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阳城焙面娃娃发展现状及其商业价值
摘 要:焙面娃娃是晋东南阳城县的一种面塑,是七月十五娘家人为已出嫁的女儿送去的礼物,虽然早在2008年就成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制作焙面娃娃的传统手工艺依然面临着失传的危险,时代科技的进步不断地在取代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旧的传统节日民俗也不断被民众遗忘,所以现在的焙面娃娃尽管还活跃在各个民俗展览活动中,却依然与现实生活脱节。但是作为一种工艺品来讲,焙面娃娃独特的造型也曾吸引了不少外地的消费者,这无疑说明其潜在的商业价值,并且这对焙面娃娃这门手艺的传承也将起到根源性保护的作用。
关键词:面塑;阳城;焙面娃娃;商业价值
面塑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不仅包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而且还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形式,同时也成为了民俗文化与活动的物质载体。面塑作为百姓生活的日常用品,能够直观的反映百姓的生活水平状况以及社会交际、精神文化等各方面的现象。而不同地域的面塑也有着不同的特点,往往能够体现出当地独特的生活方式和诸多文化现象。仅在山西一带,面塑的形式就极为丰富,晋北地区有定襄、原平、代县;晋中地区有平定的面羊;晋南地区主要在闻喜、霍州、侯马、襄汾等地,晋东南地区主要为阳城焙面娃娃,是唯一的焙烤式的面塑。
一、焙面娃娃概述
阳城焙面娃娃大发源地及流传范围在县中心城关镇一带,虽然也经历过城乡大融合的时期,但这门传统手工艺及其蕴含的民俗文化却始终没有传播出去,并且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的生产工具逐渐消失,老一辈的艺人们也相继去世,所以现在市面上在做焙面娃娃的人屈指可数。
作为七月十五娘家人给出嫁的女儿送去的礼物,焙面娃娃和县里其他乡镇的蒸面娃娃有着相似的功能,只不过县中心的经济发展较快,于是乎有了更为考究和先进的制作工艺。不过就生态环境而言,阳城县的地理气候则是焙面娃娃和其他面塑产生并流传的根源,阳城县位于山西省的东南角,隶属晋城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非常适合小麦的生产,因此面食也成为这里主要的日常饮食;另外,本地独有的砂土套锅是焙面娃娃最重要的制作工具,因此焙面娃娃成为了典型的地方性工艺及食品。
焙面娃娃作为一种焙烤式的面塑,有别于蒸制式的面塑,首先,造型方面蒸面塑具有立体感,且非常形象,而焙面娃娃造型比较偏向于平面式的,在较薄的一层面团上进行雕刻,整体造型偏向于抽象性。其次,蒸面塑一般造型完毕后放置蒸笼里进行蒸制,直至蒸熟,而焙面娃娃要放置于砂土套锅的鏊子上面,上下来回翻倒,使之受热均匀,光焙烤的这一部分就要耗费一定的精力,因而它的制作方式相比蒸面塑要复杂很多。
二、焙面娃娃的发展现状
据传承人说,焙面娃娃这种工艺从明朝就开始有了,新中国成立后开始逐渐兴盛于民间,但是从五十年代开始,由于生产技术逐渐先进,传统的工具逐渐被代替,焙面娃娃生产所需的砂土套锅也慢慢消失,所以从事相关制作的人越来越少,相应地,关于七月十五送女儿的这一民俗活动也渐渐被遗忘,随着代际更迭,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知道这一习俗的了,因而现在焙面娃娃这一传统手工艺面临着极大的困境,虽然从2008年开始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常参加国家举办的各种民俗展览活动,但这些无法从根源上对焙面娃娃进行保护,现有的艺人们无法通过这项手工艺来维持生计,慢慢被迫转行,没有了手工艺人的传承和延续,保护从何说起。
1.失去了传统的文化意义的支撑,在现有市场上无法实现其使用价值。通过笔者的调查发现,在县里的馍店里不仅看不到焙面娃娃,而且有的人几乎都不曾听过这么个东西,除此之外,每年七月十五娘家人也并不是非要送去焙面娃娃,有的直接省事送蒸面娃娃,而有些直接就不送了,所以除了一些年长的老人,其他人甚至都不知道有这项传统习俗,久而久之,也没人会专门去买这些东西,馍店也就不会进行售卖。
2.手工藝人数量稀少,平均年龄较大,没有寻找到合适的营销之路。在县文化馆得到的资料显示,目前还在世的焙面娃娃的传承人只有7个,最年轻的也有四十几岁了,但由于制作焙面娃娃无法获得可观的收入于是纷纷从事了其他工作。然而据传承人说,在2009年参加了北京的一次展览后,曾有人提出想要他们留在王府井专门制作焙面娃娃,他们提供店铺和学徒,但是这些老艺人们几乎都是个体手工艺人,无法抛弃家庭独自留在北京,所以最终也错过了这次机会。
3.没有培养新兴的年轻力量,手工艺传承遭遇危机。正是因为焙面娃娃随着时代逐渐脱离了民众的视野,所以现在很少有人愿意去学习这门手艺,而且焙面娃娃在造型的过程中对艺人的美术功底又有一定要求,因此更加没有人愿意坚持学习下来,焙面娃娃目前的状况可以说是后继无人。
三、焙面娃娃的商业价值及营销策略
虽然如今七月十五娘家人很少有送焙面娃娃的了,但这并不意味着焙面娃娃失去了市场价值,相反,作为一种纯手工制作的艺术食品,除了本身的食用价值外,还具有内在的美学价值,这也是为何在北京展览时会被一起抢而空的原因,据传承人回忆,当初在北京展览时很多前来购买焙面娃娃的顾客都是外国人以及一些搞美术的学者,这说明了焙面娃娃内在的美学价值也是消费者的主要购买动机之一。
那么焙面娃娃如何在当下的社会背景中谋求商业化的发展之路呢?
首先,要形成专业的生产模式,打造品牌文化。打破以前的家庭生产模式,培养年轻的手工艺人,形成团队作业模式,同时要注重生产的分工协作,提升整体生产效率,这样不仅能够应对本地的节日销量,还能够迎接更广阔的外地市场。除此之外,品牌的力量在商业发展中的作用不言而喻,打造自主品牌,有利于加强消费者对此的认知度,也更有利于获取消费者的信任,加速产品的推广。
其次,打造不同层次的产品类别。焙面娃娃由于制作工艺较为繁复,其中造型这一步骤又颇为讲究,需要有一定艺术功底的人进行制作,这无疑加大了产品的制作成本,也使得最终产品的价格超出了一般的食用性面塑,但是为了迎合更广泛的消费者,有必要再打造出更低层次的产品线路,如在造型艺术方面更加简约,并且适用于各类人群和场合,而传统的造型艺术也继续保留并成为较高层次的产品类别,以低养高,更好的维持产品的持续生产。
再次,与地方旅游业相结合,打造地方文化象征。阳城的旅游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皇城相府仅一个节假日就能接待到几十万的人次,而且人文旅游最重要的就在于文化的积淀,焙面娃娃所代表的不仅是阳城地方的饮食习惯,更有着娘家人对新婚夫妻的美好祝愿之意,从这种文化意义上来讲,焙面娃娃与旅游业结合在一起,必将能达到双赢的结果。
最后,要善于利用网络的平台。自从网购开始兴起之后,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食品、物品已经打破的地域的限制,出现在世界各地,人们也不需要非得去到某个地方才能买到想要的东西,因此,焙面娃娃也可以利用网络销售的方式,去到更远的地方,而它所蕴含的民俗文化的意义也将被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这在无形之中也成为一种文化的传播,更好的保护和发展了这项传统的手工艺。
参考文献:
[1]郝晓飞.晋南闻喜花馍文化内涵与产业化之路探析[J].商,2015(5).
[2]张美玉.花馍文化产业营销策略初探--以闻喜“卫嫂花馍”为例[J].美术大观,2014(10).
[3]闫晓华.十里不同型,一塑亦深情--晋南与晋北地区民间面塑艺术特征的比较分析[J].装饰,2013(3).
作者简介:李越(1992- ),女,汉族,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民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