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浩:用生命践行承诺
■文/王梦悦
冬日的江淮平原,苍茫寥廓。此刻,沈浩静静眠息于他亲手设计的小岗村公墓中。45岁,生命本像当空的太阳,可他没有来得及留下一句话便走了。而他留给人们的思念绵绵不绝。
悲痛瞬间爆发。这个当年以18个红手印揭开中国农村改革大幕的小村庄,一夜之间再次摁下一纸的红手印,他们要留住他,永生永世。
这是一种怎样的情缘?
6年前,当他第一次走进小岗村,就仿佛注定了与这片土地的生死相依。为了能留他在这里多些日子,再多些日子,小岗人曾两次摁下红手印。
在两届任期内,沈浩带领乡亲们破解了“一朝越过温饱线,二十年跨不进富裕门”的魔咒。2008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600元,是2003年的2.87倍。人们都说,这6年是小岗村发展最快的6年,也是小岗村民得实惠最多的6年。就像沈浩在日记中写到的那样:“年年桃花开依旧,岁岁小岗大不同。”
万万没有想到,这小小的红手印,竟是把他永远地留下了……
“小岗村一定要发展,不发展不行啊!”
毕业于铜陵财经学院,在省财政厅工作,沈浩本来有一份令人羡慕的安定生活,可2004年,他毅然报名选派干部,把事业的舞台搬到了农村。
小岗村妇女主任韩巧兰对初来乍到的沈浩记忆犹新。2004年,猴年春节刚过的一天中午,韩巧兰在街上看见个身穿深棕色棉夹克,中等个头,白净脸的中年男人正往村民家里走。一打听,他就是新来的书记——沈浩。
“他恐怕在小岗呆不了两个月。之前下来的干部,有的来这‘镀镀金’,回去就提拔了。”韩巧兰和村里人的想法一样,但她心里纳闷,“这书记一来就下农户家,看来和以往的干部不太一样。”
“我要一家一户吃顿饭。你陪我去关友林家。”沈浩说。一听说要去关友林家,韩巧兰犯了难:“沈书记,他家老婆孩子精神都有问题,吃的像猪食,卫生条件可差。苍蝇哄哄叫,床上、锅台上都是,多得像牛毛。我就不去了。”韩巧兰心直口快。“村上人不去他家,我更要去看看到底有多难。”关友林家这顿饭,沈浩吃了。不久,工匠粉刷了关家的三间平房,地面打了水泥。全家办了低保和特困户手续。
“一朝越过温饱线,20年没进富裕门”,有人用这句话形容小岗村。还有人用“偏、穷、乱、散”4个字描述小岗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2003年全村人均收入只有2300元,村集体欠债几万元;村里到处是柴垛、垃圾,环境差;缺乏一个团结的、有战斗力的领导核心。
有人甚至对外派干部来小岗村有抵触情绪,提出“岗人治岗”。
“是啊!小岗肯定难搞,既然来了,还怕吗?要退缩吗?绝不!”沈浩在日记中写道,“要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就必须融入小岗,了解民意,踏踏实实干几件事,让村民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小岗村一定要发展,不发展不行啊!”
近两个月,沈浩把全村108户跑了两遍,摸清了小岗的家底……他与每一个村民促膝谈心,反复念叨一个理:小岗村只有发展才能富裕。他带着村里36个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去华西等先进村参观,一路走一路讨论:与先进村比,我们的差距在哪里?小岗下一步怎么办?
一颗颗火星,就这样洒在了沉睡多年的小岗人的心里。
“我来到小岗,就是小岗的一员,就要和大伙一起干!”
修路——沈浩干了来小岗的第一件大事。
村里友谊大道东边2里多泥巴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大伙都巴望着改成水泥路。沈浩跑上跑下争取支持,终于得到帮扶资金50万元资金,决定在满是泥泞的小岗村修上一条水泥路。这条路,成了点燃起小岗村的第一把火。
修路的日子,沈浩天天泡在工地上,和大家一起撒石子、扛水泥、拌砂浆。一天傍晚,沈浩和村干部来到工地。看到刚刚运来的水泥浆卸在地上,找不到铁锹,沈浩就用双手把水泥浆捧到路基里,全身都是泥,手还被灼伤。村里人叹服:这个沈书记人实在,不是来图虚名的。
行动往往胜过千言万语。沈浩常说,“跟老百姓面对面,不如和大家肩并肩”。3个多月后,路修好了。一算账,整整省了20万元,还加修了两条水泥岔道。全村劳动力每人挣了1000多元工钱。小岗人笑了……
这之后的小岗,新事一桩接着一桩。
所有被侵占的集体资产全部收回;开通了有线电视和自来水;修起了小岗农贸市场;建立了村卫生院;住房小区工程让26户困难群众率先搬进了二层新楼房;村里还成立了资金互助合作社;新建的“大包干纪念馆”,成为凤阳乃至安徽省重要的“红色旅游”基地。
2006年,小岗村人均收入超过5000元。“20年没跨过富裕坎”的瓶颈,在沈浩任职的第3年被突破。
这一年冬去春来夏至秋到,小岗人有了心事。眼看沈浩挂职期满,要回省城了。
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和他的老伙伴们,凑到了一起。这些当年连杀头、坐牢都不怕的人,这一次,真的怕了。怕啥?怕沈浩走。他们合计着,说什么也得把沈浩留下。说办就办。几天后,一纸摁着98个小岗村村民红手印的“请愿书”递到了省城,请求让沈浩在小岗再干3年。
这个世上,还有什么比摁下一个红手印更能表达一个中国农民的情感?掏心扒肝的心愿,都浓缩在这一个个红手印里了。
就这样,98个红手印,拴住了他的心……
“这样的干部我们觉得可靠,很难找!”
2006年,当小岗村民以摁红手印的方式,极力挽留沈浩时,沈浩选择了继续留在农村。当时妻子非常希望他能回合肥,不解地问:“你帮村民们都盖好了新房子,还不可以回来吗?”沈浩说:“他们屋里的家当加在一起还卖不到五千元钱。”他说:“房子只是壳不行,我不光要把壳做好,还要把壳填满。”
在高与低之间,沈浩选择了扑下身子。“在群众面前,他把姿态放得很低,从来没有过趾高气扬。可他越是这样谦卑,越能显出他灵魂的高贵。”沈浩生前的同事张秀华说。
能与群众完全打成一片,这是许多基层干部深深佩服沈浩的地方。省城来的干部,没有一点点官样,他比小岗人还像小岗人。
村民杜永兰回忆说,沈浩到村民家里,板凳上有灰,他也毫不在意地坐下去,
桌上的剩茶,他也能端起来一口喝掉。跟老的小的都亲亲热热,没有一点隔阂。
大包干带头人关友江见沈浩居住及生活条件简陋得看不过去,就喊沈浩去他家里食宿,却被沈浩婉言谢绝,说自己一个人怎么都好凑和,只要晚上有地儿睡就行了。“有一次我看他花100块钱给自己买的外套,后襟都撅着,就怪他,一个省城干部怎能穿这么寒酸的衣服,他只哈哈一笑。”关友江说。
大学生村官汪静静跟在沈浩后面学习,沈浩告诫她,做农村工作,不能靠笔来写,要靠脚去跑。一定要深入农家了解真实的情况,只要真心对待群众,群众就会和你交心。
房东马家献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有村民来找沈浩,遇到生活很困难的,沈浩一次次自掏腰包接济他们,对每个人都诚心诚意。
“这样的干部我们觉得可靠,很难找!”“大包干”带头人严俊昌道出了小岗人的心声。
深情换来厚谊,沈浩把群众当成自家人,群众把沈浩当成贴心人。村民两次集体摁红手印要留下好书记,是他们心意的真实流露。
2008年9月30日那个难忘的时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亲临小岗视察,对小岗村的发展变化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小岗的未来提出了殷切期望。当得知沈浩是在圆满完成三年选派任务时由村民自发按手印留下来连任的村支书时,总书记连声说好,并勉励他说:群众的认可,是对你最大的褒奖!面对总书记的肯定和鼓励,沈浩激动得难以自禁,更坚定了扎根小岗的决心。
沈浩是个爱家的男人,爱得就像一壶陈年老酒。
他手机屏幕显示的是他90多岁的老娘,天天捧在胸口上。他的床头摆着女儿的照片,那是他来小岗时10岁的女儿沈王一送他的。女儿梳着两只小辫,穿着连衣裙,像一株风中的小白杨……
在小岗村的6年,沈浩有着太多不得不割舍的情愫。
到小岗的第一年,因不能再照顾一直住在一起的老娘,不得已托付给了在老家的四哥。四哥到合肥接老娘时,沈浩握着老娘的手依依不舍,临上车时,他扑通一声跪倒在老娘面前:“老娘,儿子到凤阳小岗工作了,一时不能回来好好照顾您,请您到我哥那过一段时间,等我任职期满再去接您。”说完,给老娘磕了一个响头。起身时,满脸泪水。
在小岗期间,沈浩一直挂记着老娘。偶尔抽空回趟老家住一宿,总要为老娘梳梳头,给老娘洗洗脚,晚上,就睡在老娘床边的沙发上,陪她唠嗑。
2009年3月7日,女儿过15岁生日,这天,沈浩下决心放下手上所有的事,可等赶到学校还是晚了。女儿伤心地坐在学校的操场上不说话,沈浩心里疼。突然,他对女儿说:“看爸爸给你露一手!”说着,两腿一蹦翻起了跟头。40多岁的人,几个跟头翻下来,满头是汗,直喘粗气。女儿再也忍不住,大叫一声:“爸!我想你呀,就是想你!”一头扑进沈浩的怀里,号啕大哭。沈浩紧紧抱着女儿,也哭了……
6年春秋,沈浩把一腔的爱都给了小岗的父老乡亲。因为他不仅仅是儿子、丈夫、父亲,他的血管里,还流淌着土地给予的爱,流淌着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
2005年夏天,一个狂风暴雨的夜晚。刚刚躺下的沈浩想到村民徐庆山一家住着两间危房,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冲进风雨中。天黑路滑,他深一脚,浅一脚,鞋子陷到泥里拔不出来,他干脆光着脚,一口气跑到徐庆山家。一进门,看见屋里到处漏雨,房顶上的泥灰“哗啦、哗啦”直往下掉。他急忙跑到床边,一手抱起一个孩子,连声招呼还在发愣的徐庆山两口子:“快走!”他折腾了大半夜,把一家人安顿到村委会住下,这才放心地离开。
这个夜晚,让沈浩下定决心,要改善群众的住房条件。他想方设法,四处筹钱。2006年春节,26户住房最困难的村民终于搬进了第一批新居,徐庆山一家也住上了两层楼房。到2008年,小岗112户村民全部搬进了整齐划一的住宅新区。
58岁的村民殷广勇一家是沈浩特别牵挂的人。殷广勇的媳妇患痴呆,有两个分别7岁和5岁的男孩,小的小,病的病,日子过得苦,别人一天吃三顿饭,他家天天两顿菜煮面,经常缺粮断油。
沈浩成了他家的常客,三天两头送油送粮,有什么难事,就从口袋里掏点钱,逢年过节更是一定要来家里看看。他多方奔波,最终为他们全家四口办了低保,又帮助两个孩子免一切费用进了村里的学校。
在沈浩的书桌上,一直摆着他为殷广勇一家拍摄的全家福。他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这些需要帮助的人。
有多少难,有多少苦,沈浩就有多少爱!
“一个人活在世上,官是当不到头的,钱也是难以挣尽的。能让小岗村的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是我最大的幸福!”这是沈浩日记里的话。
沈浩像一团火,为小岗村炽热地燃烧着,直到2009年11月6日那个黑色黎明。他太累了太累了!睡下后就再没有醒来……
这一天,小岗人无不沉浸在巨大悲痛之中。一纸“请愿书”默默地在一双又一双手中传递,洒满泪水的纸上,再一次摁下了一个又一个红手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