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头点睛:合作经济 研学站
署书导读:乔惠民(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研究室主任、国土名片网总编辑)
国土名片网钤印:王子盧
小编:新宇、犇仔、芬儿
我国合作经济功能演化与制度创新
[提要]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合作经济主要承担农业集体化、国家工业化积累以及农村治理等功能,创造农业生产合作社和人民公社等组织,为农业现代化打下基础。改革开放之后,合作经济承担起创新集体经济实现形式的功能,创造专业生产合作社等组织,促进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进入新时代,合作经济又担负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新功能,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增长模式和发展理念的变革,丰富合作经济理论视野。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合作经济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被赋予了不同使命,发挥了不同的社会功能,推动了相应的制度创新,展现了公有制之下合作经济的巨大活力。回顾我国农业合作经济的功能演化过程与制度创新规律,有助于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的创新发展,丰富农产品供给,维护粮食安全,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一、以社会革命为责任,创造农业集体化制度
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合作经济主要经历了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两个阶段,承担了完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解决农民温饱问题和完成工业化积累等功能。
(一)以消除两极分化为目标,推进农民所有制的根本变革。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前提下,新中国突破了西方合作经济的理论,使合作经济承担起改变所有制结构以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功能。新中国成立之初,地主剥削经济虽然被消灭了,但是小农经济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地存在,时时刻刻产生两极分化的倾向,不断造成新的土地集中和失地农民。为了避免农民重新失去土地沦为被剥削的地位,毛泽东适时提出要发扬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的积极性,及时引导农业经济由个体经济向集体过渡,而承担这一任务的正是合作经济。推进合作经济是中国经济社会的必然选择,对内是因为当时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相当低下,基本是靠传统农耕为主,现代农业机械、化肥、良种等技术使用范围相当有限,加之农业生产规模小,抵御自然风险能力相当有限;对外是因为在帝国主义对新中国进行敌视和封锁的国际环境下,单纯依靠小农进行工业化积累速度缓慢且成本高昂,显然无法维护中华民族来之不易的民族独立和自主。
(二)以生产力解放为中轴,创造三种具体合作形式。为了适应农民的认识水平,保护农业生产力不被破坏,农业合作化运动采取由互助组到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再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逐步过渡的方式。农业生产互助组是在农民个人占有土地和生产工具的条件下进行合作劳动,互通有无,通过共享耕畜和劳动力,克服农业再生产的困难,起到促进生产和培养农民合作起来的意识的作用。在互助组普遍建立的基础上,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新形式被创造出来,即农民把土地、耕畜、大型农具等以入股的形式加入到集体生产中来,生产成果实行按劳和按资混合的分配方式,扩大了合作经济的社会主义因素,被称作半社会主义的合作组织。在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基础上,农民扩大了集体劳动和按劳分配的范围,实行生产资料归合作社所有、完全的集体劳动、完全的按劳分配,创造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组织形式。1956年底,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在全国农村的广泛建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农村全面建立起来。进入社会主义阶段之后,各地农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主要是完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管理形式,创造了田间管理责任等形式,为集体经济管理方式的创新奠定了重要的实践基础。
(三)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解决工业化积累的问题。1958年,全国掀起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实现了由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向人民公社制度的过渡。人民公社兼有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的双重功能,但其中心仍然是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解决人民的衣食和工业化的积累问题。1961年1月24日邓小平说,中国过去的历史是饥饿的历史,解决饥饿、解决饥荒的办法,“第一条是修了很多水利工程”,“第二条是人民公社的组织力量,可以千方百计使收成好一些”。作为一个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大国,中国不可能依赖大规模的外援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只能依靠自身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实现自我积累,依靠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充分调动和集体经济的充分发展来推动国家工业化进程。在人民公社制度下,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所有制形式,充分利用社会主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点,大规模地改善了农田水利设施,革新生产技术,推进农业生产的巨大发展,解决了近十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同时完成了国家工业化的原始资本积累,为农业现代化奠定了稳固的物质基础。
二、以经济增长为责任,创造专业合作社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合作经济创新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承担了促进农业经济绿色发展、农村经济社会升级转型的新使命。
(一)以农村集体经济的实现方式为中心,创新合作经济形式。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村经济发生了两个重大变化:一是实行了“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的双层经营模式;二是推动了农产品的市场化,根本摆脱了在工业化起步阶段为了创造工业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而人为压低农产品价格的做法,把农村经营体制的创新带入发展的快车道。在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之初,随着人民公社“吃大锅饭”的管理制度被废除,广大农民长期被束缚的生产积极性得到充分释放,加之工业化带来的化肥、良种和新耕作模式的使用,我国农业实现了几连翻番,实现了农业品的剩余和农民收入的巨大进步。在市场经济体制之下,市场变化日益迅速,如何落实联产承包责任制所谓“宜统”、“宜分”的管理模式面临着技术上的巨大挑战,何时统何时分,如何统如何分,统分到什么程度,都需要具体的制度的支撑。在此背景之下,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农机大户、“企业+农户”、“互联网+农户”等经营方式纷纷出现。无论何种经营体制,只要与集体经济密切合作,有助于丰富社会主义市场,有助于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其中首推各种专业合作社,它们在集体所有制之下,承担集体资产的有效使用和集体利益的最大化等新使命,是集体经济的一部分,服务于集体经济的增长,丰富了双层经营制度的实现形式。
(二)合作经济承担着促进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的责任。由于种植业一般具有周期长、劳动分散、有效就业不足等特点,农村地区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流入城市地区的第二、第三产业,一方面减轻了农村的就业压力,增加了农民收入;另一方面给农业经济的持续增长带来劳动力年龄偏大、知识水平偏低、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合作经济通过互帮互助的合作模式,充分调动起老弱妇残等劳动力资源,盘活了山水林田湖和分散的社会资金等生产资料,提升了生产规模,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利用规模经济的优势,合作经济统一种养殖及手工生产的技术规程,规范生产的过程管理,提高产品质量,便捷营销管理和售后产品追责,打造了一大批名优品牌;改变了农业生产单纯依靠农药治虫的思路,通过广泛的生物技术的应用减少甚至杜绝农药的不当使用;创新产业增长方式,延长产业链条,丰富产品种类,增加产品附加收入。山东省诸城市北端茗茶叶生产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就是生动的案例,不仅创造了茶园秸秆深埋技术,解决了秸秆的充分利用、茶园顺利越冬和施肥结构等问题,还创造了茶、旅一体化发展,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延长了产业链条,增加了农民收入,丰富了优质农旅产品的供给。
(三)合作经济推动着农村社会转型升级,担负着共同富裕的责任。在私有制之下,对超额剩余价值的追求往往导致“精英俘获”、“大农吃小农”等异化现象的产生。生产制度的性质取决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之下,集体经济和各级人民政府有责任、有动力、有办法防止合作经济异化的产生,积极推动其利国、利民的优势,推动农村地区经济、社会、文化、技术、环境等与国民经济同步增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各农民专业合作社就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效益,合作社成员通常是农村集体经济的成员,与集体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合作生产使得他们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发展方向有了新的认识,积极参与到地方事业的发展中来。在乡村治理上,农民在参社之后每月都会举行社员大会,参与集体管理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在村中重大事务的话语权变重;在政治上,积极宣传政府的惠民政策,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在社会发展上,昌吉州的农民合作社除了发展经济之外,还对村里的贫困大学生、贫困户、残疾人等进行了帮扶,推动了产业扶贫工作;在文化上,积极参与农村文化艺术节目的演出,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予以积极的推动。
三、以经济社会转型为责任,创新农业现代化方式
进入新时代以来,合作经济顺应富起来到美起来的时代需求,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增长模式和发展理念的变革,为我国由农产品大国变成农产品强国指明了道路。
(一)创新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产品供给侧改革。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日益复杂化,个体农户无法承担起农业发展方式创新的责任,作为农业经济的实体之一,合作社与集体组织同样站在农业经济发展的最前沿,负有创新农业发展方式的责任。实现农业发展方式的创新,必须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主动适应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的社会需求,自觉推动供给侧改革,不断创造绿色、高效、多品种的新产品。以甘薯产业为例,我国是世界上甘薯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世界总种植面积、总产量的60%和70%以上;同时存在品种单一,主要以面粉型为主,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口感和丰富营养的需求。专业合作社通过规模经营,率先革新了甘薯品种,选择了鲜食型、淀粉型、菜用型、高花青素型、高胡萝卜素型等多种类型的甘薯品种,丰富了甘薯产品的市场供给。近年来,青岛薯之恋甘薯专业合作社超过90%甘薯种植采用了新品种,全部施用有机肥,全部采用生物或物理方法防虫治虫,全部采用人工除草,提供了优质产品供给,带动了相关市场的革命,成为农产品市场供给侧改革的成功案例。
(二)创新集体经济实现形式,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宝库。农业生产存在经营分散而难以监管的特点,使得集体经营往往并不能有效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改革开放之初,农民常常把“联产承包责任制”直接叫做“单干”,比较准确地描述了集体经营的困境而事实回到个体经营的状态。要扩大集体经营,显然通过单纯地“1+1”的简单组合模式是不可能的,加强集体经济,强化对农业生产过程的监管只能另辟蹊径。合作经济组织创新了集体经营的实现形式,通过品牌的打造、标准化生产程序的制定和相关种子、肥料、机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技术标准的供给提高了产品标准化生产的效率,对产品质量予以有效控制,创新了农业生产过程的监管模式。合作经济组织还通过销售环节的合作减少了过程监督的成本,实现了农业生产管理方式的创新。管理方式的创新对于集体经济的发展极为重要,深层的经济合作解决了合而不作的尴尬状态,把农村集体经济的集体经营落到了实处。合作经济大大拓展了农业经济的领域,利用合作优势把集体经济发展到种植、养殖、深层加工和旅游等领域,创造了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生产环节,大大拓展了集体经济的体量。
(三)不断推进合作经济相关理论的创新,拓展合作经济的理论视野。我国合作经济理论充分借鉴和包容了西方相关理论,推进了社会主义制度之下合作理论的创新。西方合作理论有其规范成员行为的积极一面,也有把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实践绝对化的消极一面。固然合作经济是立足于市场经济体制之上,西方理论更细致地研究了市场激励对社员行为的影响,相关研究方法值得借鉴,但是简单套用西方相关理论评价我国合作经济实践是不科学的。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之下,所有劳动者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只要相关制度公平合理,就可以促进积极有效的合作。在集体经济和国家惠民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合作经济承担了一些集体经济承担的社会责任,实现参社农民、集体经济和国家多赢的积极格局。在公有制的基础上,合作经济的组织目的与社会总需求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