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鄂州线上观|鄂州乡土文化资源在现代教育中的开发与应用调查研究(作者:周淑茹

2024-07-01 14:10 《鄂州大学学报》  主页 > 关注 > 重点关注 > 鄂州线上观 >

打印 放大 缩小






鄂州乡土文化资源在现代教育中的开发与应用调查研究



 
《鄂州大学学报》 2020年5期 作者:周淑茹
 
(鄂州职业大学,湖北 鄂州436099)
 
鄂州是湖北省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具体的有:张裕钊书法文化、谢埠文化、孝文化、乡贤文化……雕花剪纸、牌子锣、玉连环、燕矶嵩山百节龙、葛店的虾灯、泽林的旱龙舟……民间文学:民间故事(三国传说、人物传说等)、民间歌谣(渔歌、樊湖打硪歌等)。
 
但是,在流行文化、西方文化充斥我国文化的当下,乡土文化在文化系统中处于被动地位。而学生们则受“应试教育”以及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他们的思想被控制,想象力被扼杀,造成了乡愁的集体性失忆,乡土文化出现断层甚至缺失现象。正如钱理群教授所言:“现在的青少年有一种整体倾向:逃离乡土,对乡土有认识上的陌生感,情感上与心理上的疏离感。这就是失根,会最终导致一代人民族文化的缺失。在这个层面上,乡土教育不仅是爱家乡的教育,也是人与土地的关系的强调。”[1]
 
继承和弘扬乡土文化,充分利用乡土文化在现代教育中提振校园文化自信,是新时代赋予全社会,特别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及背景情况
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此次会议特别提出要让城镇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同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鄂州时强调:“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国。”乡村振兴离不开乡土文化的开发、传承和应用,因此让乡土文化走进课堂,已成为众多教育者的心声。
 
《新课标》提出:“认识本土文化是学生学习艺术、认识艺术的基础,是他们走向世界的起点。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深入地学习本土文化,从他们的周围环境开始,挖掘生活的美,乡土文化的美。”“在尊重和理解各民族文化价值的同时,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尊感。”从不同学科的新课标中,我们可以看到的关键词有:民族文化、本土文化、乡土文化。而乡土文化是最基础,离我们最近的文化。
 
通过调查了解,拥有丰富乡土文化资源的鄂州市,在乡土文化和现代教育的衔接方面还相对薄弱,于是,我们课题组想到了这个课题,并进行了相关的调研。
 
二、乡土文化实地调研情况
在田野调查过程中,课题组采用访谈法、观察法、文献研究法等方法对鄂州部分乡土文化进行调研,并从中挖掘出可供课堂教学的知识点,为日后乡土教学收集材料。
 
1.古建遗存:吴氏宗祠
吴氏宗祠位于鄂州市鄂城区杜山镇三山村。1984年10月25日,被立为鄂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又被公布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陪同课题组的几位吴姓人,年龄多五十岁上下,对于吴氏宗祠的历史、建筑等情况不胜了然。于是,特地请来一位年近八旬的老者给我们讲述吴氏宗祠及历史典故。
 
据老人介绍,我们了解到,吴氏宗祠始建于道光十八年(1838),距今有180多年的历史,同治五年扩建(1866)。(关于这段历史在大殿左右两边的墙壁上都有最原始的碑文,现在还非常清晰。)后来进行过多次维修,最近的一次维修是2018年。[2]
 
祠堂内有两幅牌匾,正中堂是“三让遗馨”,与之相对的是“至德流芳”。根据老人的讲解,我们了解了“泰伯三让王位”的典故。
 
乡土课堂教学知识点:①祠堂历史。②祠堂建筑。③祠堂牌匾典故。④吴氏风俗。
 
2.乡土文化的再建构:张裕钊文化园
张裕钊是鄂州的文化名人,文章书法艺术造诣极深,亦名重一时,其书体被称为“张体”。2019年6月,课题组慕名到文化园参观,受到了张馆长的热情接待。
 
张裕钊文化园内设张裕钊文史馆、张裕钊书法碑廊、张裕钊书法流派碑林、民俗馆、生态园等景点。有300多件馆藏文物,其中包括代表作《宝剑赞》《八分考》《论学手札》等石刻长卷。“我们继续在民间搜寻有关张裕钊的古迹,希望能够发掘更多的文物。”张馆长说到。
 
乡土课堂教学知识点:①张裕钊。②张裕钊文化园。③文化自觉。④先贤文化。⑤旅游文化。
 
3.家规家训:罗氏宗谱
2014年,北京的高考作文题是材料作文《北京的老规矩》。许多考生对这样的题目毫无思想准备,而且题目也很陌生。有些考生说:“新规矩我们都知道的不多,何况老规矩。”“这些年还有谁讲老规矩,许多老规矩都被遗忘。”
 
2019年6月,课题组带着寻访家规家训的目的到胡林镇马桥村罗家湾进行调研。我们到了村民罗XF家,72岁的罗XF老人拿出罗氏宗谱给我们查阅。
 
罗氏家谱虽然免不了受时代的限制,有封建思想的糟粕。但是,其中也传播了积极的道德行为规范:亲、仁、孝、德……,对于形成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起到了重要作用,是乡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乡土课堂教学知识点:①家规家训。②孝文化。③移风易俗。
 
发现问题:①乡土文化出现严重的断层现象,知晓者多为70岁以上的老人。②鄂州本土文化甚至要在外界的广泛关注下才得以开发和再建构,文化的传承需要高度的文化自觉。③宗谱作为一种象征被束之高阁,很少有人翻阅。④移风易俗思想需更大力宣传。⑤传统的技艺处于濒绝状态,急需培养传承人。
 
三、校园乡土文化教育现状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作为主导者的教师对乡土文化了解多少、认识的层次、重视的程度、应用的方法,以及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对乡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都会影响到乡土文化教学实践的效果。所以,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考虑,我们设计了两份问卷(教师问卷、学生问卷)进行调查。
 
本次教师问卷调查涉及鄂州职业大学和鄂州二中的不同学科的一线教师共10人,这些教师对乡土教学实践有着最直接的感受和最真实的体会。学生问卷针对上述两所学校的2019级新生150人,这些学生来自鄂州不同的乡、镇、区,从他们的答卷中,我们可以最直观地了解乡土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
 
1.教师问卷统计及分析
课题组共发放10份问卷,回收10份,有效问卷10份,有效率100%,无错选漏选现象。
 
(1)对乡土文化教学的认识与重视程度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对此方面的调查主要涉及3题,调查统计数据结果如下:
 
①您对新课标下的乡土文化教学理论和要求了解吗?
 
②日常教学中,您会加入乡土文化元素吗?
 
③您认为在现代教育中实施乡土文化教学有必要吗?
 
 
 
调查数据显示:对于乡土文化教学理论的要求,无人非常了解,一般了解的有2人,占20%,略知一点的3人,占30%,不了解的5人,占50%。在平时教学中,经常加入乡土文化元素的无,有时加入的6人,占60%,偶尔讲述的4人,占40%,从不讲述的0人。认为在教学中实施乡土文化教学很有必要的4人,占40%,较有必要的6人,占60%,不太有必要的0人,没有必要的0人。
 
此结果说明,教师对乡土文化教学理论欠缺,但也会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入乡土文化教学,有较强的对乡土文化的传承意识。
 
(2)获取乡土文化知识的方法与途径调查结果及分析对此方面的调查主要涉及3题,调查统计数据结果如下:
 
①教学中,您会收集鄂州的乡土文化知识吗?
 
②教学中,您采用的乡土文化知识,是通过何种途径得来的?
 
③您所在的学校有乡土文化教材吗?
 
 
 
调查数据显示:经常收集鄂州乡土文化知识的老师为零,有时收集的为30%,偶尔收集的高达70%,从不收集的为零。20%的老师获得乡土文化知识是从相关网站上下载,外出实践获得的高达60%。两个学校均没有乡土文化教材。
 
这个结果说明,大多数教师的乡土文化知识有限,对乡土文化知识的获取缺乏主观能动性,认识到实践对于乡土文化知识获得的重要性,获取知识的途径较单一。乡土教材的缺失,意味着政府、学校对乡土文化教学的关注不够。
 
(3)对乡土文化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效果及困难调查结果及分析对此方面的调查主要涉及2题,调查统计数据结果如下:
 
①您认为乡土文化教学在实践中的最大作用是什么?
 
②您在目前乡土文化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调查数据显示:认为乡土文化在教学实践中,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占20%,丰富学生知识面的占70%,理论联系实际的为0,活跃课堂气氛的占10%。而认为在教学过程中遇到最大困难的有10%的老师选的是时间精力不够,10%选的是实践经验不够,高达80%的选择知识储备不够。
 
这个结果说明,老师们大多数认为,乡土文化进课堂,能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活跃课堂气氛,并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由于知识储备不足,无法更好地把乡土文化带进课堂。
 
(4)对乡土文化教学的建议
 
在问卷中,部分老师提出了比较好的建议:
 
①上级部门应组织老师进行专题学习,进行系统培训。
 
②老师们组成调研小组,走近大自然,走进乡村,了解乡土文化。
 
③组织专家编写校本教材,纳入教学计划。
 
2.学生问卷统计及分析
面对两校2019级新生,课题组共发放150份问卷,回收138份,有效问卷138份。
 
(1)学生对鄂州乡土文化的了解情况调查结果及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学生们对鄂州的历史沿革、民俗传统、名胜古迹等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最喜欢的是美味小吃,有107人,高达77%,比较符合孩子们的本性。对于鄂州特产,学生们对梁子的螃蟹和武昌鱼认知度很高,分别有76人和98人,占学生比例的55%和71%。对于鄂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生们对铜镜和雕花剪纸认知度较高,分别是67人,占49%,46人占33%,但均未过半,而对百节龙、牌子锣和旱龙舟的认知度很低,分别是10人,占7%;2人,占1%;14人,占10%。对于鄂州历史文化名人的了解也不容乐观,鄂州市近些年来大力宣扬的先贤张裕钊先生了解的人仅11人,占8%。关于鄂州市风土人情的著作或文章,一篇没读过的就有91人,占65%。
 
这个结果说明:学生们对鄂州乡土文化的了解严重不足,他们更多地关注于自己喜欢的事物,尤其是美食。但通过访谈,他们对于美食背后的文化,知道的也很少。另外,他们对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历史人物知之甚少,有关书籍也涉猎甚少。
 
(2)学生了解乡土文化的方法、原因和途径调查结果及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学生们了解乡土文化的原因多为无意中了解,选择此项的138名学生中就有102人,占74%。长辈们偶尔提及乡土文化的占大多数,有103人,占75%。对于学校而言,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走访活动也较少,选此项的有103人,占75%。学生们了解少许的乡土文化途径主要有三个,一个是游览参观,有110人,占80%,二是语文课堂,有88人,占64%,三是口口相传,有120人,占87%。
 
这个结果说明:学生们了解乡土文化的自主意识差,而长辈们的乡土文化意识也比较淡漠,学校因为应试教育等方面的原因,没有很好地重视乡土文化的实践活动。文化传承出现一种断层现象。
 
(3)学生对乡土文化进校园的看法调查结果及分析
 
①你认为乡土文化与你的学习有无作用?
 
②认为乡土文化有无必要融入课堂教学?
 
 
 
调查数据显示:学生们认为乡土文化对学习很有作用的有107人,占77%。认为乡土文化有必要适量融入课堂教学的有124人,占91%。
 
这个结果说明,学生们已经认识到乡土文化对学习的重要性,乡土文化进入课堂、进入校园成为必然。
 
(3)学生对民俗民风的认识调查结果及分析
 
你看见农村生活中的一些不良民风、陋习是否敢于批评?
 
 
 
调查数据显示:学生们对不良风气、陋习敢于直言的有28人,占20%,不敢的有87人,占63%,视而不见的有23人,占17%。
 
这个结果说明,学生们对农村风气优良与否具有辨识力,但因种种原因,大部分学生对不良风气、陋习不敢面对批评,甚至装作看不见。因此,政府应大力开展倡导移风易俗倡树立文明新风实践活动,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这样下一代才能更好地承乡土文化之精华,弃乡土文化之糟粕。
 
四、乡土文化进校园的意义
1.能够提升教师的文化自觉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化;教师在教学中能更好地渗透乡土文化,使文化得以传承教师是学校的中坚力量,乡土文化走进课堂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能够提升他们的文化自觉意识,激发创造动力,促使他们进一步钻研和学习,丰富专业知识。譬如可以开展“课前五分钟谈家乡”,乡土主题班会活动,让乡土文化回归课堂。给学生讲古迹名胜、说民间故事、唱古朴的民间小调、谈论古今乡贤故事……把乡土文化渗透到各科教学中,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2.能够充实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丰富学生学习生活
 
新课改更加注重的是学生兴趣的培养,能力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当地的乡土文化,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接触家乡历史、文化、传统技艺的可能。不仅充实了课堂内容,对于学生汲取传统精华,继承和发扬本土文化,提高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开辟“第二课堂”,开展“我爱家乡”综合实践活动。把课堂延伸到课外,拓宽教育广度,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积极挖掘乡土素材。譬如寻访古迹,加强学生的文物保护和传承意识;参观本地乡土红色文化,如北伐军二十军旧址,彭楚藩烈士墓等,了解老一辈革命家的战斗、生活故事……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接受无声的人文教育,在浓厚淳朴的文化氛围中浸润乡土文化。
 
3.有利于形成特色校园文化,有利于乡土文化的开发与创新。
 
各地方学校长期以来采用集中统一的课程开发方式,采用的是统一的教材,强调的是共性和统一性,缺乏个性和地方性,有些课程根本无法适应本土的学生需求。
 
可喜的是,据教育部通知,从2019年9月开始,北京、天津、辽宁、上海、山东、海南等六省市开始使用统编三科高中新教材。其中语文必修(上)第四单元、第五单元都是乡土文化知识,第四单元是“家乡文化生活”,要求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首先要记录家乡的人和物,其次对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进行调查,最后参与家乡的文化建设。第五单元则是整本书阅读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这次试点虽仅限于六个省市,但是也给其它省市发出了“乡土文化进教材”的强烈信号,给开发、利用乡土文化资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大力开发与提倡地方特色资源,不仅有利于丰富校园文化,让学校更有特色,而且对乡土文化的开发与创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鄂州乡土文化在现代教育中的开发与应用的几点建议
1.建立长效机制,推动乡土文化进校园
鄂州市群众艺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等部门为传承鄂州乡土文化,推进乡土文化进校园做出了不少的努力,例如:2011年9月,我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牌子锣》代表性传承人汪道长带着传统锣、鼓、唢呐等乐器来到鄂州职业大学传授牌子锣知识。2013年6月8日是第八个中国文化遗产日。从6月3日开始,鄂州市群众艺术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先后在凤凰广场、市特殊教育学校、鄂州职业大学、鄂州大剧院、市图书馆举办为期一周的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巡回展和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活动。
 
通过上述资料我们可以看到,鄂州的乡土文化进校园呈现出一种随机性。文化的传承不是一节课、一次巡展就能够实现,它需要通过一代代的传授,才能真正意义上的继承。所以,学校及上级有关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确定“非遗”传承人才培养方案,落实正规课程安排,纳入教学计划,并采用以赛代考的方式进行考核,实实在在地把乡土文化引进校园。
 
2.依托乡土文化,创建特色校园文化
在学校建设方面,可利用走廊等兴建文化长廊,建立乡土文化陈列室,开设民族角……营造多种乡土文化氛围。
 
现在待建的鄂州市第二中学,新址在鄂州经济开发区,吴楚大道以南、旭光大道以西、青天湖路以东地块(豪威广场西侧),为城乡结合部,附近是风景优美的湿地公园。希望有关部门能依托周边环境,认真规划二中的建设,把二中校园和乡土文化紧密结合,创办一所富有特色的新二中。
 
3.开发乡土教材,打造特色教育
据调查问卷显示,老师都选择“没有”乡土教材,而在和学生的访谈过程中,学生们也都说没见过乡土教材。但实际上2015年,由鄂州市教研室组织编撰了一套乡土教材,一共六本,包括鄂州人物故事(三年级),鄂州名胜古迹(四年级),鄂州生态物产(五年级),鄂州民风民俗(六年级),鄂州历史概略(七年级),鄂州科技文艺(八年级)。[3]这套湖北省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对鄂州乡土文化介绍得很全面,可惜的是,只发行了两学期,由于种种原因,此套教材并没有继续在中小学学校发行。
 
将乡土教材纳入课时计划,让学生分层次、系统地学习乡土文化,这项举措不仅有利于创办特色校园,使教学紧密联系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状况,而且有利于学生树立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
 
4.依靠政府支持,加强乡土文化师资队伍建设
鄂州市目前对于乡土文化师资队伍的建设还没有提上议事日程,大部分老师对乡土文化的认知出于一种自发状态,还没有达到自觉的高度。对于这个方面,需社会、政府、学校三个层面进行配合,首先需“造氛围”,社会要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乡土文化氛围,让之深入民心。其次是“引进来”,政府有关部门和学校合作,聘请文化名人到学校定期讲座,培育学校师资。[4]然后是“走出去”,学校把乡土文化知识纳入师资培训范畴,鼓励老师参加传统文化培训,进行相关实践调查。并且,学校应鼓励教师进行相关教研科研,以研促教。
 
总之,学校是传播文化的重要阵地,青少年则是承上启下的一代。在乡土文化日益式微的今天,只有通过学校对学生们进行乡土文化的系统教育,才会使乡土文化后继有人,乡土文化得以代代延续。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