。意思是说,凡是作战,进攻弱小而安静的敌人,避开强大而镇静的敌人;进攻疲劳而困倦的敌人,避开训练有素而行动快速的敌人;进攻对我畏惧的敌人,避开自身谨慎的敌人。这是自古以来的用兵法则。这一论述使用了矛盾分析法,用弱小而安静与强大而镇静、疲劳困倦与训练有素、对我畏惧与自身谨慎三对矛盾关系,解释了“虚”“实”的具体指代,并明确提出了“避强击虚”的作战原则,其核心是要选择敌人的薄弱点进行攻击,而其所指出的弱小而安静、疲劳而困倦、对我畏惧的薄弱点,是指敌方人员自身的战斗状态。

《孙子兵法·虚实篇》指出:“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意思是说,出兵向敌人所不能救援的地方,急进于敌人意想不到的方向。“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意思是说,进攻而一定能攻下的,是因为攻击敌人不易防守的地点。“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意思是说,进攻而使敌人无法抵御的,那是因为冲向敌人空虚的地方;退却而使敌人无法追击的,那是因为动作迅速得使敌人追赶不上。孙子关于“批亢捣虚”的思想,有两层含义:一是敌人不能援救的地方、敌人意想不到的方向和敌人不易防守的地方,意味着此处力量有限且孤立,这是敌人主观造成的“虚”,导致的结果便是“进而不可御”;二是我方退却时,敌人因为速度慢而追赶不上,这是敌人自身存在的能力弱点,是客观的“虚”。

《吴子·料敌》指出:“用兵必须审敌虚实而趋其危。敌人远来新至,行列未定可击;既食未设备可击;奔走可击;勤劳可击;未得地利可击;失时不从可击;旌旗乱动可击;涉长道后行未息可击;涉水半渡可击;险道狭路可击;陈数移动可击;将离土卒可击;心怖可击。凡若此者,选锐冲之,分兵继之,急击勿疑。”此段论述开宗明义地指出,指挥作战必须判断敌人的虚实而乘敌于危急之时。敌之危急,即敌之“虚”。文中列举了十三种“可击”的薄弱环节,即部署未定、饭后没有戒备、慌乱奔跑、疲劳过度、没有占领有利地形、天时不顺、旗帜紊乱、长途行军没有休息、涉水半渡、地形险要、阵势变动频繁、将帅脱离士卒、军心不稳。其中,天时不顺、涉水半渡及地形险要是不能主观调控的,是客观的“虚”;其余十种,均为主观可以调控的,是主观的“虚”。

《孙膑兵法·威王问》指出:“必攻不守,兵之急者也。”坚决打击敌人空虚而要害之处,这是用兵最紧要的问题。《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载,孙膑指出:“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卷,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意思是说解开杂乱纷繁的绳索,不能握紧拳头去硬打;救援别人作战,也不能派兵从正面去直接同敌人搏斗。要抓住敌人的要害,乘虚而入,敌人在形势逼迫之下,就会自行解兵而去。这里,孙膑深刻地提出了“批亢捣虚”的兵学思想和作战原则,即抓住要害、乘虚而入。

《尉缭子·攻权》指出:“津梁未发,要塞未修,城险未设,渠答未张,则虽有城无守矣。远堡未入,戍客未归,则虽有人无人矣。六畜未聚,五谷未收,财用未敛,则虽有资无资矣。夫城邑空虚而资尽者,我因其虚而攻之。”意思是说,渡口桥梁没有拆毁,要塞堡垒没有修建,城防工事没有构筑,守城战具没有设置,虽有城邑却没有防守。远方堡垒没有进驻,守边部队没有到位,虽然有人也相当于无人防守。六畜没有征集,财物没有积聚,虽有资财也相当于没有。对于空虚而资财用尽的城池,我军要乘其空虚去攻占它。这里尉缭列举了九种说明敌人毫无作战准备、不具备作战能力的情况,认为敌人的“虚”是敌人毫无作战准备、不具备作战能力的状态,是客观的“虚”。

《管子·制分》指出:“凡用兵者,攻坚则轫,乘瑕则神。攻坚则瑕者坚,乘瑕则坚者瑕。”意思是说,凡是作战,打强点就会碰钉子,打弱点就能取得神功。硬攻强点,弱点也会变强;巧攻弱点,强点也会变弱。此处,管子提出的“强”“弱”的辩证关系,与孙子提出的“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的强弱转化思想不谋而合。

唐代政治家陆贽,在其《论缘边守备事宜状》中指出:“夫制敌行师,必量事势;势有难易,事有后先;力大而敌脆,则先其所难;力寡而敌坚,则先其所易。”a《陆宣公奏议·中书奏议三·论缘边守备事宜状》,《四部丛刊·集部·唐陆宣公集》,上海涵芬楼藏宋刊本,上海:商务印书馆,2017 年,第84 页。意思是说,用兵作战,必须估量敌我的情况和态势;态势有难易的区别,情况有先后的变化。如果我方兵力强大而敌方兵力脆弱,就应该首先进攻敌人的难点;如果我方兵力弱小而敌方兵力坚强,就应该首先进攻敌人的弱点。陆贽奏议此论的言下之意,是认为“批亢捣虚”是运用于敌强我弱的情况之下的;而在敌弱我强情况下,我应集中优势兵力,攻敌之坚。

通过梳理古代兵法中的“批亢捣虚”思想,不难看出,有效的“捣虚”是攻击敌人的虚弱且要害之处。虚弱而非要害,击之对战争全局影响不大;要害而非虚弱,击之则可能久攻不克,于己反而不利。由此,形成以下观点和结论:

一是客观的“虚”,是敌方自身存在的弱点,属于短时间内无法有效调控和改变的状态。所以,胜战之道的要点,是如何在极短时间内快速找到敌方客观的“虚”之所在,并集中优势兵力予以攻击。

二是主观的“虚”,是由于敌方指挥员指挥不当、判断失误、决策失误、管理不严、调控不当等造成的不利状态,对此需要我方敏锐觉察并加以利用。

三是正确看待“虚”“实”。战场上不存在绝对的“虚”“实”,常常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一定程度上是“强弱”的代名词,强弱二者是相对的。战争的双方总是有所强又有所弱。“强与弱,反映的是战争力量的量的大小和质的优劣的一对范畴。”a姚有志主编:《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军事哲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 年,第436 页。强弱大致可以分成综合性因素的强弱、硬件性因素的强弱和软件性因素的强弱三种情况。而我们常讲的敌对双方的强弱,是以综合性因素来考察的。综合性因素的强弱,即双方战争力量诸因素的综合对比,包括物质力量因素与精神力量因素、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现有力量与潜在力量的综合对比。强者由优越的政治条件、强有力的兵力、雄厚的经济基础、先进的科学技术、充分的作战准备、正确的作战指导、有利的自然条件、良好的民众基础和国际援助等因素综合而成;弱者则往往在战争力量和作战态势上处于弱小和不利的地位。但敌对双方整体力量的强或弱,并不意味着他们各自构成整体力量的各个要素、各个方面都处于强或弱的状态,而往往是综合性强中有弱处,综合性弱中有强处。强者因强的因素居多或居重,弱者因弱的因素居多或居重,因而产生了强与弱的差别。强者不会各项指数都强,弱者并非各项指数都弱,强者也有弱处,弱者也有强项。只有正确地辩证地看待双方的强弱对比,才有获取胜利的可能。b参见邱剑敏:《中国战争史上的以弱胜强的思考》,《孙子研究》2018 年第6 期。

四是动态把握“虚”“实”。战场上的“虚”“实”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通过主观调控相互转化。任何敌人有其实必有其虚,有其强必有其弱,有其长必有其短,而且在一定条件下,虚实、强弱、长短、逸劳、饱饥、治乱、勇怯等因素,可以通过“因敌制胜”的“变法”实现变化、转换。毛泽东在军事辩证法的运用上堪称典范,“把人民军队的各种条件和力量充分利用,充分发挥,而避开敌人的长处,善于打击和利用敌人的弱点”c《陈毅军事文选》,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6 年,第544 页。是其军事战略的精髓。他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指出:“准备反攻,须选择和造成有利于我不利于敌的若干条件,使敌我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然后进入反攻阶段。”d《毛泽东选集》第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第206 页。敌人并不是铁板一块、无懈可击,可以通过灵活的战略战术造成敌的“弱处”出现,正如毛泽东所说的,“退却的最后一个要求,是造成和发现敌人的过失”e《毛泽东选集》第1 卷,第209 页。,退却正是一个造成敌“弱处”出现的战略手段。

二、“批亢捣虚”思想古代战争运用实例分析

(一)“批亢捣虚”的直接运用——桂陵之战

周显王十五年(前353),魏国派将军庞涓率兵8 万攻赵,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今属河北)。邯郸危急,赵国派人到齐国求救。面对魏国的强大实力,齐威王召集群臣商议对策。齐相邹忌主张不救。齐臣段干纶(一作段干朋)认为,若听任魏破赵,则魏势益强,于齐不利,主张救赵。齐威王采纳段干纶建议,暂不出动主力救邯郸,而以一部兵力联合宋、卫之军南攻魏邑襄陵(今河南睢县),既显示齐军已攻魏救赵,以坚定赵国抗魏的决心,又使魏陷于两面作战,以疲惫魏军。赵军坚守邯郸,损失惨重。魏军苦战邯郸城下一年多,亦付出很大代价。齐威王见赵破魏疲,两收其利的时机已经成熟,乃以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领兵8 万救赵。田忌企图率军赴赵,直接进攻魏军主力,以解救赵国之危急。孙膑料敌而谋,认为魏国长期攻赵,“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若乘魏都大梁防务空虚之机,“引兵疾走大梁”,“冲其方虚”,a《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魏军势必回救,则一举既可解救赵国,又可乘魏军疲不意之时予以打击。为确保实现“围魏救赵”“批亢捣虚”,田忌按照孙膑示弱误敌之计,派不懂军事的齐城、高唐二都邑大夫率师一部南下攻平陵(今山东定陶东北)。平陵乃魏国东阳地区军事重镇,“人众甲兵盛”,本不易攻取,且孤军来攻有被魏军断绝粮道的危险。果然,齐军攻平陵不下,齐城、高唐二都邑大夫兵败战死。此次行动,既隐蔽了尔后进军大梁的企图,又给庞涓造成齐军怯弱、指挥无能、不堪一击的错觉,使其放心攻赵,不以后方为忧,继续在赵地耗损实力。田忌、孙膑迷惑庞涓的目的已达,随即以轻车锐卒为前锋,直扑大梁城郊,主力则分散隐蔽跟进,以示齐军兵力单薄。庞涓不意齐军攻魏都,既震怒,又轻视齐军,遂撤离邯郸,弃辎重于后,昼夜兼程回师。田忌、孙膑闻讯,即率主力折向北,先期到达魏军回师必经之地桂陵。魏军进至桂陵,突遭齐军截击,仓皇应战,终至惨败。b参见《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军事历史》,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4 年,第311 页。

此战,在魏、齐国力强弱分明的情况下,齐军在贯彻“批亢捣虚”的思想时,一是选取攻击平陵。平陵作为魏国的要害之地,为魏所必救,然魏军主力全部调出参与攻击赵国的战斗,致使平陵城内兵力空虚。齐军则避开魏军主力,选择此空虚且要害之地进行攻击,达到了解救赵国危急的目的。二是齐国以谋造成魏军疲惫的有利态势。魏军在与赵国长期的战斗中,战斗力本已损耗严重,加之昼夜兼程回师,士卒疲惫不堪,而齐军则以逸待劳,趁其疲惫,攻其不备,最终使魏军惨败。“围魏救赵”的战法是“批亢捣虚”思想的最直接、最典型的运用,两千多年来为兵家不断研究和运用。

(二)“批亢捣虚”的间接运用——楚王以逸平乱

公元前606 年,楚国令尹斗越椒趁楚庄王北伐西戎之机,突然率部反叛,迅速地占领楚国国都,随后又去拦截楚庄王的归路。楚庄王在回师途中与斗越椒相遇,双方展开了一场激战。

初次交战,庄王的部队就损失不少。庄王见一时难以取胜,遂佯作退兵,暗地里却在四下里埋伏好大批军队,只留一小队兵马引诱敌人,令敌拼命追击,待其疲惫不堪时聚而歼之。布置停当后,庄王亲自引兵于拂晓前退走。临走前,他派人扮成当地百姓,故意将自己退走之事向斗越椒告密。斗越椒心中大喜,认为庄王是临阵脱逃,于是便率大军前往追击。庄王见斗越椒中计,令部队伪装成狼狈溃逃的样子。斗越椒紧追不舍,庄王心内暗喜,行至清河桥时,又佯装在桥北晨炊,故意埋锅造饭,引敌来追。斗越椒的部队本已有些疲惫。庄王远远望见斗越椒的大军,便装出很恐惧的样子,丢弃炊具,自己率兵逃过河去。斗越椒见庄王过河,便也率军追过清河桥。但当他过了桥时,却发现庄王的部队忽然都不见了,这才觉得有些怪异,深恐陷入埋伏之中,急忙掉头后撤。刚要过桥,却发现清河桥不知何时已被庄王拆除了。斗越椒心中惶恐,正要下令让人重新架桥,这时桥的四周忽地冒出了大批伏兵,将斗越椒团团围住。斗越椒猝不及防,急忙下令与庄王军队交战。谁想到由于急速行军,部下早已疲弱不堪,此刻遇上对手,顿时阵脚大乱。斗越椒此时是前进不得,后退不能,这才明白是中了庄王的计策。最后,楚庄王挥师杀出,一举歼灭了叛军。c参见《中国古代战例攻心谋略运用》,北京:华艺出版社,2003 年,第163 页。

此战,楚庄王不断地诱调敌人,疲劳敌人的身心,致使其身体疲惫、精神崩溃,导致敌军战斗力下降,也就是利用了叛军主将斗越椒求胜心切的心理,造成敌军自身的“虚”;而楚庄王佯作败退,屡屡撤兵,并在沿途设下伏兵,使自己的部队在此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休息,战斗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也就是造成了自己军队的“实”。当对手疲惫不堪时,楚庄王突然袭击,敌人一时陷入混乱之中,失去防卫能力,战斗力全然衰竭自然是难免之事。楚庄王巧妙用计实现了“虚”“实”的转化,最终取得了胜利。

(三)“批亢捣虚”的综合运用——昆阳之战

昆阳之战是新莽末年绿林农民起义军在昆阳(今河南叶县)歼灭王莽主力军的一次战略性决战。沘水之战后,绿林军发展到10 万余人,拥立汉室后裔刘玄为帝。新莽地皇四年(23)正月,义军以主力围攻宛城(今河南南阳),并遣王凤、王常、李轶、刘秀等率偏师北上,策应攻宛作战。三月,王凤军连克昆阳、定陵(今河南郾城西)、郾县(今郾城南),得牛马财物及谷数十万斛,供应围宛大军。

王莽本以重兵东攻赤眉,以确保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安全,得知绿林军建政称号并围攻宛城,感到长安(今西安西北)所受威胁更为严重,急忙改变部署,倾力对付绿林军。三月,遣大司空王邑到洛阳,会合镇守洛阳的大司徒王寻,征发各州郡精兵,由各州郡牧守带领,组建大军,企图一举扑灭绿林军。夏初,王莽军集结兵力约40 万(号称百万)南进,还携带一批虎豹犀象之类猛兽以壮军威。五月进抵颖川(今河南禹州),与纳言大将军严尤、秩宗大将军陈茂军会合,逼近昆阳城北。其时,驻守昆阳的绿林军仅八九千人,多数将领主张放弃昆阳,分散避敌。刘秀认为坚守昆阳尚有生存希望,若畏敌退却必致昆阳、宛城两地义军皆遭破灭。诸将被刘秀说服,乃以王凤、王常等率部守城,刘秀等13 骑趁夜由南门出城,去郾县、定陵等地调集援兵。

当王寻、王邑命令先头部队10 万人包围昆阳之时,严尤曾建议:昆阳城坚难取,若急攻在宛城外之刘玄主力,必能获胜以解宛城之围,昆阳亦将不攻自破。王邑认为,百万大军不能破昆阳小城,有损军威。遂列营百余所,围昆阳数十重。驾云车数十丈,俯瞰城中,以冲车撞城,挖地道攻城,弩矢如雨。义军昼夜抵御,形势危急。严尤建议网开一面,使义军脱逃,以动摇整个绿林军。王寻、王邑仍不采纳。六月初一,郾县、定陵等地义军数千人驰援昆阳。刘秀自领步骑千余人为前锋,在距王莽军四五里处列阵。王寻等派兵数千迎战。刘秀率军出战,杀敌数十人,诸将并力奋进。王莽军退却,被歼上千人。刘秀伪造宛城已破的战报,用箭射入城中,鼓舞义军坚守;又将战报传入王莽军营,以动摇其军心。刘秀率3000 名敢死士由城东迂回城西,涉过昆水(今河南叶县辉河),冲击王寻、王邑大营。王寻、王邑仍然认为义军不堪一击,自率万余人列阵,同时传令其他各营不得擅自行动。两军激战,王寻、王邑军失利溃乱,各州郡兵不敢相救。刘秀军乘势冲击,杀王寻。昆阳城中义军鼓噪而出,内外夹攻。王莽军大乱,奔窜践踏而死者不计其数。其时,暴雨骤至,河水(今叶县沙河)暴涨,溺死者上万人。王邑、严尤等仅率长安兵数千人逃回洛阳。a参见《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军事历史》,第550 页。

此战,王莽军的兵力号称百万,而更始起义军守城和外援的总兵力加在一起也不过2 万人。然而在兵力对比如此悬殊的情况下,起义军竟能取得全歼敌人的辉煌胜利,这并非偶然。总结胜利的原因,此战在多个方面贯彻了“批亢捣虚”的思想:一是政治上反抗王莽暴政统治,符合广大民众的愿望和要求,属“正义之战”,因而得到民众的拥护和支持。深厚的政治基础是昆阳之战中起义军弱中之强,而恰恰是王莽军强中的致命弱点。二是军事上,起义军坚守昆阳,一方面牵制消耗敌军,使敌军兵力减少,而自身调集兵力,使兵力增多;另一方面坚守昆阳属有坚固工事的防御作战,相较进攻方而言,一定程度上属以逸待劳。三是在作战指导的具体运用方面,起义军敢于拼杀,士气高昂,又善于利用王莽的弱点,攻心打击和军事进攻双管齐下,摧毁新军的战斗意志;并且能够把握战机,选择王莽军核心要点指挥部为首要进攻目标,将其一举捣掉,使得敌军陷于群龙无首的境地,最终难以逃脱失败的命运。此战,起义军综合利用王莽军在政治、军事上的“虚”,实现了两军“虚”“实”上的相互转化,最终取得了胜利。

三、“批亢捣虚”思想对现代作战的启示

随着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的演进,“批亢捣虚”的实现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现代战争中的“批亢捣虚”,不再单纯以兵力多少、地形优劣等因素简单衡量,而是以精准的火力杀伤、最小的人员伤亡,最大限度地争取“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恩格斯指出:“一旦技术上的进步可以用于军事目的并且已经用于军事目的,它们便立刻几乎强制地,而且往往是违反指挥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战方式上的改变甚至变革。”b《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年,第551 页。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武器装备和作战方式已经发生深刻变革,战争也由古代简单的两军对阵发展为集信息、火力于一体,涵盖陆、海、空、天、电、太空全维多域,战场高度透明的现代作战,智能化、信息化、体系化已经成为现代战争的代名词。“对于人,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对于敌,击溃十个师不如歼灭其一个师。”a《毛泽东选集》第1 卷,第237 页。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现代战场快速找到敌人关乎要害的“虚”,并采取积极有效的行动,对争取战场主动至关重要。

(一)从“一网三链”中找到客观的“虚”

现代作战中“批亢捣虚”是立足破敌体系的关键节点和薄弱环节,可以从“一网三链”四个方面着手,寻找作战体系中的“虚”处:

一是指挥信息网。指挥信息网,是指挥员及其指挥机关实施指挥所依托的军用信息网络,具有收集、传输、存储、处理、显示指挥信息等功能,是整个战场的“神经中枢”。毁瘫神经中枢,会导致整个战争“机器”陷入瘫痪状态,这在战场上是致命的。所以,贯彻“批亢捣虚”的思想,要从指挥信息网中找到关键节点并毁瘫之,达到以点带面、“毁瘫神经中枢”的目的。

二是侦察情报链。侦察情报链,是由侦察情报各组成要素构成的情报体系。情报是一切作战行动的前提,是筹划决策和制定制敌方略的重要依据。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认为“情报是我们对敌人和敌国所了解的全部材料,这是我们一切想法和行动的基础”b[德]卡尔·冯·克劳塞维茨:《战争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译,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4 年,第78 页。;瑞士军事理论家若米尼也指出:“要想使战争获得胜利,最安全可靠的办法是一定等到敌情有了完全正确的情报之后,再来采取行动。”c[瑞士]A.H.若米尼:《战争艺术概论》,刘聪译,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6 年,第384 页。战场上大量精准的情报,在一定意义上,对战争胜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有效“堵住”源头,“切断”传输链路,就会造成整个侦察情报链的瘫痪,没有情报的战场,同样是致命的。所以,贯彻“批亢捣虚”的思想,要从侦察情报链上寻找关键节点,以达到“切断触角”的目的。

三是行动链。行动链,就是所有执行末端打击任务的武器平台、人员组成的整体,主要包括兵力行动和火力行动。无论是兵力行动还是火力行动,都是战场上最传统、最直接、效果最明显的军事行动。现代作战投入了大量的高技术武器装备,火力行动已经取代兵力行动成为主导,所以,贯彻“批亢捣虚”的思想,切断行动链的首要任务在于找到敌方火力行动的薄弱点,尽可能使敌方对我威胁较大的武器平台失能;其次是选择敌方兵力部署较弱及地形对我有利的方向作为兵力行动的突破口。

四是后装保障链。后装保障链,是军队组织实施物资经费供应、医疗救护、装备维修、交通运输等各项专业勤务保障的总称,是一套完整的体系和链路。没有强大的后装保障做支撑,整个战争“机器”将会运转失常,直至停止。现代战争对后装保障提出的要求极高,后勤补给能力的丧失,同样会迫使一线作战部队丧失战斗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军对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补给运输线开展“绞杀战”,动用战机实施轮番轰炸,企图通过切断志愿军的后勤补给,让志愿军陷于困境之中。战场上,保障群作为重要的后方保障要素,必定会部署相对较强的防御力量,所以切断后装保障链的关键首先在运输线,其次才是后方保障基地。

(二)主观的“虚”是可以创造的

一是削弱敌军强的因素,改善弱势力量弱的因素。战争双方力量强弱对比表明:其一,应以减少敌军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以削弱敌军事力量优势。弱势力量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军事力量规模、装备质量等比敌人弱,若以守地为主,则兵力分散,以致既保不住地方,又会被敌军分割围歼。所以应当考虑促使敌人分散,使己方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对于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作用的地方,要坚决守住。“凡在敌我力量上能够保守或夺取的地方和在战役上战术上有意义的地方,则必须保守或夺取之,否则就是犯错误。”d《毛泽东选集》第4 卷,第1200 页。其二,应采取战略上的消耗战和战役战术上的歼灭战。弱势力量对强势敌人作战,应通过战略上的持久战,运用“肥的拖瘦,瘦的拖死”的战法,逐步消耗敌人,改变敌我力量对比。

二是扩大强势敌人弱的因素,扩展弱势力量强的因素。强、弱是辩证存在的,强中有弱,弱中有强。因此,弱势力量就必须设法扩展自己力量中强的因素,而扩大敌军力量中弱的因素。现代战争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因素是首先要考虑的,而这恰恰是强势敌人的致命弱点。战争的非正义性,直接影响着民心所向和军心士气,这就为进行正义战争的弱势力量在对应对军事行动的同时,进行有力的政治打击、瓦解敌军提供了客观依据。我军历史上十分重视军事打击与政治打击相结合,通过瓦解敌军壮大自己。尽管在现代战争中,瓦解敌军的方式会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而有所变化,但坚持军事打击与政治打击相结合,仍是促进敌我力量对比强弱转化的一个重要原则。

三是利用主观的“虚”,主动造成敌人的过失。主观的“虚”,是由于敌方指挥员指挥不当、判断失误、决策失误、管理不严、调控不当等造成的不利于敌的状态。而现代战争中,敌人主动犯错的机会很少,那么如何迫使敌出现主观的“虚”就成了打开突破口的关键。须知任何高明的指挥员,在相当长的时间中,要不发生一点过失是不可能的,所以乘敌之隙的可能性总是存在的。可以通过以假乱真的心理战术、隐真示假的诱饵战术、佯攻骚动的欺骗战术人为地造成敌军的过失,正如孙子所指出的,“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卑而骄之”“亲而离之”“怒而扰之”。

四、结语

现代文明的发展已经远远超越古人所处的时代,战争的复杂、激烈程度也远非古代兵家所能想象。不可否认,随着时代的发展,古代兵法中一些具体原则或者个别思想观点已经失去了原有的生命力和现实的适用性,但它们仍是我们必须融会贯通、撷英掇华的智慧宝库,当我们将思想本质和思维方法兼收并取时,它们就会成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发展军事理论的思想武器和打赢现代战争的制胜法宝。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