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春城理念|昆明实招硬招“引雁归巢”(记者李思娴报道)

2023-11-12 18:43 昆明政府网-昆明日报  主页 > 关注 > 重点关注 > 我的昆明 > 春城理念 >

打印 放大 缩小

形象点睛:春城理念
栏头署书:乔杨(10岁 燕桥小学学生、大唐弘文学员)
插播导读:国土名片网小编芬儿、新宇、李浩、张扬




昆明实招硬招“引雁归巢”
来源: 昆明日报   2023-11-05 08:39   字号: [  大  中  小  ]
 
出台一系列人才引进政策,不断创新人才招引模式:启动“滇籍人才回昆”、赴清华北理工等高校广发“求贤令”、云端发布、柔性引才……昆明求贤若渴,为引进人才铆足了劲儿,在人才政策、平台、服务等一系列“组合拳”的推动下,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逐渐形成。数据显示,2022年7月至今年7月,共吸引1625名在外滇籍人才回昆工作,其中638名为在外滇籍有工作经验者,其余987名为在外滇籍应届毕业生,“雁归”效果初显。
 
“位”你而设
 
打通供需两端信息盲区
 
人才“回家”,靠情怀也要靠政策。近年来,全国各地纷纷出台政策吸引大学毕业生返乡就业。为“引雁归巢”,昆明也出了一系列实招硬招。
 
2021年8月,昆明学子孙睿晗从马来西亚世纪大学大众传播广播电视系毕业,原本打算到英国读研,但疫情打乱了计划。“也想过回昆明,但对昆明近年来的情况了解甚少,以为只能考编、考公才能在昆明立足,大学所学无用武之地,就放弃了。”孙睿晗期待毕业后大展宏图,却与现实碰了壁。
 
此时,一个名为“滇籍人才回昆”的项目悄然酝酿。经过3年筹备,2022年7月,昆明正式启动“滇籍人才回昆”项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围绕“平台+服务”,搭建“码上去昆明—人才政策一键查”和“滇籍人才联系服务平台”,建立“一对一”人才服务专员制度,为滇籍学子回乡就业创业铺路。
 
“人才多、分布广、流动快,不摸清底数难以规划发展路数。”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昆明运用大数据技术和运营手段,整合云南籍在外人才信息,建立一体化的云南籍在外人才资源库,基本做到云南籍在外人才摸清底数、厘清结构,为“人才振兴”提供科学决策。在此基础上,运用现代科技,汇聚权威数据,建设“滇籍人才联系服务平台”。
 
“滇籍人才回昆”数据中心平台有PC端服务网和微信小程序,主要面向省外云南籍人士,涵盖各类专业人士或在外经商企业家等,提供从建立联系到回昆就业投资等一系列服务,平台主要包括六大功能板块:滇籍人才汇聚、产业及政策推介、创业就业资源展示、活动展示功能、综合服务、管理分析与决策支持等。
 
家乡有哪些工作机会?住在哪儿?能不能投资?有没有产业空间……这些有意回云南发展学子普遍的疑问,昆明都想到了。
 
去年7月,根据学校老师的推荐,浙江海洋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的云南籍毕业生毕倩打开“滇籍人才联系服务平台”微信小程序,发现数百个用人单位的几千条招聘信息滚动出现,其中不乏昆明正大有限公司、昆药集团、云南创视界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云南知名企业。
 
在搜索栏中输入“人力资源”专业,毕倩发现有上百条招聘信息。在线投递简历不到两天,她便收到多条反馈信息,之后通过平台“在线面试”,初步达成就业意向。
 
不仅搭建平台,还要优化服务。项目建立专门的大学就业服务群,安排专员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创业服务,定期推送政策和岗位信息。
 
项目人才服务专员白盛舟介绍,通过汇集整合各类政策信息,加以细致宣讲解读,帮助更多高校毕业生知晓各项促就业政策。此外,围绕高校毕业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的所需所求,精准提供个性化的建议与引导,让个体成长的职业路径与昆明产业升级相适应,实现人岗精准匹配,提高求职成功率,为莘莘学子“云求职”插上翅膀。
 
“当我在‘滇籍人才联系服务平台’上投递简历后,服务专员白老师立刻联系我,在了解各方面情况后为我推荐了如今的岗位。能真切感受到他们是用心用情为我们高校毕业生服务!”如今就职于一家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企业人力资源岗位的孙睿晗高兴地说。
 
“服”持成长
 
托起大学生创业梦想
 
事实上,“滇籍人才回昆”项目不仅助力大学生就业,还托起大学生创业梦想。
 
2022年,云南农业大学毕业生蒋忠波决定怀揣一纸大学文凭向田间进发,和几个朋友合伙创业成立一家花卉公司,成为服务乡村振兴的“新农人”。蒋忠波说,他们几个大学生种花不含糊,但还是缺乏实战经验,一路走来跌跌撞撞。
 
“鲜花品类非常特殊,生命周期很短,对上游和下游的物流配送要求非常高,对时间、温度、湿度等都有非常严苛的要求,不同品种之间也有所不同。”蒋忠波表示,这是一门“与时间赛跑的生意”。
 
对于初创企业来说,每一分钱都极其宝贵,解决不好就很有可能被拖入亏损的深渊。为此,蒋忠波和伙伴们紧抠成本,但多方寻找却一直未找到合适的物流公司。
 
就在蒋忠波一筹莫展的时候,偶然得知“滇籍人才联系服务平台”可以帮助创业大学生,抱着试一试的想法,蒋忠波把问题反馈给服务专员王瑞和。让蒋忠波惊喜的是,仅仅几天后,王瑞和就找到一家物流公司,报价比市场上其他公司便宜20%-30%,解了公司燃眉之急。
 
截至目前,“滇籍人才回昆”项目组服务了像孙睿晗、蒋忠波这样的人才共计3487人,有效打通政策与服务落地“最后一公里”。
 
“职”通名企
 
助企业多招人招对人
 
优质的就业岗位是吸引人才“归巢”的关键因素。面向学子、人才,“滇籍人才回昆”项目先后释放587家单位6872个创业就业机会。一个个岗位的背后,是项目组成员问需于地方、问岗于企业的不懈努力。据不完全统计,项目启动以来,项目组共调研3174家企业,实地拜访238家规上企业。
 
“不光求职者,这套系统也方便了我们用人单位。”昆明龙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招聘专员李曼璠说,“招聘工作程序繁琐,要研究政策、确定岗位,还要综合同行的招聘方案,提出具有吸引力的招聘信息。以往我们的招聘主要是校园招聘、线上招聘,需要费用不说,针对性还不强。而通过和项目组合作,他们帮我们把好招聘第一道关,让招聘更加省时省力。”
 
李曼璠说,经验显示,只有人才供需两端有效衔接,提高彼此契合度,才能提升招聘成功率。公司通过项目招聘的3名新员工,人岗匹配度都比较高,短期内就实现了“校园人”到“企业人”的身份转变。
 
“由于校园招聘活动受限,为我们提供这样的平台对满足企业招聘需求来说真是一场及时雨。”阳光心霖公社人才招聘专员罗雅楠表示,“‘滇籍人才回昆’为校企牵线搭桥,也给我们提供了更多发现人才的机会,而且滇籍人才稳定性更强。”
 
此外,为支持企业稳岗扩岗,昆明市出台一系列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的政策。
 
采访中,很多用工企业表示,对于他们来说,非常实用的是见习岗位补贴。根据此前昆明市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动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21条措施》,昆明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政府投资项目、科研项目等设立见习岗位,每年募集就业见习岗位1万个以上,按照规定给予就业见习补贴每人2000元/月;对见习期满留用率达50%以上的单位,补贴标准再提高每人600元/月。
 
“除此之外,一些面向企业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激励政策,也在切实推动企业多招人、招对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发挥中小企业主渠道作用,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每吸纳一名城乡劳动者就业给予700元至1000元的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每户企业当年享受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最高不超过30万元;提高就业见习补贴标准,在省级补贴的标准上再给予500元的市级补贴;对符合条件的在昆创业就业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在昆首次购买住房且无自有住房的,分别给予8万元、5万元的一次性购房补贴。
 
目前,昆明市开发各类政策性岗位3196个,募集就业见习岗位2531个,组织上岗见习1734人;开展各类线上线下招聘活动128场,组织2872户企业向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6.4万个。
 
“自古贤能恋故土,从来才俊爱家国。昆明从来都是敞开怀抱,迎接每一位愿意来昆明、回昆明的人才。”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昆明将紧盯高校毕业生群体持续发力,通过打造“滇籍人才回昆”品牌,为学子与家乡搭建起信息互通、情感互联、事业互助的平台,吸引更多学子回到昆明、建功昆明、逐梦昆明。(记者李思娴报道)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