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古色阳城|梁莉唯:阳城方言体范畴研究

2023-09-20 15:04 未知  主页 > 年鉴 > 好地方 > 古色阳城 >

打印 放大 缩小








阳城方言体范畴研究

2021-09-10 07:22
大学·社会科学 2021年7期 

 

梁莉唯

摘  要:阳城方言的体范畴与普通话相比,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阳城方言的体分为经历体、完成体、进行体、持续体和起始体五类,共同构成阳城方言的体系统。本文运用比较与共时描写的方法,指出了阳城方言体范畴的一些语法特点,以期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帮助。

关键词:阳城方言;体范畴;方言描写

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5-0070-03

阳城,隶属于山西省晋城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东接晋城郊区,北临沁水,西南毗垣曲,南连河南济源。《中国语言地图集》将阳城方言归入晋语上党片晋城小片[1]。阳城方言分为北乡话、东乡话、中西南乡话三片,本文以中西南乡话的凤城话为研究对象,对其体范畴进行初步描述和探究。

对于汉语中的体,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戴耀晶认为体是语流中动词所显示的动作行为在进程中所处不同阶段的状态[2];左思民认为体是用语言手段传达的事物某状况的保持或变化的方式[3];乔全生认为体是观察事件的动作、行为在时间进程中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或状态而概括出的语法类别[4]。结合学者们对汉语体范畴的有关论述,本文将阳城方言的体分为经历体、完成体、进行体、持续体、起始体五类。

一、经历体

经历体表示过去的某一时间段内发生过某个事件,用结构“V+过”表示,“过”是经历体的体标记,如:

例(1)我吃过桌这蛋糕,还不错。

例(2)我跟我接班同学去过华山,黑来去爬又是另一种感觉。

例(3)你前几年去乡下当过志愿者老师,康定经验老丰富的。

在以上例句中,助词“过”强调动作曾经发生,即一种过去的经历,时态都是过去时。因此,即使句子中没有具体的时间,也并不会影响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如例(1)、例(2)中并没有具体表示过去的时间词,但大家都知道吃蛋糕、去华山这两件事情是过去发生的;而如果有时间词,则是比较宽泛或模糊的,如例(3)中的“前几年”,下列例子中的“去年”“以前”;当表示否定意义时,可以在动词前用“么”,并保留“过”。例如:例(4)我去年去日本旅游过。

例(5)他长得真像我以前教过的一学生。

例(6)我么去日本旅游过。

例(7)我么吃过桌这蛋糕,不知道味道怎尼样。

二、完成体

完成体表示动作行为在某一时间段内已经完成,阳城方言的完成体标记词主要有“了”“办”“上”等。

(一)了

吕叔湘将助词“了”分为“了1”和“了2”,“了1”用在动词后,主要表示动作的完成,如果动词有宾语,“了1”则用在宾语前;“了2”用在句末,主要肯定事态出现了变化或即将出现变化,有成句的作用,如果动词有宾语,“了2”则用在宾语后[5]。普通话中的“了1”为完成体助词,“了2”为语气词。阳城方言的完成体助词与普通话的“了1”基本一致。阳城方言中,“了1”位于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结束,其后常加宾语。例如:

例(8)你样朱让他吃了饭再来。

例(9)洗了衣裳我就去自做饭噶。

例(10)我看了半天书,甚也么看懂。

例(11)从这内到姥姥屋开了好几十分钟的车。

以上例子中,体助词“了1”位于动词后面,“了1”在句子中表示两种语法意义:

1. 强调动作本身的结束

如例(8)(9),側重的是“吃饭”“洗衣服”这两个动作本身的结束,并不是它们所产生的结果。此时“了1”后的宾语是“光杆司令”,一般没有数量词或其他成分作定语。句子并没有在V+了1+宾语之后就直接结束,而是在其后仍有动词性词语,构成两个连续性动作,如例(8)的宾语“饭”后有“来”,例(9)的宾语“衣服”后有“自做饭”。此外,例句中两个连续的动作在说话人说话时还没有发生,而是可能在将来完成。

当这样的句子句末有语气词“了2”时,句子的两个动作则表示已经完成的动作,那是因为句末的“了2”,从语法上说虽然是语气词,但它所表示的却是动作的时间,因此可以看作语气词兼已然体助词。例如:

例(12)洗了衣裳我就去自做饭了。

因此,当“了1”的语法意义侧重强调动作本身的结束时,结构形式通常是“V1+了1+宾语+V2”。

2. 侧重强调动作或事件产生的结果

虽然句子中的“了1”仍然表示动作的完成,但是“了1”更侧重强调动作或事件完成后所产生的结果。如例(10),强调的是“甚也么看懂”这个结果;例(11),强调的是“车开了几十分钟”这个结果。这类句子中的宾语前面常有数量词作定语,如“半天”“几十分钟”。这类句子的结构通常为“V+了1+补语”。

如果在表示动作结束的句子后再加一个“了2”,则表示事情是从过去持续到现在,并且还要持续:

例(13)我看了半天书了,甚也么看懂。

例(13)中的动作“看书”是从过去开始的,并持续到现在,可能还要继续持续下去。

(二)办

“办”也是阳城方言完成体的一个体标记,形成“V+办”结构形式。阳城方言中的“办”有以下特点:

1. 可与侧重强调动作本身结束的“了1”互换

上文提到,阳城方言中体标记“了1”有两种语法意义,一种侧重强调动作本身的结束,一种侧重强调动作或事件所产生的结果。体标记“办”有时可与侧重动作本身结束的“了1”互换。例如:

例(14)你样朱让他吃办饭再来。

例(15)洗办衣裳我就去自做饭噶。

例(14)(15)是例(8)(9)的体助词互换而来的,这两组例句除了体助词不同外,并无其他不同,都是强调动作本身的结束,常构成“V1+办+宾语+V2”的结构形式。

2. “办”可与“了1”同现

阳城方言中,“办”附在动词之后表示动作的完成,“办”后可同时附带完成体助词“了1”。例如:

例(16)我哦闺女从小到大,吃办了中午饭就睡。

例(17)把桌这照片挂办了再去自做饭。

3. “办”前的动词为弱持续动词或非持续动词

(18)两口俩才结办婚就克气吵架了。

(19)你把哦圪渣垃圾傻扔办就赶紧回来昂。

例(18)(19)中体助词“办”前的动词“结(婚)”“傻扔”都为非持续性动词;例(14)—(18)中“办”前的动词为弱持续动词。

(三)上

阳城方言中,有时“上”也可以作为完成体助词,表示动作的完成。例如:

例(20)我妈已经做上饭了,咱么儿明儿再出吧。

例(21)我把衣裳都穿上了你就还么准备好?

三、进行体

进行体表示动作正在进行中。普通话常用“着”作为体标记出现,位于谓语动词后面;而阳城方言中的进行体主要是通过助词“的”与语气词“了”等来表示,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结构。

(一)VP+的+(…)+了

这种形式结构中,助词“的”附于谓语动词后面,“的”与“了”之间插入宾语。例如:

例(23)闺女写的作业了,唤的热她干甚了。

“的”和“了”之間的宾语可省可不省,关键在语境。例如:

例(24)热吃的了。

例(25)热吃的饭了。

这两个例子表达的是同一个意义,但在上文或下文有提示,听话人不会产生歧义时,宾语可省略。

(二)正+VP+的+(…)+了

这个结构是在(一)的基础上添加副词“正”而形成的。“正”在句子中起强调作用。例如:

例(26)她正穿的衣裳了,门就开了。

在这两种结构中都有句末语气词“了”,其为必不可少的成分,若删除后阳城方言的进行体将不成立。

四、结语

阳城方言中还包含持续体、起始体。持续体表示动作、变化或状态在某段时间里持续存在、保持不变,而阳城方言的持续体标记词为“住”和“的”。起始体着眼于起始阶段,阳城方言中起始体标记常用“开”来表示。无论普通话还是方言,体范畴都是学术界较为关注的语法现象。与英语、法语等不同,汉语的体范畴并没有统一的表达手段。

参考文献:

[1] 中国语言地图集(第2版):汉语方言卷[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1.

[2] 戴耀晶. 现代汉语时体系统研究[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3] 左思民. 现代汉语的“体”概念[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02):109-115.

[4] 乔全生. 晋方言语法研究[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5] 吕叔湘. 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6] 马庆株. 时量宾语和动词的类[J]. 中国语文,1981(02).

(荐稿人:张美华,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邹宇铭)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