缀玉轩中藏清气-梅兰芳的鉴藏与交游
【编者按】今年是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诞辰130周年,近期,“梅兰芳主题当代美术创作作品巡展”等一系列展览和相关纪念活动陆续举办。以美术展览的形式纪念梅兰芳,反映了梅兰芳与书画艺术的不解之缘。梅兰芳不仅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也是一位书画爱好者和收藏家,他在与文艺圈广泛的交游中,构筑起了自身独特的艺术收藏。
梅兰芳作为我国著名的现代京剧表演艺术家,以独特的表演艺术风格开创了“梅派”京剧,并在戏剧革新和推广中作出重要贡献。梅兰芳在戏剧之外,最广为人知的当属其对书画艺术的喜爱。他不仅数十年如一日地临习绘画,还在与文艺圈广泛的交游中,构筑起了自身独特的收藏。
梅兰芳纪念馆出版的《梅兰芳藏画集》(以下简称《藏画集》)是后世认识梅兰芳书画收藏的重要途径。梅兰芳曾说:“我不是画家,不过业余爱好,随便画几笔。至于说藏品,都是朋友们的馈赠,我也不是收藏家。”因此,后世理解梅兰芳的藏品,并不能按照鉴藏家的眼光进行审视,而应当将这批藏品放入梅兰芳学画与交游的脉络中进行理解。
师友馈赠
梅兰芳对书画收藏的兴趣应当是在学画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其口述自己的学画经历时曾说:“1915年前后……朋友当中有几位是对鉴赏、收藏古物有兴趣的,我在业余的时候,常常和他们来往。看到他们收藏的古今书画、山水人物、翎毛花卉,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由于感受到绘画与戏剧表演具有相同之处,梅兰芳在罗瘿公的引介下,随王梦白学习绘画,后转益多师,与齐白石、汪霭士、陈师曾、金城、姚茫父等人建立了亦师亦友的书画情谊,并在此过程中,逐渐丰富了自己的收藏。
《藏画集》中梅兰芳的藏品主要分为两大类:馈赠与购藏。其中师友馈赠部分共收有藏品120余幅,藏画部分共收有明清作品50余幅。来自师友馈赠的作品题材包括花鸟、山水、人物,以及少量日本友人所赠浮世绘风格作品。
其中,师友馈赠部分以花鸟为主要题材,其次为山水、人物。花鸟之中尤以梅、兰等喻梅兰芳之名的“四君子”题材为最。人物则以仕女、佛、观音为主。这些作品的具体馈赠场景包括:得子、祝寿、交游以及雅集中的合绘作品。例如,1922年秋,梅兰芳得子,金城、陈半丁、陈师曾、姚华、王云、凌文渊等纷纷以书画的形式送上祝福。金城的《得子图》绘一枝盛开的梅花、兰草、灵芝以及石榴,金城以梅、兰喻梅兰芳,以灵芝喻夫人福芝芳,可见其用心。陈半丁亦为梅兰芳绘制一幅《古松高士》:“贺畹华得子之喜。”八月,陈师曾、姚茫父、王梦白、齐白石、陈半丁、凌文渊聚于梅兰芳缀玉轩中,几人合绘《花卉》一幅,共贺梅兰芳得子之喜。
在20世纪20年代,梅兰芳与王梦白、齐白石、汪吉麟、汤定之、陈半丁等一批北京画家有着密切的往来。1920年,齐白石为梅兰芳作《豆角蟋蟀》,白石老人在题跋中记录下了其与梅兰芳之间深厚的情谊。这天,白石应邀前往梅氏缀玉轩,题跋中提到:“畹华弟为人之善,樊山老人已常言之矣”,一句“常言之”已可看出梅兰芳与齐白石重要的老师樊樊山之间亦相交友善。画毕,齐白石以小字作长跋,并记道:“畹弟喜余小字,余虽以为苦,然人为知己者死也,呵呵。庚申九月二十日,小兄白石翁。”由于齐白石年事已高,手腕作小字不便,因梅兰芳喜爱白石小字,虽白石为之所苦,但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此段题跋清丽工整,当为白石精心书写而成,正是梅兰芳与其师友间深厚情谊的见证。
这些来自师友相赠的作品为我们提示了,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梅兰芳曾与这些画坛师友有着十分密切的往来。而所藏之馈赠作品,随着梅兰芳的学画、交游历程逐渐丰富。这批师友馈赠作品,见证了梅兰芳与画坛之间的交往。
购买收藏
梅兰芳的收藏除师友相赠之外,亦有部分是其购得,而这一部分藏品更能帮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其对书画收藏的喜好。《藏画集》中共收录梅兰芳藏明清书画50余幅,除一幅晚明画家张宏的《梅花诗屋》图外,其余全为清代画家作品。藏画种类涉及山水、花卉、人物,尤其以梅、兰、竹 、菊“四君子”题材作品为其所好。
某些收藏可能来自其交游之中的友人旧藏。如金农《乞饭僧》一画,上有叶恭绰旧题两则,其一为:“吾友吴湖帆推此为冬心画第一,遐庵绰”,可知此物或为叶恭绰旧藏,后归于梅兰芳之手。而为好友吴湖帆所赞誉的“冬心画第一”,自然应当价值不菲。金农以画梅名世,梅兰芳对其作更多喜爱。1921年,“厂肆画价如荒年买米”之时,梅兰芳以百元购得金农《泥金梅花》一幅,梅兰芳请樊樊山三题其上,亦可见其喜爱有加。同年,罗复堪为梅兰芳藏陆恢《梅花香梦》题款。罗复堪为罗瘿公从弟,亦为康有为弟子,亦可得见罗瘿公不仅为梅兰芳介绍学画老师,在书画收藏中或许亦为其指引。
梅兰芳的收藏并不带有功利心理,他不同于传统鉴藏家对书画的收藏,除了喜爱外还赋予了藏品商品的属性。其所藏描绘梨园行情景的《群英会》《虹霓关》等作品,虽与自身的梨园本行相关,但往往亲自题记,可见此类作品并非频频示人之物。由此可见,梅兰芳的收藏纯粹出于喜爱,所得作品也都和周边的师友相关,同时也没有以收藏换取更多金钱之目的,他可以称得上是一位纯粹的书画收藏者。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