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三化”“三力”引领保障阳城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阳城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代主任 侯宁
全面建设清廉阳城,要始终坚持发展这个硬道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将清廉建设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领域,同频共振、融合共赢,引领保障阳城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以“三文”为引擎,找准清廉文化与发展融合的“切入点”。
山西省历史传统文化资源厚重,为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滋养。阳城县扎根本地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不断汲取其中的精髓和养分,融合发展,打造具有本土标识度、辨识度的“清廉+”品牌。
一是清廉+文旅。阳城依托陈廷敬纪念馆、杨继宗故居、町店战斗纪念园、晋豫边抗日纪念馆等一批廉洁教育经典“打卡地”,在全县15个乡镇打造了“一乡一品”廉洁文化品牌,深入挖掘各类历史文化名胜、旅游景点等蕴含的廉洁元素,精心制定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廉洁教育专线、清廉旅游攻略,通过寓廉于景、寓教于游,让廉洁文化可观可感可触。
二是清廉+文创。优化廉洁文化产品供给,根据山西经典人物、建筑、事迹等,设计清廉文创IP 形象,推出一系列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创产品,借助“两微一端一抖”等新媒体平台进行推广,将廉洁文化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广大干部群众的工作生活中,让廉洁文化更有“生气”、更接“地气”、更聚“人气”。
三是清廉+文学。结合书香建设,根据不同受众群体,创作一批以清廉为题材的廉政教育读本、儿童教育绘本等,让读廉崇廉尚廉蔚然成风。阳城深入挖掘本土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廉吏”元素,编撰发行了《廉洁文化润阳城》一书,为全县15 个乡镇、70 个单位及企业、18 个书屋书吧等发放此书3100 余本,持续拓展廉洁文化的浸润空间。
以“三化”为抓手,把握清廉建设与发展融合的“着力点”。
清廉建设是一项需要长远推进的重大社会工程,融入发展必须找准抓手,盯重点、破难点、聚焦点,靶向治疗,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一是责任要“链条化”。形成党委、纪检监察、组织、宣传、责任单位等齐抓共管的清廉建设矩阵,将政府、市场和社会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延伸相关产业链,通过“投石入水引涟漪”,既可以为清廉建设带来活力,也可以为清廉建设提供充足的物质支持。
二是措施要“精细化”。要与国企改革、民企发展、亲清政务等发展要务深度结合,根据不同体系、不同单元,设计不同方案,做到一单元一方案、一系统一特色、一单位一品牌;深化单元建设内涵和外延,在路径、载体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和积极实践。阳城在做好省、市提出的五大清廉单元建设的同时,把清廉家庭建设融入清廉单元建设,持续打造“廉·美”家庭助廉品牌。
三是热情要“持续化”。要高起点提出努力方向,注重轻重缓急、循序渐进,久久为功、善作善成。要抓生成教化,在清廉学校建设中,推动学生崇廉立德,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在清廉机关建设中,推动年轻干部守廉勤政,让年轻干部扣好廉洁从政“第一粒扣子”。
以“三力”为支撑,抓住清廉目标与发展融合的“落脚点”。
清廉建设是长远高效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坚持目标引领、突出结果导向,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相统一;坚持共建共享、互促互融,让清廉成为新时代阳城的风尚和名片。
一是提升制度机制“保障力”。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加强规范权力的建章立制工作,推动重点领域“不能腐”制度建设,推进廉政风险防控管理。阳城各责任单位结合本系统、本领域工作实际,系统梳理目前制度建设和运行情况,认真回答目前还“缺”的制度规定有哪些,需要“补”的制度规定是什么,以及怎么“补”、由谁“补”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条理清晰、指向明确、操作性强的研究报告38 份,切实推动该建的制度建起来、该立的规矩立起来。
二是优化营商环境“软实力”。阳城探索制定了《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正负面清单》,推动政商交往亲不逾矩、清不远疏、亲清有界,致力于实现政府治理、市场治理、企业治理的三者联动;通过清廉机关建设,推动全链条优化审批、全过程公正监管、全周期提升服务,塑造服务型政府,打造公平规范的市场环境;通过清廉民企建设,引导企业牢固树立“洁身自好走正道、遵纪守法办企业、正大光明搞经营”的发展理念,政企双方形成推动市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三是强化基层治理“凝聚力”。通过全面进行线索清查、持续引深“三个一批”、准确研判政治生态、开展大调研走访等工作,凝聚基层治理合力,推动清廉村居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发展。阳城全县4496 名干部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队伍体系,下沉到13.83 万居民户、2.56 万个市场主体、190 个社会组织开展“阳城大调研”,实行问题发现、反馈、交办、督办、销号、总结经验的规范化全流程管理,与基层治理形成经纬治理格局,形成“强化监督、廉洁用权、转变作风、提升能力”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