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头点睛:九五飞龙
注:“九五飞龙”,即云大老校区东陆院“九五台阶”(95级台阶),是每年毕业生合影留念地标。
署书导读:乔惠民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研究室主任、国土名片网总编辑
小编芬儿、张扬、李浩
董泽与云南大学
《云南档案》杂志 2017年10期 作者:李涛
云南大学自1922年12月8日成立,历经私立东陆大学、省立东陆大学、省立云南大学、国立云南大学的发展历程。在95年的历史长河中,有两位校长是永远值得云大学子们铭记在心的:一位是创建东陆大学的董泽先生,一位是将云南大学从省立转为国立,跻身于中国著名大学行列的熊庆来教授。万事开头难,在地处边疆的云南创办大学,真可谓筚路蓝缕。下面就让我们跟随档案,重温上个世纪20年代初,以董泽为首的先辈们发展云南高等教育的往事。
董泽(1888~1972 年),字雨苍,白族,云南省云龙县宝丰人,先后担任过云南教育司长、财政司长、富滇银行总办,1925年获“法兰西科学院院士”称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董泽曾任云南省人民代表,高等教育委员会委员,省政协委员、常委,省人民政府参事等职。
董泽于1907年进入今云南大学旧址的云南贡院甲种农业学校读书,1908年考取留日公费生,于东京同文书院深造,在日本加入同盟会。1911年,董泽回国参加辛亥革命运动,参与了同盟会革命党人徐绍桢所领导的进攻南京总督府的战斗。南京起义大捷后回到昆明,任云南军督府秘书,公余时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协助留日回滇的李全本创办了青年会英语学习班。一次,军都督蔡锷微服私访,到青年会听了董泽的演讲后,对他的才华深为器重,随后由都督府保送赴美国留学,成为云南第一批留美学生。临行前蔡锷题赠照片:“董泽君志愿宏大,学性卓赢,今有美洲之行,特赠此照留念”。
1912年,董泽进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及教育等学科,立志学成回国后致力于改革教育,培养人才。1915年董泽中断学习,回滇参加护国运动,就任护国军总司令部秘书及驻香港联络员等职。护国运动胜利后再度赴美国深造,先后获哥伦比亚大学政治教育和伊利诺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
蔡锷
在云南自办大学的动议,最早是在1915年的全国教育行政会议上,由云南省代表提出。后来因云南护国首义讨伐袁世凯,军费支出庞大,库款支绌,省办大学事搁浅。1918年,在滇川黔三省联省会议上,唐继尧倡议设立联合大学,因内战频发,设立联合大学未能实现。1919年,云南各界人士又向议会请愿,建议政府自行筹办大学,以适应建国人才的需要。1920年,董泽留学回国后,多次与唐继尧讨论创办大学的有关问题,得到唐继尧的支持和鼓励,并委托董泽与时任云南教育司司长的王九龄共同筹建。1920年10月22日董泽在《东陆大学进行计划概略》中写道:“中国频年多难,学务废驰。大学教育不发达,遂致人才缺乏、文化未兴。感此痛苦,西南各省为甚、而滇中为尤甚。联帅唐公恻然忧之。故拟在滇中设立一大学,为培养人才,昌明学术之远图。泽适由美国留学归来,奉命筹划其事。谨将进行计划概略述明如左:(一)学校之目的(二)学校之名称(三)学校扩充之程序(四)筹办机关(五)管理人员(六)教育(七)学校之建筑(八)经费……”,这份计划概略,可以说为东陆大学的建设作了完整的规划。
1921年云南发生倒唐事变,董泽和唐继尧的几位下属随唐避居香港,筹建大学一事被迫中断。1922年唐继尧重新回滇主事,7月1日恢复大学筹备处,延聘董泽、杨克嵘、陶鸿焘、张邦翰等为筹备员,董泽被推为筹备处处长,积极开展筹建工作。1922年8月10日,董泽送核其主持拟定的《东陆大学组织大纲》,时任云南盐运使兼枢密厅长兼云南省法制委员会会长的周钟岳批语:“所拟组织大纲尚属周妥,仰即查照次第施行,毋庸交议。”
大纲共九章二十七条,对学校的定名、校址、宗旨、经费、职权、学制等作了具体规定。其中第一章定名写道:“本大学定名为东陆大学。本大学不仅为造就本省本国人才,并为东亚学子研究学术,昌明文化起见,且纪念唐公蓂赓倡办盛意。因节取其东大陆主人外号、特定名为东陆大学。”第二章校址规定:“本大学根据历史上文化之关系,特定云南省旧垣贡院为大学地点。本大学校址及校舍永为大学产业,无论何项机关不得借故拨用及占据。”
10月,在筹备会选举校长的会议上,董泽以最高票当选为校长,成为云南大学首任校长。1922年12月8日,经省长公署批准,东陆大学正式成立,1923年4月20日正式开学。董泽任校长期间,采取了以下措施推进东陆大学的建设:
一是筹措经费,解决办学困难。1920年筹办大学之初,董泽等认为学校基金至少300万元。而东陆大学创办之时,云南财力薄弱,军事尚难应付,中小学的经费已感紧缺,哪有钱再办大学?思虑再三,董泽毅然决定,把学校定为私立,这样经费独立,便于发展。这一正确决策立即赢得了一些热心教育的人士和民族工商业者的热心赞助。唐继尧带头捐资10万元,并以其名义写募捐启事,由筹备处印发开展社会捐募。大资本家王筱斋、蒋仰虞、李恒升等慷慨解囊,个旧锡务公司、个碧铁路公司、富滇银行等亦捐助相当款项,建校经费才得以逐步解决。董泽主持大学工作期间,不辞辛劳,千里跋涉,亲赴南洋各地,向华侨劝募捐款,逐步增设校舍,购置教学设备,新辟体育场,充实图书馆藏书,为学生创造较好的学习条件。
二是营造校舍,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1920年11月22日,董泽与王九龄就大学校址向唐继尧陈述:“学校地址,自以规模宏敝,空气清洁之区为适用”。开始他们认为“只距城西3里许之大观楼一所,尚觉相宜。该处向称名胜,虽房屋结构与学堂性质不同,但略加改造已可适用,较它处拓地建筑,事半功倍。”因大观楼距城略远,交通不便,加之房屋不济,文化渊源逊于贡院,最后选定明清贡院为校址。贡院原为科举时代,云南举行乡试之所,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堪称风水宝地。云南首所大学选建贡院,既可继承中国文化传统,还能重振昔日文化雄风,这是董泽等先贤们为云南大学选择的一个最佳教学环境。
关于聘任董泽为东陆大学校长的呈、函
校舍方面,董泽认为创办云南最高学府,校舍形式必须崇闳雄伟而艺术化,他建议参照哥伦比亚大学的建筑风格建教学大楼(即今日的会泽院),并由学建筑的归国学者张邦翰主持设计。新建的会泽院工程浩大,需要大量的石料、河沙、石灰、水泥、木料等建筑材料,这些材料除在本地生产外,有的还要通过外商从国外购进,由滇越铁路从越南经蒙自运抵昆明。董泽宁肯自己不领薪金,也要把钱省下来建盖一流的教学大楼。经过一年多的修建,1925年竣工的会泽院气势磅礴,其独特的建筑格调、严格的施工质量,经受近一个世纪风雨浸蚀,及抗战期间日本飞机的轰炸等天灾人祸的严峻考验,至今仍为东陆精神的象征。踏入校门望见巍峨的会泽院,人们犹然崇敬董泽等创办人的远见卓识和艰苦创业精神。会泽院不仅是云大标志性的建筑,也成为云南高等教育发展的里程碑,从此云南就有了现代高等教育的殿堂。
三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董泽认为“要办好大学,物色师资,最是第一要务”。《东陆大学组织大纲》明文规定教师资格为:曾在外国大学毕业者;曾在本国大学本科毕业者;有精深著述,经本大学教授会评定认可者;外国著名学者。
董泽千方百计从欧、美、日归国的云南籍留学生中选拔“学力优良,经验宏富”学者到校执教。在他努力下,先后有20余位归国学人到校任教。如留美的杨克嵘、陶鸿焘、华秀升、周恕、范思哲、卢锡荣、肖扬勋、何瑶,留西欧的杨维浚、张邦翰、黄晃,留日的肖寿民、华振、李耀商等。私立东大共有教员53人,其中留学归来的有27人,这还不包括香港学成归来的毕近斗、李国清。另外又引进4名外籍教师,讲授英文、法文,礼聘国学大师、清代云南唯一经济特元袁嘉谷担任国文教授。私立东大一时名师荟萃,人才济济。
四是适应云南建设需要,培养多方面的专业人才。董泽指出:“本校之创办,纯为国家培养人才,为地方发展文化。”“云南物产丰富,将来交通发展,必然形成我国西南之工业中心,盖可断言。若然则需要各种人才,曷可限量。”并一再强调:“本校之教育中心,以实用为依归,故所授课程,务以实际,不尚玄谈。”根据此办学指导思想,东大所有科系设置、课程内容,完全是适应当时云南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需要而定。由于受地方教育经费、师资力量、学生质量、教学设备等限制,学校发展受到很大制约,董泽把有限的力量集中在培养云南急需的政治经济、公路建设人才方面,工科开设采矿冶金、土木工程系;文科设政治、经济、教育系。土木工程系主要开设公路建设的课程,学生毕业后大多投入到云南公路建设中,成为公路建设的专家,如东大首届毕业生浦光宗解放前曾任省公路局局长,解放后任过省交通厅副厅长,亲自主持过我省重要公路桥梁的建设。
五是提倡“以自由研究为教旨”,活跃学术研究。他主持制定的《东陆大学组织大纲》规定:“本大学以发扬东亚文化,研究西欧学术,俾中西真理融会贯通,造就专才为宗旨。”私立东大聘请的教师大多来自欧美日,各人所受教育不同,形成不同的学术体系和派别,同一学科亦有不同学术观点派别,相互间为同一问题都会争论。董泽主张学术上应“以自由研究为教旨”,无论何种观点或学派,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固,只要不到自然淘汰的地步,就应该让它们自由发展。他允许教师自带留学时用的教材教学,允许用中文或外文授课,国文、国史教师可自编教材;定期举办学术演讲会,教职员轮流选择有益于学术思想的问题演讲,还聘请周钟岳、黄延培、陈光甫等名流学者到校讲学;学生讨论时各抒己见、不囿于陈说,不迷信权威;学生中组织由教师负责指导的英文协进会、中文演说会、体育会、音乐会等;出版《东陆校刊》《改造》等刊物,并由国学教授袁嘉谷主持出版《经传释词》《疑义举例》等。
六是力排众议,促成男女同校。在拟定招生办法时,董先生即力主“男女兼收,以宏造就”,但遭到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在提交省务会议讨论时竟被否决。省议会的举动,引起了舆论反对,女子师范学校上书政府,强烈要求开放女禁。身为教育司司长的董泽,坚持不懈地表示“必达到男女平等之目的”,他巧妙地提出了“先收女生为特别生”的新方案,维护了开明进步的原则,实现男女兼收,这在当时是教育界重大创举。
关于董泽辞去校长一职给东陆大学董事会的函
东陆大学在董泽领导下,迅速发展壮大。1927年5月,中华文化教育基金董事会朱庭祜来校考察,曾在总结中盛赞道:“东陆大学实为中国西南方面不可少之储才学校……就同类机关如上海南洋大学、南京东南大学、天津南开大学等比较之,该大学所有以往成绩与效率,居优胜地位。”
1930年云南省政府决定改私立东陆大学为省立东陆大学,停办预科。由于与当局办学理念不同,加之对唐继尧的怀念之情,董泽毅然辞去校长职务。他在给校董事会的辞职函中写道:“回溯本校筹备期间,无一橼之蔽,一厦之覆。今则校舍可容千人,设备足敷应用,蔚为西南学府。本预科生先后毕业数百人,亦足供社会之信用。即时引退亦可以告无罪于桑梓也。”
董泽主持私立东陆大学8年中,励精图治,克服重重困难,建成了云南第一所具有近现代意义的大学,实现了云南学子在家乡接受高等教育的梦想,是当之无愧的近代云南高等教育的先行者和奠基人。
作者单位:云南省档案局