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网】彩陶文化传播方向,“由西向东”或是“由东向西”?

2023-08-08 08:28 360快资讯  主页 > 记忆 > 年份财富 > 年份遗产 >

打印 放大 缩小





中国彩陶文化起源:考古发现改写认知,西方学者结论被推翻

 
诸史
关注
来自江苏
原创
 
 

1921年,在河南三门峡渑池县仰韶镇,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下图左)发现“仰韶遗址”,出土的陶器以“彩陶”为典型特征。

仰韶遗址这一特征,让安特生想到了中亚费尔干纳盆地的楚斯特遗址,该遗址也是以彩陶为典型特征,于是安特生判断中国彩陶是由西方传来,即“仰韶文化西来说”或者“彩陶文化西来说”。随后,安特生从三门峡向西,探寻彩陶之路,后来的发现坚定了他的“仰韶文化西来说”。在中国彩陶西来的基础上,安特生又提出了“中华文明西来说”。

问题在于:安特生的判断到底对不对呢?通过半个世纪的考古发现,中国学者推翻安特生的判断,最终确认中亚彩陶源于中国!更为重要的是,以当时西方考古来看,做出“仰韶文化西来说”的判断,实在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背后原因值得我们思考。


×

 

中国考古证实:安特生判断错误

安特生提出“仰韶文化西来说”之后,立即引起不少中国学者的怀疑,但苦于没有考古证据,只能任由“仰韶文化西来说”传播。

1942年,考古学家裴文中指出,新疆彩陶的出现时间要晚于黄河流域,因此他怀疑从西而东的“彩陶之路”。

1965年,中国考古泰斗苏秉琦,发现在甘肃境内的彩陶文化传播方向,不是“由西向东”,而是“由东向西”。

1978年,考中国古专家严文明,理清了甘肃彩陶文化发展演变的大致过程,证明彩陶文化是“由东向西”传播。(下图,出土于甘肃大地湾遗址)

 
×

 

1982年,距离安特生发现仰韶遗址已过六十年,考古学家陈戈考证指出,新疆彩陶东多西少、东早西晚,因此彩陶文化必然是“西传”而非“东传”。

最终,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难考证,中国推翻了安特生的判断,为中国文化、为仰韶文化正了名。可以说,寻找到真相的背后,是一个省一个省的艰辛探寻,最终拼成一个完整的传播路线图,如果没有找到相关遗址与证据,那么想要推翻安特生的判断,可能还要若干年的考证,在此期间只能任由“仰韶文化西来说”或“中华文明西来说”传播。

中国彩陶西传:终点站纳马兹加?

仰韶文化的核心区,大概在河南三门峡到渭水流域,始于距今7000年前。大约距今5500年前,仰韶文化开始西传,现代考古发现一共有四波,路线主要有两条:

首先是南道,即转向四川白龙江和岷江上游地区,然后传播到西藏、印度、克什米尔地区等。克什米尔考古表明,大约5000年前传播到该地区,后来又有两次传入,最晚是在夏朝晚期。

其次是北道,即通过青海、新疆等地继续向西,最终传播到了中亚地区。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交界的费尔干纳盆地的楚斯特文化,一战之前被德国发现,学者韩建业指出:该文化“上承甘青文化系统,有着完整的演变序列,故推测(中国新疆的)察吾呼沟口文化曾对楚斯特文化产生过强烈影响。”

因此,仰韶文化西传范围极广,先西传到了中亚的费尔干纳盆地,后来传到纳马兹加文化(1949年被发现),但纳马兹加文化是不是终点站,还有待进一步考证发现。(下图,人面鱼纹彩陶盆,出土于西安半坡遗址,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

 

最后,关于本文话题,还有三点值得我们深思:

首先,碳十四测年出现之前,西方对很多遗址做过断代,但在碳十四出现之后,西方此前建立的年代体系基本没有变动,如此说明西方学者主观推断遗址年代很准,堪比科学仪器!既然如此,仰韶遗址(距今7000—5000年)远早于楚斯特遗址,按理说西方学者应该可以准确判断两者年代,不该提出“仰韶文化西来说”,那么为何偏偏如此判断?

其次,所谓“历史”,首先是“历”,是明确发生的时间,时间一旦搞错,那么因果就会被颠倒。以“仰韶文化西来说”为例,必然是高估了楚斯特遗址年代、低估了仰韶遗址年代,由此导致因果关系倒置。由此,也就不能不让人质疑西方书写的历史的断代,以及他们考古发现的遗址的断代,是不是真的可信?

 

第三,自从近代以来,西方学者对待中国的逻辑极其奇怪:只要西方早的,那么中国的必然起源于西方;只要西方有的,往往都认为中国的源头在西方;但是中国早的,那么西方却可能是独立发展而来。所以,只谈苏美尔、古埃及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却一直从不考虑反过来的可能;只谈中国青铜源于西方,却不谈中国可能独立发展出青铜技术。西方这种逻辑至今犹存,当然还得到不少国人认可,似乎中华文明就该低人一等!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