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休闲运动景观中的无纸化生活书法
■
虽然现在还不能说一个以休闲为基础的社会已经出现,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人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休闲运动对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性。不仅在一、二线城市,即使在三、四线城市甚至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休闲运动之中,以致于形成了多元化的丰富多彩的休闲运动景观。室外休闲运动如健步走、广场舞、逛公园、游泳、滑雪等,参与者多,可谓人多势众,声势浩大;室内休闲运动如健身房和游乐城中的各种项目,也是人头攒动,玩得不亦乐乎。有些休闲运动项目可能不是那么大众化,但因有一定文化品位和高雅情趣而深受一些人喜爱,其中地面书法最值得关注。
地面书法,简称地书,顾名思义就是以地为纸,以水为墨或水墨结合的一种书写方式,所用的毛笔有的是专业用的毛笔,有的是将海绵绑扎在木棒的一头,最近一些年还出现了特制的地书专用毛笔。地书虽然有笔尖磨损太快的弱点,但它的优点却足以抵消甚至远超其缺点。首先,节省纸张,让书法走出书斋,走出展厅,成为绿色环保的无纸化的生活书法;其次,节省墨汁,由于水具有无色性和渗透性,用水写出来字很快就消失无踪影,有利于就地重新书写,从而又节省了空间。
由于地书的这种书写行为一般发生在城市的广场上或公园里,因此,我们也可以称之为 “广场书法”或 “公园书法”。广场书法与公园书法是广场文化和公园文化众多景观中的一种,它不单纯是书写者的自娱自乐,同时还能够给围观者带来一定的审美愉悦。也就是说,写与看与赏与评,即书法创作与书法传播以及书法赏评的活动是共时性的,而非历时性的,书者与观者处在一种及时互动的状态。如果书写者的书艺高超,那么他会即刻获得好评,甚至赞赏有加,用当下时髦的话语来说,就是有可能为自己吸粉圈粉。毫无疑问,群体的认同和赞赏会极大地提升书写者的成就感、荣誉感和幸福感。
地面书法不仅是一种审美创造活动,也不仅是一种广场文化或公园文化中的行为艺术,它还是书写者强身健体、怡情养性、调节身心平衡、延年益寿的最佳方式之一。关于书法与健康的关系,古往今来不绝于书。何乔璠《心术篇》云: “书者,抒也,散也。抒胸中气,散心中郁也。故书家每得以无疾而寿。”有学者曾用数理统计学的方法,对历史上140名书法家和文学家、诗人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书法家平均寿命高出了11.9岁。[1]还有一个针对历代帝王的统计数据,中国历史上帝王平均年龄不足40岁, 80岁以上的帝王仅有4人:梁武帝86岁,唐武后82岁,宋高宗81岁,清高宗89岁。这四位帝王的共同特点是,他们都是书法家或书法爱好者。[2]
如果上述统计结果是可靠的,那么今人选择以书法的形式健身是非常明智的。在美国和香港长期从事书法心理学和书法治疗学研究的高尚仁教授曾以大量的数据和案例证明,汉字书法确实能够促进人的视觉感知及视觉专注,同时还会促发认知活动,达到生理上的放松,情绪稳定及行动协调。此外,脑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还发现,个体在进行书法治疗时,其负责空间和形象思维的右脑的脑电波活动明显高过负责逻辑推理及语言表达的左脑的脑电波活动。[3]研究还证明,书法对儿童自闭症 (autism)、多动及注意不足 (ADHD)及轻度弱智 (mental retardation),精神分裂症、忧郁症及精神官能症,癌症尤其是鼻咽癌病患情绪困扰、中风及重灾后压力症候群等都有一定的正向的治疗作用。
书法之所以能够令书写者强身健体、怡情养性、身心平衡、延年益寿,是因为它本身是一种形体运动,这种运动并不需要书写者像竞技运动员那样经常挑战身体极限。从速度和强度上讲,书法运动是一种舒缓的、非剧烈的、适度的、非超常的运动。由于书写的舒缓性和适度性,书写者在书写中悬腕、悬肘、移步、腾挪,不断前落后顾、左撇左捺、上折下弯,不但可以很好地调节手臂的肌肉和神经,而且可以使指、腕、肘、臂、肩、背、腰、腿部的运动能够得到很好的协调。这种适度运动的最大好处是能够使书写者最大限度地降低能量代谢,节约能量,以延长生命期限。
古人主张形神共养,养形要动,养神要静。 “形为神之宅”,形体的养护在于动,但是动要适度。华佗有云:“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不朽也。”这段话说得很有道理,与葛洪 《抱朴子·对俗》中所云 “知龟鹤之遐寿,故效其道 (导 )引以增年。”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强调了适度运动对养生的重要性,而书法正是这样一种适度的运动,体现了传统养生学的 “摇筋骨、动肢节”的导引养形内涵。
地面书法爱好者多以老年人为主体。虽然俗语有云 “老要张狂少要稳”,但是在广场和公园等公共场所,老人们的健身运动最好仍以舒缓适度为主,如练习书法和打太极拳。此二者有共通性,拥有共同的文化根基。有人说 “书法是纸上的太极,太极拳是流动的书法”,确乎此理。清代著名学者、书法家包世臣在 《艺舟双楫疏证》中曾有这样一段论述: “学书如学拳,学拳者,身法、步法、手法,扭筋转骨,出手起脚,必极筋之所能至,使之内气通而外劲出。予所谓临摹古帖,笔画地步必比帖肥长过半,乃能尽其势而传其意者也。至学拳已成,其气养足,其骨节节可转,其筋条条皆直,虽对强敌,可以一指取之于分寸之间,若无事者。书家自运之首亦如是也。” 这段话将拳理与书理相互比照,融会贯通,对我们很有启发。书法与太极拳,拳快慢相间,刚柔相济,蓄发相变,不管练哪一个,或两者同时练,都会使运动者受益终身。
地面书法运动大多在空旷的广场和树木成荫的公园进行,好处不言而喻。由于置身室外,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更有利于筋骨舒展,呼吸畅通,让书写者融入到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中,体验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相处。这种融合并不是盲目的、被动的、单调的,而是自觉的、主动的、互动的。通过沉稳大方、潇洒从容的地书创作,书写者一边将自身对文字的揣摩,线条的运用,空间的布局巧妙结合,融汇在自我感觉之中,一边将自己的整个身心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诸方面,都调整到最佳状态,最终使自己人书合一,书者与观者、人与环境相和谐。书者随意自如,酣畅淋漓,观者赏心悦目,其乐融融,共享天人合一的臻美之境。可以说,这是地书养生的最高层次。现代神经心理免疫学证实,美感可使人脑产生更多的内啡呔,从而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抗病力。
作为生活书法的一种,地书创作并不限于城市的广场和公园,可以根据季节与空间的变化灵活选择书写的地点和介质,于是,雪地书法和沙滩书法也应运而生,极大地丰富了地面书法的艺术形式。冬季,在白雪皑皑的原野上,万籁俱寂,偶有寒鸦掠过,此时若能折枝为笔,在纤尘不染的白雪之上信手写下一行灵光一现的句子,该是何等的惬意!夏季,披着万道霞光,在大潮退去的海边,若能以指为笔,在平坦细腻的金色沙滩上随意写下一句突如其来的妙句,又该是何等的快哉!
[1]胡斌,书法心理治疗 [M],广州:中国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5
[2]朱春华,破解书法家的长寿密码 [EB/OL],破解书法家的长寿密码 (朱春华收集整理) -一介书生朱春华书法的日志-网易博客http://xiaobanmao888.blog.163.com/blog/static/49247129201410224410233/
[3]高尚仁,书法保健与书法治疗 [J],应用心理研究,台北,第46期,2010夏,71—9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