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古色阳城|董海燕:侯月线上阳城的渴望

2023-09-20 13:44 时代报告杂志  主页 > 年鉴 > 好地方 > 古色阳城 >

打印 放大 缩小







侯月线上阳城的渴望

 
时代报告杂志 2020年12期 

 

董海燕

磨滩农家乐的寒冬

2020年11月21日,山西省阳城县迎来今冬第一场雪。

从阳城县城到东冶镇磨滩村,35公里的路程,越野车蜿蜒行驶近两个小时。一路上,几乎没什么车,行人更是稀少。从高处往山下行驶,地势愈加低洼,能看到层层梯田的时候,山坳中的村庄磨滩就快到了。

下行,继续下行,看到了造型各异的农舍。有了人烟,气温渐渐攀升。初雪笼罩下的磨滩,愈加妩媚。旧村居的样貌仍在,院前空地上,有青绿色正努力从雪里钻出,断壁残垣处,高高挂起的串串红柿点缀着隆冬的季节。

离磨滩站最近的朝阳1号农家乐的排面还在,上下三层。75岁的老支书李仓朱忆起当年刚通火车的场景,整个人顿时活泛起来。那是1995年,侯月线磨滩站通车。村人嫌沿铁路线吵,都想搬到离线路远的僻静处,离站台最近的宅院便归了李仓朱。他接待的第一批“客人”便是侯月线上的参建工人,“吃了两个月的饭,我要200元,可他们嫌太少了,非要给我400元”。自此之后,头脑灵光的李仓朱开起了饭店,后来加盖至三层,可以住宿——这便是朝阳1号农家乐的前身。

在李仓朱的带领下,磨滩农家乐的规模和数量愈加庞大。来自洛阳、济源等地的旅客也随着侯月线入村,在此休闲、游玩。昔日寂寂无名的沁河第一湾逐渐名声大躁。在阳城县文旅集团总经理陈柳萍的记忆里,当年皇城相府的人到河南重渡沟取经,方知重渡沟最早还是到磨滩取的经。在首批重渡沟建设者的眼中,侯月线上的磨滩村是当之无愧的“农家宾馆第一村”。如今已是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的孙小峰在《亲历栾川模式(六)》一文中有这样的记述:“仅1999年,这个村就吸引了八九万游人,粗略一算他们村有百余万元收入。”要知道,当时的磨滩村,除了沁河水,没有任何旅游资源,人们到这里享受的也只是沁河水的清凉和农家饭的素朴。

新千年之后的2010年,侯月线在洛阳、嘉丰、济源等站点基础上,延长至临汾,新增大同—南京西、太原—宜昌、太原—广州等站点,小小的磨滩村一跃而成为“没有公路,只有铁路”的秀丽风景区,承载游客的半径范围越来越大。及至2015年的清明节,一名洛阳大学生的磨滩攻略贴中已经出现了窟窿山、胜天寨、龙王沟、老龙洞等自然景观,沁河第一湾上还有了漂流,磨滩的山、水、洞,以及那神奇动人的传说,吸引着无数的游客流连忘返。

然而,自2017年1月20日,侯月线磨滩站停载普客之后,这座平日里熙熙攘攘的站台陷入沉寂,倏然间落寞下来的,还有曾经声名远播的磨滩村,它似乎对自己的未来一无所知。在当年,人们期待着春运过后列车能够正常载客,但让他们意想不到的是,磨滩农家乐的寒冬就这样到来。

停载普客之后,村里的年轻人不得不背井离乡,寻求出路。令老年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为什么列车还在,铁路职工还可以坐,普通旅客却不让坐了?青山静默,沁水流深。穿村而过的侯月线依然忙碌,承载着晋煤外运的历史使命。

风光不再的阳城站

2017年1月20日,与磨滩站面临同样命运的,还有侯月线上的阳城站。

阳城站位于阳城县凤城镇上孔寨村,两层的站前广场依然气派,只是已经空无一人。台阶宽阔高远,令人仰视。拾阶而上,似乎还能感受到当年阳城人熙熙攘攘的身影,以及他们怀揣着的“出阳城、奔全国”的梦想,“那时候,阳城多风光呀”!

一溜两开的树木像士兵一样把守在最后一道岗上,叶子落了满地,已无人理会。

候车室的门上落着锁。窗玻璃上贴着洛阳至嘉峰(往返)的6919/6920次列车变更为路内通勤车,客运业务停止办理的公告,落款时间是2017年1月6日。时间在这一刻似乎静止,侯月线在阳城仅有的列车客运消失,成为定局。没有人知道,阳城人的内心在这样戛然而止的尾声里有过怎样的纠结和惶恐。

自2017年1月20日至记者到访的2020年11月21日,整整3年10个月过去了。岁月一点点剥蚀着阳城站的风华,留给它的,是一片萧索。栏杆上的油漆剥落得厉害,割人的手;地板上的裂缝愈加深了,雪化以后,水挤出来,溅到人的鞋子上;卫生间不再分男女,没有了门,里面结满蛛网。

闻讯赶来的上孔寨总支委员、纪检书记焦见军希望记者能记录下他的心声,他站在那张公告前,面对镜头激动地讲着阳城人有多需要这条“生命线”。当天的降雪让他更加沉痛,高速全線封停,没有客运的阳城,犹如笼中困兽。“急重病人送不出去,物价飞涨……到了郑州回不去晋城,到了晋城回不去阳城,到了洛阳,上不了山……”他的神情非常专注、肃穆,认真地说着一字一句,似乎阳城站无法载客的千钧重担都压在他的肩头。

上孔寨村村民薛天善还清晰记得1995年侯月线刚刚贯通的时候,他乘上火车到了郑州,“郑州火车站好大啊,简直十倍于阳城!”早些年,薛天善还做着润滑油的生意,搭着火车到济源去进货,再倒回阳城做买卖,日子逐渐好过起来。如今上了年纪,生意早已搁下,可思想活跃的他还是很想到大城市走走看看。然而,阳城至晋城的汽车每小时一班,三刻钟的车程挡住了许许多多像薛天善一样的人迈向新世界的出路。

老百姓不能明白,创造着上百亿GDP的阳城,怎就沦为了侯月线上最孤独的城市。要知道,早在阳城站开通的1995年,侯月线已运输煤炭93万吨,并日渐成为晋煤外运的主力通道。有人算过一笔“经济账”,每天有200对运煤列车行驶,平均五分钟便有一列车通过,开一列客运列车,就必须停发三列运煤列车。很显然,客运列车不如运煤列车更能挣钱。

通勤车来了,阳城站值班室里仅有的一人锁上门,走上站台值守。看着洛阳—阳城的列车从眼前缓缓启动,开向远方,他转体目送,笔直的身姿保持了许久,许久,直到列车消失在他的视线里……

太行深处的“慢火车”

巍巍太行出苍穹,隐隐青山万千重。一列火车悠然穿行于崇山峻岭之间,像是穿越时光的行者,见证着岁月留下的独特之美。这是6905/6906次列车,在过去的60多年间,它日复一日地穿梭在太行山中,承载着当地人出行、经商、上学的美好愿景。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