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深呼吸好口福|徐明:三都葡萄比山高(2016

2023-09-06 00:21 农产品市场周刊  主页 > 年鉴 > 好地方 > 水乡三都 >

打印 放大 缩小





三都葡萄比山高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6年36期 

 

徐明

作为贵州省葡萄的第一种植大县,走进三都县,最让人震撼的莫过于那里种植的水晶葡萄。那一坡接着一坡的葡萄园,就像铺在高地上的一片片绿毯,形成了三都最独特的风景。

贫瘠的山坡成了“万元山”

十公里的葡萄长廊顺着山势蜿蜒盘旋,道路两旁架满了葡萄架子,一坡连着一坡;葡萄地头,果农们在忙着抹芽、打药、施肥……这是6月初,记者爬上三都交梨山地特色生态葡萄产业示范园区时看到的情景。 很难想象,在十年之前,这一片片陡峭的山上种植的传统玉米,如今“转型升级”为响当当的山野水晶葡萄。更难想象交梨乡在贫瘠的山坡上能打造“万元山”,形成了“山有多高葡萄就有多高”的壮丽景观。

“今年我们交梨社乡这片将有3万多亩的葡萄可以采摘了,到时我们这些农户可有得忙呢。”站在葡萄架下,王恩文乐呵呵地说着。等到这儿的葡萄成熟了,络绎不绝的客商将开着大货车前来整车收购,每年那个时候都是三都葡萄果农最开心的日子。

王恩文是三都县交梨社区山野水晶葡萄合作社党支部书记、理事长,也是前进村的支书。很多年前,他和许多村民一样,因为穷,选择外出打工。据他介绍,三都种植水晶葡萄的历史始于上世纪60年代,当时只有交梨乡的部分农户在房前屋后零星种植。那时并没有专业葡萄种植户,没有什么葡萄合作社,更没有气势蓬勃的山地生态葡萄产业园,有的只是贫瘠破碎的大山陡坡。 他说,原来在福建打工,跟人学种植水果,听说家乡发展种葡萄后,最开始试着种了8亩葡萄,没想到,种下去的葡萄,当年就能长到5米左右,次年能挂果,亩产达500公斤以上。后来,便将自家的好田地及40多亩坡地全部种上水晶葡萄。葡萄种植带来的丰厚经济效益,让农民对种植葡萄的积极性高涨。外出务工人员也纷纷返乡种植葡萄,回来的人数达3000多人,超过全乡外出务工人员的一半。

2004年的一天,王恩文和几位种植户聊天时,大家不谋而合地决定要联合起来发展,这样才会更有利于壮大葡萄种植。那一年,8个年轻小伙子约起来建立了葡萄合作社的前身葡萄协会。之后,协会集中采购了400万个套袋,一下子就比原来节约了20万元。群众看到了实惠,慢慢由不理解协会到自觉支持协会的发展,并且出现了周边镇村的群众也开始前来协会学习葡萄种植技术的现象。随着协会会员一度猛增,葡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08年6月,由王恩文领头成立了三都水族自治县首家水晶葡萄合作社——交梨乡山野水晶葡萄农民专业合作社。几经努力,合作社成功种出多品种的葡萄,并把原来的荒山,变成了绿色的海洋。

示范带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合作社成立后,以县内种植葡萄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依法为成员提供葡萄种植生产过程中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组织葡萄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储藏以及葡萄种植生产过程中的技术、信息等服务,是集葡萄种植、营销于一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也是个纯粹的“本土团队”。依托这个团队,每个社员的经济效益大幅提高。目前理事会成员有7人,监事会有3人,技术骨干有20人,这些成员在葡萄种植、管理和营销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的过人之处,示范带动作用明显。

为打开省内外市场,合作社几位骨干成员分工负责分别跑贵州、广西、遵义等市场,最初将葡萄免费分发给各大批发水果市场店主品尝。鲜美的口感最终赢得了市场的肯定,很多客商纷纷陆续主动前来合作社寻求合作。

“山野”有着一张人脉旺盛的营销网络,依靠这张网络,三都的水晶葡萄走进湖北、湖南、重庆、福建、广西等地农贸市场。客商也都知道贵州的三都水族自治县交梨乡有个山野合作社,要货时便打个电话过来,合作社会及时把这个信息传递给社员,等客商的车子一到,葡萄已摘好只待装车。

订单一笔接一笔,如何才能保证葡萄的品质?在葡萄生产中,合作社明确了所有成员要统一技术、统一品种、统一指导、统一品牌包装销售,以社员及葡萄种植户增收为目的,以生产“优质、农药残留不超标葡萄产品”为宗旨,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由于合作社在推广营销方面颇具特色,因此加盟“山野”的葡萄种植户越来越多,目前已达476家,这些社员覆盖交梨、普安、丰乐、大河、三合、坝街、水龙7个乡镇,种植葡萄20000多亩,带动周边地区2300余户参与葡萄种植12000多亩,由此催生了“三都交梨山地生态葡萄产业示范园区”,园区规划面积5万亩,被列入贵州省“5个100工程”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之一。“越来越多的群众想加入合作社,但前进村这么一个小小的合作社,能力实在太有限了。尽管这样,我们还是尽最大努力帮助群众走致富路。”王恩文说。

葡萄园中的幸福憧憬

如今的山野葡萄声名远播,群众也因大力发展葡萄产业而富了起来。但山野合作社发展的脚步不会变慢。王恩文认为,发展不能停滞不前,要放眼未来,葡萄产业过于单一,难以把资源有效利用,在下一步的规划中,要发展立体农业,搞林下养殖,几千亩的葡萄架下分区域放养本地土鸡、乌骨鸡、野鸡。这些景致辅以青山绿水、蓝天白云以及热情的村民、淳朴的民风、古朴的民俗,届时前进村优质、时尚、健康的乡村旅游资源将成为全县“神秘水乡”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迫切希望能建一个规范的交易市场。”采访中,王恩文坦诚地说出了村民们最期盼的事。“葡萄种在山上虽然品质很好,但对果农来说,管护、采摘都不方便,而且非常危险。”因为山势陡峭,在挑葡萄下山时,容易失去平衡,扁担常被折断,人摔倒,葡萄也被摔坏。他希望政府能将步道修进葡萄园,方便果农上山。

“葡萄品质好,但还是有差异,原因在于管理粗放。这几年通过培训,村民虽然掌握了种植、施肥、防治、疏果、剪枝等基本技术,但种出来的葡萄果型总是不均匀,果子级别差异大,卖不起价。”王恩文说,现在村民迫切需要的是一种科技含量高、精细化的管理技术,如果掌握了这样的技术,果农的收入一定会翻番。目前,山野合作社正计划建冷库和引资开办葡萄酒厂,做大、做强、做优葡萄产业,力争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

王恩文向记者畅想着前进村的未来——村里全力开发旅游资源,打造生态旅游、葡萄王国旅游这张王牌,让更多的人到这里来呼吸清新的空气,尝尝亲手摘的新鲜葡萄,到农家享受酥软香糯的玉米饭、鲜翠欲滴的豌豆尖、南瓜叶。他也深信,苦心人,天不负;有志者,事会成,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他一定能带领群众做好做大这项产业,为当地群众开辟出更加宽广的致富之路。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