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施工图来了!鄂城区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发布!
信息来源:鄂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日期:2024-01-01
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12月28日在鄂城区
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鄂城区人民政府区长 夏鑫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鄂州鄂城10周年、鄂州建市40周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一年来,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省、市党委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深入开展主题教育为动力,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党代会精神,抢抓花湖机场和武汉新城两大省级战略机遇,高效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拼搏奋斗、迎难而上、苦干实干,圆满完成区十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交出了难中求成、殊为不易的新答卷。
——经济发展拼出了新高度。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亿元大关、增长6.7%,本级财政收入突破20亿元大关、增长36.1%,市场主体突破10万户。1至11月,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总产值、工业技改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增长41.53%、4.55%、62.19%、48.0%,增速稳居全市第一。前三季度,招商引资考核全市排名第一;在全省工业经济运行“赛马制”综合评价中,位列二类县市区第一名。鄂城高质量发展的底盘越来越坚实。
——城市魅力创出了新热度。实施老旧小区改造42个,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开工101部。老城金十字街区旧貌换新颜,吴都古肆被认定为省级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南浦路被认定为省级特色商业街。首个复合型文旅综合景区项目——“吴都·乔街”一期17个单体全面封顶,服务湖北省第四届园林博览会重点工程鄂州园博园启动建设。“三纵三横”鄂城段花湖鄂城大道率先开通、吴楚大道全线开工,杜山新旭光大桥建成通车。首届“武昌鱼杯”全国毽球锦标赛、“松风阁”杯全国书法大赛和樊口青天湖“5·19”音乐文旅周活动成功举办,线上线下数千万人次参与。首创《南浦路》城市民谣,发布并推介十大旅游线路、老鄂城十道菜、十大名小吃、十大民宿。入选2023年全省基层治理创新实验区。鄂城高质量发展的势头越来越强劲。
——乡村振兴干出了新亮度。种业芯片、高楼养猪、工厂养鱼等现代特色农业远近闻名,入选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创建美丽村湾73个、美丽庭院3500个,入选首批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片建设试点,碧石渡镇荣获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长港镇荣获全省乡村治理示范镇,泽林镇获评“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镇,汀祖镇华伍村等3个村入选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峒山村成功创建国家3A景区,推出《峒山十年》《峒山老家》系列文宣产品。鄂城高质量发展的特色越来越鲜明。
——开放合作闯出了新广度。北京大学“东方奖学金”项目48名省部级外籍学员代表来访鄂城。与俄罗斯中小企业联合会滨海边疆区分会开展经贸交流,与武昌区开展“古今两武昌”协同合作,与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湖北美术学院开展深入交流,对口协作郧西县(涧池乡)开展系列活动,鄂城的“朋友圈”不断扩大。100项政务事项与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长沙县“跨省通办”,20项道路运输高频事项在武汉都市圈“跨市通办”,20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一链办理”,融圈入群驶入快车道。鄂城高质量发展的步伐越来越矫健。
——民生保障兜出了新温度。全区民生投入21.6亿元、增长5.9%,占财政总支出8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1.68:1,低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投入1.5亿元改善90所学校办学条件,吴都小学获评全国健康校园。古楼街道官柳社区荣获2023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审高标准通过。凤凰街道南塔社区被评为全省第一批“鄂疆文化交流中心”。西山市场监管所获评国家级首批五星所,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顺利验收。鄂城高质量发展的红利越来越丰厚。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聚力三百行动,发展态势回升向好。开展两轮项目建设“百日攻坚”行动,落实“六个一”服务项目联系点制度。三工光电、斯优光电、特普生传感器等76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长江智汇产业园等10个专项债项目持续发力,56个项目入库纳统,19个项目竣工达效,前三季度全市项目拉练名列前茅,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开展招商引资“百日会战”行动,每季度举办“双招双引推介会暨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活动,赴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等地宣传推介97批次,接待客商考察246批次,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72个404.32亿元,当年签约当年开工项目44个,入库纳统15个,均创历史新高。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百日比赛”行动,8项省级先行区试点改革事项验收认可、位居全省前列,“惠企政策直达快享”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政务服务“高效办成一件事”连续三季度全市考核排名第一;深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交通银行鄂州分行落户鄂城,区首贷服务中心揭牌运行,召开政银企对接会3次,推动全区46家企业签约41.35亿元、授信41.8亿元,获评湖北省金融信用区。
(二)聚力产业升级,发展动能加速转换。扎实推进承载平台建设,完成滨江科技新区“一办四局两中心”实体化运作,建成招商展示中心、政务服务中心、人才文化活动中心;高新产业孵化基地一期投入运营,五大园区“五横三纵三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稳步推进青天湖产业研究院运营和成果转化,建成省级科技创新平台7家、市级平台37家;普罗欧生物科技(湖北)有限公司成功孵化,碳化硅陶瓷膜等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深入实施产业提能“三个计划”,新增进规进限企业85家,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213家,高新技术企业入网56家,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完成27.54亿元,增长22.46%,增速全市第一,欧冶链金入选2023年全省重大增长点企业。深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37个技改项目完成投资18.83亿元,增速全市第一。培育壮大工程塑胶管材、重型机械制造两大省级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集聚产业链企业79家,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75%。
(三)聚力城乡融合,发展活力持续释放。推进国有农场改革转型发展,完成长港5.6万余亩国有土地确权办证和价值评估,形成18.7亿元资产增量。深入实施城市有机更新,治理“微疤痕”4700余处,建筑物“消危”248栋,拆除违建6万余平方米,迎宾大道、316国道、106国道等主干道实现亮化提升,新建文化主题口袋公园19个,新改扩建休闲广场17个,停滞多年的“和天下”保障性安居工程、炜裕时代广场、海博吴都商务中心等问题楼盘成功盘活。实施楼道、管线、楼顶“三项革命”,首批覆盖79个小区,打造4个城市社区和6个集镇示范点。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擦亮“武昌鱼”品牌,长港慕鱼水产加工、中新开维绿色食品产业园、空港武昌鱼产业园等项目顺利推进;深入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常态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建农村户厕400座,清运垃圾杂物1.03万吨,疏浚河塘沟渠374条,杜山先台村渡口获评全省共同缔造美丽乡村渡口。助力我市首条重载车道——新港路建成通车,完成凤凰山路、泽杜路、三山路等63公里道路提档升级,11路城市公交车延伸至汀祖。深入实施国土综合整治,申报全省流域型全域国土综合整治试点,复垦复绿废弃工矿地30个,全省现场交流会在汀祖镇召开。推行“田长制”,持续整治撂荒地,连片流转土地8.7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0.6万亩,率先完成2021—2022年度耕地流出整治任务,实现粮食产量1.42亿斤。寄递物流实现村级全覆盖。
(四)聚力流域治理,发展底色更加亮丽。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有效管控秸秆禁烧、道路工地扬尘,优良天数比例80%,“3·19”危险废物倾倒案入选生态环境部典型案例。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压实河湖长制责任,治理长江入河排污口249个,长江干流鄂城段水质保持在Ⅱ类,国控省控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100%,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100%,集镇建成区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90%以上。统筹推进流域综合治理,三山湖流域向阳港片区综合治理工程持续推进,长港河、泉塘港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工作有序推进,整治环境问题企业35家;落实林长制,植树造林500亩,除治松材线虫病疫木94934株,精准灭荒3985.7亩。狠抓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取得阶段性成效。
(五)聚力共同缔造,发展成果充分共享。把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举办专项招聘42期,组织技能培训139期,建成零工驿站、零工市场8家,区公共就业服务中心启动使用,新增城镇就业868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79%,依法追讨农民工工资2149万元。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新增学位3245个,建成教联体29个,武昌学校、新民街小学凤凰校区综合楼投入使用,市二中老校区移交樊口中学,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学前教育“两率”均优于省标,秋林高中获评省级平安校园,东方红小学、花湖实验学校获评省级法治建设示范校,新民街小学等5所学校获评省级生活垃圾分类学校。提升养老服务供给质量,建成区级养老服务中心,建成幸福食堂45个,主城区33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农村互助日间照料中心覆盖率达到85%。推动医疗卫生服务提档升级,区人民医院挂牌运营,区疾病预防控制局成立,建成樊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楼,新改扩建村级卫生室22家,备案托育机构52所,建设托幼室142个,新增托位753个,建成医疗机构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站6家。推进文体事业发展,举办武昌鱼文化旅游节、旱龙舟文化旅游节、烧烤露营音乐节等节会活动,协办省十六届中学生运动会,成功举办“空港新城·飞跃吴都”中国旅游日鄂州分会场启动仪式暨华中首届低空飞行嘉年华,实现曝光量1.3亿人次。开展防风险“百日保安”行动,排查安全隐患8365处,整改率86.3%,餐饮场所燃气“三件套”安装率达100%,为特殊群体、九小场所安装独立烟感1853个,妥善处置凤凰山山体滑坡、韩信湾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完成49个小区24033户不动产首次登记,城南安置小区3150套安置房顺利分配,圆了群众“安居梦”。化解中央和省级交办信访积案71件,扫黑除恶、禁毒、治赌等工作获公安部、省公安厅表彰,群众安全感测评位居全省第7。
(六)聚力效能革命,发展生态风清气正。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和“下察解暖”实践活动,办好全省共同缔造和基层创新实验区试点。自觉接受区委领导,加强政府党组建设,坚持向区人大报告工作、向区政协通报情况,高质量办理市、区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128件,满意率达98.8%,办理12345热线工单16000余件,满意率达98.6%。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助力创建全国法治示范市,做好“八五”普法工作,实现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西山街道法治示范创建工作获省通报表扬。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控“三公”经费,抓好省委巡视反馈问题及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深化政府效能建设,发布效能督查通报36期。第五次经济普查工作稳步推进。
与此同时,国防动员、后备力量建设、双拥优抚等工作全面加强。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侨联、工商联、残联、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作用充分发挥,审计、统计、民族宗教、机关事务、保密、档案、关心下一代等各项事业也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涉滩之险见证增长之稳,爬坡之艰映照发展之进,闯关之难更显转型之力。回望2023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难中有进、进中向好,经受住了风险考验,走过了一段极不寻常、极为艰辛的历程。当前,世界格局加速调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国家宏观政策加速发力,湖北多年积蓄的综合优势和发展潜能加速释放,鄂州进入花湖机场和武汉新城红利加速辐射的关键时期。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科学指引,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勇毅前行、砥砺奋进,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这一年,我们脚踏实地,更多重大项目在鄂城汇集落地;这一年,我们提质增效,更多新兴产业在鄂城生根发芽;这一年,我们扛责担当,更多发展难题得到攻坚突破;这一年,我们埋头苦干,更多民生实事惠及万千群众……在绚丽多姿的美好鄂城画卷里,我们每个人都是执笔者。这里流下的每一滴汗水,经受的每一次考验,取得的每一项成绩,都凝聚着69万鄂城人民的心血,离不开临空经济区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奉献和付出。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和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长期以来所有关心、支持、参与鄂城建设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在回顾工作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质效还不高,稳经济大盘措施不多,融入空港经济程度不深;产业转型升级还不快,缺乏头部企业支撑,知名品牌不多,重大产业项目培育不足,竞争力不强;城市品质不优,能级和首位度不高,主城区缺少高端服务业,星级酒店和高端商贸业发展不够;民生保障还有薄弱环节,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离群众期待还有较大差距;政府行政效能仍需提升,服务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效率不高,主动担当作为不够,“等推拖”等作风顽疾依然存在,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将认真研判分析,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加以解决,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二、2024年工作安排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鄂城县域经济“冲十进百”高质量发展攻坚之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省、市部署要求和区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花湖机场和武汉新城两大省级战略机遇,牢记嘱托、守正创新,聚焦发力点、培育增长点、塑造引爆点,以流域综合治理+全域国土综合整治为基础,以构建“两带一组团、滨江三片区”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格局为路径,以城乡融合和就地城镇化为动力,以强区工程为抓手,以制度化办好年度“十大民生实事”为落脚点,聚焦聚力构建新产业、打造新环境、推进新治理,推动强产争先、强城争优、强村争效融合发展,奏响“空港鄂城·智创未来”最强音,携手共建现代化机场城市,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鄂城,厚筑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压舱石”,助力鄂州加快建设武汉都市圈协同发展示范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鄂城篇章。
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5%左右,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约束性指标。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全力争取更好结果。
围绕以上目标,我们将重点实施七大行动:
(一)实施区域经济提质行动,着力构建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坚持实体经济为本,推动项目滚动接续,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高质量打造主导产业创新引领、优势产业集群突进、潜力产业蓄势赋能的产业强区。
紧紧扭住招商引资不放松。实施“城市合伙人”计划,加强同央企、国企和国际国内500强企业合作,发挥大使招商、以商招商、商会招商功能,招大引强、招新引优。聚焦钢铁生态圈、空港经济圈,强化产业链招商,引进一批建链补链延链强链项目。建立招商项目库、政策库、地图库“三库合一”信息平台,提高签约项目落地率、履约率。加快滨江科技新区、泽林南互通产业园、汀祖大健康产业园、樊口网驿产业园、花湖临空产业园等平台招商。持续推进招商引资“百日会战”行动,着力引进投资超10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力争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80个,总投资不低于500亿元。
紧紧扭住项目建设不放松。强化项目储备,精准把握政策导向,策划实施重大项目至少105个、总投资额669.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04.5亿元,力争更多项目纳入省市重点。推进项目建设“百日攻坚”行动,续建总投资434.48亿元的双杰电气、合建卡特重工等45个项目,力争总投资235.28亿元的61个项目开工、61个项目纳统、20个项目达效。优化区级领导联系包保重大项目责任制,推行项目绩效管理,实施“亩产论英雄”,构建重大项目从签约落地到入库纳统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机制。
紧紧扭住产业升级不放松。聚焦工程塑胶管材、重型机械制造两大主导产业集群,实施“技改提能、制造焕新”,支持程潮铁矿、非金属矿山绿色低碳转型,推进产业园区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改造,完成技改项目不少于20个;推进顾地科技追加投资20亿元、力争实现年工业产值30亿元以上,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实施工业企业进规、商贸企业进限培育计划,全年新增“四上企业”至少80家。围绕鄂城钢铁、悦科大数据、欧冶链金、中新开维等链长企业,建立“链长+链主+链创”机制,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二)实施科创合作提级行动,着力塑造融圈入群开放优势
主动对接融入花湖机场、武汉新城,加强科技创新引领,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吸引武汉都市圈更多项目、资本、技术、人才落户鄂城。
做实创新平台。围绕新能源新材料、光电子信息、大数据、现代农业等领域,布局建设省市级创新平台10家。鼓励产学研融合发展,引导企业与武汉高校院所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专业性研究所、企校联合创新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与武汉工程大学合作办好青天湖产业技术研究院,支持武汉大学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鄂州基地、海大水产科技中心种业研究创新突破,建设高产试验区。发挥莲花山计算机视觉研究院AI研学优势,服务打造人工智能教育示范点。
做强创新主体。实施新一轮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培育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专精特新“小巨人”“隐形冠军”“瞪羚企业”和创新型领军企业,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20家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以上,获批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以上。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引导科技型企业主动承接“揭榜挂帅制”和“赛马制”等重点项目,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推动兴欣科技在北交所上市,提升产业链龙头企业带动能力。
做优创新机制。深化“研发在武汉,转化在鄂城”模式,借助鄂州(武汉)离岸创新中心,承接武汉科技成果在鄂城落地转化,打造创新资源承接区,创建全省创新型示范区。联合共建光谷科创大走廊,发展“飞地经济”。落实“333”人才政策,实施“资智回鄂城”“我选鄂城”计划,鼓励用人单位以项目合作、挂职兼职、技术咨询等方式,柔性引进“科技副总”“周末工程师”“暑期专家”,推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做深开放合作。积极服务融入花湖国际自由贸易航空港,深度对接大武汉、链接大临空,加强与葛店、华容、梁子湖协同联动,加强与黄石、黄冈合作交流,推动规划同编、交通同网、科技同兴、产业同链、民生同保,深度融入武汉都市圈和空港经济一体化发展。推动花湖、樊口与东湖高新区、临空经济区联手共建“园外园”,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主引擎。强化政策引导激励作用,支持企业数字化变革、发展数字经济,支持企业走出去、扩大出口,支持企业转型升级、融入空港经济,支持发展跨境贸易、跨境电商和供应链管理。
(三)实施城市能级提档行动,着力展现近悦远来城市魅力
坚持生态为基、产业为核、文化为魂,注重打基础补短板和提品质强内涵并重,加快提升城市能级和首位度,建设宜居韧性智慧主城区。
完善城市功能。加强市政配套设施建设,继续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启动建设环西雷山、吴王城、洋澜湖等城市更新项目,加快探索推进火车站、麻纺厂、熊八升等片区危旧房改造,新增停车场至少15个、主题文化口袋公园15个,建成鄂城市民之家。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三纵三横”鄂城段建设,协调推进花湖机场高速二期、大广高速新增东方山互通等项目建设,完成滨江科技新区“五横三纵三环”路网建设。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启动凤凰山体育公园、仙人山红色教育基地等工程,升级改造公共图书馆、文化站、文化广场、百姓舞台等公共文化设施20处,新建“城市书房”“文旅驿站”10处。
塑造城市品牌。完成老城金十字街区改造升级工程,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商贸街区,形成“一街一特一品”格局。培育武汉东、高铁站商圈,攻坚盘活意邦广场、莲花中央广场等闲置空间,发展总部经济、平台经济、数字经济、外贸经济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引进知名城市综合体,推动凤凰山庄改造升级,发展星级酒店、高端商贸等生活性服务业。推进“吴都·乔街”一期开街运营和二期建设,加快莲花山旅游区更新升级,服务园博园落地建设,打造吴都文旅新城、武汉都市圈旅游目的地。依托长江文化公园,推动观音阁等文化遗址开发利用,力争小琻珑鱼丸、西山面塑进入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活化老城历史风貌和文化韵味。
优化城市治理。推进城市体检,做细“门前四包”“垃圾分类”“疤痕治理”,巩固“楼道革命”成果,完成“管线革命”任务,实现“楼顶革命”覆盖率60%以上。聚焦“一老一小”,深入推进完整社区建设,力争覆盖率达到50%以上。深入推进全省基层治理创新实验区建设,推动小区驿站建设全覆盖,推广物业服务联盟、信托式物业管理模式,落实物业企业管理“红黑榜”制度,打造智慧社区平台。继续攻坚推进拆迁未安置和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化解。
(四)实施流域治理提效行动,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生态福地
坚决守住水安全、水环境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底线,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持续激发绿色发展新动能。
推动流域综合治理。坚持规划统筹、统筹规划,明确3个三级流域和4个四级流域综合治理“底图单元”,以长港河、泉塘港小流域综合治理为试点,统筹推进全域国土综合整治、EOD等项目,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深入推进入湖排污口排查整治,狠抓重点水域监控,完善养殖尾水处理设施,推进三山湖流域向阳港片区综合治理工程,守住流域安全底线。统筹源头治理与系统治理有效结合,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助力”流域治理新机制,努力在治山、理水、活村、富民上出实招、见实效。
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创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强化施工和道路扬尘、秸秆露天焚烧、餐饮油烟源头管控,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加强污染地块动态监管。持续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严肃查处一批典型环境违法案件,推动严格执法、企业守法成为常态。深入实施长江大保护,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守好一江清水东流。
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培育一批绿色龙头企业,开展清洁用能改造、生产工艺改造,创建绿色低碳生产园区。推广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开展绿色机关、绿色社区、绿色出行创建活动。提倡绿色低碳生产方式,推进厕所革命、污水处理、垃圾分类,引导节电节能节水,推广新能源汽车。完善环保激励机制,实行环保绩效分级管控,建立正面和负面清单制度,减少对传统能源依赖,厚植高质量发展底色。
(五)实施重点改革提速行动,着力释放集中集聚集约潜能
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改革要活力,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出发,走人口集中、产业集聚、要素集约之路。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组建国控集团平台公司,成立国有资产管理中心,完成国有经营性资产清理。推进区级财政运行机制改革,推行“乡财区管”,加强财政管控,化解财政风险。推进金融升级工程,实施国营长港农场股份制改革,推动长港农文旅开发,建设区级农业平台企业。深化中小学教联体改革和“区管校聘”,构建“五联”教学体系。推进农村集体土地入市和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完善农民利益联结和分享机制,提高集体经营性收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大农村林地承包执行力度。做实区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推行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现代企业化运营试点。
打造全省一流营商环境。深入开展“解难题、稳增长、促发展”企业帮扶活动,建设综合成本“洼地”和营商环境“高地”。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拓展政务服务“跨域通办”,全面补齐营商环境短板,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金牌店小二”。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百日比赛”行动,巩固拓展“惠企政策直达快享”改革成果,推进政务服务进产业园区,统筹谋划省市创新改革试点,力争更多改革事项经验在省、市复制推广。办好办活企业家培训班和企业家讲坛,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紧盯营商环境评价反馈问题,着力解决一批顽瘴痼疾,确保政策透明度、工作连续性和“新官理旧账”。
强化要素综合保障。推进花湖开发区“一区三园”调区优区,吸引人口、产业向主城区集聚。统筹财政资金、产业基金,引进“政企合伙人”,推动项目资金、用地指标向园区倾斜。着力破除项目建设土地瓶颈制约,持续推进全域国土综合整治,新增占补平衡指标及增减挂钩指标不少于1500亩。盘活存量资源,建立闲置资源项目“户口档案”,力争盘活低效闲置土地700亩。紧盯企业人才和融资需求,走出去、请进来,举办线上线下人才专场招聘推介会,推动政银企对接工作常态化、长效化,持续解决企业用工和融资难题。
(六)实施城乡融合提标行动,着力绘就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就地城镇化,推进资源要素、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向农村延伸,高标准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全力保障粮食安全。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做实“田长制”,严防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推进撂荒地治理,坚决守住16.9万亩耕地保护红线。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三连工程”补短板项目,在花湖、杜山等地新建高标准农田1.3万亩,提升农业防灾减灾能力,确保粮食产量至少1.42亿斤。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集体经济组织依规有序流转土地,力争流转率达77%。推进农业生产向机械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0%,持续壮大农业经济规模。
强力推进产业振兴。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创建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至少5家、国家级省级示范社15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4家。深入推进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建设,扩大黄颡鱼、鳜鱼、鲈鱼等高价值鱼养殖比重,加大优质淡水鱼种苗繁殖比重。发挥富农食品、海大水产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进种业芯片、高楼养猪、工厂养鱼等现代农业,做优“峒山”“武昌鱼”“鄂城黄姜”“白雉山鸡”“鄂城鱼丸”“春之染花卉”等特色品牌,力争新增“三品一标”5个。推进泽林农产品加工产业园、鄂城小黄姜产业园、武昌鱼产业园建设,启动打造武汉都市圈农产品供给基地、绿色农产品交易中心。
聚力实施乡村建设。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片建设,常态化开展中心城镇和农村人居环境“百日整治”,深入开展美丽庭院和美丽村湾创建评选,推进峒山、岳石洪、樟树岭、刘云、华伍、三山村发展文旅特色乡村业态,支持汀祖打造四峰山康养民宿群、长港打造峒山乡愁民宿群,支持岳石洪争创全国重点旅游乡村。深入实施“三乡工程”,着力引进100个“乡村创客”、20个“乡村合伙人”、10个“乡村CEO”,发展一批“新村民”。稳步推进长港、碧石渡、汀祖示范镇和杜山、泽林、花湖基础镇建设,打造长港河沿线红色旅游线路、泽汀碧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带,构建“一镇一特”“一红一绿”格局。推进古树、古屋、古桥、古井、古村落等普查建档和保护提升行动。推进城乡路网改造升级,启动樊川大道等城镇道路更新工程,建好农村路60公里以上,争创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区,实现城乡公交全覆盖。推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建成一批生活垃圾分类共同缔造试点村,力争每个建制中心村至少设置一个生活垃圾收集站和一个有害垃圾暂存点。完善三级农村寄递物流体系,畅通消费品下乡进村、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
合力推动联农带农。强化防返贫动态监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力、种养能手技能提升、专业农机手培训行动,培养高素质职业农民300名以上、新型职业农民100名以上。推行“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发挥专业合作社示范带动作用,帮助群众就地就近就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持续实施“两清两治两效”行动,盘活“六闲”资源,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申报星级示范,推广农业新技术,促进新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七)实施民生福祉提升行动,着力办好群众可感可及实事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制度化办好“十大民生实事”,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让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子越来越好,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开展各类专项招聘活动,举办就业培训,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扎实推进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专项行动。做实“创新零工驿站建设模式”改革试点项目复制推广,新建改造零工市场和零工驿站15个。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完成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调整提标。整体推进特困供养服务机构改革创新,巩固公办福利院“镇院区管”改革成果,规范运转区级养老服务中心,推广失能特困群体集中供养模式。落实农村危房改造政策。深化“幸福食堂+”服务品牌创建。办好残疾人之家和残疾人服务驿站,推进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
推进健康鄂城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成果。积极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挖掘和传承中医药文化。持续开展影响群众健康“323”攻坚行动,开展心脑血管疾病及宫颈癌免费筛查,落实高血压和糖尿病人群随访服务。提升区人民医院综合功能,筹建区体检中心、营养食堂和区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心,新建特色科室2个。推进乡镇卫生院“优质服务基层行”,完善功能设施配套,提高综合服务力。完成23家村级卫生室能力提升任务。深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实现重点特殊人群覆盖率100%。动态推进流行性传染病防控措施落实,确保总体平稳可控、群众安康。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推动《推进鄂州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在鄂城落地。实施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条件提升工程。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持续推进学位供给增量提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特色多元发展。推进“三名工程”“教育新秀计划”“青蓝工程”,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加大校长教师培育培养力度,构建“教育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成长体系。坚持“五育并举”,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加强对外教育教学交流,健全科学教育质量监测评价和奖惩体系。建立社会事务“进校园”负面清单,切实为教师减轻负担。持续开展“暖苗”行动,建立家校社联动机制,抓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5所数字化示范校、9所人工智能教育示范校建设,创建人工智能创新教育示范区。推进师德师风教育整顿,深化“双减”成效,构建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尊师重教的良好生态。
实施文旅惠民工程。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向发力,打造“十个一”文化工程和“春满鄂城”文旅品牌。编制重点文旅产业发展规划,完成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建设区文化和旅游资源数据库,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积极组织策划全国跳绳锦标赛、全省滑翔锦标赛、武汉都市圈鄂城城乡半程马拉松等社会体育赛事。深化“一镇一品”文艺品牌创建和文旅赋能,组织农民丰收节暨武昌鱼文化旅游节、泽林旱龙舟文化旅游节、四峰山登山节、“5·19”中国旅游节等特色节会活动。建强群众文艺团队,建好旱龙舟等非遗馆,用好图书馆、文化馆等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实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争创全省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建设平安法治鄂城。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做好“八五”普法工作,落实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推进基层司法所提档升级。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优化“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创建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区。深化公安改革,完善“情指行”一体化实战化运行机制,深入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创建全省最平安稳定区域之一。紧盯全区重点领域、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纵深推进防风险“百日保安”行动,抓实在建项目、非煤矿山、工贸企业、道路交通、旅游景区、燃气等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实体化运行区消防安全治理中心,推进专业化培训和实战化训练。实施质量强区工程,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做好退役军人和武装工作,助力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抓实第五次经济普查工作。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打铁还需自身硬。坚持宽视野、宽肩膀、宽格局,积极适应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打造服务型、效能型、法治型、阳光型、廉洁型政府,当好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
坚持政治引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区委工作安排,用实际行动和工作成效诠释忠诚。
厚植人民情怀。坚持人民至上,发扬唯实求真精神,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落实“四下基层”制度,一体推进“下察解暖”实践活动和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行动,认真倾听群众心声,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坚持把难点当联系点、把难题当必答题、把难事当民生实事,事必躬亲、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就业、医疗、教育、养老等民生问题,真正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难事办成。
全面依法行政。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提高决策质量和效率,建设法治政府。深化政务公开,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保护群众合法权益,维护开放统一、公平竞争市场秩序。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区政协民主监督、区纪委监委纪律监督和监察监督、社会公众和新闻舆论监督,强化审计监督、统计监督,让权力公开透明、阳光运行。落实人大代表票决制和政协委员协商制,保障办实事制度化、长效化。
推进效能革命。扎实开展“‘三新三强’打擂台、厚筑全市‘压舱石’”行动,加强对标管理,推动政府系统以“拼抢实”的沸腾状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发扬“五见”精神,突出“五力”同发,坚持“五共”协同,注重“五钱”并举,强化“五效”督查,提升“八大本领”“七种能力”。践行“一线工作法”,推进资源服务平台下沉,动态化、制度化为基层减负。高质效统筹抓好主题教育、巡视反馈、环保督察等问题整改,持续整治“等推拖慢、庸懒散假”等顽疾。推行工程化设计、项目化管理、责任化落实、数字化监管、市场化运营、绩效化考评,打造担当有为、克难有力、发展有效的战斗堡垒和攻坚团队。
建设清廉政府。保持“两个永远在路上”的清醒与坚定,推动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向纵深发展。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政府要带头过紧日子,持续深化纠治“四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弘扬新时代廉洁文化,从严正风肃纪,保持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高质量发展重任在肩,时不我待。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只争朝夕、拼搏竞进,为携手共建现代化机场城市、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鄂城、厚筑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压舱石”而不懈奋斗!为湖北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和鄂州加快建设武汉都市圈协同发展示范区打头阵、做贡献!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5周年献礼!
名词解释
1.三纵三横:三纵共138公里,其组成为:“纵一”利用创业大道贯穿武汉新城葛华片区,连接257省道联通武汉新城中心片区、红莲湖片区;“纵二”利用黄冈路口大道、明珠大道贯穿黄冈主城组团,经鄂黄大桥连接鄂州主城组团,南向通过106国道接锦冶公路,联通黄石临空片区、黄石—大冶组团;“纵三”利用燕矶长江大桥连接黄冈、鄂州主城组团,向南经过鄂州花湖机场西侧连接201省道,贯穿黄石—大冶组团接入钟山大道。三横共285公里,其组成为:“横一”(北通道)利用高新大道贯穿武汉新城组团光谷片区、中心片区,经吴楚大道联通鄂州主城组团,到达鄂州花湖机场,连接203省道沿江经过黄石—大冶组团北部至黄石新港;“横二”(南通道)利用凤莲大道(武阳高速辅道)贯穿武汉新城南部、龙泉山片区、梧桐湖片区,经锦冶公路联通保安湖片区、黄石临空片区,连接钟山大道穿过大冶湖新区至黄石新港;“横三”(中通道)结合国高网线路调整,整体考虑武鄂黄黄路网结构优化,加快推进武阳—武黄—汉鄂联络线、汉鄂高速改扩建、武汉至黄梅高速公路等项目建设。
2.三百行动:重大项目建设百日攻坚、招商引资百日会战、优化营商环境百日比赛。
3.双招双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
4.一办四局两中心: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局、行政审批局、财政金融局、城市建设局、招商和投资促进中心、项目建设服务中心。
5.五大园区:泽林镇南互通高端制造产业园、汀祖镇大健康产业园、滨江科技新区现代物流产业园、滨江科技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园、滨江科技新区长江智汇园。
6.五横三纵三环:五横:国道316-沿江大道、樊川大道、创业大道、高新大道、西外环路;三纵:旭光大道、新港路重载车道、江碧路;三环:外环路、中环路、内环路。
7.三个计划:实施工业进规商业进限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市场主体增量发展计划。
8.三项革命:楼道革命、管线革命、楼顶革命。
9.学前教育“两率”:公办园在园幼儿比率、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
10.燃气“三件套”:对家用可燃气体探测器、金属软管和自闭阀等三类居民户内燃气安全设施的统称。
11.九小场所: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以下的小商场、商店、市场等;额定就餐人数100人以下的小饭店;客房数50间以下的小旅馆;建筑面积200平方米以下的小公共娱乐和洗浴、足疗、美容美发美体、酒吧、茶社、棋牌室、咖啡厅、健身俱乐部等小休闲健身场所;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床位数50张以下的各类医疗机构、疗养院、养老院、福利院;床位数100张以下的寄宿制学校,50张以下的托儿所、幼儿园;500人以下的非寄宿制学校,100人以下的非寄宿制托儿所、幼儿园;生产车间员工在100人以下的服装厂、小型生产加工企业;建筑面积100平方米以下或者存放总量在200千克以下的易燃易爆危险品销售场所;总储量在10000吨以下的粮库,总储量在500吨以下的棉库,总储量在10000立方米以下的木材堆场。
12.“下察解暖”实践活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
13.两带一组团、滨江三片区:“两带”即以新106国道和汀碧线为重点打造泽(林)汀(祖)碧(石渡)产业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带,沿长港河与四峰山—白雉山建设乡村振兴农文旅融合发展带;“一组团”即“洋澜湖组团”,主要涵盖凤凰、古楼、西山三个街道;“滨江三片区”即樊口片区、鄂钢片区、花湖片区。
14.四上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国家重点服务业企业。
15.专精特新“小巨人”:中小企业中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
16.隐形冠军:不为公众所熟知,却在某个细分行业或市场占据领先地位,拥有核心竞争力和明确战略,其产品、服务难以被超越和模仿的中小型企业。
17.“瞪羚”企业:创业后跨过死亡谷,以科技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为支撑,进入高成长期的中小企业。
18.“揭榜挂帅制”:也被称为科技悬赏制,是一种以科研成果来兑现的科研经费投入体制,由政府面向全社会开放征集科技创新成果的一种非周期性科研资助安排。
19.“赛马制”:指针对特定领域应急性、关键性科技攻关任务,在项目部署中,对同一个任务,选择两个以上优质主体并行攻关,实行先平行立项、后重点聚焦、优中选优的项目组织管理模式。
20.飞地经济:指打破区划限制,以最新国务院批准的各类开发区为主要载体,在平等协商、自愿合作的基础上,以生产要素的互补和高效利用为直接目的,在特定区域合作建设开发各种产业园区,通过规划、建设、管理和利益分配等合作和协调机制,实现互利共赢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21.“333”人才政策:指利用五年时间,重点围绕航空物流、电子信息、航空设备制造及维修、生物医药、专业会展、电子商务、大数据、健康服务、金融、法律、医疗、生态农业等重点领域,引进30名国际顶尖人才(团队)、300名国内领军人才(团队)和3000名省级领军人才。
22.完整社区:在居民适宜步行范围内有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健全的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完备的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充足的公共活动空间、全覆盖的物业管理和健全的社区管理机制,且居民归属感、认同感较强的居住社区。
23.信托式物业:一种新型的物业管理服务模式,主要特征是通过面向全体业主开放式预算的方式,确定小区年度物业费和公共收益主要用于小区物业管理必需的资金总量,物管公司按照合同约定和预算,完成进度,收取固定比例的服务费作为管理酬金,所有资金存入每个业主都能查询密码的公开银行账户中,确保资金流向全部公开透明,通过政府建立一个公共平台,确保每一个业主随时可以查询本小区资金情况,并由信托公司管理,用于小区物业管理服务,年度剩余资金转入下一年度使用。
24.EOD:以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为基础,以特色产业运营为支撑,以区域综合开发为载体,采取产业链延伸、联合经营、组合开发等方式,推动公益性较强、收益性差的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收益较好的关联产业有效融合,统筹推进,一体化实施,将生态环境治理带来的经济价值内部化,是一种创新性的项目组织实施方式。
25.五联:城联乡、强联弱、名联新、大联小、高联低。
26.一区三园:一区是指花湖经济开发区,三园是指花湖片区产业园、樊口片区产业园、鄂钢片区产业园。
27.三连工程:连粮、连农、连心。
28.三品一标:有机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识。
29.乡村创客:经历高等教育,具有创新精神,愿意做现代农业创业的大学生、企业家、知识分子,帮助企业、村社、村民创业,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30.三乡工程: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
31.两清两治两效:开展闲置资产和废弃资源清理,开展流域综合治理和撂荒地及荒山治理,推动农业多元化和一、二、三产业创造更多效益。
32.“六闲”资源:农村闲置的厂房、农房、土地、矿井、学校、物品等资产。
33.“323”攻坚行动:即三个重大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癌症管理、心脑血管疾病管理;二类基础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三个突出公共卫生问题:出生缺陷管理、严重精神障碍疾病管理、儿童青少年近视管理。
34.“十个一”文化工程:培育一批文旅品牌、办活一批文旅节会、兴建一批文化阵地、打造一批文化街区、发展一批文旅产业、策划一组主题文化讲坛、建强一支文化队伍、开发一套文化标识、选树一批先进典型、推出一批文艺精品。
35.八大本领: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
36.七种能力: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
37.三新三强:构建新产业、打造新环境、推进新治理,强产争先、强城争优、强村争效。
38.“五见”:见红旗就扛、见第一就争、见资金就抢、见项目就拼、见试点就要。
39.一线工作法:干部在一线工作、领导在一线指挥、问题在一线解决、能力在一线提升、激励在一线兑现。
40.“五力”:项目策划力、招商攻坚力、经济调度力、资源统筹力、要素保障力。
41.“五钱”:向内挖钱、向上争钱、向改革要钱、向市场借钱、向社会筹钱。
42.“五效”:效果导向、效能评议、效能督查、媒体问效、绩效考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