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之眼”瞰低空经济振翅高飞
《先锋》杂志 2024年1期 作者:李奕 陈婷婷
成都的目标是打造中国“工业无人机第一城”
成都西北,龙门山脉青翠绵延,湔江在河谷中穿行。
这是彭州市桂花镇鹿坪社区普通的一天,上百架次无人机引擎鸣响,与潺潺流水、空谷鸟鸣合奏出独属于“天空之眼”的“乐章”;这也是“天空之眼”寻常的一天,无人直升机在河谷上空穿梭,无人多旋翼飞行器在山头起降悬停,无人垂直起降固定翼飞机在森林上空盘旋……每一个飞行动作,都撩拨着全国近百家无人机企业的“心弦”。
这个名为“天空之眼”的无人机试飞基地(下称“天空之眼”),于2022年获批国家级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吸引了国内各地无人机企业扎堆进驻。
透过这只“天空之眼”,可一瞰成都的低空经济如何振翅高飞。
无人机试飞,只需起飞前1小时报备
“天空之眼”面朝湔江河谷,背靠龙门山脉,高山、丘陵、森林、河流、湖泊等散落在“天空之眼”1—8号试飞场中,提供不同场景,每天供上百架次无人机起降。
这边,“天空之眼”5号试飞场。空中,一架大载重系留无人机正在进行测试,与机身相接的电缆将飞机与地面电力线系留系统连接,无人机像风筝一样悬停;地面,西安羚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在电脑上调试、记录、上传数据。那边,沿柏油路上山,“天空之眼”3号试飞场,成都纵横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刚刚完成一批无人机飞行测试,正对摆放在展架上的3架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进行检查。
“以基地为中心的半径5公里范围,飞行真高300米的无人机专用飞行空域可以实现‘随心飞’,能满足各种应用场景需求。”基地运营方四川翔彭智航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小明介绍,龙门山地形丰富,能够为各类中小型无人机测试飞行提供地形多元、安全隐蔽、绿色舒适的天然空间。
无人机产业作为低空经济的主导产业,近年来发展十分迅猛。“天空之眼”的建设和发展,正是在我国低空经济发展背景之下进行。2010年以来,国家层面推动低空空域开放,四川在2017年12月承担国家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任务。随后,以“国有平台公司+企业管理”模式,彭州市联合四川天空之眼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四川翔彭智航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打造“天空之眼”无人机试飞基地。在政企“牵手”、省市联动进行空域申报后,2022年8月,“天空之眼”正式获批国家级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2023年12月,四川作为我国率先开展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改革试点的区域,正式启用第三批低空协同管理空域,彭州“天空之眼”新增成为无人机测试试飞专用空域。
“众多无人机企业迫切需要飞行测试。过去,企业自行申请很难,通过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改革试点,由7个工作日审批改为起飞前1小时报备,大大提升了飞行效率,基本实现能飞尽飞。”周小明说。
彭州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唐浩介绍,在全国两批“国字号”试验基地中,彭州是为数不多集山水林田湖于一体,具有无人机测试试飞专用空域的试验基地。
“矛”与“盾”,“飞”出一条完整产业链
从高山到丘陵,“天空之眼”运营的8个试飞场地分布于不同区域与高度,每个场地有一家常驻企业,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多旋翼无人机、大载重无人机。不同公司不同型号的无人机每天在不同区域与高度,针对不同飞行任务实现同场测试试飞。
“公司的无人机产品都会运到‘天空之眼’进行试飞测试,每一架出厂的无人机都要完成试飞环节才能交付,我们每天飞行10—20架次。”纵横公司飞行基地主任郑文强介绍,2019年入驻“天空之眼”之前,只能在通航机场进行飞控测试,无人机的优先级比较靠后,随着业务量的增大,逐渐不能满足试飞需求。“天空之眼”地理环境优越,又是无人机专用试飞基地,5年来,纵横公司已经在这里完成近1万架次无人机试飞。
随着一批无人机企业来到“天空之眼”试飞,一批从事无人机管制技术的企业也相继入驻。“天空之眼”不仅仅是试飞基地,也成为集聚无人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一个技术交流平台。
“因为我们飞行任务很多,所以引来了管制无人机的企业,研究怎么捕获无人机飞行轨迹和信息。我们的产品在这里飞行,给他们创造了天然的试验条件。随着入驻的单位越来越多,彼此之间的合作必定会越来越紧密。”郑文强说。
隔空相望,4号试飞场地里,深圳耐杰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技术工程师赵宗太正忙着测试无人机的光电跟踪子系统,“对目标进行精确跟踪,为后端提供目标信息,也就是对无人机进行反制。”赵宗太介绍,在“天空之眼”对产品的出厂标定验收测试是必经环节,在这里也方便为客户进行场景演示,最重要的是,通过场景测试、各单位的“攻防”来回,优化算法,促进了产品技术迭代升级。
“工业无人机企业与无人机管制技术企业在这里互作参照,形成了产品技术互作迭代的过程。”周小明笑称,“‘天空之眼’就是行业的‘照妖镜’‘磨刀石’,产品技术行不行,拿出来比试比试就知道了。”
随着“矛”与“盾”的模拟对抗,一条完整的无人机产业链正在加速形成。截至目前,“天空之眼”已成功吸引西安羚控、成都纵横、中科灵动等90余家企业开展研发测试业务,日均飞行量达100架次以上,近三年营收增速超100%,推动了国内无人机头部企业多项新产品通过测试、成功量产、走向市场。
除了深耕无人机产业链本身,“天空之眼”创新开发出飞手培训、执照考试、航模比赛、研学活动等多样业态,不断拓宽应用场景。“今年5月,无人机研学及展销中心将会落成,今后全国无人机企业的主要零部件都可以在这里集中展示,还可以现场进行功能性能演示测试。”周小明说。
前瞻培育,成都发力低空经济新赛道
“天空更加繁忙的一天,不可避免地将要来临。”中国工程院院士樊邦奎在2023低空经济发展大会上的这句话,正是对低空经济发展趋势的鲜明注脚。
“天空之眼”所在地彭州,对于无人机产业的培育有着清晰的认识。“之所以聚焦无人机产业这一低空经济细分赛道进行重点培育,一是看好行业前景,二是找准发展痛点,三是发挥独特优势。”唐浩认为,无人机产业发展目前面临的最大困境在于空域和场景,而彭州兼备距离成都主城区近的区位优势和山水林湖田多层次、多尺度资源要素有机叠加组合的环境优势,能满足各类应用测试和场景建设需求;彭州已正式获批国家级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并在全国率先探索实现变空域“审批制”为“报备制”,极大地提高了空域运行效率、降低企业成本;同时还依托大型航空发动机维修基地,建设了包括辦公、研发、小试、中试在内的各类型载体超过15万平方米,能提供完善的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配套,具备无人机全产业链发展条件。
公开数据显示,成都工业无人机产业链集聚上下游企业100余户,产品实现从10千克到吨位级全覆盖,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速,产业综合竞争力排位全国前三,成都的目标是打造中国“工业无人机第一城”。
今年1月,成都出台前瞻培育未来产业的实施意见和配套政策措施,“瞄准六大重点领域24条细分赛道”,更是将飞行汽车、新一代无人机等低空经济产业列为重点领域,并提出全域竞相培育未来产业。
“天空之眼”所在地彭州,已经开始进一步谋划布局——围绕产业建圈强链,依托自身优势发力无人机全产业链,规划“3+N”产业布局体系。其中,“3”是布局“三大基地”,即以国家级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为主要载体的测试试飞基地、以“双湖科技园”为主要载体的科创总部基地、以省级航空动力特色小镇为主要载体的生产制造基地;“N”是依托彭州多样地形地貌和丰富产业生态构建无人机全场景示范应用,助推产业市场端拓展。
据周小明介绍,今年,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检飞中心、无人机监管中心、无人机考试中心、无人机研学及展销中心将陆续落成,9号至14号新试飞场地准备投建。
“天空之眼”,瞰见更大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