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点睛:春城理念
栏头署书:乔杨(十岁 昆明孩子、燕桥小学学生、大唐弘文学员)
插播导读:国土名片网小编芬儿、新宇、李浩、张扬
关于《滇池保护治理“十四五”规划》的政策解读
来源: 昆明市滇池管理局 2022-11-04 16:29 字号: [ 大 中 小 ]
一、 出台背景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滇池保护治理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湖泊革命”攻坚战的要求,编制《滇池保护治理“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二、 规划基本原则
1.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积极向节约优先、自然恢复、休养生息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
2. 系统治理,协同联动。“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推动流域各区域互动协作,增强措施的关联性和耦合性。
3. 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促进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全面规划和突出重点相协调,精准治理、对症施策,在突出的问题矛盾上寻求突破,带动各项工作整体推进。
4. 多元共治,落实责任。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多元共治格局,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对问题、目标、措施等实施清单管理,确保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三、 规划总体目标
到2025年,流域空间管控格局基本形成,流域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有效实施;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2021年滇池草海水质达到IV类及以上,2025年滇池外海水质达到IV类(CODCr≤40mg/L),35条入湖河道消除V类和劣V类,19条达到Ⅲ类及以上(其中2021年12条河道的国控断面达到Ⅲ类),16条达到Ⅳ类;重构滇池水循环体系,生态补给水量进一步增加;滇池水生态修复实现突破,以水生态保护修复为核心的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等要素统筹推进滇池保护治理的格局基本形成。
四、 主要内容
本规划作为“十四五”时期开展滇池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的纲领性文件,主要内容包括:水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基本形势分析、总体要求、规划重点任务与规划项目、保障措施。
第一部分是水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基本形势分析。主要阐述“十三五”时期取得的工作成效及当前面临的挑战。一直以来,昆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滇池保护治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绿色发展理念,从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切入,实施水质和污染物削减双目标控制,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创新举措,滇池治理体系逐步完善。《滇池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滇池“十三五”规划》)共107个项目,调减2个项目、延至“十四五”期间实施5个项目。经调减(调整)后,规划项目由107个调整为100个,规划投资由159.24亿元调整为126.60亿元。截至2020年12月底,100个项目中有95个项目完成建设,项目完成率95%;累计完成投资104.38亿元,资金完成率82.45%。
2018年至2020年,滇池草海水质均达到IV类;2020年,滇池湖体综合营养状态指数61,较2015年降低了5.34%,为中度富营养状态;外海北部水域发生中度以上蓝藻水华天数减少81%;滇池外海水质达到IV类(CODCr为33.44mg/L);滇池水质达到《滇池“十三五”规划》目标要求。
“十三五”以来,尽管滇池水质总体好转,但滇池水质雨季存在波动;个别入湖河道水质仍为劣V类。昆明主城区雨污分流不彻底,列入计划、尚未完成改造的城中村均为合流制排水管道;部分城郊结合部排水管网系统缺失,雨季溢流污染情况严重。主城北片区、东南片区现有污水处理厂不能支撑片区发展对水环境治理的需求。部分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浓度偏低,环湖截污污水处理厂运行效率低,雨污调蓄池与水质净化厂及河道未完全建立有效的联合调控机制。已建成部分村庄污水处理设施标准偏低,收集处理设施不完善,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效率低。流域内农户多以种植花卉蔬菜维持生计,尤其是滇池东、南岸花卉蔬菜种植面积广、生产方式粗放、化肥施用量大,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慢,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效果有限;规模化畜禽禁养成果还需巩固。流域内人均水资源量不足200立方米,水资源短缺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干旱年景会出现滇池缺少生态补水、水动力不足、水质下降等情况;金汁河上游、五甲宝象河、六甲宝象河、柴河、老宝象河、东大河、白鱼河出现断流现象。
滇池水生植被覆盖度低,鱼类结构处于失衡状态,底栖动物以耐污种为主;浮游植物密度常年处于高水平,蓝藻常年为优势种群。生态系统结构单一,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较低,对外部压力影响的抵抗能力较弱。
流域产业布局不合理,清洁农业与生态农业企业、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工业企业、现代服务业企业规模偏低,滇池保护治理还未完全融入经济发展、城市规划建设及管理体系;流域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一体化环境综合管理效能不高,当前水污染治理技术体系不能满足流域精准治污的需求;滇池保护治理监管能力不足,监管手段单一,信息化建设尚不满足科学治理、精细管理的新要求。
第二部分是总体要求。主要阐述“十四五”时期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四个坚持”、“五个彻底转变”和“退、减、调、治、管”的治湖要求,继续坚持“量水发展、以水定城”和“科学治滇、系统治滇、集约治滇、依法治滇”,紧紧围绕水环境质量改善这一核心目标,污染减排和生态扩容两手发力,统筹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继续实施“六个转变”和“水质目标和污染物削减双控制”,确保“十四五”目标如期完成,实现“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的景象。科学设置水污染防治、水资源优化配置、生态系统修复、空间管控、河湖监测、依法治湖管湖6类共20项指标。
第三部分是重点任务与规划项目。基于“十四五”水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提出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优化流域空间管控格局,推进产业发展绿色转型;二是强化控源减排,实施“污水”工程;三是加强水资源保护,实施“活水”工程;四是保护与修复生态系统,实施“净水”、“源水”工程;五是完善河湖监测网络、强化基础研究,提升科学精准保护治理水平;六是持续推进制度创新,增强驱动力。同时,提出了滇池草海陆域控制区、外海北岸控制区、外海东岸控制区、外海南岸控制区、外海西岸控制区、草海湖体控制区、外海湖体控制区七个控制分区的保护治理重点。
按照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共设置流域“污水”工程类、“活水”工程类、“净水”工程类、“源水”工程类、空间管控类、河湖监测调度及监管类、基础研究类7大类87个规划项目,规划总投资138.327亿元。其中:省级负责实施项目2个,规划投资1.153亿元;昆明市负责实施项目85个,规划投资137.174亿元。
昆明市负责实施的85个规划项目中:“污水”工程类26个项目,投资69.782亿元;“活水”工程类7个项目,投资6.910亿元;“净水”工程类22个项目,投资44.162亿元;“源水”工程类8个项目,投资4.413亿元;空间管控类2个项目,投资6.230亿元;河湖监测调度及监管类11个项目,投资3.975亿元;基础研究类9个项目,投资1.702亿元。
第四部分是保障措施。从加强组织领导、抓好责任落实、强化科技支撑、强化资金筹措方面提出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